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吏部:六部之首,掌管全國文官的挑選、考察、任免、升降、調動、封勳等事務,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門。
戶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貨幣、各種賦稅、財政收支、**俸祿等事務,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農業部、財政部。
禮部:掌管朝廷的重要禮節、主持科舉考試、負責接待外賓等,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
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用,兵籍及士兵的操練,軍械的製造、保管,軍令的釋出等事務。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
刑部:掌管全國的司法事務,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
工部:掌管全國的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務。其職能相當於現在的水利部、交通部等。
各部的最高長官是“尚書”,其次是“侍郎”,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部長。
2樓:o0孤魂絕影
兵部--兵部尚書,兵部侍郎
刑部--刑部尚書,刑部侍郎
禮部--禮部尚書,禮部侍郎
吏部--吏部尚書,吏部侍郎
戶部--戶部尚書,戶部侍郎
工部--工部尚書,工部侍郎
明朝地方上的各種官職都叫什麼?都是幾品?都管什麼?
3樓:
1、府:
知府,一人,正四品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佈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
同知,無定員,正五品府;同知負責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
通判,無定員,正六品府;在州府的長官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推官,一人,正七品府;掌推勾獄訟之事;
知事,一人,正九品府;出守列郡,稱為權知某府或某州或某縣事;
照磨,一人,從九品府照磨所;掌管磨勘和審計工作;
2、州知州,一人,從五品州;任各州長官,掌一州之事;
判官,無定員,從七品州;為地方長官的僚屬,輔理政事吏目,一人,從九品 州;掌文書;
3、縣知縣,一人,正七品縣;管理一縣行政;
縣丞,一人,正八品縣;縣長之輔佐;
主簿,一人,正九品縣;下掌管文書的佐吏;
典史,一人,未入流縣;是知縣下面掌管緝捕、監獄的屬官。
4、巡檢司
巡檢,從九品巡檢司;主要為州縣所屬捕盜官;
副巡檢,從九品巡檢司;主要為州縣所屬捕盜官。
4樓:高清川老師
地方行政,分為府、州、縣、巡檢司。
一、府:
1、知府:一人、正四品。
2、同知:無定員、正五品。
3、通判:無定員、正六品。
4、推官:一人、正七品。
5、經歷:一人、正八品。
6、知事:一人、正九品。
7、照磨:一人、從九品。
8、檢校:一人、未入流。
9、司獄:一人、未入流。
二、州1、知州:一人、從五品。
2、同知:無定員、從六品。
3、判官:無定員、從七品。
4、吏目:一人、從九品。
三、縣1、知縣:一人、正七品。
2、縣丞:一人、正八品。
3、主簿:一人、正九品。
4、典史:一人、未入流。
四、巡檢司
1、巡檢:從九品。
2、副巡檢:從九品。
擴充套件資料:
中樞官制
三公明朝中樞有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為皇帝的輔佐官,職位崇高,但無定員,無專責,實際上是虛銜。
中期以後,成為大臣加官或贈官(生而授為加,死而授為贈)。萬曆時張居正為太師,掌有實權,是特例。
中書省明代初設中書省,有左、右丞相。明朝中書省,為明朝初期(公元2023年至公元2023年即洪武十三年)的行政中樞。其中丞相為明朝中書省的最高階長官,負責統領六部。
明初沿襲元朝制度,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國,其中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吳元年,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
洪武元年,改為左、右丞相 。由中書省統六部,但不設定中書令。2023年(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之後,明太祖朱元璋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
原中書省官屬盡革,惟存中書舍人。
明朝內閣,為明成祖首先確立。乃是明朝2023年(建文四年)至2023年(崇禎十七年)的皇帝諮政機構,此後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
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明太祖廢除宰相。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
