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秦始皇到宣統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分別是哪些

時間 2021-10-14 21:21:19

1樓:雨後荷塘月色

中國曆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嘗試從廿五史等工具書中搜集大量帝王資料,編制一覽表,包括朝代、稱號、生歿年代、在位年代、登基歲數、年號等,並在備註中列出死因。試將這四百多位帝王之資料濃縮在此文中。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衝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週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2023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中宣佈退位止,經歷了2023年。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有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王總數有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稱帝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曆代皇帝名單

1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勳

虞舜 重華

2 夏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芒 洩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癸 3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闢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釐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洩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週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國

戰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後 呂稚(太后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恆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莊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衝帝 劉炳

漢質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巨集

漢後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

7 三國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後主 劉禪

7.3 吳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諡,生前未即位)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嶽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後趙

後趙 明帝 石勒

海陽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義陽王 石世

新興王 石尊

石鑑 石祗

8.2.1.4 前涼

武公(明王) 張軌

元公 張實

成王 張茂

忠成公(文王) 張駿

敬烈公(桓王) 張重華

哀公 張耀靈

威王 張祚

敬悼公(衝王) 張玄靚

悼公 張天錫

8.2.1.5 後涼

懿武帝 呂光

隱王 呂紹

靈帝 呂纂

建康公 呂隆

8.2.1.6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涼

武王 禿髮烏孤

康王 禿髮利鹿孤

景王 禿髮傉檀

8.2.1.8 北涼

建康公 段業

武宣王 沮渠蒙遜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後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寶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威帝 慕容衝

段隨 慕容覬

慕容望慕容忠

慕容永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雲

文成帝 馮跋

昭成帝 馮弘

8.2.1.13 南燕

獻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連勃勃

平原王 赫連昌

昌定王 赫連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厲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堅

苻巨集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後秦

武昭帝 姚萇

文桓帝 姚興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國仁

武元王 乞伏乾歸

文昭王 乞伏熾盤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閔

8.2.1.19 代國

拓跋猗盧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鬱律

惠帝 拓跋賀傉

煬帝 拓跋紇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渾

吐谷渾參見吐谷渾首領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文帝 劉義隆

太子 劉劭

孝武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

明帝 劉彧

後廢帝 劉昱

順帝 劉淮

9.1.2 齊

高帝 蕭道成

武帝 蕭賾

鬱林王 蕭昭業

海陵王 蕭昭文

明帝 蕭鸞

東昏侯 蕭寶卷

和帝 蕭寶融

9.1.3 樑

武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簡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

元帝 蕭繹

閔帝 蕭淵明

敬帝 蕭方智

宣帝 蕭言

明帝 蕭巋

後主 蕭琮

9.1.4 陳

武帝 陳霸先

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宣帝 陳頊

後主 陳叔寶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燾

南安王 拓跋餘

文成帝 拓跋浚

獻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巨集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詡

幼主 元釗

孝莊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節閔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9.2.3 西魏

文帝 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齊

文宣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後主 高緯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恆

范陽王 高紹義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閔帝 宇文覺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贇

靜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楊堅

隋煬帝 楊廣

隋恭帝 楊侑

隋秦王 楊浩

隋越王 楊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稱制)

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

唐中宗 李顯

唐殤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適

唐順宗 李誦

唐憲宗 李純

唐穆宗 李恆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曄

唐哀帝 李拀

11.2 渤海國

渤海高王 大祚榮

渤海武王 大武藝

渤海文王 大欽茂

大元義渤海成王 大華興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義

渤海簡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大虔晃

大玄錫大瑋瑎

大諲撰12.1.1 後梁

太祖 朱溫

末帝 朱瑱

12.1.2 後唐

莊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閔帝 李從厚

末帝 李從珂

12.1.3 後晉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貴

12.1.4 後漢

高祖 劉知遠

隱皇帝 劉承佑

12.1.5 後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榮

恭帝 柴宗訓

12.2.1 吳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錢鏐

世宗 錢元瓘

成宗 錢弘佐

忠遜王 錢弘倧

忠懿王 錢弘俶

12.2.2 閩國

(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太祖 王審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鈞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荊南

