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刺史制度變化有啥規律,漢代刺史制度和推恩令能解釋一下嗎 詳細點

時間 2021-05-05 18:43:25

1樓:蓼汀薌漵

從代表**負責監察地方的臨時機關轉變為地方行政區劃最高一級,再從地方行政區劃轉變為擁有財政和兵權的地方割據勢力。

2樓:秀

去檢視中國古代官職的演變規律這本書,前年**答辯鄒老師就問我這個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傻了?這麼簡單都不懂……

漢代刺史制度和推恩令能解釋一下嗎 詳細點

4樓:斷翅的飛翔

推恩令是漢朝漢武帝時期推行的乙個旨在減少諸侯的封地,削弱諸侯王勢力範圍的一項重要法令。主要內容是將過去由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的情況,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為幾部分傳給幾個兒子,形成直屬於**政權的侯國。

漢初,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長子單獨繼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孫得不到尺寸之地。雖然文景兩代採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漢武帝初年,「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謀以逆京師」,嚴重威脅著漢朝的**集權。因此西元前127年正月,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

推恩令吸取了晁錯削藩令引起七國之亂的教訓,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這使得諸侯王國名義上沒有進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

規定諸侯王死後,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國部分土地為列侯,列侯歸郡統轄。 允許諸侯王推「私恩」把王國土地的一部分分給子弟為列侯,由皇帝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

因此王國析為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推恩令下後,王國紛請分邑子弟,「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

武帝以後,王國轄地不過數縣,其地位相當於郡。這樣,諸侯王強大難制的問題,就進一步解決了。

5樓:毗沙王

武帝時地方十三州設刺史,行使地方監察職能;到東漢末演變為各州軍政長官。武帝針對諸侯王國不利於**集權的形勢,頒推恩令,允許諸侯王把自己的領地分封給眾多子孫為侯國,這樣就解決了王國勢大威脅**集權的問問。

6樓:匿名使用者

你想知道具體解釋什麼

漢代刺史制可以說是地方行政制度嗎

小橋傳 一開始不是,但後來是。西漢中期,統轄的郡國數量越來越少,為了加強 對地方的管理,漢武帝在元封五年 西元前106年 把全國除了三輔 京兆 馮翊 扶風 三河 河南 河內 河東 和弘農以外的地區分成了13個州部 冀州 青州 兗州 徐州 揚州 荊州 豫州 益州 涼州 幽州 幷州 交趾 朔方。在每個州...

漢代諸侯王國制度的變化,漢代諸侯王國制度的變化 5

西西的鍋 漢景帝時晁錯提議削弱諸侯力量 周亞夫用兵得當平定七國之亂 之後仍舊封了七國的後代繼承封號 但只可在自己的封國裡徵收祖說 不得干預地方行政 權力大大消減 集權得以加強 琳樂姣 頒佈推恩令使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 一飛沖天 首先是諸侯分封制度,七國叛亂後削藩 從分封制到推恩令,一步步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