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諮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
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
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
5樓:匿名使用者
明代地方區域的劃分,除南、北兩京外,還有十三個布政司,明之布政使司是由元代行中書省演化而來的,《明史·職官志四》載:洪武九年(公元2023年)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廣西、四川、山東、廣東、河南、陝西、湖廣、山西諸行省俱為承宣布政使司,罷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十五年(公元2023年)置雲南市政司……永樂元年(公元2023年),以北平布政司為北京……十一年(公元2023年)置貴州布政司……宣德三年(公元2023年)除兩京外,定為十三布政司。
承宣布政使司,設左、右布政使各1人(從二品),左、右參政(從三品),左、右參議,無定員(從四品。參政、參議因事而添設,各省不等)。經歷司,經歷1人(從六品),都事1人(從七品)。
照磨所,照磨1人(從八品)、檢校1人(正九品)。理問所,理問1人(從六品)、副理問1人(從七品)、提控案牘1人。司獄司,司獄1人(從九品),庫大使1人(從九品),副使1人、倉大使1人(從九品)、副使1人。
雜造局、軍器局、寶泉局、織染局,各大使1人(從九品)、副使1人。布政使是一省最高的行政長官,掌一省之政,朝廷有德澤、禁令、承流宣播,下達於有司。凡僚屬滿秩,負責考察其稱職與不稱職,上報達吏部、都察院。
每三年則率其府、州、縣正官,朝覲京師,以聽察典。參政、參議分守各道,及派管糧儲、屯田、清軍、驛傳、水利、撫民等事。經歷、都事負責文書往來。
照磨、檢校、典勘理卷宗,理問典刑名。明初置提刑按察司,洪武十四年(公元2023年),於各道置按察分司。十五年(公元2023年),又在府州縣置按察分司。
建文時,改為十三道肅政按察司,每司設按察使1人(正三品)、副使(正四品)、僉事無定員(正五品)。經歷司,設經歷1人(正七品),知事1人(正八品)。照磨所,照磨1人(正九品)、檢校1人(從九品)。
司獄司,司獄1人(從九品)。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糾官邪,■奸暴,平獄訟,雪冤抑,以振揚風紀而澄清其吏治。
副使、僉事,分道巡察,《明史·職官志四》載,洪武十五年,以儒士王存中等531人為試僉事,每人按察二縣,“凡官吏賢否,軍民利病,皆得廉問糾舉。”又有都指揮使司,掌各省之軍事。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稱為“三司”。
都、布、按三司鼎立之制,雖能防止地方權力之擴大,但又不免釀成運用不靈之弊。所以明**又派遣監察御史或部院大臣出任總督、巡撫、巡按各差,以駕凌於三司之上。《明史·職官志二》說:
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僉都御史銜者,有總督、有提督、有巡撫,有總督兼巡撫,提督兼巡撫,及經歷、總理、贊理、巡視、撫治等員。“巡撫”之名即起於明代,據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記載,“洪武二十四年(公元2023年)辛未,太祖令皇太子(即懿文太子)巡撫陝西地方,巡撫之名,始見於此。”永樂十九年(公元2023年)遣尚書蹇義等26人巡行天下,安撫軍民。
此後,逐漸派一些尚書,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去巡撫各處的邊境腹地,辦完事情就回朝廷覆命。這樣的**,當時稱為“巡撫”,或名“鎮守”。巡撫兼軍務的加提督,有總兵地方加贊理或參贊,所轄多而事務重者加總督。
以尚書、侍郎任總督軍務的,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由於總兵、宦官也可稱為“鎮守”,容易造成混亂,所以後來凡是文職**奉命出朝,就一律稱為“巡撫”,以與“鎮守”相區別。此外,明代還派監察御史巡視各省,以資監察,稱為“巡按”。
“巡撫”、“巡按”略有不同,但這些都是明代才設定的差務。由於這些官職是臨時性的,所以各處名稱都不同。比較經常設定的,有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1員,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1員,總督陝西三邊軍務1員,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帶管鹽法兼巡撫廣東地方一員,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兼巡撫應天等府1員,巡撫順天等府地方兼整飭薊州等處邊備1員,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管河道1員,巡撫南贛、汀韶等處地方提督軍務1員。
巡撫偏沅地方贊理軍務1員,撫治鄖陽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1員。這些**設定都是以邊防或鎮壓人民為主要任務的。日久之後,便變成定製,到清代才將督撫看作一省的最高長官。
總督在明代有稱總制的,所以清代一般還稱總督為制臺。而督撫仍用欽差官的體制,不給印綬而給關防,稱部堂、部院,而不單稱總督,巡撫。布政使屬下的參政、參議分司諸道的有督糧道,督冊道、各處分守道。
