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獵學網
童試錄取者為秀才,魯迅早年也參加過童試,那次童試錄取率不到8%。
這個錄取率跟今天上211大學差不多。(2023年高考吉林省211大學錄取率為8.95%)
鄉試錄取者為舉人,清朝浙江的鄉試錄取率為1.3%。乘上8%的秀才錄取率,考中舉人的概率不超過千分之一。
2023年高考,清華北大在天津省錄取為千分之一。考中舉人,相當於考上清華北大了!
殿試錄取者為進士,明朝萬曆年間會試,4500人參加,錄取300人,錄取率6%。
相當於考上清華北大還要保持在年級前6%。
2樓:臭丫頭她娘
秀才估計就是普通本科吧,然後舉人就是名牌的本科或者研究生啊 ,狀元估計就是博士吧
秀才、舉人、進士在古代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3樓:媛你三冬暖
古代的科舉制度是聯想非常大的乙個變革,很多人都覺得古代的科舉制度和現在的學歷是相似的,如果你沒有學歷的話,那麼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你把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用來對上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那這樣的話,你可真的是太小瞧古代的科舉制度了。那我國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到底放在現在相當於什麼學歷呢?
在古代考上了功名,那麼就相當於改變了你的命運,直接就提公升了你的階級。而現在的大學生就不一樣了,在畢業以後還得拿著微薄的工資,甚至為了房子背上幾十年的貸款,所以兩者完全不是同乙個檔次的。在古代的文盲比例可是比現在要多上很多,以前的時候認識幾十個字就算是識字的標準了。
在整個清朝的200多年當中,考中秀才的人只不過有46萬, 而在現在研究生每年錄取的人數都有60萬左右,從這個數字也明顯可以看出在古代秀才的稀少和他們的地位了。而其實在科舉考試當中,最低一級的考試就是童生了。
而有些人甚至五六十歲都沒有考上童生,童聲的考試也分為三場縣試、府試和院試,考過兩場才能成為童生,而考過三場才能成為秀才。如果考上秀才就相當於是乙個實力人物了,可以免除賦稅,徭役還能夠見到**,不跪拜,犯了事也不能對你用刑。近視更是傳說中的人物了,上任最差的待遇就是當地方縣令。
4樓:冷事百科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5樓:果然
古代科舉進士的地位是很高的,三年才出一榜,每榜就百十號人,可以說鳳毛麟角,絕不像文藝作品中一抓一大把。
可以這樣比較,古代的童生(例如洪秀全)要通過縣試、府試兩場考核,相當於現在的普通高校畢業生或研究生。
秀才(例如蒲松齡)就是有功名之人,平均每五百人才錄取乙個,相當於現在的事業編制。
貢生(例如于成龍)屬於秀才中的佼佼者,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
舉人(例如左宗棠)可以補縣官的空缺,相當於現在的副處級幹部。
同進士(例如曾國藩)雖然比進士矮一截,但最低都可以直接為縣官了,向相當於現在的正處級。
進士(例如林則徐)當然相當於現在的副廳級了。
可能有人會提出質疑,畢竟古代很多考中進士的學子才二十出頭,但我們要知道,古人可沒有現代人長壽,古代生活在太平盛世,人們的年壽一般也只能達到五十歲左右,即便生活在上層社會一般也就能活六十歲左右,二十多歲對於很多古人來說已經走完了生命的一半了。
總的來說,古代能選拔為進士的學子是萬中無一的,考中進士就跟現在買彩票中頭獎的概率差不多,但成為進士就能獲得崇高的社會地位,這就是古代有很多讀書人願意耗盡畢生經歷參加科舉的原因。
6樓:ygj地方的
對應到現在:
狀元:便是各個區域範圍總成績第一的人。
舉人:高中時參加全省高中會考全部通過、取得高中畢業資格、有資格去高考的,就是舉人了;
秀才:高中生、至少初中畢業生才可以算秀才;
進士:高考通過,成了大學生的,都是進士。
拓展資料:
科舉,科舉制、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
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人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在中國,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2023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世界上最後一屆科舉考試結束於2023年的越南阮朝),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科舉考場為江南貢院,占地超過30餘萬平方公尺。另闢有的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反映中國科舉考試制度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
7樓:太極北
古代知識不能比現在,現在也不能比過去。
先看個人能力:做文言文需要大量文字,現代大學生不具備。碩士博士所學專業問題,一般人也不具備。
古人的作文能力看出他們的記憶放現在是吃得開的。那些極突出,揮筆就來思維敏捷的人更別說。
中看知識:現在有各種學科古代很多沒有,但是古代兵法易經藥經等是現代人所少學。現代大學就分專業,高中前12年的東西就是毛毛雨,談不上什麼大知識量。所以知識各有長短。
再看結果:古代直指官位,進士是大官。現在指向錢。
你說這要怎麼比?現在學歷教育沒有一欄可以完美比對過去。再說古代不是一直一樣的,所學也是看時代,哪有什麼相當於的事。
你硬要講分量,對古時講秀才可以是大學,舉人是碩士,進士比博士要重十分。
8樓:驚鴻一瞥
秀才應該就是高中考上大學的水平吧,而舉人是大學考上了研究生,進士自然就是博士了。
9樓:啊洋
進士應該相當於大學生吧,舉人應該就是高中了,秀才可能是小學或者初中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秀才,211或985碩士,舉人,211或985博士,進士,985博士後,畢竟三年才300多人,一年才百把人
11樓:光之綠巨人
相當於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不過古代要中個秀才也是很難的,不像我們現在隨隨便便就能讀個高中大學。
12樓:請放開丶
相當於高中,大學,研究生吧,具備的知識面知識層次,一級比一級高,一級比一級廣。
13樓:從前有坐靈劍山
秀才、舉人、進士在現代大概相當於我們的高中生,大學生和研究生吧。
14樓:我是小一九
秀才大學生畢業
舉人研究生學歷並通過市級公務員國考
進士博士學歷 且通過省級國考
ps:舉人進士有官職權利,現在學歷沒有。所以現在學歷對比不上以前的,個人看法呀
15樓:木樨
我覺得就是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這些學歷,乙個比乙個好,狀元應該就是博士。
16樓:哦哦家裡人弄
分別就相當於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和研究生。學歷越高,懂得的知識就越多。
17樓:勤奮的大聖
我認為秀才就相當於現在的專科,舉人是現在的本科,所以近士就相當於研究生。
18樓:蘇梓晨
應該分別對應我們現在的初中高中大學這三個階段,反正具體是跟這個差不多的知識儲備。
19樓:大木子阿
最厲害的就是研究生吧,因為當時也有很多的文人,所以它們懂得的知識也是很多的。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20樓:一笑而過看回頭
秀才相當於現
代的重點大學畢業生的水平,因為考中秀才的難度相當於現在的985大學。舉人相當於如今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在古代舉人是可以直接做官的,中舉相當於考起了副處級幹部。進士在如今就相當於博士生,中進士相當於考取博士的難度,考中進士,相當於考上正處級幹部。
