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是在哪個朝代建造的

時間 2021-09-16 03:42:01

1樓:賀顯華老師

明朝。天安門的歷史沿革

追溯天安門的歷史,不能不提到古都北京的歷史與演變。天安門和北京的每一處古城垣一樣,無不在歷史的長河中烙下深深的印記。

北京,唐為幽州,遼為燕京,金代為中都城,元代改為大都,明、清稱北京。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先後有燕、前燕、大燕、遼、金、元、明、清八個朝代以北京為都城。各個朝代在北京大興土木,建造了各具特色的古建築。

最早對天安門建築有間接影響的是元代的元大都。

元中統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於開平府(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部)。公元2023年元世祖詔令以燕京作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為大都。元大都從2023年開始興建,到2023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年之久。

元大都放棄了金代以前的都城舊址(今北京城西南部的蓮花池以東一帶),使北京城搬了一次家。這是一個很規整的城市,略呈長方形的大都城,南牆位置在今長安街南側,北牆在今德勝門和安定門以北的北三環路附近。現在那裡還存有斷斷續續的土丘,被稱為土城子,就是元大都最早的北城牆。

大都城從裡至外分別是宮城、皇城和大城。大城周長60華里,有11個門。南面三門:

正中為麗正門(今正陽門),東為文明門,西為順承門;東面自南而北是齊化門、崇仁門、光熙門;西邊自南而北依次是平則門、和義門、肅清門;北面只有兩座城門,東為安貞門、西為德勝門。皇城的南門叫靈星門,在今午門一帶。靈星門與麗正門之間有一“t”形宮廷廣場,後來明清兩代的宮廷廣場基本沿用其舊址,並在中間建造了天安門。

元大都城牆四隅均有角樓,城外設有墩臺,城內宮殿在前,坊市在後,50個街坊星羅棋佈。當時,有一位名叫馬可·波羅的義大利著名旅行家來到中國,看到“大汗之城”元大都那富麗堂皇的宮殿和景色優美的花圃後,大為讚歎道:“城是如此美麗,佈置如此巧妙,我們竟是不能描寫她了。

”他後來寫的《馬可·波羅遊記》,因有大都城的記述,而使這座古城得以傳播,名揚世界。元朝雖未建造天安門,但它另擇新址的建築格局以及元故宮、宮廷廣場的定位,卻使明代始建天安門具有了可行性。

公元2023年(明洪武元年),元朝統治被推翻,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同時,明大將徐達統率軍隊攻克元大都,更名為北平。此時,明朝統治者對元大都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尤其是將元大都的精華——元故宮盡行拆除,以消除前王朝的“王氣”,致使當年金鋪朱戶、丹楹藻繪、輝煌至極的元宮城蕩然無存。

公元2023年,朱元璋駕崩,其孫建文帝繼位。這時,在明朝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一場爭奪皇位的戰爭。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北平,奪得皇位,登上皇帝的寶座,從燕王變成了明成祖,並於永樂元年(公元2023年)正月將北平改稱北京,暫稱“行在”(皇帝在外時的行都)。

明成祖朱棣就位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決定把首都從南京遷到他的“龍興之地”北京。他之所以要遷都北京,主要原因是由於北京“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南襟河濟,北枕居庸”,“關口不下百十”,“會通漕運便利,天津通海運”的優越地理位置。此外還在於為了控制北方和東北地區,以維護全國的安定。

於是,在永樂四年(2023年),朱棣便分遣大臣赴各地督民採木,燒造磚瓦,並徵發各地工匠、軍士、民工,開始了營造北京的籌備工程。永樂十五年(2023年),大規模營建北京的工程正式開始,至永樂十八年(2023年)方告完工,永樂十九年(2023年),朱棣頒詔正式遷都北京。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基礎上,吸取歷代都城規劃的優點,又參照南京規制營建而成。“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實際上,北京新建的宮殿比南京的更加壯麗。

