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龍和霸王龍是一回事嗎

時間 2021-05-04 18:12:06

1樓:我是白吃

身長:15公尺;體重:7噸;時代:白堊紀後期;地區:美洲;食物:肉食;種類:龍盤目獸腳亞目。

一聽這個名稱,你就知道這是一種最厲害最可怕的恐龍了。事實出的確如此,這種全長12公尺,站立時頭部高約5.5公尺的龐然大物,整個身體好像是專為襲擊其他恐龍而設計的;頭長而窄,兩頰肌肉發達,頸部短粗,身軀結實。

後肢強健粗壯,尾巴不算太長,可以向後挺直以平衡身體,張開大口,有長約15厘公尺的利齒……只是前肢細小得不成比例,而且只有兩隻較弱的手指。儘管它是恐龍世界的霸主,也沒能逃脫6500萬年前的那場大災難。霸王龍是暴龍類中最大的一種,也是陸地上最大的肉食動物,曾經有人認為霸王龍是笨重遲緩的動物,但是最新的研究認為霸王龍奔跑起來時速可達40公里以上,果真如此的話,恐怕沒有什麼獵物可逃過它的追殺了。

2樓:全員惡棍

霸王龍,又名暴龍,霸王龍是一種雷克斯暴龍,也是恐龍類中最厲害、最兇猛其中的一種恐龍,咬合力是鹹水鱷的兩倍,是一種龐然大物,一般的恐龍根本不是它的對手,棘背龍、南方巨獸龍都不是它的對手,暴龍就是霸王龍,霸王龍就是暴龍,就是一碼事!

3樓:手機使用者

霸王龍是暴龍的一種,比暴龍要大些。

4樓:匿名使用者

暴龍2023年,美國一位恐龍化石採集家巴納姆·布朗在美國蒙大拿州的黑爾溪發現了一具巨型的肉食性動物骨骼,當時他是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之後的兩個夏天,他相繼從堅硬的砂岩中挖掘骨架。由於骨頭相當沉重,於是他製造了一種用馬匹拖拉的專用雪橇,這才把骨頭運到附近的公路。

——他所發現的是第一具霸王龍的骨骸!

2023年,巴納姆·布朗率領的考察隊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境內的紅鹿河峽谷開始了大規模的採集。他利用木製的大木筏,即河上划艇作為流動營地來尋找化石,並進行發掘。這種木筏也是運輸化石的工具,因為用馬車運輸會損傷化石。

布朗在那裡找到了保護得極為完好的戟龍、盔龍和尖角龍等骨架化石和一些恐龍**化石。

在紐約博物館中,布朗的老闆奧斯本迫不及待的把他命名為暴龍的動物公諸於世,在安裝骨架的同時,布朗和奧斯本以模型重塑暴龍生前的風采,但是他們無法把重達兩噸的骨頭組合成他們心目中的形象——「靈巧如鳥的巨獸」,他們只好將他組合成直立而遲鈍的模樣,我們現在認為並不正確,其實這個錯誤維持了50年以上。

暴龍真相

暴龍,學名tyrannosaurs rex的意思是暴君蜥蜴,肉食性恐龍中出現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孔武有力的品種。暴龍可能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肉食動物,六千五百萬年前滅絕, 結束在白堊紀。暴龍的頭部非常的巨大(長約1.

2公尺)。強而有力的顎部上長有鋸齒邊緣的牙齒,龐大粗壯卻像鳥類的兩腳上,指頭長有強力爪子。和粗壯的腳比較起來,暴龍的手臂小得與頭骨的反比,比人類的手要短,根據古生物學家認為,這可能由於暴龍只用口捕臘,前肢絕少使用,因而漸漸變短變小,也因此演變成由後肢站立,前肢退化及後肢成為**,因而演化成這種奇異的身體結構,暴龍雖然身軀龐大,骨骼卻是空心的,而且頭顱中有一些大而中空的洞,因而使得體重減輕,便於行走和捕臘。

體長十四公尺,體高約五點五公尺,體重達七噸,暴龍的尾巴長又粗,看來是乙個強而有力的攻防**,大概常以後肢及尾巴為重心,因此推測後肢和尾部份肌肉相當結實,破壞力比龍捲風還強大!

