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的小故事,中國科學家的小故事三個有誰知道中國科學

時間 2022-02-25 06:50:13

1樓:wqy斷橋殘影

陳嘉庚愛國華僑陳嘉庚,17歲漂洋過海出外經商,慘淡經營,終成南洋巨富。2023年秋,富貴而歸鄉的陳嘉庚決心在家鄉興辦學校,先後辦起了小學、中學、師範。對於英國人的刁難,他堅定地表示:

「企業可以**。學校絕不能停辦。」他變賣家產,堅持要把學校辦下去。

對於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行為,陳嘉庚給予積極支援。他曾籌款20多萬元,幫助光復福建。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又盡可能多地為抗戰提供財力和物力的幫助。

從2023年到2023年,陳先生為抗日募捐的總數

達30億元之巨。

在個人生活方面,他從來不輕易亂花錢,自奉儉約,素食布衣。臨終時,他把遺產300多萬元全部獻給了國家。

幾十年來,陳嘉庚以實際行動表達了一位華僑的拳拳愛國之心。

2樓:賀顯華老師

生物學家的故事之一

——孟德爾

現代遺傳學之父,是這一門重要生物學科的奠基人。2023年發現遺傳定率。

2023年7月22日,孟德爾出生在奧地利的乙個貧寒的農民家庭裡,父親和母親都是園藝家。孟德爾受到父母的薰陶,從小很喜愛植物。

當時,在歐洲,學校都是教會辦的。學校需要教師,當地的教會看到孟德爾勤奮好學,就派他到首都維也納大學去念書。

大學畢業以後,孟德爾就在當地教會辦的一所中學教書,教的是自然科學。他能專心備課,認真教課,所以很受學生的歡迎。2023年,年方21歲的孟德爾進了修道院以後,曾在附近的高階中學任自然課教師,後來又到維也納大學深造,受到相當系統和嚴格的科學教育和訓練,為後來的科學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孟德爾經過長期思索認識到,理解那些使遺傳性狀代代恆定的機制更為重要。

從維也納大學回到布魯恩不久,孟德爾就開始了長達8年的豌豆實驗。孟德爾首先從許多種子商那裡,弄來了34個品種的豌豆,從中挑選出22個品種用於實驗。它們都具有某種可以相互區分的穩定性狀,例如高莖或矮莖、圓料或皺科、灰色種皮或白色種皮等。

孟德爾通過人工培植這些豌豆,對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狀和數目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計數和分析。運用這樣的實驗方法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嚴謹的態度。他酷愛自己的研究工作,經常向前來參觀的客人指著豌豆十分自豪地說:

「這些都是我的兒女!」

8個寒暑的辛勤勞作,孟德爾發現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律,並得到了相應的數學關係式。人們分別稱他的發現為「孟德爾第一定律」和「孟德爾第二定率」,它們揭示了生物遺傳奧秘的基本規律。

孟德爾開始進行豌豆實驗時,達爾文演化論剛剛問世。他仔細研讀了達爾文的著作,從中吸收豐富的營養。儲存至今的孟德爾遺物之中,就有好幾本達爾文的著作,上面還留著孟德爾的手批,足見他對達爾文及其著作的關注。

起初,孟德爾豌豆實驗並不是有意為探索遺傳規律而進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獲得優良品種,只是在試驗的過程中,逐步把重點轉向了探索遺傳規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爾還對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類似研究,其中包括玉公尺、紫羅蘭和紫茉莉等,以期證明他發現的遺傳規律對人多數植物都是適用的。

從生物的整體形式和行為中很難觀察並發現遺傳規律,而從個別性狀中卻容易觀察,這也是科學界長期困惑的原因。孟德爾不僅考察生物的整體,更著眼於生物的個別性狀,這是他與前輩生物學家的重要區別之一。孟德爾選擇的實驗材料也是非常科學的。

因為豌豆屬於具有穩定品種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種,容易逐一分離計數,這對於他發現遺傳規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孟德爾清楚自己的發現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但他還是慎重地重複實驗了多年,以期更加臻於完善、2023年,孟德爾在布魯恩科學協會的會議廳,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分兩次宣讀。第一次,與會者禮貌而興致勃勃地聽完報告,孟德爾只簡單地介紹了試驗的目的、方法和過程,為時一小時的報告就使聽眾如墜入雲霧中。

