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與重要戰役有關的成語,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有哪些再詳細一些最好帶成語的

時間 2021-06-18 01:51:44

1樓:紫虓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

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鉅鹿(今河北邢臺地區)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鉅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鉅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這就是歷史典故“破釜沉舟”的由來。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戰鬥到底的決心。

臥薪嚐膽

“臥薪嚐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坐臥都要嚐嚐,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

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

2樓:飛雨灑輕塵

四面楚歌 ——垓下之戰

草木皆兵 ——淝水之戰

不謀而合 ——赤壁之戰

前途倒戈 ——牧野之戰

其他詳見http://blog.stnn.cc/sxz11/efp_bl_1001497797.aspx

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有哪些再詳細一些最好帶成語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十面埋伏,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風聲鶴唳,草船借箭,火燒連營。

哪些成語源自歷史上的著名戰爭

4樓:雨洛成詩

一 鉅鹿之戰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統治,點燃起我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烈火。一時間,"天下從者如流水"。項梁、項羽起兵於江東,立楚懷王的孫子心為帝,也稱作楚懷王,定都於盱眙。

張耳、陳餘參加了起義,立趙歇為王,在信都(即邢臺市附近)定都,建趙國。秦朝統治者對農民起義進行殘酷鎮壓。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率軍北上擊趙,軍於邯鄲。

趙軍不支,退保鉅鹿,為秦將王離部所圍困。當時,在河北攻趙的秦軍,不下三十萬之眾。而這時在鉅鹿城中的兵力不多,糧草將盡。

趙將陳餘雖領兵數萬屯鉅鹿之北,但不敢出兵,築營壁自保。其它援趙的齊、燕諸軍,也震懾於秦兵的聲勢,皆築壘固守,不敢出戰。

鉅鹿被圍之際,趙使求救於楚。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軍北上救趙。但宋義為秦軍的氣焰所嚇倒,在妄陽(今山東曹縣)逗留四十六天而不敢前進。

項羽憤而殺宋義,楚懷王便命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先遣英布和蒲將軍率兵二萬渡漳攻秦。繼而親率主力渡河,為了表示與秦決一死戰的決心,他命令士兵把船隻沉沒,把飯鍋砸破,燒掉營舍,只帶三天的乾糧。項羽先以雷霆之勢包圍王離,經過往返九次衝殺,切斷秦軍通道,獲得巨大戰果。

秦將蘇角***,王離作了俘虜,涉聞**而死。在交戰中,楚軍"以一當十"、"呼聲震天"。而援趙的其它諸軍則在營壁上**,驚恐而不敢出戰。

之後,項羽又不斷擊敗秦軍,章邯不得不豎起降旗,項羽聲威從而大振。

鉅鹿之戰,全殲了秦軍主力三十萬人。這對最後推翻暴秦統治起了決定性作用。大文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詳細地描述和記裁了這一巨大戰役,成為名傳千古的不朽之筆。

"破釜沉舟"、"作壁上觀",漸漸成為流傳極廣的兩個成語。

二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爆發於更始元年(23年),它是綠林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的一次戰略性 決戰,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個典型戰例。在這次決戰中,劉秀等人領導的農民 起義軍,以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和靈活機動的戰法,一舉全殲王莽軍的主力,撞響了新莽 王朝徹底覆滅的喪鐘。它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西漢末年,政治腐朽,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危機四起。 外戚王莽利用這一形勢,玩弄權術,奪取政權,建立新朝。但王莽上臺後“託古改 制”的做法,不僅沒有使情況有所起色,反而導致階級矛盾更趨激化。

廣大民眾在忍無 可忍的情況下,紛紛揭竿而起,以武力反抗新莽的統治。一時間起義烈火燃遍黃河南北 和江漢地區,新莽王朝完全處於眾叛親離、風雨飄搖的境地。

在當時的眾多農民起義軍隊伍中,尤以綠林、赤眉兩支聲勢最為浩大。他們在軍事 上不斷打擊新莽勢力,逐漸向王莽統治腹心地區推進。新莽王朝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 拚湊力量進行垂死的掙扎,農民起義於是進入了最後進攻階段。

昆陽之戰正是這一歷史 背景下的產物。

新莽地皇四年(23年)初,綠林軍各部乘王莽主力東攻赤眉,中原空虛之際,揮兵 北上,在沘水(今河南泌陽境)擊滅莽王荊州兵甄阜、樑丘賜部。接著又在淯陽(今河 南新野東北)擊敗嚴尤、陳茂所部,勢力迅速發展到十餘萬人。在勝利進軍的形勢下, 農民軍開始萌發了建立政權的要求,於是在二月間,推舉漢室後裔劉玄為帝,恢復漢制, 年號更始。

更始政權的建立,標誌著農民起義進入新的階段,王莽在政治、軍事各個方面日益 趨於被動。

更始政權建立後,即以主力北上圍攻戰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陽),並開進到滍川 一帶。為了阻止王莽軍的南下,保障主力行動,更始政權另派王鳳、王常和劉秀等 人統率部分兵力,乘敵嚴尤和陳茂軍滯留於潁川郡一帶之際,迅速攻下昆陽(今河南葉 縣)、定陵(今河南舞陽北)、郾縣(今河南郾城南)等地,與圍攻宛城的主力形成犄 角之勢。這為下一步進擊洛陽,與赤眉軍會師以及經武關西入長安,消滅王莽政權創造 了有利的條件。

王莽政權對更始農民起義軍的戰略動向十分不安,於是就慌忙改變軍事部署,將主 力由對付赤眉轉而對付更始軍。三月間,王莽派遣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奔赴洛陽,在 那裡徵發各郡精兵42萬,號稱百萬南進攻打更始軍,企圖以優勢的兵力與農民軍進行決 戰,一舉而勝,以確保宛城,安定荊州,保障長安、洛陽的安全。

