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位置記錄方法

時間 2021-08-30 11:05:09

1樓:

宇宙是沒有位置的。

宇宙本身不是萬物之一,因為宇宙沒有質心,更因為萬物處於宇宙中,而宇宙卻不在什麼東西的裡面或外面。換言之,宇宙沒有方向也沒有位置,既無絕對位置也無相對位置,宇宙不在宇宙的什麼地方存在著,然而它確實存在著,以“無”的方式存在著。

2樓:懷疑探索者

在宇宙太空中表示座標記錄位置的方法如下:

首先要定義原點,這決定作為觀察者在什麼地方看。然後確定使用的座標系型別是笛卡爾座標還是球座標還是其他座標,最後確定座標軸的指向。

一般在宇宙中,傾向於使用兩種方式定義座標:

1,為便於地球上人類的觀察,把原點放在地心上定義地心慣性座標系。比如地心j2000座標系。

2,為便於觀察目標星體,把座標原點放在目標天體質心或者形心上,比如要探測月球,就把座標原點放在月球上。

座標系型別一般憑需要確定,使用最多的是慣性座標系,有時候也使用星體固聯座標系。

確定了座標軸的指向之後,座標系即可完成定義。

有了座標系,就要有參照物確定位置。天文學界一般用中子星來定位地球的位置。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已經確認的密度最大的星體。中子星的密度為每立方厘米8×10的13次方克至2×10的15次方克之間。白矮星被壓縮成中子星的過程中,恆星遭受劇烈的壓縮使其組成物質中的電子併入質子轉化成中子,直徑大約只有十餘公里,但上頭一立方厘米的物質便可重達十億噸,且旋轉速度極快,而由於其磁軸和自轉軸並不重合,磁場旋轉時所產生的無線電波等各種輻射可能會以一明一滅的方式傳到地球,有如人眨眼,故又稱作脈衝星。

當恆星收縮為中子星後,自轉加快,能達到每秒幾圈到幾十圈。同時,收縮使中子星成為一塊極強的“磁鐵”,這塊“磁鐵”在它的某一部分向外發射出電波。當它快速自轉時,就像燈塔上的探照燈那樣,有規律地不斷向地球掃射電波。

當發射電波的那部分對著地球時,就收到電波;當這部分隨著星體的轉動而偏轉時,就收不到電波。所以,收到的電波是間歇的。這種現象又稱為“燈塔效應”。

現代天文學就是利用中子星的“燈塔效應”確認宇宙的座標位置的。

3樓:才雨竹

現在人類根本就不瞭解宇宙星圖,很難找到參照物的, 只有到了那個時候才能知道怎麼做, 就像我們現在的全球定位系統一樣的,要有理論基礎。 在未來的星際旅行中,如何在宇宙中定位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事情。 有一種解決方法是“ 在宇宙中定位通常是以三個以上的已知恆星觀察夾角來定位的。

” 對於這種方式,我能說什麼呢……小小的鄙視一下吧。 這裡先解釋一下原因: 1、在極遠處很有可能這三顆中的某一顆恆星被其他天體所遮擋。

2、因為宇宙中大質量天體會引起光線扭曲, 經過長途旅行的光線必然會產生扭曲, 那麼在遠處的觀測者將無法得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3、銀河系也是在旋轉的,這三顆恆星的位置也不可避免的在變化, 這就象你把座標軸旋轉了一下位置,近處的座標可能變化很小, 但遠處座標的變化就非常大,甚至成為了不可使用的座標, 必須重新測量。 4、假如我們駕駛著可以跳躍的飛船,飛到了1.

25億光年遠處的x星球,首先, 我們會發現自己所處的位置並沒有x星球,可能是空曠的太空, 甚至可能撞到了其他星球上去了。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得到的資訊是1.

25億年前x相對三恆星的位置。還有, 在紙上畫一個圓(代表銀河系),並做一個箭頭( 代表3恆星的座標指向),銀河系是2.5億年自轉一週, 那麼我們飛到1.

25光年以外時,看到的3顆恆星是1. 25億光年以前的位置,剛好與實際位置掉了個位置! 對應的座標也完全反了,我們會以為自己跳到了反方向的。

甚至以為是空間扭曲(實際上只是光的問題)。 5、這還沒有什麼關係, 因為我們可以計算x星球的移動方向和速度, 然後象射擊移動靶一樣“打”個提前量就可以解決了。 重點是恆星壽命,太陽的總壽命約100億年, 我們假設那3顆恆星已經存在了50億年, 那麼當我們跳躍到50億光年之外後, 我們會發現自己探測不到這三顆恆星——我們迷失了自己的座標!

