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中子呈中性,為什麼中子組成的中子星會有超強的磁場?

時間 2025-03-30 11:20:24

1樓:買飛的漢字

因為中子星的自轉速度很快,比地球自轉多達上億倍,它的分子結構轉速的差異也大,而且中間還有超導物質,所以才會有超強的磁場。

2樓:筆隨風

中子星存在超強的磁場,原因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中子星自轉速度極快,達到了地球自轉速度的上億倍,根據發電機效應,必將形成強大的磁場。原因二是中子星是由質量大的恆星爆發而來的,同樣也能夠繼承母星的磁性。

3樓:偶獨傻笑

有人問:由於中子星是由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的,為什麼它們具有極強的磁場?

首先,讓我們瞭解中子星是怎麼來的?

有資格形成這種天體的恆星質量必須比太陽質量大8倍,並且小於太陽質量的30-40倍。在生命的盡頭,這顆巨大的恆星將盡最大努力返回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分散其大部分質量並返回太空,在中心留下乙個密集的核,這是恆星質量的倍。太陽到3這個核是中子星。

中子星不是由中子組成的嗎?為什麼會有強磁場?

4樓:救救

雖然中子不帶電,但裡面的夸克帶電。中子旋轉也帶磁場。

中子星怎麼有磁場?

5樓:monkey家園

wukaidi 的說法前後矛盾,中子星在理論上是由大量中子構成。wukaidi 開始說中子星不是由中子構成,但在中間卻說中子星是由中子構成。

這是他的兩段話:

誰跟你說中子星是由中子構成的?誤人子弟啊!

第二段話:而在中子星裡,壓力是如此之大,白矮星中的簡併電子壓再也承受不起了:電子被壓縮到原子核中,同質子中和為中子,使原子變得僅由中子組成。而整個中子星就是由這樣的原子核緊挨在一起形成的。

可以這樣說,中子星就是乙個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

這裡他說的實際上就是原子只包含中子的情況,也就是電子和質子都「中和」了。

所以,中子星由大量中子構成,但不是隻有中子,這就說明可以產生電磁場。

6樓:網友

中子星中心是鐵核 而且中子星的自轉速度非常的快 內部有強磁場 據說是有1000萬高斯(具體的記不清楚了,反正高得嚇人)遠遠超過地球 以及現在人造的最強磁場。

7樓:救救

就算是中子,按夸克理論也是由3個帶電荷的夸克組成,這些粒子轉動就產生磁場。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子星中子星是一種比白矮星密度更大的恆星,主要是由中子以及少量的質子、電子所組成的超密恆星。1932年發現中子後不久,朗道就提出可能存在由中子組成的緻密星。1934年巴德和茲威基也分別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而且指出中子星可能產生於超新星爆發。

1967年英國射電天文學家休伊什和貝爾等發現了脈衝星。不久,就確認脈衝星是快速自轉的、有強磁場的中子星。它的外層為固體外殼,厚約1千公尺,密度為100萬~1億噸/釐公尺3,主要是由各種原子核組成的點陣結構和自由電子氣。

外殼內是一層主要由中子組成的流體,其密度大約為1億~10億噸/釐公尺3,在這一層中還有少量的質子、電子和μ介子。對於中子星中心部分的密度高達10億噸/釐公尺3以上的物態,目前還存在著三種不同的觀點:

中子星結構圖。

1)認為是超子(一種質量大於核子質量的粒子)流體;(2)是固態的中子核心;(3)是中子流體中的π介子凝聚。子、電子和μ介子凝聚。

中子星不僅密度高達1億噸每立方厘公尺以上,而且它的磁場強度也高達1億特斯拉以上。中子星的體積很小,它的半徑的典型值約為10千公尺,質量下限約為0.1太陽質量,上限為1.5~2個太陽質量。

中子星爆發之前的表面。

中子星是由恆星演化而來的。在中子星裡,壓力是如此之大,電子被壓縮到原子核中,同質子中和為電子,使原子變得僅由中子組成。而整個中子星就是由這樣的原子核緊挨在一起形成的。

可以這樣說,中子星就是乙個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

在形成的過程方面,當恆星外殼向外膨脹時,它的核受反作用力而收縮,核在巨大的壓力和由此產生的高溫下發生一系列的物理變化,最後形成一顆中子星核心。而整個恆星將以一次極為壯觀的**來了結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天文學中著名的「超新星爆發」。

銀河系中著名的氣體星雲——蟹狀星雲的中心星就是一顆中子星(脈衝星)。中子星是目前已知的恆星中最小的。由於中子星的體積很小,所以不能用熱輻射接受器觀測到。

但接收到它們的射電脈衝,在研究脈衝星和雙星x射線源時發現了它們。

汗!看不到圖!

9樓:網友

中子星似乎還牽扯不到夸克。

中子星的強大引力使它的逃逸速度比電子的還大(使光都打彎),所以在它的表面附著了帶電粒子形成磁場。

10樓:網友

中子不帶電,但是和電子一樣有1/2自旋。

11樓:網友

你們都沒想過原子的自旋嗎?

