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若是想要探索火星,最好在什麼時期最合適,為什麼?

時間 2025-03-28 16:20:12

1樓:超時間解饞坊

霍曼轉移軌道理論認為:在從地球出發時(假設地球、火星均為圓軌道),探測器需要達到千公尺/秒的速度,超過地球本身的運動速度(千公尺/秒),加速;在抵達火星時,探測器速度為千公尺/秒,低於火星運動速度(千公尺/秒),再次加速。

不過由於火星引力加速和大部分任務目標是環繞火星等原因,「再次加速」實際上是在火星附近的制動工作,以切入環繞火星軌道。飛行過程中,為應對外力可能造成的軌道偏移,也僅需推進系統進行短暫的工作微調,絕大部分時間自由飛行。整體上,霍曼轉移方案非常簡單,軌道是半個橢圓,連線了地球軌道和火星軌道,全程需6~11個月時間。

它能夠最大限度節省推進劑,最大限度減少操作,是人類火星之旅的最優方案。

第三關,「天問一號」已經在切入霍曼轉移軌道的路上。茫茫深空,漫漫長路,此前各個探測任務採用的霍曼轉移軌道普遍在4億~7億千公尺的長度,6~11個月的旅程。「天問一號」的軌跡耗時7個月左右,預計於2021年2月中才能抵達火星,需要走過的路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此前的航天任務。

一方面,在出發階段,需要陸基測控站和萬噸級遠望系列航天測量船全程保駕護航。

出發後,需要龐大的深空探測天線網路覆蓋整個天域,保證它在整個探測火星過程中都能跟地球有效通訊。要知道,「天問一號」距地球最遠的時候,地球和火星距離將達到 4億千公尺,這個距離單程都需要光速飛行22分鐘!另一方面,「天問一號」也需要自主導航和控制,精準確定自身位置和姿態。

例如利用恆星敏感器把自己的姿態確定到角秒級的精度。

2樓:人能科技探索

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會發生變化,最遠有三億公里的距離,最近有5000公里距離,所以想要登陸和探索火星必須選擇當地球和火星軌之間的距離最短的時候最合適。還需要在飛行器上準備充足的水和食物。

3樓:法務王倩

我認為人類想要探索火星,最好在我們的科技能夠更進一步的時候再去探索,因為現在我們的科技水平還沒有那麼高,還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得不到解決。

4樓:為真實發聲

在科技能夠滿足探索要求的時候,還沒有事實能夠證明外太空存在其他文明,所以人類是否能探索火星只取決於人類的科技,越早越好。

5樓:dreamer神話

最好在實現光速飛行時期。因為火星到地球距離十分遙遠,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往返,會發生各種未知的意外。

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6樓:站在太陽下

為了發掘宇宙發展的奧秘,想看一下火星是不是適合人類進行居住,以及上面有一些稀有的礦物供人類使用。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

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既稀薄又寒冷,遍佈撞擊坑、峽谷、沙丘和礫石,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南半球是古老、充滿撞擊坑的高地,北半球則是較年輕的低地平原。火星上有太陽系已知最大的山奧林帕斯山,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近,但公轉週期是地球的兩倍。

火星亮度最高可達等,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人類探索火星的目的和益處是什麼

7樓:植物聖神

目的:①尋找有機物或者生命。

殖民(建立永久定居點)

益處:①意義重大,是將來的第二個地球。

減輕地球資源枯竭和人口過多的壓力。

作為遙遠太空探測和旅行的中繼站。

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人類探索火星經歷了什麼?

由於火星與地球是近鄰,因此人類對它一直情有獨鍾。自1962年以來的40多年間,美蘇及俄羅斯先後向火星發 34個各類探測器,但2 3的探測器最終 壯志未酬 以失敗而告結束。成功完成任務的航天探測器幫助人們擴大了對火星的認識。就在40年前,部分天文學家還堅持認為,火星表面生長著厚厚的植被。直到上世紀60...

人類探索火星經歷了什麼,人們為探測火星生命進行了什麼探索?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沒有任何其他行星比火星和地球更為相像了。按照九大行星距太陽由近至遠的排列次序,地球排在第三,而火星排在第四,因此,它們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姊妹星。火星的體積只有地球的一半,平均直徑為6787公里,而它的地心引力也僅是地球的38 和地球一樣,火星也是自轉和公轉。...

探索火星60年,人類到底獲得了哪些成果

小刀談旅遊 火星的表面地圖目前已較為清晰,火星表面的組成成分還在進一步探索,目前也發現火星的環境是極端惡劣的,最重要的是探測發現火星曾經存在過水,這為以後人類對火星的改造 開發開闢了前景。 千年書蟲 人類獲取了火星表面的影像,得到了火星土壤的分析,瞭解了火星的天氣情況和環境情況。 小軒愛收集 人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