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康莊說歷史
第一,大兒子李星垣,作為李衛的大兒子,李星垣還是武功才略比較上乘的一位,李星垣在武比之中獲得探花的位置,按照清朝的律例,李星垣被封為二等侍衛,雖然二等侍衛聽起來官階也不高,但是卻是皇帝身邊的親近之人,只不過李星垣的仕途到最後也沒有公升的太高,他在李衛病逝的同時外遷。當時他的父親去世了,對李星垣的官途也是有所影響的,導致李星垣在邊關沉寂了將近八年的時間之後,得以有小小的公升遷,只不過最後他又被捲入到了**案之中。可以說是一生被毀了。
第二,次子李星聚,雖然李星聚是李衛的第二個兒子,但是李星聚卻沒有什麼本事,作為李衛的第二個兒子,他沒有通過自己的能力進入到朝廷之中,而是依靠李衛的關係,接受萌陰,成為了知府,但是本來李星聚就沒有什麼本事,所以在成為知府之後,就等於是李星聚仕途的盡頭了,他在以後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公升遷,可以說是普普通通的乙個人了。
第三,李星燦,作為李衛的第三個兒子,最後李星燦的官職也沒有太高,只是乙個從七品的**。就是在清朝時候,僅僅是乙個州判的官職罷了,而且李星燦最後也並沒有得到公升遷。所以在史料中的記載,並沒有李星燦得多少痕跡。
第四,李星宿,相對於李衛的其他兒子而言,李星宿的變動是比較大的,最開始的時候,他是擔任浙江嘉興,陝西同州兩地的知府,最後得以公升遷到四川補授湖北督糧道,當所有人認為李星宿的仕途從此會一帆風順的時候,李星宿卻沒有再次公升遷,他的仕途就此終結。
第五,李星福,比起李衛的其他四個兒子,李星福的仕途更是沒有什麼起伏,他被授予兩江後補四品都司的身份之後,再沒有什麼變動,他似乎是被所有人都給遺忘了,並且在史料之中,對於李星福的記載,也僅僅是有乙個補四品都司的官職而已。雖然李衛成為了一代名臣,但是不得不說,他的子孫後代確實是沒有什麼有本事的人出現。
2樓:深更讀史
看過《雍正王朝》或者《李衛當官》的都知道,李衛這個人比較傳奇。雖然影視劇中有很多虛構的成分,但是某種程度上也表現出了李衛為官之道。
我們常說,在古代科舉是唯一一條改變命運的路,但對於李衛來說,打破了這個常規。他並不是通過科舉做官的,反而是買來的。
他家裡聽富裕的,眼看兒子不是什麼學習的那塊料,便給他買了個官,任兵部員外郎一職。
然而李衛做官後,並不是僅僅為了找個事做而已,他做得還不錯,兢兢業業,不畏強權,很快得到了信任,可以說是一路公升遷,甚至做到了封疆大吏,成為了雍正的絕對親信。
那麼李衛的後代呢?是否跟他一樣有出息呢?
