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時間 2021-06-18 01:51:44

1樓:樑景紅色彩與設計

臥薪嚐膽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史記》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裡僅有"嘗膽",沒有提到"臥薪",這是蘇軾發揮想象,戲說孫權"臥薪嚐膽"而創作出來的成語。

指鹿為馬

[ zhǐ lù wéi mǎ ]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混淆是非"和"指鹿為馬"都有"違背事實;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時可通用。但"指鹿為馬"完全是故意的;並時有咄咄逼人之勢;"混淆是非"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無意的。原文(1)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

"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

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紙上談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

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然而戰國時並沒有紙,最原始的紙誕生於西漢 ,晚於春秋。故紙上談兵四字出典既非《史記》,亦非司馬遷。

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四面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三顧茅廬

[ sān gù máo lú ]

顧:拜訪;茅廬:草屋。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背水一戰

[ bèi shuǐ yī zhàn ]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 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望梅止渴

[ wàng méi zhǐ kě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完璧歸趙

[ wán bì guī zhào ]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 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負荊請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負:揹著;荊:荊條。揹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2樓:yqsy一切隨緣

七步成詩(曹植) 樂不思蜀(劉禪) 言過其實(馬謖)初出茅廬(諸葛亮) 退避三舍(重耳) 圖窮匕見(荊柯)胸有成竹(文與可)

江郎才盡(江淹) 畫龍點睛(張僧繇) 精忠報國(岳飛)寶刀不老(黃忠) 七擒七縱(諸葛亮) 才高八斗(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煮豆燃萁(曹植) 初出茅廬(諸葛亮)東窗事發(秦檜) 三顧茅廬(劉備) 如魚得水(劉備)封金掛印(關羽) 一身是膽(趙雲) 單刀赴會(關羽)焚書坑儒(秦始皇) 指鹿為馬(趙高) 懸樑刺股(蘇秦、孫敬)約法三章(劉邦) 一飯千金(韓信) 孺子可教(張良)

3樓:達達尼昂與百科達人

你好!樂意為你解答!

草船借箭。曹衝稱象。驚弓之鳥。破釜沉舟。三顧茅廬。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

4樓:匿名使用者

1. 匡衡鑿壁

發音 kuāng héng záo bì

釋義 後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出處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2.聞雞起舞

發音 wén jī qǐ wǔ

釋義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3.黃袍加身

發音 huáng páo jiā shēn

釋義 五代後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後比喻發動政變獲得成功。

出處 《宋史·太祖本紀》:“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4.近水樓臺(近水樓臺)

【典故】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宋·俞文豹《清夜錄》

【釋義】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係。

【成語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5.雞鳴狗盜(雞鳴狗盜)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7.名落孫山(名落孫山)

【典故】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宋·范公偁《過庭錄》

【釋義】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成語故事】宋朝蘇州滑稽才子孫山與朋友去蘇州參加鄉試。考完以後,孫山考中但是最後一名。朋友沒考中留在省城。

孫山回到鄉里接受鄉親的祝賀。朋友的父親來打聽兒子的情況,他作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來回答朋友的父親。

5樓:匿名使用者

1.春秋戰國:退避三舍(出自晉楚爭霸故事)、臥薪嚐膽(出自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的故事)、圍魏救趙(出自桂陵之戰)、紙上談兵(出自長平之戰)

2.出自秦朝滅亡後劉邦和項羽爭天下的故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鴻門宴故事)、楚河漢界(楚漢之爭)、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後兩個都是出自項羽走到窮途末路時的故事)

多瞭解中國古代史,你會積累更多的成語和史事。

6樓:匿名使用者

匡衡鑿壁 聞雞起舞 黃袍加身

7樓:百度使用者

354325435435434

8樓:天生之孤獨者

苦口良藥 哀兵必勝 驕兵必敗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9樓:學院派魚多多

1、聲名狼藉

釋義:聲名:名譽。 狼藉:雜亂不堪。 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不可收拾。該成語出自《史記·蒙恬列傳》。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並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並命他當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

有一次,趙高因為**舞弊,犯了大罪,剛好蒙毅受理這個案件,蒙毅對趙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處趙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卻念趙高是個人才,並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還為他恢復了官職。

趙高因此對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將軍恨之入骨。後來秦始皇出宮巡遊,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時本應由公子扶蘇即位,可趙高卻乘機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為秦二世,並用陰謀手段將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害死。

趙高掌握了朝廷大權後,對胡亥說:“先帝在世時本打算立你為太子,蒙毅不贊成。於是立了扶蘇,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則會有後患。”胡亥聽了,就把蒙毅抓起來,逼蒙毅自殺。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過劫難,便大罵了趙高一通,說道:“從前秦穆公殺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因殺了良臣,他們的名聲在諸侯各國間非常壞。希望皇上要引以為戒,不要受奸臣的矇蔽。

”說完,蒙毅自殺而亡。

2、撥雲見日

釋義:撥開烏雲見到太陽。比喻衝破黑暗見到光明。

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裡頓時明白。“撥雲見日”比喻衝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裡頓時明白。

該成語出自《晉書·樂廣傳》。

典故故事:

晉代的樂廣為太尉賈充所賞識,被薦舉為河南尹。樂廣不願意出任外官,請好朋友、大文學家潘岳替自己寫一份辭呈。潘岳說:

“你先將辭官的意思告訴我,方好動筆。”樂廣簡短地用一兩百個詞語表達意思,潘岳據之寫成洋洋灑灑的一篇名揚當時的《呈太尉辭河南尹表》。

大家都說:“樂廣不依靠潘岳的手筆,潘岳不依靠樂廣的設意,那麼就不會有這篇驚世之作。”

名士王衍,自視甚高,只佩服樂廣,他說:“我跟別人交談,總覺得對方話多,最近接觸樂廣,交談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話也多。真正言簡意賅的,天下只有樂廣一人。”

太子洗馬衛玠做了一個怪夢,日思夜想,得了心疾,茶飯無心,形憔神悴。樂廣去探病,問清底細,告訴衛玠說:“眼未見怪,怪從心生,心中無怪,病由何生?

