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公式是什麼,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的推倒

時間 2021-08-11 18:17:32

1樓:來自楊三寨雪白的月季花

這兩種方法都對。

從理論上來說,每種演算法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實際上由於測量有誤差,所以要儘量利用更多的實驗資料,來消除偶然誤差,所以放棄左圖的方法一,而採用方法二;右圖中與左圖方法二的思路相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速度與位移的測量值。

只是經過計算變換以後,右圖代入的是位移值,不如左圖根據加速度的定義來表達那麼直觀,實質是一回事。

不管怎麼求平均加速度,核心公式都是速度變化量除以時間增量,用逐差法是為了降低實驗偶然誤差對計算結果的影響,都是正確的。方法一中求出每個相鄰段的加速度再求平均,方法二中4點為一段,(時間是3t),逐點遷移,使用多次再求平均,就降低了誤差。

擴充套件資料:

逐差法不確定度

例如牛頓環實驗

其中k=1,2,3,4,5.共測10個環的直徑,d1x的a類不確定度為

(這裡取d5d10,因為這樣計算得到的不確定度最大,比較保守)

牛頓環實驗的b類不確定度要用配對的資料計算,本例中不能用d10d9計算b類不確定度,因為逐差法中d10和d5才是配對的。

加速度逐差法

a類不確定度演算法類似

線性迴歸

要想更精確地求出擬合方程,可以用線性迴歸的方法。

逐差法適合手工計算,線性迴歸一般藉助excel或統計軟體。

2樓:angela韓雪倩

a1=(x4-x1)/3t² a2=(x5-x2)/3t² a3=(x6-x3)/3t²

所以 a= (a1+a2+a3)/3 = [(x4+x5+x6)-(x1+x2+x3)]/9t²

在高中物理“求勻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加速度”實驗中分析紙帶。

運用公式△x=at^2;

x3-x1=x4-x2=xm-xm-2

當時間間隔t相等時,假設測得 x1,x2,x3,x4 四段距離,那麼加速度

a=【(x4-x2)+(x3-x1)】/2×2t2

3樓:教育點滴談

逐差法計算加速度的公式推導和原理

4樓:熔安電氣

兩種演算法都能用。一個是通過位移增量和經歷時間的計算公式來計算加速度,另一個是通過速度增量和經歷時間的計算公式來計算加速度。

它們的共同點——也就是逐差法的要點,是所取的各個區段有部分是重疊的。逐差法的優點在你的**中(左圖)已有說明。

5樓:快樂小棋

不管怎麼求平均加速度,核心公式都是速度變化量除以時間增量,用逐差法是為了降低實驗偶然誤差對計算結果的影響,都是正確的。方法一中求出每個相鄰段的加速度再求平均,方法二中4點為一段,(時間是3t),逐點遷移,使用多次再求平均,就降低了誤差。

6樓:

當然都是對的。但是從消除測量誤差影響的角度來說,前者準確度會更高一點。

對於離散分佈的誤差來說,總體而言取樣次數越多越均勻,更有利於提高準確度。當然,能不能提高精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7樓:匿名使用者

以課本上的為準,其它都由課本基本公式演化出來

8樓:有精神病的龍仔

一樣的啊,網上的就是求加速的的平均值,此時就得知道每一段的加速的,就要求i出每一個速度啦,考試用方法二穩

9樓:匿名使用者

從紙帶上取7個點,然後有6個時間間隔。假設時間間隔 t,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x1、x2、x3、x4、x5、x6,那麼a=(x4+x5+x6-x1-x2-x3)/(3t)^2.