它外城包著內城南面,內城裹著皇城,皇城又包著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內城基本亡取元大都舊址,明初北牆向南移五里,至今德勝門、安定門一線,後又將南城牆向前推移到今正陽門一線。內城有九門,正南為正陽門(即元代麗正門);皇城在內城**,共有六門:

東有東安,西為西安,北為北安,廣場南側為大明門,承天門左為長安左門,右為長安右門。宮城又稱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共有四門:南為午門,北為玄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由於南城牆向南拓展,皇城與紫禁城也依次南移,皇城南移到今天所見的位置即長安街北側。皇城的中門,根據明南京城的名稱改稱承天門(今天安門),承天門內仿照南京城佈局建造端門。宮城南移到現在紫禁城的位置,正門由元代的靈星門改稱午門。

在營建紫禁城的同時,又利用午門前方的中心御道左 右兩側,按“左祖右社”規制建造了太廟和社稷壇兩組嚴 格對稱的建築群。此外,在承天門(清代改稱天安門)前開闢一個“t”字形的宮廷廣場,廣場東、西、南三面都修築了宮牆,使廣場封閉起來,並在東、西兩翼和南端凸出的一面,各開一門即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和正南方的大明門(清代改稱大清門)。

承天門屬皇城中的重要建築。承天門在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時,只不過是一座黃瓦飛簷的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懸“承天之門”匾額。承天之門寓有“承天啟運”和“受命於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於天”的,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為尊。

明天順元年(2023年),承天門遭雷擊**被毀,當時沒能立即恢復,直到成化元年(2023年),才由工部尚書白圭主持重建。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門的形制。此後,明代180年間雖有修建,但都未作較大變動。

崇禎十七年(2023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佔京城,承天門又毀於戰火。清/頃治八年(2023年),清世祖福臨下令大規模重建並更名承天門為“天安門”。後來康熙二十七年(2023年)、2023年的兩次大規模修繕,2023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順治時改建的形制。

2023年重修後的天安門比原來的天安門高了83釐米,通高為34.7米(原高為33.87米)。

從天安門這座古老建築500多年的歷史軌跡中可知,天安門是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象徵,是目睹封建王朝興衰更迭的歷史見證人。 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它不僅見證了中國人民一次次要民主、爭自由,反抗外國侵略和反動統治的鬥爭,更是共和國舉行重大慶典、盛大集會和外事迎賓的神聖重地。

2樓:言之午

明朝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2023年),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 當時天安門是一座黃瓦飛簷、三層樓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釘,光彩奪目。一條筆直的中心御道,穿過端門,直通皇宮正門的午門。

御道兩側,按左宗廟、右社稷的傳統建制排建。御道兩側增築紅牆,一直延伸到天安門外,與兩道幹步廊相連,成為一個封閉狀態的宮廷廣場。廣場外圍,左為文官官署,右為武官官署,充分顯示了**集權的浩浩聲勢。

清順治八年(2023年),改建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民”之意。它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高大而色彩濃郁的牆臺,上有兩層重簷大樓,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徵皇權的“九五之尊”。通高33.7米,36扇硃紅菱花門扉,60根通天圓柱,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由一個450公斤八角宮燈和16個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宮燈組成的眾星捧月圖案,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

門前開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飛架起七座精美的漢白玉橋,橋面略拱,橋身如虹,構成綺麗的曲線美。橋南東西兩側,各有白玉石華表矗立,雲繞龍盤,極富氣勢。面前是封閉狀態的宮廷廣場,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庶民百姓不得入內,探頭一看,即犯“私窺宮門”的重罪,格殺無赦。

明清五百年間,天安門是新帝登基、皇后冊封而頒詔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傳臚、招賢取士的場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廟祭祖的必經之路,對老百姓來說,它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區。直到2023年辛亥革命以後,宮廷廣場兩側緊閉的大門自然而倒,東西長安街變成交通暢行的要道。自此以後,炳彪中國革命史冊的“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開國大典、“四五運動”等等重大歷史事件,都以此為舞臺,威武雄壯地在這裡演出。