還有中子星不是電中性的 裡面還有很多質子啊。

中子星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

12樓:介澤秘俊賢

磁場可能是在中子星誕生後首十秒左右,透過熾熱核心物質的對流所產生的,情形就如一臺發動機。如果在對流現象發生期間同時擁有高自轉速度(週期約10毫秒左右),其產生的電流足以傳遍整顆天體,便足夠把其自轉動能轉為其磁場。相反,如果天體的自轉速度較慢,其核心物質的對流所產生的電流不足以傳遍整顆天體,只在區域性區域流動。

以上均為複製,我對物理不太感興趣……)

13樓:和上帝兜圈圈

有乙個錯誤:中子星的中子雖總體不帶電,但是和電子一樣有1/2自旋。按夸克理論也是由3個帶電荷的夸克組成,這些粒子轉動就產生磁場 。

還有就是中子星自轉速度極快,所以它的磁場也非常強。

14樓:壨囖

中子星的中子雖總體不帶電,但是和電子一樣有1/2自旋。按夸克理論也是由3個帶電荷的夸克組成,根據安培的分子電流理論,這些粒子轉動就產生磁場 。

15樓:楚軒

ls基本正確,中子星是引力過大,電子被引力拉回了原子核,和質子一起結合成中子的產物,那電只是不外在顯示而已。

密度每立方厘公尺1億噸以上的中子星中會不會有未知元素?

16樓:愛玩的李恩諾

根據科學研究證明,中子星不存在未知元素。

在宇宙中,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以外,引力第二強的天體,如果在地球上出現一平方釐公尺的中子星物質會發生什麼事呢?會發生地球原有的生物圈系統會被破壞,讓地球脫離原有的執行軌道。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中子以及中子星。當宇宙中的某顆恆星死亡時,它的殘骸的質量要超過倍個太陽這麼多的質量時(這種現象又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電子被迫被融入到原子核內部,然後電子與質子會結合成一種叫「中子」的物質,中子星就由此誕生;中子星不完全由中子構成。

什麼是中子星,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以外,在目前人類已知的天體中,密度最大的天體,同時他也具有非常高的磁場強度,甚至比地球磁極的磁場強度還要大,黑洞幾乎包含中子星所具有的一切特性,中子星有著異常強的磁場強度,也有著非常強的引力。

中子星除了由中子構成以外,超新星爆發也可能孕育出中子星。

中子星是隻由中子構成,沒有帶電的質子和電子,為什麼會有強磁場? 而磁場和電場是並生的

17樓:

透過物質的衰變,使之能源源不絕地釋出高能量電磁輻射,從而產生強磁場 , 磁場的產生不一定就是電生的 其實我也不大懂 不能言說 嗯 不同波段的射線 其中包括了地磁輻射 當同意波段的多了 就形成了強磁場 能量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根據物質波的那個公式 可將巨集觀和微觀聯絡 這樣 只要有能量 在一定情況可以轉化成任一波段 。。我學歷不高 。 可能很不準確。

中子星為什麼有強磁場?

18樓:網友

中子星的特性是具有極強的磁場,強度達105~109特斯拉。而銀河系的平均磁場約10-10特斯拉,地球的磁場強度僅10-4特斯拉左右。太陽黑子的磁場~特斯拉,目前地球上實驗室採用先進技術所能達到的最強磁場強度也僅10~100特斯拉。

中子星磁場起源的直觀解釋是其前身星(~8--10m⊙的主序星)具有100g的磁場,該主序星核燃燒結束後, 強大的引力塌縮使星體半徑縮小到原來的10-5形成緻密星核,由於磁場"凍結",磁通量守恆,易得星核即中子星磁場高達1012g.

((但中子星磁場本質的起源與演化問題至今還沒很好解決。))

新發現的一些中子星其磁場高達1010~1011特斯拉。

19樓:網友

我看到的解釋都是說恆星殘留,星系磁場隨物質密度加大而變大,白矮星會變大數萬倍,而中子星更會加大到數千億倍,這種觀點也和實際觀測比較吻合。

20樓:

你說的「原子電流學說」也只是一家之言。現在還沒有公認的磁場解釋。

中子星是如何發射脈衝的?

21樓:大壯星空園

脈衝星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氫原子的原子核中沒有中子

雨說情感 氫元素不只有一種原子,截止2019年發現的有氕氘氚三種氫原子 氕 h 原子中只有1個質子和1個電子,沒有中子。氘 d 原子中有1個質子,1箇中子,1個電子。氚 t 原子中有1個質子,2箇中子,1個電子。氫原子擁有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是一個的簡單的二體系統。系統內的作用力只跟二體之間的距離有...

集合中子集個數為什麼是2的n次方

angela韓雪倩 有n個元素,每個元素進行一次判斷要不要把它選出來放進子集裡,這樣子判斷n次,產生了2 n種不同子集。子集是一個數學概念 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麼集合a稱為集合b的子集。符號語言 若 a a,均有a b,則a b。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任意...

為什麼裂變後的質子中子平均質量會降低

這個問題涉及到量子論初步,高三老師前久才講的,裂變前後中子和質子的能量減小,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即e mc 2,減小的能量以光量子的形式發射出,這也就是所謂的質量虧損,虧損的質量以能量的形式存在,因此質量依舊守恆。在有一期的 科學世界 上有介紹,現在普遍認為質子和中子的質量由兩部分組成,靜止質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