第二次,孟德爾著重根據實驗資料進行了深入的理論證明。可是,偉大的孟德爾思維和實驗太超前了。儘管與會者絕大多數是布魯恩自然科學協會的會員,中既有化學家、地質學家和牛物學家,也有生物學專業的植物學家、藻類學家。

然而,聽眾對連篇累續的數字和繁複枯燥的淪證毫無興趣。他們實在跟不孟德爾的思維。孟德爾用心血澆灌的豌豆所告訴他的秘密,時人不能與之共識,一直被埋沒了35年之久!

孟德爾晚年曾經充滿信心地對他的好友,布魯恩高等技術學院大地測量學教授尼耶塞爾說:「看吧,我的時代來到了。」這句話成為偉大的預言。

直到孟德爾逝世16年後,豌豆實驗**正式出版後34年,他從事豌豆試驗後43年,預言才變成現實。

隨著20世紀雄雞的第一聲啼鳴,來自三個國家的三位學者同時獨立地「重新發現」孟德爾遺傳定律。2023年,成為遺傳學史乃至生物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從此,遺傳學進人了孟德爾時代。

今天,通過摩爾根、艾弗里、赫爾希和沃森等數代科學家的研究,已經使生物遺傳機制——這個使孟德爾魂牽夢繞的問題建立在遺傳物質dna的基礎之上。

隨著科學家破譯了遺傳密碼,人們對遺傳機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在,人們已經開始向控制遺傳機制、防治遺傳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於人類的工作方向前進。然而,所有這一切都與聖托馬斯修道院那個獻身於科學的修道士的名字相連。

童第周的故事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優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動物研究所所長。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乙個小村里,家庭生活十分貧困,沒有錢進學校讀書,只能在家裡邊做些農活,邊跟父親學點文化。直到17歲,才在二哥的幫助下,進了寧波師範予科。可是第一學期考試成績總平均分沒有及格,學校讓他退學或降級,經童第周再三請求,學校勉強答應試讀半年。

童第周發誓,一定要把成績趕上去。童第周堅持頑強的學習。終於取得了好成績。

在進入上海復旦大學以後,他更加勤奮學習,臨近畢業時,他已經成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要攀登生物學的高峰,需要付出更艱苦的勞動。

2023年童第周在親友們的資助下,遠度重洋,來到北歐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寒爾。在歐洲著名生物學者勃朗歇爾教授的指導下,研究胚胎學。當時,他發現有的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抱著一種藐視的態度,說「中國人是弱國的國民」。

和他同住的乙個洋人學生,公開說:「中國人太笨。」聽到這些,童第周再也壓抑不住滿腔的怒火,對那個洋人說:

「這樣吧,我們來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來和你比,看誰先取得博士學位。」

童第周憋著一股氣,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國人不是笨人,應該拿出東西來,為我們的民族爭光!」

研究胚胎學,經常要做卵細胞膜的剝除手術,有一次做實驗,教授要求學生們設法把青蛙卵膜剝下來,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手術,青蛙卵只有小公尺粒大小,外面緊緊地包著三層象蛋白一樣的軟膜,因為卵小膜薄,手術只能在顯微鏡下進行。許多人都失敗了,他們一剝開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給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聲不響地完成了這項實驗任務。

布朗歇爾教授知道後,特地安排了一次觀察實驗,把學生們都找來看。實驗開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顯微鏡前,熟練地操作著。人們看到,他象鐘錶工人那樣細心,象繡花姑娘那樣靈巧,象高明的外科醫生那樣一絲不苟。

在顯微鏡下,他先用一根鋼針在卵上刺了乙個小洞,於是脹得圓滾滾的青蛙卵馬上就鬆馳下來,變成扁圓形的,再用鋼鑷往兩邊輕輕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從卵上順利地脫落下來了。他幹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學湧上去祝賀,勃朗歇爾教授更是激動萬分,這是他搞了幾年也沒有搞成的專案啊!

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連聲稱讚:「童第周真行!中國人真行!

