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太麻煩
十思疏語言賞析:
(1)比喻論證,生動有力。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解釋正意。
(2)對比論證,說理透徹。
例如第一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
第二段關於“殷憂””竭誠”與“得志””傲物“的正反論述。
第三段貫穿”十思“的本能慾望(或反應)與理性自制的對舉 2、語言特點 駢散結合,語言華美流暢。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拘於形式,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於誦讀。
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諫太宗十思疏拓本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巨集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 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2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諫太宗十思疏》是歷史上以直言敢諫著稱的魏徵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該文雖然以進言為務,不事雕琢,但寫得聲情並茂,文質兼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文運用了大量的成語,使得文章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在此對該文涉及到的成語作簡要介紹.
一、直接運用的:
居安思危:出自《左傳 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指處於安逸的環境裡,要考慮可能出現的危險和困難.在文中是魏徵對唐太宗提出的主要論點.
載舟覆舟:出自《荀子 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意思是民眾猶如水,統治者猶如舟,水可以承載舟,亦可以傾覆舟.也就是說老百姓可以擁戴統治者,也可以推翻統治者.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在文中是借鑑古人的論述,從人心向背方面闡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擇善而從:出自《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從,追隨,引申為做事或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在課文中指要挑選好的意見採納(或採用),強調了“納諫”的重要性.
垂拱而治:出自《尚書 武成》:“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費力.治:
平安.古時比喻統治者不做什麼而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稱頌帝王無為而治.
文中是從正面論述做到“十思”的好處,描繪了一種理想的政治境界.
二、靈活運用的:
正本清源:最早出於《漢書·刑法志》“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後來明確見於《晉書·武帝紀》“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正本:
從根本上整頓;清源:從源頭上清理.意思是從根本上整頓,從源頭上清理.
比喻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其實該成語之前還有“拔本塞源”一詞,出自《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
”意思是拔起樹根,塞住水源,比喻丟棄或毀滅根本.這是從反面表述的.在課文中活用了這兩個成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伐根以求木茂,塞流而欲流長”,運用形象的比喻,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
善始善終:最早出自《詩 大雅 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莊子·大宗師》中有“善妖善老,善始善終”,《史記·陳丞相世家贊》中也有“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 意思是做事情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形容辦事認真.
在課文中,“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活用了該成語,概括了歷代君主能創業不能守成的普遍規律.
骨肉至親:出自《三國志·魏書·鮮卑傳》:“不如還我,我與汝是骨肉至親,豈與仇等.
”指關係最密切的親屬.課文中化用了該成語,“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說明對人的態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
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徵的論辯技巧100字
3樓:豎起大拇指點贊
《諫太宗十思疏》是歷史上以直言敢諫著稱的魏徵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該文雖然以進言為務,不事雕琢,但寫得聲情並茂,文質兼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文運用了大量的成語,使得文章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在此對該文涉及到的成語作簡要介紹.
一、直接運用的:
居安思危: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指處於安逸的環境裡,要考慮可能出現的危險和困難.在文中是魏徵對唐太宗提出的主要論點.
載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意思是民眾猶如水,統治者猶如舟,水可以承載舟,亦可以傾覆舟.也就是說老百姓可以擁戴統治者,也可以推翻統治者.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在文中是借鑑古人的論述,從人心向背方面闡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擇善而從: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從,追隨,引申為做事或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在課文中指要挑選好的意見採納(或採用),強調了“納諫”的重要性.
垂拱而治:出自《尚書•武成》:“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費力.治:
平安.古時比喻統治者不做什麼而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稱頌帝王無為而治.
文中是從正面論述做到“十思”的好處,描繪了一種理想的政治境界.
二、靈活運用的:
正本清源:最早出於《漢書·刑法志》“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後來明確見於《晉書·武帝紀》“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正本:
從根本上整頓;清源:從源頭上清理.意思是從根本上整頓,從源頭上清理.
比喻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其實該成語之前還有“拔本塞源”一詞,出自《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
”意思是拔起樹根,塞住水源,比喻丟棄或毀滅根本.這是從反面表述的.在課文中活用了這兩個成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伐根以求木茂,塞流而欲流長”,運用形象的比喻,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
善始善終:最早出自《詩•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莊子·大宗師》中有“善妖善老,善始善終”,《史記·陳丞相世家贊》中也有“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 意思是做事情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形容辦事認真.
在課文中,“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活用了該成語,概括了歷代君主能創業不能守成的普遍規律.
骨肉至親:出自《三國志·魏書·鮮卑傳》:“不如還我,我與汝是骨肉至親,豈與仇等.
”指關係最密切的親屬.課文中化用了該成語,“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說明對人的態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
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徵勸君王戒驕傲自滿的兩句為
4樓:
“見可抄欲”、“將有作”指見到襲
能引起自己喜bai愛的東西。就想到du用知足來警戒自己zhi,將要大興土木dao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 正面:朱元璋 反面:
秦始皇 “念高危”、“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3185
5樓:流聲留聲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諫太宗十思疏 中魏徵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6樓:匿名使用者
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或者文武並用,垂拱而治
1.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裡暗用的典故有哪些?其文駢散結合又體現在哪?
7樓:煜李後主
勞神苦思
典出《史記·夏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奔車朽索
典出《尚書·五子之歌》:“憻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徵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下面這些就是魏徵要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
總此十思,巨集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求諫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課本一樣,諫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譯?
陸君丹 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徳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
《諫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譯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 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 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 您這 聰明睿智 的人 呢!國君處於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