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皇子怎麼稱呼?就像清朝皇子叫阿哥,那明朝皇子叫什麼

時間 2021-08-11 18:08:05

1樓:

作者看清朝書籍看多了,要嘛就是個通古斯。額娘只有滿清才用,阿瑪,額娘是他們的專用語。 漢人都差不多少。

皇子稱皇帝為父皇,稱皇后為母后,這個不管是不是親生的都必須要稱呼的,皇后是天下母儀。 除自己親生母親外,稱其他嬪妃,會按照嬪妃...

關於皇帝兒子的稱謂

2樓:輕靈觸動

在清朝,冊封太子前一般叫阿哥。對於“太子”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稱謂。

1、一般來說皇子長到一定年紀後就封王(一般為親王級),所以可以稱呼封號,或者殿下、大王(王爺這個稱呼明代中期以前基本不存在)

2、一旦封王,是否就藩要看朝代,例如漢代、晉代還有中唐以前的唐代、明代,藩王都是正式出藩的,也就是到相應的封地去。至於唐代玄宗開始,皇子一律留居京城,宋代也是,此時封號只是象徵性的,不享有實際的封地。

3、對皇子的稱呼,也不像現在影視劇中一律稱“阿哥”。在清代對皇子的稱呼不同身份是有區別的,“阿哥”是大臣們對皇子的稱謂,內務府**和太監一律按皇子的排行稱“爺”。書面行文則按排行稱“皇几子”。

3樓:人間正道

太子 王子 對皇帝稱“兒臣”,對下級稱“本王”(太子一般都是親王)。 唐朝皇帝對兒子的稱呼:親暱一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他的名或者稱呼其排行,如九郎之類 皇太子自稱:

平時還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對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時可用“兒臣”,對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則常被左右之人稱為“郎君”;諸王則被稱呼為“王爺” 宋朝皇帝對兒子的稱呼:親暱一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他的名字,加上什麼兒之類:

如桓兒,構兒等。 皇太子與諸王子自稱:平時還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對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時可用“兒臣”,對下人可用“小王”。

諸王則被稱呼為“王爺”。 唐代時皇太子,則常被左右之人稱為“郎君”;而太子、諸王有時自稱為“寡人”,這個一可見於順宗為太子時同王叔文的對話,一可見於《舊唐書·永王璘傳》中永王說:“寡人上皇天屬,皇帝友于

等皇上的兒子長大到一定年齡的時候,皇上就會給他分領地,就是那地方就是他的屬地,也用地名稱為王爺,比如說李世民的兒子李恪,她的封地在四川,所以稱蜀王,那時才能稱為王爺,清朝就不用什麼王了一般都是叫爺或者阿哥,清朝沒封地這個制度。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沒有封號以前按順序叫幾殿下,有封號則稱呼封號,而封號裡面也是有大小之分的,中原九州名和古諸侯國封號排第一,然後是大州名,接著是郡名,封王最低是郡王,而其它爵位最低則是亭和鄉。

5樓:那年冬天

1、一般來說皇子長到一定年紀後就封王(一般為親王級),所以可以稱呼封號,或者殿下、大王(王爺這個稱呼明代中期以前基本不存在)

2、一旦封王,是否就藩要看朝代,例如漢代、晉代還有中唐以前的唐代、明代,藩王都是正式出藩的,也就是到相應的封地去。至於唐代玄宗開始,皇子一律留居京城,宋代也是,此時封號只是象徵性的,不享有實際的封地。

3、世子和太子是不同的,或者說世子相當於王太子而非皇太子,漢代、晉代都有稱諸侯王繼承人為xx王太子的記錄,但是王太子只能繼承諸侯王位,從來沒有可以繼承地位的制度和例項。只有皇太子才是儲君。

1)明朝的皇子和皇帝有沒有像清朝的皇子和皇帝那樣經常出宮甚至微服私訪嗎

隨風入夜 首先說第一個,明朝的皇子皇帝有出宮,也有微服私訪。但是,不是像清朝的皇子皇帝那樣。武宗正德皇帝就多次出宮,曾經去和蒙古小王子打過仗,而且也下過江南,最後還是在揚州落水受驚,後來死掉了。而且武宗長年不住在宮中,更多是住在京郊的豹房。像正德皇帝這樣的算是特例了,明朝的制度比較嚴格,皇帝輕易不能...

清朝皇子封王等級表,清朝皇子工資已經封王的皇子工資是多少

第一級 和碩親王 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世子歲俸銀6千兩,祿米6千斛 第二級 多羅郡王 歲俸銀5千兩,祿米5千斛 長子歲俸銀3千兩,祿米3千斛 第 多羅貝勒 歲俸銀2500兩,祿米2500斛 第四級 固山貝子 歲俸銀1300兩,祿米1300斛 第五級 奉恩鎮國公 歲俸銀700兩,祿米700斛 第...

關於清朝皇子的名字問題,清朝皇帝皇子的姓名

因為前面的時期漢化的程度不深,起名字隨意了些,還保有少數民族起名字的特色 後來受漢文化的薰陶日益加深,起名字要按照族譜的順序,即名字的頭乙個字按照輩分排,同輩人是相同的,當然皇帝除外,為了避諱嘛。這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普遍規律,即武力上雖然暫時征服了漢族,但文化上總是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這並不僅僅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