一般來說,學者們相信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為殘暴的恐龍,它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晚期,距離現在大約六千五百萬年。暴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乙隻具大的現生象。從暴龍的化石發現, 它的每顆牙齒大小不一,有的牙齒長度,比人類的手掌還要長,有的小如人類尾指一節,牙齒由尖頂到基部,都有斜旋鋸齒,其兇猛程度可見一斑,顎部強大驚人,是數十頭灣鱷顎頷力量的總和,暴龍的頭是所有恐龍中最大又最有力的,這種可怕的肉食性動物會用長著軍刀般利齒的巨顎,狠狠地一口咬死獵物,接著扭轉強壯的頸部,將嘴中的肉塊撕扯下來。

張開的血盆大口更是嚇人,裡面生著二排向內彎曲的銳利牙齒,每顆有二三十厘公尺長,一旦被咬住,即使是身上有著堅韌骨質甲冑的大型草食性恐龍也會承受不住。

暴龍的生活環境

在白堊紀初期出現的開花植物,在暴龍生活的時期主宰著世界的生態系統,90%的葉片化石都是在北達科塔州發現的,在收集的3萬多個葉片化石中,有90%的化石是屬於寬葉植物。

現在,在暴龍發現地的附近,仍然有暴龍時代的針葉植物如落葉松和它的親緣植物,當時的景物和佛羅里達州或喬治亞州南部相類似,這個區域有些小樹,高約30~15公尺,樹幹直徑不到0.3公尺。暴龍生活的時代,現代的各科植物都已經出現了。

所以暴龍生活的環境並沒有想象的奇特。

暴龍如何進化?

暴龍的最早的祖先來自三疊紀晚期的始盜龍(eoraptor),它身長只有0.9公尺,還不到1公尺,體重只有5到7公斤。始盜龍的的下頜中部沒有一些素食恐龍那種額外的連線裝置。

而是在下顎的中間,有乙個能夠讓下顎彎曲的活動關節,當雙顎咬住東西的時候便會緊緊鉗住獵物,而暴龍就有這種下顎!

它還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始盜龍具有5個「手指」,而後來出現的食肉恐龍的「手指」數則趨於減少,到了最後出現的暴龍等大型食肉恐龍只剩下兩個「手指」了。再如,始盜龍的腰部只有三塊脊椎骨支援著它那小巧的腰帶,而後來的恐龍越變越大時,支援腰帶的腰部脊椎骨的數目就增加了。

那麼暴龍是如何從狗一般大小演化為長13公尺的巨獸?數十年來,古生物學家一直認為暴龍是其他巨型捕食者的後裔,例如躍龍/異特龍(allosaurus),它是最大,更多牙齒的恐龍的最後一代,這就是超級肉食恐龍的假設,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這並不正確。

躍龍 (allosaurus fragilis)為侏羅紀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體長約11公尺,估計體重1.5~2噸, 為行動矯捷的兇猛捕獵者,狩獵時可能會躍進撲擊獵物, 故名。

推測它會潛伏在植物叢中發動突擊, 強壯的前肢上長有3個指爪,為重要的**,一般以中型至大型草食性恐龍為食物,無疑是侏羅紀恐龍最強的天敵,但到了白堊紀中期,躍龍突然消失在地球上, 取而代之的是自然歷史上最強的陸上捕獵動物——暴龍(tyrannosaurus)。

最近幾年發現的暴龍和肉食恐龍有很多現異之處,就拿它的腳為例子,它那突出的第三趾是很多白堊紀末期恐龍的特徵,但它們都是小恐龍,它們並不是我們熟知的大型肉食恐龍,如似鴕龍。暴龍其實是小型肉食動物,但後來演化成極為巨大的體型,它們和其他大型肉食恐龍並沒有任何關聯,從解剖學分析可以輕易的辨認出那些恐龍與暴龍沒有關係。