”衛玠頓時醒悟,病就好了。衛玠說:“樂廣胸中澄沏如水,疾病是上不了他的身的。

”衛玠的父親對樂廣的評價更高。他說:“樂廣是人中的水鏡,見到他,感到一片清明光潔,如同撥雲見天。”

後人將“撥雲見天”改為“撥雲見日”。

3、厲兵秣馬

釋義:磨好兵器,餵飽戰馬。形容準備戰鬥,也比喻事前做好準備工作。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典故故事: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從鄭國派人來告訴秦穆公說:“鄭國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軍隊來,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對秦穆公說:

“調動大軍偷襲這麼遠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準備,不會有什麼作為的。而且行軍路線上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穆公不聽,派大軍東行。

秦軍到了鄭國的邊境滑地,遇到鄭國人弦高趕著十二頭牛要到周朝集市去賣。弦高趕快讓人回國報信,自己將牛獻給秦軍作犒勞,說:“我們大王聽說你們要從這裡路過,派我來犒勞你們,請不要嫌棄禮物輕薄。

”鄭穆公得到弦高的訊息,派人去檢視,見杞子一夥正在整頓盔甲、磨兵器、餵馬,便對他們說:“你們留在我們鄭國時間也長了,我們國小物乏,聽說你們就要離開,就請便吧!”杞子就逃了。

秦軍只好退了。

4、望洋興嘆

釋義:字面意思是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量不夠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出自《莊子秋水》

典故故事:

在古代,黃河之水滔滔不絕,灌溉著兩岸的土地,孕育了中華文明,因此黃河被稱為神河。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漲,百川都匯進了黃河,黃河變得更加洶湧而寬闊,兩岸與河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於是黃河河神洋洋自得,認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順流而下,一直來到北海。

他向東望去,卻看不到北海的邊際。

於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著汪洋大海對北海海神感嘆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這樣廣大,無邊無際,今天我要不來這裡,我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

北海海神說:“我在天地間也只是大山裡的一個小石頭,四海在天地間也就是糧倉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麼廣大的呢?”

5、出人頭地

釋義: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出自《宋史•蘇軾傳》

典故故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被人們合稱為“三蘇”,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於書讀得多,字也認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讚。在一片讚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貼出之後,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著周朝時史籀創制的字。

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麼,便含笑而去。

蘇軾這時才感到自己太驕傲了,於是將書房門前對聯的上下聯前各添了兩個字,使思想境界為之昇華,一幅具有遠大抱負的對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立志讀盡天下書,發憤識遍天下字。

此後,蘇軾發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學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京城的考試。當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學士歐陽修。

歐陽修對當時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很是反感,一律不加錄取。當他看到一篇《刑賞忠厚論》時,十分高興,便準備取為第一。

由於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並不知道那文章是誰寫的。他想了想,覺得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曾鞏之外,可能不會有別人了。為了避嫌,歐陽修就把蘇軾的卷子判為第二。

等到發榜公佈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寫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鞏,而是個叫蘇軾的年輕人,心裡便有些過意不去。

歐陽修得知《刑賞忠厚論》不是他的**曾鞏寫的,而是初出茅廬的蘇軾所寫,心裡覺得有點對不住蘇軾,竟讓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蘇軾以後送來的文章,篇篇才學橫溢,更是讚歎不已。

於是寫信給當時聲望頗高的梅堯臣說:“蘇軾的文章實在是好,我應當讓路,使他高出我一頭。”成語“出人頭地”就是由此而來的。

當時聽說此事的人都不以為然,認為歐陽修誇大了蘇軾的才學,等以後他們看到了蘇軾的文章以後才信服。

有哪些成語出自歷史故事,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jiajia絕色江南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 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 退避三舍 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故事出自 國語 吳語 成語 如火如荼 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故事見於 資治通鑑 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 成語 請君入甕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 晉書 文苑 左思傳 成...

出自歷史故事的詞語,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歲月不寒 故事出自 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 退避三舍 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故事出自 國語 吳語 成語 如火如荼 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故事見於 資治通鑑 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 成語 請君入甕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 晉書 文苑 左思傳 成語 洛陽紙貴 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

出自古代的故事的成語,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小怪 開卷有益 博而不精 百發百中 捕風捉影 必恭必敬 百感交集 兵貴神速 杯弓蛇影 不寒而慄 不合時宜 不自量力 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 不堪回首 不可救藥 別開生面 不可同日而語 不倫不類 伯樂相馬 班門弄斧 白面書生 八面威風 不名一錢 拔苗助長 不屈不撓 不求甚解 髀肉復生 病入膏肓 不入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