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故事

時間 2021-09-08 08:35:38

1樓:青青書童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離開繁華的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西行約3000公里,歷經千難萬險,來到雪域高原,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開創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還在漢藏民間廣為流傳。

公元七世紀初,中原地區經過數年的戰爭,李淵(唐高宗)、李世民(唐太宗)父子於618年以長安為都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唐帝國,國勢非常強盛,成為當時東亞地區文明的中心,對周邊民族部落產生了強烈的影響,許多民族部落紛紛與唐朝修好,促進了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交流。

而在這個時候,一代英主松贊干布也已稱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對一些小國的兼併,定都邏娑(今**自治區拉薩),建立了統一的吐蕃王朝,並積極謀求與唐朝建立密切關係。從公元634年始,他兩次派能言善辯,聰明機智的大相祿東讚出使長安, 向唐皇求親。

公元641元,唐太宗終於同意了松贊干布和親的請求,答應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於是文成公主在唐蕃專使及眾侍從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

松贊干布多年的夙願得以實現,十分高興,親自率軍遠行至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迎候。在離黃河源頭不太遠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贊干布建起「柏海行館」,一對異族夫婦便在這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他們的洞房花燭夜。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樹(在今青海省)時,看到這裡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且長途跋涉,需要休息,兩人便在一條山谷裡住了乙個月。文成公主閒暇時,拿出父皇送給她的穀物種子和菜籽與工匠一起向玉樹人傳授種植的方法和磨麵、釀酒等技術。

玉樹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當公主要離開繼續向拉薩出發時,他們都依依不捨。當地的藏民還保留了她的帳房遺址,把她的足跡和相貌都刻在石頭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時, 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遠嫁藏王,路過這裡時,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廟,賜名為「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安抵拉薩時,人們載歌載舞,歡騰雀躍,歡迎她的到來。

當時,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無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讓山羊背土填臥塘,建成了「大昭寺」。

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廟門外栽插柳樹,成為後世著名的「唐柳「。

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現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著的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當年從長安請來的。大殿兩側的配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動。

只是他們臉上因布施獻金的人太多,而綻開了金皮疙瘩。

後來,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從此,佛教慢慢開始在**流傳。文成公主還對拉薩四周的山分別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傳佛教,為藏民祈福消災,同時,還拿出五穀種子及菜籽,教人們種植。玉公尺、土豆、蠶豆、油菜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生長良好。而小麥卻不斷變種,最後長成藏族人喜歡的青稞。

文成公主還帶來了車輿、馬、騾、駱駝以及有關生產技術和醫學著作,促進了吐蕃的社會進步。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專門為公主修築的布達拉宮,共有1000間宮室,富麗壯觀。但後來毀於雷電、戰火。經過十七世紀的兩次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17公尺,占地面積36萬餘平方公尺,氣勢磅礴。

布達拉宮中儲存有大量內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難吐蕃婚使噶爾祿東讚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這些壁畫構圖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豔。布達拉宮的吐蕃遺址後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讚等的彩色塑像。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中原與吐蕃之間關係極為友好,此後200多年間,很少有戰事, 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讀書。唐朝也不斷派出各類工匠到吐蕃,傳授各種技術。

擴充套件資料

和親政策

和親,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統治者與周邊少數民族或者各少數民族首領之間出於各種各樣和目的而達成的一種政治聯姻。它作為歷朝民族總政策的乙個組成部分和一種民族關係的表現形態,貫穿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對歷史發展有著或隱或顯的影響。

和親效果

一、經濟

在經濟方面,和親過程中,繳納聘禮、貢物、回賜及與之相關的互市等活動非常頻繁,必然會促進官方**和雙方經濟的發展,

出嫁公主在和親過程中帶走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和生產工匠以及農作物稻種、農業器具等,又為北方少數民族的農業發展提供了條件,補充了他們單一脆弱的牧獵經濟,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由游牧經濟向定居經濟的轉化,縮短了北方少數民族同漢族間在生產生活上的差距。

而北方少數民族的畜牧經濟,如養馬技術和養馬業等,又豐富和充實了中原地區的經濟。

二、文化

在文化方面,和親的影響是雙向的,和親公主帶去的不僅是豐厚的財物,還有中原的文化影響。從個體來講,和親公主本人就是乙個集漢民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與一體的典型,和親公主雖然受傳統的漢文化教育,但出嫁後生活方式仍要"從胡俗"。

從中原王朝文化受到北方民族文化影響看,在漢代的石刻藝術上,可以發現許多受到匈奴游牧生活題材和風格的影響的石刻,今陝西興平縣漢茂陵附近的霍去病墓前就有有關匈奴的巨型石刻,可見呼韓邪單于附漢和昭君出塞之後促進了漢匈人民之間文化上的交流和聯絡。

從中原王朝對少數民族的影響來看,在唐代交河公主曾向安西都護杜進宣教,說明宗教方面受到了和親公主的影響。

三、血緣

從血緣關係、民族融合方面看,和親公主與少數民族君王的後代,既保留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特點,又融合了漢族的血統,提高了人口素質;

就大方面來看,和親過程加強了兩個民族之間的交流,必然會造成平民與平民之間的聯姻,因而也會促進兩個民族之間的血緣融合,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增強了漢族同北方民族之間的凝聚力。

四、和親對公主本人的影響

當然,和親本身也必會給和親公主本人(即個體)帶來的一些影響,有些和親公主擔負起民族友好使者的形象,如自願和親的王昭君,不但能夠"從胡俗",將自己畢生致力於匈奴與漢朝的安定團結,被尊為"寧胡閼氏",而且還教導其子女也要為漢匈團結關係的穩定作出貢獻。

歷史作用

由和親的歷史作用來看,雖然不同歷史環境和歷史條件下的所產生的客觀效果有所不同,但從總體上來講,其結果都是有利於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民族間的融合。

一、在政治方面,恩格斯在論述中世紀封建主之間的聯姻現象時就指出:"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也是一種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意願。

二、事實上,"和親政策"正是為了達到這樣或那樣的政治目的而出現的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和親也是一種政治行為,就積極意義來看,這種行為不但會帶來和親雙方的友好相處,也在很多時候維護了中原王朝大一統的局面.