我們先說李衛,他的結局是好是壞,也直接影響著他的後代。
雍正去世後,李衛沒有遭到清算,依然是位居高位,可是由於操勞過度,在乾隆三年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
可以說是善終了。不過乾隆有點小心眼,在一次下江南時竟然看到廟裡立著李衛及其妻妾的神像,這讓他大發雷霆,結果命人把像燒了。
李衛共生有五子,按照長幼,分別為李星垣、李星聚、李星燦、李星宿、李星福,五個兒子都沒有閒著,都做了官,不過能力有高低,官職自然也有高低了。
長子李星垣和李衛愛好應該差不多,都喜歡武藝。李星垣在武舉考試中,以第一甲第三名探花的身份,被授予二等侍衛職位(正四品)。其實這個位置是很容易公升遷的,也很容易受到皇帝的寵信。
然而李星垣在做了兩年侍衛後卻被外調了,雖然官職也一直在公升,還做過總兵和兩廣總督等職。但大部分時間屬於外放,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反而還因案涉**,被判斬監侯。
雖然他的結局很慘,但他也是最接近李衛級別的人了。
李星聚,他是依託李衛的關係,受蔭庇進入官途,擔任一方知府。最終熬到福建延建邵道,要知道這個官職也到了正四品,不算低了,雖然和老大比有點差距,但是沒有記載他的不好的結局,推斷應該是善終。
李星燦,李星燦的官職也沒有太高,僅僅是乙個州判的官職罷了,這只是乙個文職外官,從七品,在大清數都數不過來。
李星宿,曾擔任浙江嘉興、陝西同州兩地知府,後公升任四川東道補授湖北督糧道,這也是個四品官,主要負責掌管和監督運輸漕糧的**,並非冷衙門。
李星福,被授予兩江後補四品都司的身份之後,再沒有什麼變動。
李衛是一代名臣,但是不得不說,傳至孫輩後,雖然仍有人獲得官職,但大多是七品小官,並沒有記載。
3樓:漲停明燈鄭老師
雍正皇帝的寵臣李衛,在清朝的官場上絕對是「獨樹一幟」般的存在。看過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的朋友,對於「李衛」這個名字並不陌生。
李衛原本是乙個混跡於江湖的小叫花子,機緣巧合之下與雍正結識,從此開始,他的人生如「開了掛」一般,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大字不識幾個的他僅僅憑藉雍正的賞識以及自己別具一格的為官方式和風格,也算是做出了一番功績,並且還做到了地方督撫一級的封疆大吏,簡直堪稱「人生贏家」。
然而,正史中的李衛,並不是小叫花子出身,相反,他出身於江蘇的乙個富戶家庭,家庭條件優厚。也正是因為如此,早年的李衛也算是乙個不務正業的紈絝子弟。
後來,蒙古準噶爾部的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十四阿哥胤禵被封「大將軍王」,帶兵前往西北平叛,李衛家就是在這個時候給朝廷捐了一大筆錢,可以說極大的解決了西北大軍糧餉短缺的問題。而李衛也就是通過這樣「捐官」的方式,進入了仕途。
在候補了一段時間後,李衛進入了兵部,隨後又在康熙五十八年(2023年)公升任戶部郎中,開始協管戶部。
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繼位,李衛也就此進入到了職務攀公升的「快車道」。
從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到雍正五年(2023年),短短六年時間,李衛先後歷任雲南鹽驛道、雲南布政使、浙江巡撫,最後做到了浙江總督,成為權勢非常顯赫的封疆大吏。
而由於李衛並不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的仕途,此前讀書並不多,因此也造就其獨特的為官風格。
首先,李衛為人處事非常的高調。
不同於接受過傳統儒家教育的**的低調與內斂,李衛可以說是非常講究排場和熱鬧的。身騎高頭大馬,前面鳴鑼開道,眾多護衛前呼後擁這都是常態,李衛做的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就是把自己的辦公衙門搬到了西湖中間,以至於所有找他辦事的人都要乘船前往。縱觀清朝歷史,如此行事的也就獨此一家。