10樓:冰川紀過去了

簡單點可以把v換成x/t,逐差法也可以寫成(x6+x5+x4)-(x3+x2+x1)/9t²

11樓:

書上顯然錯了,是s,不是v

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的推倒

12樓:教育點滴談

逐差法計算加速度的公式推導和原理

13樓:來自火星的世界

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的推倒如圖:

所謂逐差法,就是把測量資料中的因變數進行逐項相減或按順序分為兩組進行對應項相減,然後將所得差值作為因變數的多次測量值進行資料處理的方法。

逐差法是針對自變數等量變化,因變數也做等量變化時,所測得有序資料等間隔相減後取其逐差平均值得到的結果。其優點是充分利用了測量資料,具有對資料取平均的效果,可及時發現差錯或資料的分佈規律,及時糾正或及時總結資料規律。

逐差法是為提高實驗資料的利用率,減小了隨機誤差的影響,另外也可減小中儀器誤差分量,因此是一種常用的資料處理方法。

14樓:但憐桖

你可以和物理老師當面**一下這個問題

15樓:匿名使用者

a1=(x4-x1)/3t² a2=(x5-x2)/3t² a3=(x6-x3)/3t²

所以 a= (a1+a2+a3)/3 = [(x4+x5+x6)-(x1+x2+x3)]/9t²

16樓:復旦復華

答:a1=(x4-x1)/3t² a2=(x5-x2)/3t² a3=(x6-x3)/3t²

所以 a= (a1+a2+a3)/3 = [(x4+x5+x6)-(x1+x2+x3)]/9t²

追問為什麼有a1=(x4-x1)/3t²

這些細節可以講講嗎?一年多沒看,都忘記了

追答先看一下 一個重要推論:

一個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在連續的相等的時間t內的位移之差 △x=at².

如圖,把物體運動的時間分成很多相等的t,任意取兩個相鄰的t,這兩個t內的位移 分別為

xn xn-1 (n n-1都是 下標),則有 xn-xn-1 =at² a---物體的加速度

相應的,如果所取的兩個t 不相鄰,比如 第m個 t 和 第n個t,他們的位移分別為 xm xn

則有 xm-xn=(m-n)at²

逐差法就是應用了這個結論。

在紙帶 上 取 連續的 6個 t,位移分別為 x1 x2 x3 .....x6.

由xm-xn=(m-n)at² 可得:

x6-x3=3at²

x5-x2=3at²

x4-x1=3at²

這樣可以求出 三個 a ,(由於實驗存在誤差,這三個a並不嚴格相等,設 分別為 a1 a2 a3)

再求他們的平均值即可即 :a=(a1+a2+a3)/3

追問大致看懂了,最後一個問題

xm-xn=(m-n)at²這個公式怎麼用理論法推出來,求解,謝謝!

追答後面一個 t 的位移 總比 前面一個 t 的位移 多 at²,

即 第二個 比第一個 多 at² 第三個比第二個多 at²

那 第三個 是不是 比 第一個 多 2at² 啊,以此類推

打點計時器實驗中,求加速度時用的逐差法具體是怎麼算的

信培勝戊衣 這個公式你應該知道吧?t是時間間隔,a是加速度,s是相同連續時間間隔的位移差 打點計時器上,一般去0.1s為一個計數點,這裡的t就是0.1s瞭然後再量位移,再計算位移差 比如第一個0.1s內的位移為1m,第二個0.1s為2m,那麼 s 2 1 1m 代入有1m a 0.01s 2a 10...

如果已知有五段位移,如何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打出紙帶abcde五點 先測ac的距離s1 得v1 s1 2t t由計時器決定 再測ce距離s2 得v2 s2 2t 加速度 a v2 v1 2t 最後派對 去掉最後一段,再用位移差和時間的比值 這樣的問題一般是給出一條紙帶,從比較清晰的點開始選取,每五個點為一個記數點,這樣的話每個記數點之間的時間...

高一物理中的計算加速度的逐差法怎麼用的,詳細

逐差法是為了減小系統誤差而在實驗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在高中階段逐差法主要就在紙帶打點計時器求加速度這一個問題上使用。對於勻變速運動來說,在連續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之差是個定值。設一個物體做初速度為v0的勻加速運動,在連續相等的時間內t內,通過的位移分別用s1,s2,s3 表示,則有 s1 v0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