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名字裡的“中山”是先生的A字B化名C號D

時間 2021-08-15 17:59:38

1樓:一灘新約

選b,中山兩字取自化名。

孫中山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孫中山使用過不少名字,多數是為了宣揚革命而取的,部分則在於表達人生期望。孫中山還用過陳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達生、吳仲等化名,以及杞憂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學生、南洋一學生等筆名。

孫中山這個名字是2023年革命人士章士釗將日本人宮崎寅藏(即宮崎滔天)之著作《三十三年之夢》翻譯為《大革命家孫逸仙》時,將本姓與化名連用,成為後人對孫文的通稱。

擴充套件資料

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2023年(光緒三十一年)孫中山成立中國同盟會。2023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

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臨時大**(任期2023年1月1日——2023年4月1日)。2023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

孫中山在四十年的革命鬥爭中充分地表現了堅決和勇敢的革命精神。能夠隨著歷史的變化不斷地進步,由早期的主張推翻皇帝、建立**而進到晚年的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導民主革命而進到主張實現世界大同。在孫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遠是在前進的。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大會於2023年11月11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2樓:刀鋒果粒橙

孫中山是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譜名德明,幼名帝象,稍長取名文,字日新(後易為粵語同音之逸仙)。從事革命流亡日本時,為祕密活動安全起見,在日本曾使用中山樵、高野長雄、中山二郎、吳仲這些假姓名。中山、高野用得多些。

孫中山在正式公文簽名用孫文(印鑑亦僅有“孫文之印”);對家人親屬用德明、科父(對離異後的盧夫人);對西人通用孫逸仙(sun yat-sen)。他在寫信時,2023年署名使用過中山(與西人通訊使用的中山,不是用日文假名英譯nakayama,而是用漢語英譯chung san)。從未使用“孫中山”三字聯署。

2023年以後,其本人對中山二字亦未見使用。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人人知道的孫中山,孫文字名卻隱沒不彰的情況呢?“孫中山”三字又從何而來,為何孫本人不願使用,別人卻都在使用孫中山這個名字呢?說起來,這裡有幾個故事。

2023年8月16日,孫中山從倫敦經北美東返抵達橫濱。他在日本與浪人宮崎寅藏(滔天)、平山周、可兒長一三人結識後,於9月間由平山、可兒陪同,赴東京會見日本民黨領袖犬養毅。從犬養邸宅出來後,到數寄屋橋旁的對鶴館(旅店)住宿。

在館內旅客登記簿上寫名字的時候,孫表示要將真實姓名保持祕密,寫一個假名字。平山與可兒想了一會,才想到他們來的時候,路過有樂町中山侯爵家,平山便在簿子上寫了中山兩個字。據說,孫接過筆,添寫了一個樵字。

孫的意思是,我是中國的山樵。(如果這種說法可信,那麼中是姓,名是山樵;不過後來一直使用中山這個姓,孫之通訊亦曾署名為樵,故中國山樵之說,恐怕是有心人的附會)這是孫氏第一次使用中山樵這個日本姓名;2023年,祕密回上海住日本人開的旭館,登記本上寫的便是醫學士中山樵。

孫中山在日本安頓下來後,便開始準備在國內發動起義。2023年,惠州起義爆發。由於新上臺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取消了臺灣總督府對孫中山支援的承諾,浪人遣散。孫無奈,只得回到日本。

隨後,他的支持者宮崎寅藏將自己所參與的孫中山革命史事寫進回憶錄《三十三年之夢》一書中。該書於2023年出版,孫中山為它寫了序言。2023年,在上海《蘇報》館任主筆的湖南人章士釗(行嚴)將這本日文著作,根據自己的意思,節譯成《孫逸仙》小冊子,作為《蕩虜叢書》的一種出版。

章太炎、秦力山及章士釗本人都為這本小冊子作序,高度評價孫中山的革命先導地位。章士釗認為,“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認,則談興中國者,不可脫離孫逸仙三字。”此書出版後,“一時風行天下,人人爭看,竟成鼓吹革命之有力著述,大出意外。

”當大批青年學生出國赴日前後,接觸到介紹孫中山活動事蹟及看到知識界先進所做的這些介紹時,孫中山的形象無形中便高大了起來,這也就為2023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擁戴孫為總理奠定了基礎。

這時的章士釗還不認識孫氏其人。但因為章士釗已結識章太炎,而章太炎在2023年赴日本時已與孫中山來往,故章士釗對孫的瞭解,可能多來自章太炎的介紹。另外,章士釗也可能從秦力山、王慕陶處得來一些資訊。

章士釗在《疏〈黃帝魂〉》中回憶說:“吾之所知於(孫)先生,較之秦力山所謂海賊孫汶,不多幾許。一日,吾在湖北王侃叔(慕陶)許,見先生所作手札,長至數百言,用日本美濃捲紙寫,字跡雄偉,吾甚駭異。

