具有《竹石》《石灰吟》中的品質的人的事蹟的作文(400)

時間 2025-03-21 03:00:22

馬詩石灰吟竹石這三首古詩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有什麼相同之處?

1樓:煙雨飄香劍

馬詩》表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志向。《石灰吟》表達了詩人不同流合汙,堅決與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竹石》表達了詩人不怕任何打擊的硬骨頭精神。

這三首詩都採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

馬詩》賞析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顯得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而詩的。

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鉤比喻月,也是比;從乙個富有特徵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後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嘆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鍊,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的成功因素。

2樓:小仙女呀

1)《馬詩》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不被統治者賞識,但又熱切期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為國建功立業的志向。

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汙的情操。

竹石》借巖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

2)這三首古詩有乙個共同點,即看起來描寫的是物,實際上是在讚頌人的一種精神。

這三首古詩都是詠物詩,都突出了所詠之物的某乙個方面的特點。

馬詩》通過馬錶現賢才的雄心壯志及其懷才不遇的憤慨;《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擊打、不怕烈火,甘願粉骨碎身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獻給人們的特點;《竹石》突出了竹子紮根於巖縫之中堅韌不拔的特點。在表達方式上都是借物喻人,託物言志。

3樓:徜徉於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學家于謙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託物言志,採用象徵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託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全詩筆法凝鍊,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

加「若等閒」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作者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馬詩》、《石灰吟》、《竹石》三首古古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品格及情懷?

4樓:教育行者

馬詩其五。

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以詠馬為名,借物抒懷,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和建功立業的抱負。

石灰吟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此詩詩人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汙的情懷。

竹 石鄭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此詩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詩,借巖竹的堅韌頑強,抒發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英勇無畏的情懷。

5樓:網友

李賀的《馬詩》,名為詠馬,實際上是借物抒懷,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和建功立業的抱負。

于謙的《石灰吟》直抒情懷,表達了詩人不怕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志向。

鄭燮的《竹石》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思想情操。

6樓:兩個兒子的康康

《馬詩》表達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但壯志難酬的思想感情。詩歌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以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

石灰吟》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竹石》表達了自己不怕打擊的硬骨頭精神。

7樓:網友

馬詩表達了作者渴望報效國家,《石灰吟》表達了作者堅韌頑強。

讀了《石灰吟》、《竹石》這兩首詩,你想到了那些人?他們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8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屈原、鄭板橋。

不畏艱險,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堅韌勁拔的品質。

9樓:純白夕陽

讀了《石灰吟》、《竹石》這兩首詩想到了屈原 于謙 王冕 文天祥陶淵。

明,鄭板橋,龔自珍,袁崇煥。陶淵明不為五斗公尺而折腰,鄭板橋為官為民,一生清廉,龔自珍面對腐朽的封建王朝,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報國,袁崇煥被皇太極使反間計被崇禎帝懷疑殘殺,死後家**放邊疆,且無子嗣。他們有著堅貞不屈,不怕艱難,不惜犧牲,堅守清白,鄙視流俗,無畏無懼的品質。

10樓:手機使用者

我想到了于謙,文天祥等他們都有著熱愛祖國,堅韌不拔,兩袖清風的品質。

《石灰吟》和《竹石》的不同點是什麼

11樓:十年念你

詩意上:

石灰吟: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採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已看得平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就粉身碎骨也不怕。

竹石: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紮在破裂的岩石中。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

對比:石灰吟表達的是應對磨難的平常心,竹石表現的是應對困難的堅決心。

內容上:竹石:敘述了竹子紮根於岩石的景象,讚頌了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

石灰吟:讚頌了石灰堅貞不屈,不怕磨難,保持高尚節操的精神。表達了詩人一身正氣,純潔高尚的思想品質。

對比:竹石表達了作者不流世俗,兩袖清風的品格。

石灰吟表達了詩人一身正氣,正直高尚的思想品質。

石灰吟》和《竹石》都用了象徵手法,石灰吟是託物言志,表達自己不懼困難,淡看危險的平常心,竹石是贊物喻己,表達自己堅貞不屈的正直高尚的品格。

《石灰吟》,《竹石》的創作背景

12樓:匿名使用者

《石灰吟》背景資料:正統十四年(1449),蒙古族瓦剌部入侵,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的時候,任兵部尚書的于謙,完全可以接受其他朝中政要的建議,將明都南遷。可考慮到京城百姓的安危,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挽狂瀾於既倒,在中國歷史上抒寫了壯烈輝煌的一頁。