荊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興

文獻王 高從誨

貞懿王 高寶融

荊南侍中 高保勖

荊南侍中 高繼衝

12.2.4 楚國

楚國 (907年-951年,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武穆王 馬殷

衡陽王 馬希聲

文昭王 馬希範

廢王 馬希廣

恭孝王 馬希萼

馬希崇12.2.5 吳國

(904年-937年)

太祖 楊行密

烈宗 楊渥

高祖 楊渭

睿帝 楊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後主 李煜

12.2.7 南漢

(917年-971年)

高祖 劉巖

殤帝 劉玢

中宗 劉晟

後主 劉鋹

12.2.8 北漢

(951年-979年)

世祖 劉旻

睿宗 劉鈞

少主 劉繼恩

英武帝 劉繼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後主 王衍

12.2.10 後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後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宗 趙光義

宋真宗 趙恆

宋仁宗 趙禎

宋英宗 趙曙

宋神宗 趙頊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簾)

宋哲宗 趙煦

宋徽宗 趙佶

宋欽宗 趙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趙構

宋孝宗 趙眘

宋光宗 趙淳

宋寧宗 趙擴

宋理宗 趙昀

宋度宗 趙禥

謝太后 謝道清(太后垂簾)

宋恭帝 趙顯

宋端宗 趙昰

趙昺 14 遼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

遼應天后 述律平(太后稱制)

遼東丹王 耶律倍

遼太宗 耶律德光

遼世宗 耶律阮

遼穆宗 耶律璟

遼景宗 耶律賢

遼蕭太后 蕭綽(蕭撒葛只)

遼聖宗 耶律隆緒

遼興宗 耶律宗真

遼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繼遷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諒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順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純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頊

獻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金太宗 完顏晟

金熙宗 完顏亶

海陵王 完顏亮

金世宗 完顏雍

金章宗 完顏璟

衛紹王 完顏永濟

金宣宗 完顏珣

金哀宗 宛顏守緒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鐵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監國)

元太宗 窩闊臺

馬乃真後 (稱制)

元定宗 貴由

海迷失後 (稱制)

元憲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禪汗)

元成宗 鐵穆耳 (完澤篤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普顏篤汗)

元英宗 碩德八剌 (格堅汗)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天順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圖帖睦爾 (札牙篤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寧宗 懿璘質班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 (元惠宗)(烏哈圖汗)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號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宣德

明英宗 朱祁鎮,年號正統/天順

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景泰

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嘉靖

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隆慶

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萬曆

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天啟

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崇禎

18.1 順

李自成,年號永昌

18.2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曆

19 清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通稱雍正皇帝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通稱乾隆皇帝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通稱嘉慶皇帝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通稱道光皇帝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通稱咸豐皇帝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通稱同治皇帝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通稱光緒皇帝清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

中國一共有多少位人口,中國一共有多少位人口? 60

中國人口增長圖 中國目前每兩年做一次人口普查,根據中國目前人口增長速度持續下降,即便開放二胎政策後,人口上升速度也不會很大,在普查中未登記的人數,也只是存在偏遠地區或者多生人口,故人口總數應該在14億左右浮動。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1月3日在京釋出的 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 指出,長期的...

中國歷史上從秦朝到清朝末年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分別有那些?要皇帝的名字年號要詳細點

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 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 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 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

從秦朝到清朝一共有多少個朝代,秦朝到清朝各朝代簡介

金果 從秦朝到清朝一共有17個朝代,分別是 1 秦朝 西元前221 西元前206年,共計 16年 2 西楚 西元前206年 西元前202年,共計 5年 3 西漢 西元前202年 公元8年,共計 210年 4 新朝 公元8年臘月 公元23年10月6日,共計 16年 5 玄漢 公元23 25年,共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