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天安門成了偉大祖國的象徵,新擴建的天安門廣場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壯麗的人民廣場。 天安門是人間的瓊樓玉宇,集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它又是封建等級制的形象體現:

中間最突出的一座雕著蟠龍柱頭的橋面,只許皇帝一人通過,叫“御路橋”;左右兩座雕有荷花柱頭的橋面,只許親王通過,叫“王公橋”;再兩邊的,只許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過,叫“品級橋”;最靠邊的普通浮雕石橋,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橋”。

3樓:㊣醉臥梅林

是明朝建造的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基礎上,吸取歷代都城規劃的優點,又參照南京規制營建而成。“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實際上,北京新建的宮殿比南京的更加壯麗。

它外城包著內城南面,內城裹著皇城,皇城又包著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內城基本亡取元大都舊址,明初北牆向南移五里,至今德勝門、安定門一線,後又將南城牆向前推移到今正陽門一線。內城有九門,正南為正陽門(即元代麗正門);皇城在內城**,共有六門:

東有東安,西為西安,北為北安,廣場南側為大明門,承天門左為長安左門,右為長安右門。宮城又稱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共有四門:南為午門,北為玄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由於南城牆向南拓展,皇城與紫禁城也依次南移,皇城南移到今天所見的位置即長安街北側。皇城的中門,根據明南京城的名稱改稱承天門(今天安門),承天門內仿照南京城佈局建造端門。宮城南移到現在紫禁城的位置,正門由元代的靈星門改稱午門。

在營建紫禁城的同時,又利用午門前方的中心御道左 右兩側,按“左祖右社”規制建造了太廟和社稷壇兩組嚴 格對稱的建築群。此外,在承天門(清代改稱天安門)前開闢一個“t”字形的宮廷廣場,廣場東、西、南三面都修築了宮牆,使廣場封閉起來,並在東、西兩翼和南端凸出的一面,各開一門即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和正南方的大明門(清代改稱大清門)。

承天門屬皇城中的重要建築。承天門在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時,只不過是一座黃瓦飛簷的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懸“承天之門”匾額。承天之門寓有“承天啟運”和“受命於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於天”的,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為尊。

明天順元年(2023年),承天門遭雷擊**被毀,當時沒能立即恢復,直到成化元年(2023年),才由工部尚書白圭主持重建。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門的形制。此後,明代180年間雖有修建,但都未作較大變動。

崇禎十七年(2023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佔京城,承天門又毀於戰火。清/頃治八年(2023年),清世祖福臨下令大規模重建並更名承天門為“天安門”。後來康熙二十七年(2023年)、2023年的兩次大規模修繕,2023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順治時改建的形制。

2023年重修後的天安門比原來的天安門高了83釐米,通高為34.7米(原高為33.87米)。

天安門附近的酒店有幾家,北京天安門附近便宜的旅館有哪些

百小度 13家。北京都季商務快捷酒店 168元起該酒店距離 天安門東 約0.68公里 地處 天安門 王府井地區 位於 北京市東城區南河沿華龍街c d座。北京唐悅酒店 268元起該酒店距離 天安門東 約0.77公里 地處 天安門 王府井地區 位於 北京市東城區東華門大街52號。北京鴻瑞閣賓館 188元...

天安門廣場每天的升旗儀式,時間,請問天安門廣場每天幾點舉行升旗儀式?

小嫣老師 天安門廣場的升國旗儀式時間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北京日出日落情況常年變動的。早晨,當太陽的上部邊綠與天安門廣場所見地平線相平時,為升旗時間,傍晚,當太陽下落到地平線相平時,為降旗時間。北京升國旗儀式是舉世矚目的,均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南北長880米,東西...

天安門廣場的面積的面積約是多少,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是多少

777簡簡單單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的正中心,總面積44萬平方米。 名起一個好聽的 天安門廣場的面積約為44萬平方千米 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是多少? 高樓居士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的正中心,南北長880米 東西寬50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 可同時容納100萬人集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北京天安門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