而《石灰吟》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的,可當英宗獲釋後發動奪門之變復辟後,1457年2月,于謙卻以「謀逆」罪被冤殺於北京。于謙一生為國為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石灰吟》中的石灰不正是于謙的人生寫照嗎,而「吟」既是對於謙的讚美,也是對於謙的悲壯犧牲而感到惋惜。

鄭燮(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人。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孰教師,教授幾百名學生。鄭燮自幼隨父親讀書,愛讀歷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真州毛家灣讀書。

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鄉試中舉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東範縣令。

乾隆十一年1746年調任濰縣縣令。鄭燮為官,愛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饑民工作就食。當年入秋又欠收,鄭燮把老百姓的借條,一把火燒掉;濰縣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為他建立生祠堂。

鄭燮對於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遊山東,封鄭燮為書畫史,鄭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東封書畫史"。

鄭燮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廖廖幾捲圖書,便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其詩宗陶淵明、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

鄭燮的書法揉合行書、草書,自成一體,自號「六分半書」,後人稱為「板橋」體。

著作有《板橋詩鈔》、《板橋詞鈔》、《板橋家書》、《板橋題畫》、《板橋先生印冊》等自刻本行世。

鄭燮還曾因民間疾苦,寫過一篇墨竹圖題詩,寫出了民間的疾苦,竹子較細,清脆,不符合常規,個體現了他別具匠心的思想和為百姓著想的品質。該竹與此竹含義基本接近。

石灰吟和竹石的詩人是借什麼和什麼表達自己做人的志向

13樓:你我悖道各蒼涼

《石灰吟》一般認為是明代政治家于謙的一首託物言志詩。這首詠物詩,採用象徵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託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整首詩筆法凝鍊,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竹石》是清代畫家鄭燮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竹詩。詩人所讚頌的並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

前兩句讚美立根於破巖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開頭乙個「咬」字,一字千鈞,極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再以「不放鬆」來補足「咬」字,勁竹的個性特徵表露無遺。

次句中的「破巖」更襯托出勁竹生命力的頑強。後二句再進一層寫惡劣的客觀環境對勁竹的磨練與考驗。不管風吹雨打,任憑霜寒雪凍,蒼翠的青竹仍然「堅勁」,傲然挺立。

千磨萬擊」、「東南西北風」,極言考驗之嚴酷。這首詩借物喻人,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詩語言質樸,寓意深刻。

14樓:秀色直播

用石灰和竹石的堅硬個性來表達自己做人,寧死不屈的精神。

對比賞析《石灰吟》和《竹石》!!

15樓:匿名使用者

石灰吟表現在於謙為國捐軀的決心,不怕犧牲和堅守清白的決心。

而竹石表現的是竹子或者作者頑強而又執著的精神。

乙個是託物言志,乙個贊物喻己。

相比之下,石灰吟更顯的大氣,更顯得正義凜然。

本人是非常喜歡石灰吟的,不知道說的對不對。。

16樓:寧心之野

石灰吟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

竹 石》清】鄭 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相同點:手法上,都是託物言志;作者上,都是為國為民的好官、清官;寓意上,都突出一種敢於堅持自己觀點、做法不向權貴屈服不與之同流合汙的堅毅品質。

石灰吟和竹石都用了什麼的手法,竹石和石灰吟用了什麼的手法

宓菊華答鴻 石灰吟 和 竹石 用了象徵手法,即通過一樣東西來表達自己的品質,表達了自己 堅貞不屈,不怕磨難 的高尚節操。 捷環節卓 石灰吟和竹石都用了 托物言志 的手法。托物言志就是通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採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 品格 思想 ...

竹石和石灰吟用了什麼的手法,石灰吟和竹石都用了什麼的手法

石灰吟和竹石都用了 託物言志 的手法。託物言志就是通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採用託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 品格 思想 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 物品 與 志向 物品 與 感情 的內在聯絡。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

《墨梅《竹石》《石灰吟》的作者是什麼朝代的

石灰吟竹石墨梅的寫作朝代依次是明朝 元朝 元朝 石灰吟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竹石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