由此不敢僅以草澤英雄視先生,而起心悅誠服之意。”當時孫文之為國事犯受通緝,已廣為人知。為活動方便,用了中山、高野一類的日本姓氏。

故熟人相遇,便稱中山先生或高野先生。起初是口頭上說說,或通訊上使用,進而在報刊上也用了,習慣成了自然。如章太炎在2023年3月致吳君遂信中便說,“今者,任公、中山意氣尚不能平,蓋所爭不在宗旨而在權利也。

”任公是梁啟超的字號,章太炎將任公、中山並列使用,可見至少在此時(2023年),部分中國人已將孫氏在日本所使用的姓氏中山,作為孫氏的名字而加以使用了。

約2023年,章士釗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晚些時候,“貿貿然以中山綴於孫下,而牽連讀之曰孫中山。”本非約定,卒乃俗成,孫中山云云,遂成為孫氏的姓名定型,一百多年來使用不絕。據說,王侃叔曾批語章士釗這樣做不通,“姓氏重疊,冠履倒錯。

”章氏雖對批評“遜謝,然亦無法變易,久而久之,從不見有人提出問題,(孫)先生似亦聞而預設”。總括一句話,約在2023年,章士釗第一次取了“孫中山”的名字,並由此傳開來,孫氏本人後來也預設了。

2023年以前,孫中山在對日人通訊中署名“中山”、“高野”交用,這個“中山”是日本姓nakayama,不成問題。但對中國人通訊中署名“弟中山”,與使用署名“弟孫文”相對應,這個中山,則是孫氏用作自己的名字了。

對於這一點,還可從孫氏與外人通訊中得到證明。孫氏與外人(西人)通訊,歷來都使用孫逸仙(漢語拼音)。但在2023年8月11日致鹹馬裡函,署名孫逸仙,通訊地址(收信人)寫的是mr.

chung san。同年9月4日致布思函,通訊處(收信人)也是chung san(並註明“郵匯亦請用chung san之名”)。8月13日致張永福函,中文直稱“弟中山謹啟”。

可見,暫住檳城的孫氏,即仍處於保密時期的孫氏,已開始使用“中山”二字作為自己的名字。到了2023年12月25日孫氏返抵上海後,孫中山的姓名在報紙上鋪天蓋地,湯化龍等人的共和建設會的通電中,甚至有“請舉孫中山先生為**,以救國民”的字樣。

入**後,“孫中山”姓名被廣泛使用。但是,這是被使用。雖然孫也接受他人稱自己為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就是孫文、孫逸仙,但是我們實在找不到孫氏自署孫中山的事例。

孫中山為什麼不使用“孫中山”呢?可能有這種因素,即姓名雖是符號,但中國傳統上更重視“名從主人”的說法。不論是中山或是孫中山,都是別人所取用的姓氏、姓名,不是本人或長輩給取的,於俗可容,於理無據。

況且,中山二字之含義,細想起來,孫氏可能極不舒服。為何如此說?須知,2023年(光緒五年),日本滅中國藩屬琉球國,改為沖繩縣,逼遷其王至東京,以中山侯爵名義,處於囚禁狀態。

當中國第一任駐日使臣何如璋抵橫濱時,原琉球王聽到訊息,還派親信祕密跪見天使,請求代為申冤復國。這是何等可悲可恥之事!若以一大國領袖之尊,姓名竟**於亡藩辱爵,情何以堪!

故孫氏對不知就理之人,儘管由他們去用(不辯,辯無益),反正外界沒有人知道其中原委;但如果自己也使用“孫中山”,煌煌大字落筆留於檔冊,為外人笑,則清夜夢迴,便難免誅心了。這大概便是孫文(逸仙)不使用孫中山這個名字的緣故。這也就是說,孫中山是一個被取、用的名字。

附帶說幾句,給孫氏取中山姓氏的平山周,約十年間一直是孫氏的積極支持者,但在2023年汕尾“幸運丸”運械一事鬧翻後,二人便中斷了來往。至於章士釗,則始終未加入“孫黨”(從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直到中國國民黨),形同蜀洛。

孫中山名字的來歷

3樓:匿名使用者

孫中山名字的來歷與章士釗有關,是他錯譯日文,孫文只好含笑預設。

章士釗在上海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是將日本志士宮崎寅藏所著的《三十三年落花夢》改譯為《大革命家孫逸仙》,這是一本最早向國人介紹孫文革命事蹟的宣傳冊子,其振聾發聵的巨響激盪了許多渴望打破鐵屋子的知識分子的心靈,稱之為黑暗時代召喚光明的洪鐘巨呂,也不為過。