五月間,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在那裡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並 迫使先期進抵陽關(今河南禹縣西北)的更始軍劉秀部撤回昆陽。爾後,繼續推進,迫 近昆陽。

當42萬王莽軍逼近昆陽之時,昆陽城中的更始軍僅有**千人。如何對付氣勢洶洶 的強敵,更始農民軍意見開始時並不統一。有的將領認為敵我兵力眾寡懸殊,不易取勝, 因而主張避免決戰,化整為零,先回根據地,再圖後舉。

但劉秀則反對這種消極做法, 主張集中兵力,堅守昆陽,遲滯、消耗王邑軍的兵力,掩護主力攻取宛城,然後伺機破 敵。這時王邑的先頭

5樓:閱**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源自淝水之戰)

破釜沉舟 背水一戰 (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鉅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紙上談兵 (趙括 長平之戰)

退避三舍 (晉楚之戰)

一鼓作氣 (曹劌論戰)

與戰爭有關的成語

6樓:沉雨落鳳

歌、圍魏救趙、有勇無謀、草木皆兵、用兵如神等等。

1、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2、圍魏救趙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3、有勇無謀

有勇無謀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ǒu yǒng wú móu,意思是隻有勇氣,沒有計謀。形容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衝,缺乏計劃,不講策略,只會魯莽的去做事,從不會投機取巧。

4、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讀作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

‘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5、用兵如神

釋義:用兵如同神人,形容善於指揮作戰。最早出自《三國志》注引《江表傳》:討逆將軍(孫策)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擴充套件資料:

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大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7樓:1987蔡仁彬

1、【草木皆兵】、【圍魏救趙】、【運籌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

2、【馬革裹屍】、【勢如破竹】、【調虎離山】、【兵荒馬亂】、【枕戈待旦】

3、【赤膊上陣】、【窮兵黷武】、【百戰百勝】、【戰無不克】、【速戰速決】

4、【烏合之眾】、【屢戰屢敗】、【血戰到底】、【以戰養戰】、【短兵相接】

5、【打草驚蛇】、【各自為戰】、【孤軍奮戰】、【南征北戰】、【驍勇善戰】

6、【四面楚歌】、【勇冠三軍】、【浴血奮戰】、【紙上談兵】、【城下之盟】

7、【用兵如神】、【同仇敵愾】、【暗度陳倉】、【胡服騎射】、【炮火連天】

8、【有勇無謀】、【烽煙四起】、【步步為營】、【刀光劍影】、【槍林彈雨】

9、【全民皆兵】、【金戈鐵馬】、【血肉橫飛】、【硝煙瀰漫】、【風聲鶴唳】

10、【聲東擊西】、【揭竿而起】、【堅壁清野】、【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8樓:老油條

【打草驚蛇】、【各自為戰】、【孤軍奮戰】、【南征北戰】【驍勇善戰】、【用兵如神】、【同仇敵愾】、【暗度陳倉】【胡服騎射】、【炮火連天】、【全民皆兵】、【金戈鐵馬】【血肉橫飛】、【硝煙瀰漫】、【風聲鶴唳】、【出奇制勝】【兵戎相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刀劍無眼】【大獲全勝】、【遠交近攻】、【單槍匹馬】、【秣馬厲兵】【招兵買馬】、【人仰馬翻】、【汗馬功勞】、【戰火紛飛】【千軍萬馬】、【衝鋒陷陣】、【偃甲息兵】、【倒戈相向】【上兵伐謀】、【窮兵黷武】、【腹背受敵】、【聲東擊西】【揭竿而起】、【堅壁清野】、【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有勇無謀】、【烽煙四起】、【步步為營】、【刀光劍影】【槍林彈雨】、【四面楚歌】、【勇冠三軍】、【浴血奮戰】【紙上談兵】、【城下之盟】、【烏合之眾】、【屢戰屢敗】【血戰到底】、【以戰養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落花流水】、【勢如水火】、【知己知彼】、【決勝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兵貴神速】、【神出鬼沒】

歷史上由於天氣原因取勝過的戰役,歷史上有沒有靠天氣打贏的戰役?

初中語文原創課件 草船借箭 我只記得這個 中國古代哪些戰爭是依靠天氣取勝的 閒擲葡萄 比如明朝前期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朱元璋就成功的利用了天氣來取勝。在鄱陽湖之戰中,朱方至少兩次利用了風的力量。一次是朱的手下趁風放炮,毀敵二十多個船隻。二次是決戰時,朱元璋利用東北風放火,片刻燒毀敵方數百艘巨...

歷史上有木有庫倫戰役

逐塵流水 號稱 出動60萬,3萬。蘇軍出動80萬,卻 50萬的由校長親自指揮的戰役?這話也能信?就看諾門坎之戰蘇軍與日軍的實力對比,在看二戰結束時的實力對比,你就知道蘇軍到底是個什麼水平了,能憑劣勢兵力擊敗蘇軍?日軍窮途末路的時候,在滇西 緬北,的全副武裝的一個軍才能和人家的一個師團打平手 真正的庫...

有關歷史上鮮卑民族的發展歷程,歷史上的鮮卑族有他們自己的民族史嗎?

鮮卑族是中國北方阿爾泰語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屬東胡部落,興起於大興安嶺山脈。部族與政權興衰 鮮卑是與烏桓同時興起的東胡另支。東漢初年,活動於今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的鮮卑仍為匈奴役屬。隨著北匈奴勢力衰耗,鮮卑開始邊年出兵攻擊北匈奴。公元85年,鮮卑與南匈奴 丁零及西域各族共擊北匈奴,迫使其中逃循。公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