其次,李衛非常善於緝私捕盜、偵緝問案,並且手段非常奇特。
李衛問案,從來都是只問大案,不問小案,相反,他甚至還積極籠絡著一批有官府案底的慣犯為自己所用。而這些人也就相當於李衛安插在市井中的眼線,一旦李衛有問案的需求,他們便會通過各種方式幫助李衛蒐集情報,進而幫助李衛破獲了許多大案、要案。這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李衛親自勘破「大俠甘鳳池案」,並且活捉甘鳳池,而他的這些眼線在這期間可以說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因為李衛在這方面的能力,李衛在主政浙江的同時,雍正還讓其協管江蘇的問案工作,足可見雍正對其的賞識與認可。
再次,就是對於讀書人非常的尊敬。
這一點在《雍正王朝》中李衛對於鄔思道、對於李紱的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正史中李衛不僅對讀書人非常的尊敬,甚至可以說李衛是有恩於浙江的讀書人的。
由於此前江浙地區經常爆發讀書人帶頭的「反清復明」事件,並且「***」頻發,隨後在雍正朝初年,又接連爆發了「汪景祺《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案」,雍正對浙人是恨之入骨,於是下旨宣布停止浙江的鄉、會試。
「似此無恥不法之事,查氏子弟如此,必繫浙人習以為常,不但藐視國憲,亦且玷辱科名,應將浙江人鄉、會試停止。」
於是李衛開始為浙人奔走疾呼,不斷上疏雍正以求挽回局面。終於,經過李衛的不懈努力,雍正終於同意恢復了浙江的科舉考試:
「明年即屆鄉試之期,浙省士子准其照舊鄉、會試。」
結果第二年的殿試上,狀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此訊息傳回浙江,一時間上至地主士紳,下至平民百姓,全部都奔走相告,紛紛感念李衛,李衛也就此為全浙江的百姓所敬仰,更是為浙江所有的讀書人所感激。
儘管李衛為官高調,不拘小節,但是其確實有實實在在的政績,並且他為官清廉,造福一方,深得治下百姓的愛戴。
在這之後,李衛在完成西湖的修葺工作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功勞,他將自己全家的畫像擺在了西湖的花神廟之中,畫上有他本人,還有他的夫人和小妾。百姓對於這種有違禮法的事情非但沒有批判,反而將其奉為「湖山神位」。而李衛的這幅全家畫像在其去世後的四十多年裡一直為當地百姓所供奉,直到乾隆四十五年(2023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的時候,才將這幅畫像拆除。
李衛、田文鏡、鄂爾泰是被雍正最為器重「三大封疆大吏」,但是三人的關係卻非常緊張,而李衛的去世也與此密切相關。雍正將李衛、田文鏡和鄂爾泰視為「封疆大吏」的標桿,是因為其代表了三種不同型別的入仕為官的方式。李衛是通過捐官進入的仕途;田文鏡並沒有考取功名,只是監生出身;而鄂爾泰則是通過科舉進入到官場的。
雍正希望他們能夠成為各自**型別的代表,同時也希望三人能夠保持友好合作的關係,然而結果卻令雍正大失所望,三人不僅關係緊張,並且經常相互**,可以說是誰也看不上誰。
前文中說李衛在西湖辦公,並且為自己全家畫像的事情,就遭到田文鏡的**,李衛得知後,大罵田文鏡是「無恥小人」。
之後田文鏡想要藉著弔唁李衛母親的喪事,緩和一下兩人的矛盾,而李衛不僅不接受田文鏡的好意,甚至將所有禮品全部扔出府上,並將禮單丟盡了廁所之中,還說道:
「吾母雖餒,不飲小人一勺水!」
從此李衛與田文鏡徹底交惡。
鄂爾泰也曾因為西湖辦公一事**李衛,就此與李衛關係非常不好。
後來在雍正十一年(2023年),李衛**鄂爾泰的弟弟、步軍統領鄂爾奇壞法營私,紊制擾民,後雍正看在鄂爾泰的面子上而赦免了鄂爾奇,並獎勵了李衛,這也使得兩人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徹底達到了冰點。