通過院試(童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如王安石《傷仲永》「傳一鄉秀才觀之」。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
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儒林外史》第三回寫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訊息,高興得發了瘋。
說明古代中舉後便可公升官發財。
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貢生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擴充套件資料:
科舉分級
1、及第
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
」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裡「披宮錦」即指中進士。《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
」「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2、進士
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貢生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3、狀元
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4、會元
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5、解元
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至五名為經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6、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歐陽修《賣油翁》中提到的「陳康肅公堯諮」,陳堯諮與其兄陳堯叟都曾考中狀元,而陳堯叟則是連中三元。
7、鼎甲
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8、貢士
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9、舉人
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儒林外史》第三回寫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訊息,高興得發了瘋。
說明古代中舉後便可公升官發財。
10、生員
即秀才,通過院試(童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如王安石《傷仲永》「傳一鄉秀才觀之」。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
21樓:穎
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二十七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論地位的話,秀才相當於高考考上大學的,舉人感覺就是大學畢業後考了碩士,並且考了公務員的,進士可就是博士級別了,進國家大學當老師,培養新一代人才,或者進入國家重要機關,當國家領導人。
秀才由地方科舉考試選出,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秀才資格,秀才擁有諸多的特權,比如見著官不下跪,受審不用刑,不用服徭役等等。在古代社會裡,能夠當上秀才,就已經在地方上是個人物了,因為在身份上他們已經與普通的「民」有了本質性差別。儒林外史裡的匡秀才,原本家境貧困,但是中了秀才後,他的老師竟願意將自己外甥女嫁給他。
說明秀才很有地位的。相當於現在農村考出乙個大學生一樣,大家就對你刮目相看。
鄉試考中的稱舉人,舉人乙個縣能產生乙個舉人,已經算是教化有方了,是可以算做地方官的政績的。范進中舉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也是乙個貧困家庭出了乙個舉人的故事,一旦成為了舉人,全家人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公升,也相當於如今的公務員呀,可以吃鐵飯碗了呀,從范進中舉的瘋狂勁可以看出考上舉人,人的地位也得以提公升乙個等級。
在古代中了進士,殿試之後,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其餘進士經過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考試合格者,分別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
庶吉士出身的人公升遷很快,英宗以後,朝廷形成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局面。大概率注定了你這輩子的結局是實權省部級到副國級幹部,如果成績好的話(一甲或者二甲前幾名),基本可以確定出閣拜相,實權國級幹部了。
劉墉(宰相劉羅鍋)於乾隆十六年(2023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 太原府知府、 江寧府知府、 內閣學士、 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古代秀才、舉人、進士不能拿現代的學歷來衡量,若非要來衡量的話,從秀才、舉人、進士的地位和官位來說至少都是相當於現在本科以上學歷。就個人能力,官位逐漸上公升。
古代秀才拼命考舉人,是舉人有什麼特權嗎
在古代的社會,如果想到到達上層社會的話,基本上是沒有辦法可以實現,不過卻可以依靠科舉這個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從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出來,要是乙個人想要成為人上人,那麼可以選擇文和武這兩種方式,如果是武的話 那麼首先需要有乙個好的身體素質,然後再從小兵開始一步一步往上爬,並且還需要給國家立過戰功的人才會有...
你知道舉人和秀才的區別嗎
這是古代科舉制度的一種功名,就相當於現在的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或者博士學位。秀才是通過省一級的院士後取得的一種身份出身,舉人是已經取得秀才身份的人通過審一級的鄉試後取得的一種身份出身。所以說,舉人比秀才要高一級。最大的區別就是考取舉人後就有了做官的資格,並且可以去參加會試,通過會試後就會能夠成為進士。...
為什麼只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秀才 明清時代,秀才專指府 或直隸州 學 縣學的生員,是讀四書五經而進學者的專稱。秀才中部份人是貧窮家庭出身,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帶來財富。只有生員資格的秀才並沒有俸祿,若果未能通過之後的鄉試中舉,亦不足以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進一步,只能回鄉以教書等方法為生。這些在經濟上並不富裕,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