三、此外,通過和親加強了和親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據《闕持勤碑》和《芯伽可汗碑》記載,突厥伯克就曾棄去本民族稱號,採用唐朝稱號,而且各地都推唐天子為天可汗,實行唐的法度。

評價總之,和親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因此我們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來客觀的評價它。無論統治者實行和親時的主觀願望如何,多數中原王朝同北方民族之間的和親結果都導致了**政權和北方民族政權之間,漢族和北方民族之間的和平交往的關係。

在客觀上也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民族融合,對北方少數民族來說,凡主動要求和親者,通常都是對中原王朝的一種嚮往和欽慕,是對先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先進文化的趨同,這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種體現,

當然對歷史上的一些屈辱的、妥協的和親,以犧牲人民生命財產為代價或引狼入室的和親我們是應當給予反對的。

參考資料

央視網-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2樓:幼蜜

貞觀十五年(641年),松贊干布25歲,唐朝派江夏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贊干布親率禁衛軍勁旅從吐蕃遠道出迎。文成公主一行往西由倒淌河、日月山等地到達黃河河源附近的柏海(扎陵海),與松贊干布迎親的隊伍相會。

松贊干布對李道宗執子婿之禮甚恭,與文成公主返回吐蕃,對自己親近的人說「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 」。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築城邑、立宮殿。

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的赭面習俗,松贊干布下令停止赭面習俗,自己也換下氈裘,穿上絲綢衣服,還派吐蕃貴族子弟到唐朝國學去學《詩》、《書》,又請唐朝識文之人管理吐蕃的表疏。

吐蕃書籍《賢者喜宴》記載「松贊干布登臨歡慶的寶座,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六試婚禮

7世紀,唐朝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經濟文化。相傳,祿東讚攜帶**5000兩以及大量珠寶,率領求婚使團,前往唐都長安請婚。不料,天竺、格薩、大食、霍爾的國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迎娶賢惠的文成公主。

唐太宗決定讓婚使們比賽智慧型,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這便是歷史上的「六試婚使」(又稱「六難婚使」,也有「五試婚使」之說,拉薩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內至今完好地儲存著描繪這一故事的壁畫)。

第一試:綾緞穿九曲明珠,即將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有說漢玉)的九曲孔眼。

第二試:辨認一百匹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係。

第三試:規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喝完一百壇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

第四試:交給使臣們松木一百段,分辨其根和梢。

第五試:夜晚出入皇宮不迷路(也有說是辨認京師萬祥門內的門)。

第六試:辨認公主。

祿東讚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的一一破解了難題,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擴充套件資料

文成公主歷經千山萬水到達邏些後,吐蕃人民欣喜若狂,穿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熱烈地迎接這位象徵漢藏民族深切、親密情誼的贊磨(王后)。

文成公主知書識禮,博學多才,篤信佛教,她作為漢藏民族團結友好的先驅,將中原文化傳播入藏,對於增進漢藏民族的親密團結,促進中原和吐蕃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在歷史上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據**民歌流傳,文成公主進藏時,曾帶去穀物3800類,牲畜5500種,工匠5500人。儘管這些數字無疑有誇大、言過之詞,但是存在著不可否認的基本事實:隨著文成公主的入藏,內地平原地區諸如農具製造、紡織、繅絲、建築、造紙、釀酒、製陶、碾磨等生產技術和曆算、醫藥等科學知識,皆陸續傳到了吐蕃。

使當地人民的衣、食、住等方面發生了變化。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專門為公主修築的布達拉宮,共有1000間宮室,富麗壯觀。布達拉宮中儲存有大量內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難吐蕃婚使噶爾祿東讚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

布達拉宮的吐蕃遺址後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讚等的彩色塑像。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中原與吐蕃之間關係極為友好,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讀書。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那金城公主呢

愛被知識問到人 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有事請問,望採納! 桃之夭夭 金城公主 則天聖歷元年 698 前後 玄宗開元二十八年 740 李姓,唐宗女,和親公主之一。生父為嗣雍王李守禮 672?741 養父為中宗皇帝 656 710 步曾祖姑文成公主之後塵,出降吐蕃讚普 赤德祖贊 即尺帶珠丹,松贊干布玄孫...

文成公主為什麼膝下無子,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為什麼沒有該子

耗子在看書 沒聽說過文成公主有孩子啊,他們只結婚九年,松贊干布死時34歲,文成公主25歲,估計不適應吐蕃的氣候,也有可能文成公主本身就不能生孩子。松贊干布有兒子有孫子,應該不是他的問題。呵呵,一家之言。 雪天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沒有孩子,只和另外一個妃子有孩子! 因為松贊干布英年早逝 文成當然就沒有...

介紹一下玄奘,松贊干布,文成公主

1 玄奘 唐代著名三藏法師,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 另外兩位是鳩摩羅什 真諦 太宗貞觀三年 公元629年 玄奘從京都長安出發,歷經艱難抵達天竺。遊學於天竺各地,貞觀十九年 公元645年 回到長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進行研究和翻譯佛經直到圓寂。著作有 大唐西域記 是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