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三藩的功臣圖海被康熙逼死,一代盛世帝王為何要卸磨殺驢

時間 2021-09-14 14:33:07

1樓:牙牙的弟弟

歷史上圖海是壽終正寢的。

康熙二十年(2023年),長年在外征戰的圖海已積勞成疾。康熙帝對他深表關注,七月諭兵部說:“大將軍圖海年老有疾,如今四川雲南都逐漸平定了,下令讓圖海帶著大將軍印信回京城吧。”

康熙二十年(2023年)十月,圖海回到北京,康熙帝召見於乾清門,稱讚了圖海的功勞。

十二月初十,圖海因病自請辭去官職,康熙帝加以慰留。十二月十九日(2023年1月27日),圖海病故。康熙帝命大臣侍衛往祭茶酒,賜銀三千兩及蟒緞鞍馬。

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予祭葬,加祭二次,諡文襄。六月,以其子諾敏襲爵三等公。十一月,以《清太宗實錄》告成,圖海曾為監修總裁官,特為追敘加贈少保仍兼太子太傅。

擴充套件資料:

圖海的功績:

1、平定擦哈爾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2023年)農曆12月,南方爆發了“三藩之亂”。由於戰亂,察哈爾部民人心混亂,因此布林尼認為脫離清朝的時機已到,在清康熙十四年(公元2023年)毅然舉兵反清。

布林尼與弟弟羅卜藏同阿雜裡喇嘛、僧格渾津、噶爾馬色冷、布達裡、巴達裡、巴呢、陳特塔爾、噶爾昭、噶爾馬、薄託和等人密謀。

農曆3月,親王布林尼與弟弟羅卜藏籌備兵器、整頓和訓練察哈爾右翼四旗兵馬。察哈爾都統晉津,附牧察哈爾的喀爾喀公垂扎布也積極支援親王布林尼和羅卜藏的反清計劃。

親王布林尼派人聯絡調駐宣府的察哈爾左翼官兵的同時,又派人策動各旗蒙古王公參加反清起義。原察哈爾所屬奈曼旗郡王札木禪積極響應了布林尼的號召,布林尼決定於農曆3月25日起事。

康熙帝遂命圖海為副將軍,隨撫遠大將軍多羅信郡王鄂扎率軍征討。此時,京師已無兵力可用,圖海便奏請選拔八旗家奴中的健勇者,得數萬人,當天便集於德勝門外。

次日黎明,圖海整裝至教場,檢閱完畢,立即出發,一路急行軍,不許夜宿,所過宣府等地州縣村堡,任聽眾家奴搶掠,使其獲金帛無數,不數日便到達察哈爾境內。

圖海指揮隊伍猛烈攻擊,布林尼親率大隊擺列火器抗擊。圖海隊伍最終衝破了布林尼的陣地,布林尼大怒,兩次組織人馬進行英勇抗擊,但仍不能抵擋圖海隊伍的連續進攻。

喀爾喀公垂札布逃跑,都統晉津率部投降。布林尼兄弟無法再戰,領三十餘騎突圍,逃往扎魯特境內。此時,科爾沁親王(和碩額附)沙津奉命率領王旗兵馬到達扎魯特旗的貴勒蘇特,包圍了布林尼。

羅不藏臺吉是沙津的妹夫,於是面見沙津稱兄布林尼已經逃走,自己前來乞命追蹤。沙津命他先招來布林尼方可饒命。於是遣兵三十人與羅不藏同往。布林尼與羅不藏相見後,兩人一同逃走了。

按清朝官方記載,沙津親率騎兵追上,將布林尼、羅不藏二人逐一射死在草原上。

“布林尼之變”不到兩個月就以失敗告終。

2、平定三藩之亂

202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吳三桂首先於這年11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將矛頭指向朝廷。

吳三桂軍由雲、貴而開進湖南,幾乎佔據湖南全省。進而佔據四川,四川**紛紛投降。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湖北、河南還有臺灣的明鄭等地都有漢官、漢兵和少數民族上層人士,一些地區的農民、奴僕都迅速響應。

察哈爾剛剛平定,陝西提督王輔臣又據平涼城反叛響應吳三桂。康熙帝派定西大將軍、貝勒董鄂率兵攻打,久未下。康熙十五年(2023年)二月,康熙帝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率兵急赴陝西。

康熙十八年(2023年)十一月,圖海軍收復興安,又收復平利、紫陽、石泉、洵陽、白河及湖廣的竹山、竹溪、上津等縣。至此,陝西全省基本上已重新回到清廷的掌控之中。

2樓: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在位期間,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因此有人稱其為“千古一帝”。但其實他並不完美.