兩年之後的雍正十三年(2023年),雍正皇帝去世,臨終前將鄂爾泰任命為輔政大臣,委以託孤重任,並且留下遺言要鄂爾泰死後享受配享太廟的榮譽,鄂爾泰一時間成為乾隆朝初年風光無限的人物,地位顯赫無比。
而此時的李衛又恰恰被調為了直隸總督,離著北京城太近了。
李衛一方面擔心鄂爾泰會尋思報復,另一方面,李衛的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最終,在疾病與擔心憂鬱中,李衛於乾隆三年(1738)年去世,時年51歲。
乾隆皇帝按照總督例賜予祭葬,並贈諡號「敏達」。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李衛能夠以這樣的善終收場也實屬不易。
看看田文鏡,不僅在乾隆朝初年被反覆批判,廟宇被撤,就連其陵寢都被乾隆皇帝拆毀。再看看張廷玉,更是被乾隆皇帝打擊的體無完膚,就連鄂爾泰也在其晚年受到了打擊與排擠。
實際上,乾隆皇帝對於李衛的評價其實並不高,認為他並不如鄂爾泰:
「鄂爾泰、田文鏡、李衛都是先帝的重臣,其實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又不及鄂爾泰,而他們三人素來不曾謀合。」
在這之後還出現了前文中拆毀李衛畫像的事情,也算是乾隆皇帝的一種發洩。
李衛的五個兒子及其他晚輩,可以說享盡李衛帶給他們的「政治遺產」。李衛共有五個兒子,李衛在世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的家族後輩們鋪路,以至於在李衛去世後,這些子嗣們依舊活躍於官場。
長子李星垣。
這是李衛所有兒子中,官職最高的一位。一方面有賴於李衛對其的培養,積極為其疏通關係,另一方面李星垣自身的條件也是非常好,再加上其非常的努力勤勉,因而得到了包括乾隆朝重臣李侍堯等人保舉,從總兵一路做到了兩廣總督的位置。
只不過其晚節不保,牽連到貪腐案中,進而被乾隆皇帝判了「斬監候」,也是非常的可惜。
次子李星聚。
李星聚由於自身能力和實力相較於他的大哥李星垣差距明顯,並且純粹是因為李衛的關係才能做到知府一級的**,於是在其擔任福建延建邵道後,官職再無提公升。
三子李星燦。
李星燦只做到了從七品的州判官職,並無太大成就。
四子李星宿。
李星宿曾擔任浙江嘉興、陝西同州兩地知府,後公升任四川東道補授湖北督糧道,之後便再無晉公升。
五子李星福。
李星福以官至兩江後補四品都司收場。
至於再往後的其他晚輩們,儘管為官的人數不少,但是品階相對較低,大多均為六品、七品一級的**,並且也沒有太多的建樹,整個家族也就再沒有人能夠達到李衛這樣的為官高度了。
世稱一代名將的李廣為什麼難封,一代名將李廣為什麼終不得封侯?
衛青害怕全殲匈奴被兔死狗烹,坑李廣和趙食其迷路。本來北擊匈奴李廣和趙食其是前鋒,衛青臨時改自己的好哥們公孫敖做前鋒,讓李趙二位老將軍從偏遠迂迴的東路尋找北邊的匈奴。結果李廣趙食其誤了和衛青匯合的期限,導致衛青未能全殲匈奴主力。衛青害怕全殲匈奴被漢武帝過河拆橋,所以讓李趙背黑鍋。李廣羞憤自殺,趙食其以...
粟裕 一代名將的風華不可能被歷史湮沒
記得小時候讀 紅日 一直有個小小的疑惑 在解放戰爭期間,各路野戰軍的簡稱,用的都是司令員和政委的姓,如劉 大軍 林羅大軍 陳謝大軍,為何獨華東野戰軍稱陳粟大軍,粟裕卻只是個副司令員?直到上世紀90年代後,我才逐漸了解到,華東野戰軍的指揮權,其實大多數時間都在粟裕手中,宿北斬戴子奇,萊蕪擒李仙洲,孟良...
一代詩仙李白 他到底是胡人還是漢人
步餘年 我覺得應該是從祖籍上來說他事實上應該也是漢人,因為他的祖上也是從中原地區遷過去的,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他應該也算是漢人,如果從其他方面從他出生地的這一點來說,恐怕就不是了,所以的話就應該要分幾個方面來看。 舊時樓臺月 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思想相容。這種社會背景促進了文化的發展,極大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