按察使下之副使、僉事分司諸道則有提督學道、清軍道、驛傳道、各處分巡道。兩直隸無布、按兩司,故北直隸各道寄銜于山東、山西;南直隸各道寄銜于山東、浙江、江西、湖廣。至清代北直隸成立直隸一省,南直隸成立江蘇、安徽二省,均設布、按兩司,省制就比較合理而完整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地方上的。。。。
都轉運鹽使司
都轉運使一人從三品都轉運鹽使司
同知一人從四品都轉運鹽使司
副使一人從五品都轉運鹽使司
判官無定員從六品都轉運鹽使司
經歷一人從七品都轉運鹽使司經歷司
鹽課提舉司
提舉一人從五品鹽課提舉司
同提舉一人從六品鹽課提舉司
副提舉無定員從七品鹽課提舉司
市舶提舉司
提舉一人從五品市舶提舉司
副提舉二人從六品市舶提舉司
府知府一人正四品府
同知無定員正五品府
通判無定員正六品府
推官一人正七品府
州知州一人從五品
同知無定員從六品州
判官無定員從七品州
縣知縣一人正七品縣
縣丞一人正八品縣
主簿一人正九品縣
巡檢司巡檢從九品巡檢司
副巡檢從九品巡檢司
爵公無定員超品一等爵
侯無定員超品二等爵
伯無定員超品三等爵
駙馬都尉無定員超品位在伯上
五軍都督府中軍、左軍、右軍、前軍、後軍各屬左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
右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
都督同知無定員從一品都督府
都督僉事無定員正二品都督府
經歷一人從五品都督府經歷司
都事一人從七品都督府
京衛指揮使司
指揮使一人正三品京衛指揮使司
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京衛指揮使司
指揮僉事四人正四品京衛指揮使司
鎮撫二人從五品京衛指揮使司鎮撫司
經歷一人從七品京衛指揮使司經歷司
王府儀衛司
儀衛正一人正五品王府儀衛司
儀衛副二人從五品王府儀衛司
典仗六人正六品王府儀衛司
留守司正留守一人正二品留守司
副留守一人正三品留守司
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留守司
經歷一人正六品留守司經歷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留守司
斷事一人正六品留守司斷事司
副斷事一人正七品留守司斷事司
都指揮使司
都指揮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揮使司
都指揮同知二人從二品都指揮使司
都指揮僉事四人正三品都指揮使司
經歷一人正六品都指揮使司經歷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揮使司
斷事一人正六品都指揮使司斷事司
副斷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揮使司斷事司
衛指揮使司
指揮使一人正三品衛指揮使司
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衛指揮使司
指揮僉事四人正四品衛指揮使司
鎮撫二人從五品衛指揮使司鎮撫司
經歷一人從七品衛指揮使司經歷司
所正千戶一人正五品千戶所
副千戶二人從五品千戶所
鎮撫二人從六品千戶所
百戶十人正六品千戶所
土官宣慰使一人從三品宣慰使司
同知一人正四品宣慰使司
副使一人從四品宣慰使司
僉事一人正五品宣慰使司
經歷一人從七品宣慰使司經歷司
宣撫司宣撫使一人從四品宣撫司
同知一人正五品宣撫司
副使一人從五品宣撫司
僉事一人正六品宣撫司
安撫司安撫使一人從五品安撫司
同知一人正六品安撫司
副使一人從六品安撫司
僉事一人正七品安撫司
招討司招討使一人從五品招討司
副招討一人正六品招討司
長官司長官一人正六品長官司
副長官一人從七品長官司
明代軍政兩界都有什麼官職?主要官職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位?
明朝官職設定按品級,官大小要辦其品,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共分18個等級
中國的官位級別是怎麼樣劃分的,中國現代官位級別的排列
新的 公務員法 第16條 17條規定了公務員的職級層次,分別是 國家級正職 總理 國家級副職 副總理,國務委員等 省部級正職 各省省長,各部 委 總局的部長 主任 局長等 省部級副職 副省長 副部長,部委歸口的國家局局長,副省級市市長等 廳局級正職 各省廳 局長,各部委司 局長,省轄地 市的專員 市...
二戰期間,日軍的軍員編制是怎麼樣的
一 小隊 步兵小隊轄乙個機槍組 二挺輕機槍 乙個擲彈筒組 二個擲彈筒 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 指揮官 射手 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 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乙個擲彈筒。步兵炮小隊,兩門70mm步兵炮。二 中隊 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
標緻汽車總體怎麼樣,標緻汽車怎麼樣?是哪產的?大眾好還是標緻好?
其實這個問題也比較普遍的 大城市裡也是一樣 本國的購車人士 大多腦子裡就2個概念 1個是要三廂 1個是要牌子 標緻在中國的知名度不及大眾以及日本兩田等企業 這就導致標緻在華不利的一個間接因素 還有 大眾以及一些日本車企都是私營的公司 他們為了競爭肯下血本 而標緻雪鐵龍公司是法國的國有控股公司 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