但是要追蹤出暴龍的進化歷程就甚為困難——化石紀錄中有一大段空白,接著暴龍的第一位巨型祖先就突然出現了,直到最近,在加拿大艾伯塔省海拔1300公尺的山區發現了新的線索,這裡有一段儲存完好的史前海濱,線索烙印在此地已經有好幾百萬年了,加拿大恐龍足跡最多的地方是阿伯塔省一處叫『大倉』的煤礦,那裡發現了甲龍等恐龍的足跡,他們通過巨大的崖面,這裡一度是濱海的泥地,這個地點之所以重要是在於它的年代有一億年之久,但附近卻沒有發現同時期的骨骸化石,所以專家們猜測,這時恐龍遷徙的時候留下的,在這些足跡裡面並沒有暴龍的,但是根據這些細長的足跡來判斷,他們一定是某種巨型恐龍留下的,這也許是暴龍的祖先。

這種龍是暴龍演化過程中乙個轉折點,與當時其他小型捕食恐龍不同,它是利用雙顎來殺死獵物,而不是使用前肢。這種適應性變化造成暴龍的興起和它獨特的外形,暴龍最早**於獨身龍(alectrosaurus),獨身龍體型細長,前肢也很長。演化至阿爾貝塔龍(albertosaurus)時,它的頭變得更大,前肢變得更短,阿爾貝塔龍和暴龍類似,但細看各個特徵的時候會發現它比暴龍更為原始。

到底誰是暴龍最近的親戚?古生物學家認為有兩種可能:

北美洲的惡暴龍(daspletosaurus),暴龍在眼睛上方有一塊大骨突,而在蒙大拿發現的惡暴龍化石,這個骨突就比較不突出,在早期的惡暴龍身上甚至更小。

亞洲的特暴龍(tarbosaurus),特暴龍原本稱為暴龍,但事實上它們有很多現異處,例如連線頭部的後腦幹部分。

暴龍:掠食抑或腐食?

在古生物學界之中有乙個爭論是暴龍是否真的是一種積極的掠食者。

積極的掠食者的論據:暴龍的聽覺很特殊,應該說在頭顱上的位置很特殊,以至能收集到特定方向的聲音,它耳朵的外觀與其它恐龍相差不大,但其內部結構卻有很大的改變。如此一來,暴龍能聽到的音域就更廣,也許能聽到其他恐龍難以聽到的低頻率音波。

推測暴龍可能以發出低音的恐龍(大部分的鴨嘴龍類)為獵物。

還有,暴龍的雙顎是足以勝任狩獵工作的,像其他捕食動物一樣,它的牙齒也是向後彎曲,牙尖朝著口部**,這意味著,獵物在口中掙扎的時候,也只能向喉嚨的方向逃跑。而且,它的牙齒有很深的牙根,這使牙齒結實而不易於折斷,更可以咬穿骨頭,這也是暴龍下顎這麼深的原因——牙齒的三分之二以上其實是埋在牙齦裡。而且,細膩的鋸齒圍繞著牙齒的前後兩面,他們的作用像小鉤,鋸齒刺穿肌肉時,鉤子能鉤住肉的纖維,將其置於鋸齒間,鋸齒間有利刃的齒緣足以撕裂纖維。

吃食腐肉的論據:積極的掠食者的視覺系統應該是最發達的,可是暴龍不是如此,相反,它的嗅覺最發達,而嗅覺發達,毫無疑問的是食腐的必備條件。還有,暴龍的體積巨大,這有利於趕走那些蜂擁而來的狩獵動物。

暴龍如何行動?

暴龍是最大的肉食恐龍之一,以前,人們認為暴龍能夠奔跑如飛,就像它們在電影裡追上急駛的汽車那樣,時速可能高達72公里,很少有獵物能夠逃脫其利爪。但在2月2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乙個美國研究小組公布了他們關於暴龍運動的研究成果,認為暴龍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它們不能奔跑,只能以每小時18到40公里左右的速度行走。

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模擬不同動物的運動,通過腿的長度、運動姿態等引數估算動物奔跑所需腿部肌肉的最小重量。計算表明,動物的體重越大,它依靠兩足奔跑所需的腿部肌肉佔體重的比例也越大。乙隻普通的雞,腿部肌肉只需要達到體重的17%左右。

