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紅騰說歷史
在《孫子兵法》中開篇就強調“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第二篇強調“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第三篇則是“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之後才教導“先為不可勝”“奇正”之類的等等用兵之道。
可見,在《孫子兵法》中,是優先論述國家軍隊制度,後勤保障、政治外交,之後,再論述交戰後如何用兵等。
諸葛亮是大家都很熟知的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有關他的許多傳奇故事,例如滷城之戰、赤壁之戰或是這期間他與周瑜之間讓人津津樂道的互動等至今仍廣為流傳。以至於,我們習慣性地認為:諸葛亮彷彿就是一個全能型人才。
對於此,有人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陳壽在《三國志》中提及:
諸葛亮任相國之職時,安撫人民,教給禮儀,根據權力制定各級官職,集思廣益,維護公道。對國家忠誠、做出貢獻的人,即使有私人恩怨也會不會遷怒與他們反而會獎賞他們,觸犯法律的人,即使私交甚好也不會偏私。誠實的人才能減輕處罰,好撒謊不承認的人,即使罪行很輕也會重罰...
...
小事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會受到重視,各種事情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實事求是地按照規定執行,討厭虛假。諸葛亮逝世後,百姓都很尊敬且愛戴他,毫無埋怨其刑法之嚴的意思,因為,他清正廉潔,處事公平公正公開,乃治世之才。但是,他也常年發動戰爭,卻沒有建功立業取得大的戰果,可見,他並不擅長軍事。
總結一下陳壽的觀點:
一是、對諸葛亮治理楚國內政的優秀才能的讚賞;
二是、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深刻質疑,認為其多年征戰而無果,則體現了他軍事指揮的薄弱。
那麼,諸葛亮是否真如他猜測的那般不善軍事呢?
諸葛亮第一次領兵之時,就是和大將張飛、趙雲去益州支援劉備,四年後,他率眾南征孟獲時,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軍事能力,平定孟獲的勢力僅花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們也常聽到有關這場戰爭的故事——七擒七縱,這也展現出了諸葛亮的軍事能力。
人皆言,戰爭是政治的另一種延續,諸葛亮南征之時,就善於征服人心,加之一些軍事行動,短時間內就拿下了南中,堪稱處理民族問題的典範。將政治與軍事相結合的辦法,才算是有軍事才能的,而諸葛亮恰好做到了這一點。縱觀古今,偉大領袖無不具有這種素質。
只拘泥於戰術、武力之輩,缺乏戰略眼光和政治謀略的,例如:項羽,總不會一直獲得成功。平定南中後不久,諸葛亮開始準備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成語也都是因此而出現。
為了興復漢室,他用盡了餘生,“六出祁山”,就充分的展現出了他的軍事才能。
到這裡估計有很多人要問了:六出祁山,戰爭次數極多,所獲卻極少——連中原都未打進過,這軍事才能怕是假的吧?
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
首先,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是綜合國力之間的較量,經濟實力更是硬實力。蜀國經濟方面偏弱,人口和國土面積均少於曹魏,即使是天府之地也拯救不了糧食的短缺,戰爭中總是“糧盡而退”。
其次,蜀國的政治和軍事實力也不如曹魏。人才短缺是最大的問題,尤其是諸葛亮北伐後期和其逝世之後,有軍事才能的就只剩下趙雲了,待到趙雲死後,亦只有魏延可仰仗。而反觀曹魏:
人才眾多,統帥有曹真、司馬懿,大將類則有王雙、張郃等,坐在朝中謀劃的文臣也是非常多的。
最後,荊州之失,隆中對基本破產,想跨祁山繼續北伐變得更加困難。地理條件的劣勢導致後勤補給困難,糧草運輸令人發愁。況後主平庸,又無野心,朝中並非全部支援北伐,分為兩派,明爭暗鬥。
那麼,既然有這麼多的劣勢,諸葛亮為何還要堅持北伐呢?