章士釗自學日文,僅有三腳貓的功夫,竟藉助詞典把這本書一字一詞地摳譯出來,難免鬧出笑話。

最有趣的是,他誤將“孫文”(中文姓名)和“中山樵”(日文名)嫁接在一起,譯為“孫中山”,好在那時的讀者還不知孫逸仙為何方英物,反覺這個全平不仄的名字頗具親和力,一時間騰於眾口,播於遐方,連孫先生本人都只好含笑預設。

擴充套件資料

孫中山先生一生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鬥,他的思想領航了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甚至在今天仍能給我們以啟發和激勵,成為中華民族永恆的寶貴精神財富。這樣一位偉人,他的名、字、號和化名到底有哪些呢?據統計共有30餘個。

孫中山幼名帝相,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逸仙),別號中山。

孫中山的幼名為“帝相”的原因,據孫中山自述:“因我母向日奉關帝象,生平信佛,取號‘帝相’者,望我將來象關帝耳。”另說孫中山“帝相”之名為其祖母黃氏所起,“象之意義系取義於某山形狀”。

孫中山入學讀書時取名為“文”,字“載之”。據考,“文”乃孫中山的正式名字,此名為2023年孫中山讀村私塾時塾師為他所取,另說是他父親所取,還有說是孫中山“立志革命時自己改名為文,取義於前有武子,以兵法而垂後;己則以文治而改革……”。

關於其字“載之”,據孫中山自述:“系由成語‘文以載道’而來,並無別情”。

孫中山字德明,此譜名在其家譜上記載。

2023年,孫中山在香港拔萃書室讀書入**教洗禮時,取號“日新”。此號則是從《大學》中“湯之盤銘‘苟日新,又日新’”一語而來。

2023年,孫中山在香港補習國語時,國學老師區鳳墀為其改號“逸仙”,此號乃與“日新”的粵語諧音。孫中山後來常將其名“文”與其號“逸仙”聯用,自稱“孫文逸仙”。

2023年,孫中山在日本祕密從事革命運動,化名“中山樵”,其意為“中國的山樵”。而“中山”恰為日本的姓氏,也是“中山樵”的省略。

據考證,孫中山曾化名陳文、陳載之、林行曲、興公、中山二郎、高野長雄、張宣、吳仲、山月、翠溪、高達生、林嘉偌、東山、艾斯高野、蕭大江、武公、逸人、高野方、sr.alaha、dr.nakayama、longsangdeng 等。

孫中山曾用的筆名有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學生、杞憂公子等。

另外,孫中山還有幾個綽號:“孫大炮”、“洪秀全”、“通天曉”、“四大寇”。孫中山從小志高言大,當時友人誤會他徒有理想,不切實際,故賜他“孫大炮”綽號,為吹牛皮、說大話的意思。

然孫中山絕非空尚理想不切實際之人,連著名學者胡適亦稱:“孫大炮可是一門不可輕視的實炮”。由於孫中山思想激進,鼓吹革命,以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為偶像,故他早年的同學便叫他“洪秀全”,又稱他為“反清英雄”。

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讀書時,每於學課餘暇皆力致於倡言革命,抨擊清廷。其間,與陳少白、尤列、楊鶴齡與孫中山志同道合,被時人稱為“四大寇”。孫中山在香港**書院讀書時,因他博覽群書,知識面廣,同學便給了他“通天曉”這個綽號。

參考資料:人民網-"孫中山"名字由來:章士釗錯譯日文 孫文只好含笑預設

孫中山名字的含義是什麼,孫中山名字的來歷

長紅 孫中山,原名孫文,用過中山樵的筆名,所以叫的孫中山。 章士釗自學日文,僅有三腳貓的功夫,竟藉助詞典把這本書一字一詞地摳譯出來,難免鬧出笑話。最有趣的是,他誤將 孫文 中文姓名 和 中山樵 日文名 嫁接在一起,譯為 孫中山 好在那時的讀者還不知孫逸仙為何方英物,反覺這個全平不仄的名字頗具親和力,...

孫中山名字的含義是什麼,孫中山名字的來歷

我的高中是中山紀念中學,中山市的 日就月將 孫中山 得名由來 有資料記載,孫中山先生的祖籍是在河源市的紫金縣中壩鎮孫屋排村,在紫金有一個 中山紀念小學 和 紫金中壩發昌中山紀念陳列室 孫中山先生 祖籍紫金之說 雖有爭議,但亦為世人所知,而關於他的名字由來,卻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掌故。孫中山先生,18...

描寫“孫中山”的詩詞有哪些,讚美孫中山先生的詩詞有那些

gjadmwtp一 不怕掃墓人白頭,中山凌樹綠悠悠。當年黃埔分明在,風雨同舟憶歸遊。十年不謁先生墓,今日來瞻思宛然。畢竟師俄開覺路,人民勝利史無前。其一 中山陵上樹長青,民族光輝炳若星。革命成功看今日,同聲共慰在天靈。其二 盛典空前此竭陵,撫今追昔感難勝,只應善替先生志,革命精神共繼承。其三 永珍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