但一頭體重6噸的暴龍,如果它能夠奔跑,那麼它腿部肌肉的重量將超過身體總重量的80%。而現存的陸地脊椎動物的腿部肌肉一般不會達到身體重量的50%。

為了對比,研究者還計算出,乙隻暴龍大小的雞如果要奔跑,其腿部肌肉將佔全身重量的99%——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研究者的結論是,暴龍運動的速度很可能不超過每小時40公里。如果你被一頭暴龍盯上,跑得足夠快的話,還是有可能逃脫的。

長期以來,科學家就暴龍是捕食者還是腐食者這一問題存在著爭議。有專家提出,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可能說明暴龍依靠腐食為生,因為暴龍奔跑的速度較慢,它的前臂力量較弱,不足以進行狩獵活動。但也有人認為,暴龍應該仍然能夠捕獲到行動較為遲緩的草食動物。

中國暴龍發掘情況

在吐魯番盆地裡,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所在1964-2023年,發掘到許多的恐龍化石。其中就有一種大型的肉食類恐龍——特暴龍。

吐魯番盆地是乙個小型的山間盆地,位居天山山脈的東南面,吸取天山之水。正北方,博格達山崛起海平面5446公尺。在盆地**是艾丁湖,低於海平面156公尺,聚集眾水流。

在吐魯番盆地的北翼,出露極好的中生代晚期與古新世的地層,構成了東西走向的山脈——火焰山,名字源起於在日落照射紫紅色岩層,形成像火焰一般的壯觀景色。火焰山東西100公里,南北10公里寬,是由中生代晚期與新生代最早期的「鄯善群」岩層構成。這個地層包含了紅、灰、綠黃色彩繽紛的泥質砂岩、頁岩、砂岩。

最底層礫岩原來以為是第三紀沉積的,在2023年,於這岩層中發掘到恐龍與蛋化石後,這部份被歸於白堊紀,而重新命名為蘇巴什組。這套岩層厚達163到215公尺,是由紅棕色砂岩、泥岩和底層礫岩構成。

特暴龍是一種大型的肉食類恐龍,挖掘到的標本總計有五顆牙齒與一件不完整的髖骨。它是屬於暴龍科。在白堊紀晚期的亞洲地區,特暴龍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種屬。

2023年,在河南省巒川縣嵩坪村的秋扒組地層中,發掘到五顆大型牙齒,恐龍權威董枝明在2023年命名為巒川暴龍(霸王龍)。暴龍類是在地史所有動物中,最龐大兇猛的食肉類動物,秋扒組岩石是分布在潭頭盆地巒川縣一帶的白堊紀晚期地層,是由紫紅色的砂泥岩構成,最底部含有磚紅色的礫石。

股癬和腳氣是一回事嗎,腳癬和腳氣是一回事嗎?二者有什麼區別啊?

通俗地說法 腳氣 就是足癬,足癬和股癬都是真菌感染的 病,部位不同命名不同而已。所以 足癬的外用藥是可以用在股癬的部位的,可以直接外用布替萘芬乳膏外塗股癬的部位,觀察下效果。股癬和腳氣,兩者有相同的點,也就是都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原則也很很相似,但兩者還是不一樣的,股癬是發生在腹股溝 會陰,肛周和臀部...

王陽明龍場悟道,和佛家的開悟是一回事嗎

大雄 是一回事。王陽明也是研究佛學禪宗心法悟道的。樓上那位,請不要把佛學的開悟看成是萬能甚至無所不能好不好。達摩和六祖大師悟了道,也沒見的精通所有知識 不知道物理化學是什麼。按照你說的,釋迦摩尼佛也不算悟道成佛。如果他悟道成佛,應該通達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知識,應該在當時指導人們造出飛機坦克航母才對呀。...

姓和氏不是一回事嗎,姓和氏是一回事嗎?

在我們中國傳統的姓氏文化中,姓和氏是有嚴格區別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姓和氏的發展和演變。在家庭 氏族未產生以前的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在一種遊獵與原始群居狀態中。沒有確定的婚姻關係,也沒有真正的組織。經過長期發展,原始的遊 展成為一種較高組織的形態,即母系氏族社會。在這種社會組織中,男子外出遊獵,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