」童第周剝除青蛙卵膜手術的成功,一下子震動了歐洲的生物界。4年之後,通過答辯,比利時的學術委員會決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學位。在榮獲學位的大會上,童第周激動地說:

「我是中國人,有人說中國人笨,我獲得了貴國的博士學位,至少可以說明中國人決不比別人笨。」在場的教授紛紛點頭,有的還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學生卻一篇**也沒有,更談不上當博士了。

2023年抗日戰爭爆發,童第周謝絕了專家和同學們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他來到四川宜賓乙個村鎮教書。在緊張的教學中始終沒有忘記搞科學研究。

可是,這裡沒有科學儀器,連一架顯微鏡也沒有,沒辦法繼續開展胚胎學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發現給他帶來了希望:在小鎮的舊貨攤上他們看到了一架舊顯微鏡,但要價太貴,當時他們夫妻倆掏盡了口袋還湊不足一半,又向別人借了一些還不夠,最後只好把他們的衣服拿去典當,好不容易才買回這架舊顯微鏡。

有了顯微鏡,但沒有所需要的燈光照明,還是不能進行操作。他們只好把顯微鏡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記了寒冷在聚精會神地工作著。夏天烈日當頭,汗流浹背即使汗水滴在視鏡上模糊了視線,或是風把一粒小沙子吹進了載物器,甚至佔據了整個視野……童第周仍然堅持攻關。

一般說來,每乙個試%d

3樓:匿名使用者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早年留學日本,年獲得博士學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學以高薪聘請他,但他想到出國留學是為了掌握科學、報效祖國,就一一辭謝,毅然回國。

回國後,他在浙江大學執教,竟一連四個月領不到工資,窮得連飯都難以吃飽,而當時日本帝國大學還答應保留他半年的工資。貧賤難移愛國心,蘇步青毫無再去日本之意。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大學又發來電報,請他前往任教。出於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鬥,為她服務!

4樓:徐浩射手

回答即可得2分經驗值,還可以得到廣大網友的贊同個看io片uuiu呢

中國科學家的小故事三個有誰知道中國科學

中國科學家的小故事三個

5樓:nana瞳

李四光9歲那年,元宵節晚上有花燈表演,他和大人們興高彩烈地去**,很晚才回家。熟睡之中,突然有人大聲喊起來:

"不好啦,河南大婆的屋子著火了,大家快去救火呀:"

李四光在夢中被一片嘈雜聲吵醒,趕緊披上衣服,提著乙隻水桶也跑了出來。河南大婆家的茅屋火光沖天,李四光跑到池塘邊裝了多半桶水,踉踉蹌蹌地拎到茅屋前。火苗正從茅屋頂往外竄,可他怎麼用勁,水也潑不到屋頂的火苗上。

李四光又拎著水桶轉到房子後邊,看見屋簷下正巧放著個梯子。李四光的膽子從小就大,爬梯子是經常事,這回又是救火,他三下兩下就爬上了房,把桶裡的水一飄一飄地向火苗潑去。火終於被大夥撲滅了,河南大婆也被救了出來。

母親四處找不到李四光,急得大喊起來:

"四光!四光!你在哪兒?"

"媽媽。我在這兒!"

媽媽一聽,兒子的聲音好像從天上發出來的。她抬頭一看,只見兒子在房頂上拎著水瓢、,提著水桶,褲腿上還滴滴嗒嗒掉著水珠。

科學家小故事,科學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向左旋的,也就時逆時針的!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他設計了乙個碟形容器,裡面灌滿水,每當拔掉碟底的塞子,碟裡的水也總是形成逆時針旋轉的漩渦,這證明放洗澡水時漩渦朝左並非偶然,而時一種有規律的現象。1962年。謝...

關於科學家的小故事 簡短 ,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 鉅款 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回到家裡,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後告訴他,為了這個哨子...

科學家的小故事,越短越好,科學家的小故事,要短,越短越好!!!不超過50字

辜凡 弗萊明是英國科學家,青黴素的發現者。弗萊明當軍醫的時候,看到很多戰士因為傷口感染細菌而痛苦地死去,決心找到一種藥物,來 因細菌引起的疾病。在實驗中,他偶然發現了青黴素。這種神奇的藥物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是他和幾位科學家共同努力而獲得的成功。弗萊明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說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