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孝文帝一生勤學,喜好讀書,手不釋卷。性又聰慧,精通五經,博涉史傳。善談《莊子》、《老子》,尤其通曉佛教義理。
輿車之中,戎馬之上,都不忘講經論道。博學多才,擅長文章,詩賦銘頌,任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佔,侍臣筆錄,不改一字,辭旨可觀。自太和十年以後,詔令、策書皆親手擬寫;至於議定禮儀律令,潤飾辭旨,刊定輕重,也都親自下筆。
其他文章,不下百餘篇。愛惜人才,親賢任能,劉芳、李彪諸人以經書見知,崔光、刑巒之徒以文史顯達;對有才能的大臣十分器重,不吝爵賞,如對元澄、李沖、王肅、高閭、宋弁等都一一予以重用,他們在制禮作樂、改革舊俗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親政以後,日理萬機,不辭辛勞,勤於為政。
操勞於朝堂之中,奔波於疆場之上,十幾年如一日。祭天地、五郊,祀宗廟,常必躬臨,不以寒暑為倦。尚書奏案,多自審閱;百官大小,無不留心,務於周洽。
他常說:「人君怕的是不能處心公平,推誠待人。能做到這兩點,則胡、越之人都可以變得如親兄弟。
」 虛心訥諫,從善如流。他常對史官說:「直書時事,無隱國惡。
人君作威作福,史官又不寫,將何以有所畏懼。」而用法嚴謹,雖王公、貴戚、大臣也從不寬貸;然不計小過,寬以待人。左右進食,曾於食中得蟲,又進湯誤傷帝手,都是一笑了之。
愛惜民力,生活儉樸。每次外出巡遊及用兵,有關官吏奏請修築道路,孝文帝說:「粗修橋梁,能通車馬就行了,不要除草、鏟得過平。
」在淮南行軍,如在境內,禁止士卒踏傷粟稻,有時砍伐百姓樹木以供軍用,也要留下絹布償還。宮室非不得已不修,衣服破舊了,洗補以後又重新穿上,所用鞍勒僅鐵木而已
2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文帝劉恆,其才幹,其韜略,不遜色於高祖劉邦與武帝劉徹,只是他所處時代限制了他的發展,在呂后乙個乙個剷除劉姓王的時候,劉恆韜光養晦,擺脫了魔爪。平呂之後,以陳平,周勃為代表的功臣勢力希望立劉恆為帝以控制西漢政權,劉恆上任後,他大力打
關於北魏孝文帝,關於北魏孝文帝的 小說
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 467 499 是一位卓越的少數民族的政治家 軍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國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 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方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結,對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北魏孝文帝 467年10月13日 499 ...
孝文帝是哪個民族的,北魏孝文帝屬於哪個少數民族
北魏孝文帝 姓名字型大小 原名拓跋巨集,因改漢姓為 元,故亦稱元巨集 生 卒 年 公元466 499年 出 生 地 平城 今山西大同北 民 族 鮮卑族 信 仰 佛教 特 長 詩賦 改革家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 後改姓元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數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國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 胡...
孝文帝是哪個朝代,孝文帝是哪個朝代的人
南北朝。拓跋巨集 467年10月13日 499年4月26日 漢名元巨集。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 改革家 文學家。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孝文帝改革後,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在洛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作為首都,洛陽集中了全國的文化精英。這也是令南朝人感慨 衣冠士族,並在中原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