由上可知,三恆星定位是多麼有侷限性的方式! 只要人類還在用光速去測量位置,就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座標系( 比如3恆星)的存在時間問題,就會出現座標值上限的問題。 例如3恆星定位中座標上限為50億光年,即3恆星的存在時間。

同樣也會遇到“提前量”(測量位置與實際位置不符)的問題。 若干年後,或許人類可以發現真正的即時傳播方式 鞘本塗梢越 ⒄嬲 槐淶淖 炅恕?/p> 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儘量使用“大壽命” 的參照物作為座標中心,以儘量擴充套件這個座標系適用的範圍( 時間越久,座標系適用的範圍越大)。

例如銀河系( 據悉為已有136億年,還有150億年的壽命)。 這個座標系的壽命遠比3恆星要長久的多,而且, 銀河系與其他星系之間位置變化也相應小了很多。另外, 最近推算出的宇宙年齡約130億~140億年, 即銀河系是在宇宙誕生初期形成的,那麼以銀河系為座標的話, 即使到達宇宙邊緣也能看到銀河系, 前提是我們能知道130億年前的銀河系是什麼樣子的……不過, 這個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多次跳躍,10億光年、 20億光年……130億光年, 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去逐步識別出130億年前的銀河系, 即在130億光年外找到幼年期的銀河系並進行定位。

ok,既然我們找到銀河系這個“原點”了, 那麼如何定義xyz軸呢?下面是一個比較好的星系座標規則: 1、原點——以銀河系旋轉中心為原點 2、z軸——z軸垂直於銀道面, 並且從z軸的正方向看銀道面為順時針旋轉。

3、x軸—— 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在銀道面上的投影為x軸的正方向。 4、y軸——由x軸得到y軸。 ps:

這個規則也可以應用到太陽系上。 這裡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及的問題。就是“ 為什麼要以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作為x軸的正方向?

” 假設我們以銀河系的某一條旋臂作為x軸正方向。 當一艘飛船沿著x軸方向跳躍,如果跳躍距離不是銀河系自轉週期( 2.5億年)的話, 這艘飛船上的人會發現自己實際上並不是按照x軸方向跳躍的, 而是到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位置。

特別是如果跳躍距離剛好是1. 25億光年的話,人會發現自己跳到了銀河系的反方向。很簡單, 因為人觀察到的是1.

25億光年前的銀河系, 人觀察到的銀河系其實剛好旋轉了180度, 看起來像是飛船跳錯了地方。實際上,只是銀河系轉了個身而已。 以銀河系最近的星系作為x軸的正方向的好處是, 你在多次跳躍途中不用被飛船的“方向”與目的地不符而擔心( 起碼看起來是不相符的)。

而最關鍵的是,你是站在銀河系這個“ 旋轉木馬”外看銀河系,而不是坐在“旋轉木馬”上, 搞的自己天旋地轉。如果是以旋臂為x軸方向的話, 你會發現你將要面對十分複雜的計算, 而且最基本的概念都會把你的頭腦搞暈。當然, 通常這些麻煩事會由電腦來解決, 但如果不幸你的電腦發生了一點小小的事故……你仍不會“迷失” 方向,起碼,你可以跳躍到最近的智慧星球, 但問題是路途中的多次校正有可能讓你在飛到智慧星球前就耗盡了能 量,那才是真正的麻煩事。

現在看起來一套比較完善的宇宙定位座標系統已經完成了, 但是一些細節還是要注意一下。 太陽在銀河系這個“旋轉木馬”上以240公里/秒的速度在執行。 太陽系的直徑(冥王星軌道為邊界)40個天文單位( 約60億公里),太陽系移動相當於自身直徑的距離時, 大概要花費289天。

但是對於高速運動中的物體來說“時間流失” 的也比較慢,穿越時空感覺花費了一年,可能實際中已經過了許久… …所以當你回來時,會發現太陽系已經“搬家”了。 以光速走60億公里需要5個半小時左右,而如果太陽系“搬家” 太遠,可能你就不得不多花上十幾個小時來“趕路”了。 好在這都是以正常速度下計算的時間,而以光速飛行的你, 可能感覺只花了十多分鐘, 所以以後的人應該不用像我們過春節一樣在火車上呆上那麼久。

起碼,在感覺上不那麼痛苦了…… 惡搞一下:你出遠門前和老婆ml了一下,等你花了“一個禮拜” 的時間辦完事,回家卻發現老婆懷裡多了個孩子…… 然後老婆滿心歡喜的告訴你,這孩子正好滿月……鬱悶吧, 對你來說,一個月前你還沒做什麼壞事呢~最慘的是, 你還完全沒有做爸爸的準備,而老婆卻早已經過懷胎十月, 從一個剛結婚的可愛女人變成了一個賢妻良母了……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春玉英進婷 至高無上的生物和文明基地,不起眼的暗淡小星球。 宗同書閎午 地球這顆有著廣闊天空和藍色海洋的行星始終給人以堅實巨大的感覺。而在宇宙中,地球給人的印象卻並非如此 這個在一層薄薄而脆弱的大氣籠罩下的星球並不見得有多大。在太空中,地球的特徵是明顯的 漆黑的太空 藍色海洋 棕綠色的大塊陸地和白色...

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反物質世界,宇宙中真的存在反物質嗎?

單個粒子有探測到。估計是粒子碰撞產生的。但是反物質的物質團尚未觀測到。估計是宇宙誕生初期就湮滅掉了,應該沒有反物質世界 那是當然 歐洲宇航局就捕獲過反質子,正電子哦 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反物質世界 有反物質,但不存在反物質世界,就像反空間一樣,存在的時間都不是很長。微波背景輻射是目前證明大 理論最直接的...

宇宙中是否存在基本時鐘,宇宙中是否存在乙個基本時鐘?

3,宇宙中確實存在乙個基本的時鐘,但是,法被人們所證實了,正是因為人們認知世界的侷限性,所以說更需要科技的進步來推動人們的發現。其實在理論上宇宙中確實存在乙個基本的時鐘,而且這點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打破了我們的慣性思維,所以說也可能是相對的始終,但是是否與中中存在乙個獨立於空間的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