撤藩是正確的,但時機並不成熟,另外康熙帝沒有意識到撤藩的嚴重後果。此時清朝面臨著入關後最嚴重的統治危機,南方有三藩之亂,北邊的察哈爾部也趁機叛亂,北京城內楊起隆聚眾作亂。面對危局,康熙帝非常擔憂,此時他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向皇帝推薦了一位名將,此人就是圖海,“圖海才略出眾,可當其責

”一個臨陣磨槍的“光桿司令”,能大敗強悍的蒙古騎兵,圖海初試鋒芒。隨後又被派遣南方,支援朝廷平定三藩,後又降服王輔臣,屢建奇功。

按照清朝官方的記載,圖海是病死的,但是當時人留下了不同的說法,他們認為圖海是被逼自殺的!圖海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回京後卻沒有得到皇帝的禮遇,在康熙帝的授意下,兵部居然對圖海進行“議罪“。另外,圖海之死還與王輔臣有關。

當時王輔臣造反是因為遭到滿族大臣侵凌,圖海招降他時,保其不死。後來王輔臣懼而自殺,康熙帝在召見圖海時,談到了王輔臣的問題,圖海解釋了這件事。但康熙帝卻非常憤怒,反而罵圖海,“汝與王輔臣一路人也!

”已經徹底失去皇帝信任的圖海非常恐懼,王輔臣已經自盡,而皇帝說自己與王是一路人,於是這位平定三藩之亂的功臣吞金自盡。

除外,康熙帝對待降將問題上,出爾反爾,最初他許諾免去降將的罪責,但隨著戰爭程序的發展,他開始對降將下手,王輔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自殺的。海不贊成康熙帝的行為,因此被皇帝猜忌,只好自殺

3樓:合得來

清朝歷史上的三藩之亂,就是指由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清朝時期李自成曾帶領農民軍發動起義,反抗明王朝。為了對付李自成的軍隊,康熙封雲南的吳三桂、廣東的尚可喜和福建的耿精忠(去世後由之後其子耿繼茂襲封)為三個藩王,史稱三藩。

李自成的起義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清朝初年,統治者力量尚且不足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康熙讓這三個漢人降將有功者依舊管理著一些南方省份。隨著三藩的勢力越來越大,康熙帝決定實行“撤藩”。康熙十二年(2023年),平南王尚可喜上書請求歸老遼東,讓自己的孩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

康熙想要盡撤全藩。這時,大學士索額圖、圖海等人都認為三藩不可遷移,而莫洛、米思翰等人則力請移藩,雙方爭執不下,康熙認為,當時三藩據握兵權,恐日久茲曼,於是不顧圖海等人的意見,還是下令撤藩。

藩確實需要撤,但很顯然那時候還不是最佳時機。這邊吳三桂、耿精忠兩人上書請求移藩本是試探朝廷心意,並非自己本意,結果接到這樣的命令後心中大失所望,於是開始密謀叛亂。叛亂髮起,康熙為了籌集軍餉,任命圖海管理督運軍餉相關事務。

圖海早已以病奏請求解除閣務,但他為了大局考慮,依然義不容辭地應允了。圖海在避免橫徵暴斂事件起到了很大作用。

這邊三藩之亂形勢正嚴峻,那邊蒙古察哈爾王又趁機開始興兵作亂,軍情緊急。在康熙一籌莫展時,孝莊皇太后向他推薦了圖海,說他“才略出眾,可以勝任這個位置”。於是康熙立馬任命圖海為副將軍,隨撫遠大將軍率軍征討。

此時京中已無兵力可用,圖海就奏請選拔八旗家奴中的鍵勇者,率領著這數萬人一路行軍。到達察哈爾境內後,家奴們在圖海的指揮下連連重擊叛軍,最後大敗察哈爾。

察哈爾剛平定,陝西提督王輔臣又響應吳三桂進行反叛。康熙任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率兵去往陝西。到達後,圖海在此利用感化人心的方法使人心動搖,大大降低叛軍力量。