我們從《後出師表》中可窺見一斑:“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可見,北伐不僅是劉備的抱負,更是諸葛亮一代老臣恢復漢室的耿耿忠心與愛國信念,即使再難也要為之。
而且,諸葛亮北伐也並非毫無戰果:招降姜維,斬殺張郃,幾度讓讓曹真受挫。在局面如此不利的情況下,能做到這種地步,也能充分證明他的軍事能力了。
最瞭解你的人還是你的對手,司馬懿也曾誇過諸葛亮“天下奇才也”,可見,諸葛亮之“牛”。
當然,諸葛亮的軍事指揮也並非總一帆風順,他也是有過不小的失誤的,例如:派遣馬謖守街亭一事。他過於謹慎而臨場應變不足,以至於讓敵人佔了便宜。但是,也不能因此全盤否定他的能力。
2樓:9點說史
對軍事水平最直接的體現便是戰績了,而諸葛亮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諸葛亮雖然是軍師,但是三國時期大多數戰役都不是他一手策劃的。
4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說什麼也是他們的自由,甚至還可能引起別人的關注,獲得一些流量。
為什麼還有人說諸葛亮不是軍事家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長於理政,短於作戰,北伐整體來看,可以說是失敗的。而版且北伐可以說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權,這不是一個傑出軍事家該做的。
但是大部分人還是認為他是軍事家,畢竟位列武廟十哲。軍事家可以有戰術戰略和軍事理論家三種,諸葛亮戰術一般,戰略明確,軍事理論也不差,“推演丘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
打不贏對手,主要還是蜀國的底子太差了。比如子午谷奇謀這樣的冒險,魏國可以用,蜀國就不能,國力不能承受這樣的失敗。如果是沒有丟荊州之前,那還可以試試。
然而在丟了荊州,又夷陵戰敗之後,蜀國已經不能冒唯一大將、五千精銳和五千輔兵被堵在谷裡團滅的風險了。畢竟當時的蜀軍只剩魏延一個能打的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諸葛亮軍復事才華有制限。
諸葛亮是一個bai優秀的行政人
員、管理du人員,但是絕對zhi是一個平庸的將軍。
以當dao時蜀國的情況,諸葛亮北伐的最佳選擇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但過於追求謹慎的諸葛亮浪費了這次絕佳的戰機。
即使之後的幾次北伐,如果諸葛亮敢於冒險一些,也有機會獲勝,但是諸葛亮從來沒有冒險的膽量。
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必須敢於冒險。比如白起、趙奢、項羽、韓信、劉邦、衛青、霍去病、李靖、岳飛、戚繼光,這些絕世名將無不是在必要時敢於冒險。從軍事角度上來說,通過冒險的戰術獲得突然襲擊的效果是有必要的。
而一個任何時候都不敢使用冒險戰術的指揮官,肯定是平庸的將領。
而一個平庸的將領,肯定沒有資格被稱為軍事家。
7樓:起大喵
司馬懿評價諸葛亮說bai“亮志大而不見du機,多謀而少決zhi
,好兵而無權,雖dao提卒十萬,已
專墮吾畫中,破之必屬矣”,這是一個時代的人,也是傑出的軍事家,評價的很客觀了。諸葛亮更適合作為參謀而不是主帥,所以不能說是軍事家。
8樓:王林迴歸
最主要是他失敗了。。。他沒有迎合大勢。。。三國的開篇語
9樓:匿名使用者
蜀漢以弱搏強,在兵力物力糧草都佔劣勢的情況下,還用相持和緩慢推進的戰略,和魏國打消耗戰。希望通過一到兩次戰役打垮魏軍佔領關中,除非是劉秀自帶隕石攻擊。第一次北伐失敗,蜀漢就喪失攻佔關中的機會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一群馬後炮。分析個屁。
為何正史說諸葛亮不是一個軍事家,有自己見解的來。
1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說是他的政治比他的軍事好,但也不是不懂,諸葛亮不是有八卦陣嗎,就是用來練兵的,所以說應該是他會練兵,但不擅長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