圖海還聯合周昌等人對王輔臣進行招降。在康熙頒佈赦令的條件下,圖海成功招降王輔臣,對平定三藩之亂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藩之亂被平定後,康熙下令免去圖海撫遠大將軍的職位,令其與王輔臣一同返京。誰知圖海返京剛剛兩個月便去世了。據清朝史書上的記載,圖海是因生病而死。

但據當時的諸多證據來看,圖海是被康熙逼死的。相傳:圖海在招降王輔臣時曾保證過不會讓他死,後來王輔臣回京後擔心康熙會對他進行報復便自殺了。

康熙之後召見圖海問起他招降的事,圖海透漏了保王輔臣不死的事情,引起康熙震怒,還使康熙痛罵:汝與王輔臣一路人也!圖海聽後內心又震驚又恐懼,最終選擇吞金自盡。

康熙原本就承諾過免去降將的罪責,但是後來卻又出爾反爾對降將下手,引得王輔臣自殺。圖海這個平定三藩之亂的大功臣也被康熙過河拆橋,最後落得個被康熙逼死的結局,歷史上的康熙真有這樣的一面嗎?

4樓:歷史中的輪迴

因為圖海在招降王輔臣時,保證不會讓他死,卡王輔臣回京自殺了,圖海對此不滿,遭到康熙的痛罵,圖海聽後內心又震驚又恐懼,最終選擇吞金自盡。

5樓:向死而生的態度

對於帝王而言,根本不希望有任何因素威脅到自己的帝位,所以對於康熙帝而言,而且在王輔臣造反事件中,圖海招降他時,保其不死,這讓康熙帝對圖海的意圖產生懷疑。

6樓:廢七茶

主要是因為圖海的才能太出眾了,康熙怕他功高震主。

7樓:月亮婆婆

因為當時圖海比較有才華,而且皇帝最怕的就是功高蓋主,所以皇帝對圖海比較懷疑,漸漸失去皇帝信任的圖海因為懼怕只好自殺。

8樓:夢在何方來

一個人太過於強大就會威脅到皇帝的統治,可能你本身沒有這種想法,但是皇帝可能會認為你要造反。

9樓:銘自愁

因為,雖然康熙他是一代名君,但是他也免不了不能看到別人威脅到他的統治。

10樓:baby壞小孩

因為功高震主,康熙皇帝還是怕他會起兵造反,所以就想殺了他。

什麼叫歷史?

11樓:小笑聊情感

歷史有三層含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1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是很難定義的兩個字,有很多不同分類方法,從相對的層面來講,有學術歷史與通俗歷史,有歷史哲學與歷史考據,有正史和野史。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說文解字》

歷史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我們承續祖先遺志的載體。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馬克思主義提出唯物史觀,其學說認為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野史即所謂的與正史相對的民間編纂的歷史,其大部分是根據傳聞、神話等編寫,有的具有真實性,而有的則有待考察。

康熙是怎麼平定三藩的,三藩指的是

牛奶聚集地 三藩 清朝初年,將降將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 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 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 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後,其子耿繼茂襲封,鎮守福建 後傳位其子耿精忠 上述三方勢力合稱三藩。三藩在所鎮守的省份權力甚大,遠超過當地地方 並可掌控當地軍隊 稅賦等。襲封,鎮守福建 ...

康熙平定三藩,大戰略是哪個制定的

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 平南王尚可喜 靖南王耿精忠。1673年 康熙十二年 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吳三桂首先於這年11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 興明討虜 將矛頭指向朝廷。吳三桂軍由雲 貴而開進湖南,幾乎佔據湖南全省。進而佔據...

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何仍被處死?

因為周培公在被康熙調到東北的時候病死了,他並不是被處死的。據我所知,周培公並不是被處死的,而是病死的。他替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後,積勞成疾,最終病死於榻上,臨死前康熙還來看望過他。因為康熙對漢人還是很不信任的,加上當時周培公擁兵50萬,康熙也害怕他成為下乙個吳三桂。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