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滿意回答
頭懸樑,錐刺骨——蘇秦
鑿壁偷光——匡衡
退避三舍——晉文公
圍魏救趙——孫臏
紙上談兵——趙括
焚書坑儒——秦始皇
韋編三絕——孔子
臥薪嚐膽——勾踐
商鞅變法——商鞅
逝者如斯夫——孔子
班門弄斧——魯班
一鼓作氣——曹劌
不食周粟——伯夷叔齊
東施效顰——西施
掩耳盜鈴、守株待兔、拔苗助長、葉公好龍、杯弓蛇影等等
紙上談兵——趙括
圍魏救趙——孫臏
焚書坑儒——秦始皇
脣亡齒寒
這個故事講的是晉國興滅掉虞國,晉國給虢國國君千里馬和玉璧想借道,宮之奇極力勸阻,可虢君卻一口答應,結果被晉國把虞國和虢國都滅掉了。
這個成語比喻關細密切,利害相關。
紙上談兵——趙括
圍魏救趙——孫臏
焚書坑儒——秦始皇
鑿壁偷光——匡衡
退避三舍——晉文公
臥薪嚐膽——勾踐
班門弄斧——魯班
一鼓作氣——曹劌
東施效顰——西施
圍魏救趙
脣亡齒寒
紙上談兵
圍魏救趙
焚書坑儒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1、紙上談兵——趙括(戰國趙):形容只會按照書本生搬硬套,不能聯絡實際。
2、老馬識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經驗
3、圍魏救趙——孫臏
4、負荊請罪——廉頗(戰國趙):比喻誠心誠意地承認錯誤
5、完壁歸趙——藺相如
6、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
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7、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
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8、三令五申——孫 武
9、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10、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
“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11、臥薪嚐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12、暗箭傷人(春秋鄭):比喻在別人沒有防備的時候,用不正當的手段害人。
13、朝秦暮楚:戰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範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度動搖多變,反覆無常的成語。
14、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開啟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 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回答者: 馬天遊 - 門吏 ** 10-30 18:54
背城一戰--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並肩作戰--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團結合作,共同完成某項任務。
背水一戰--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不宣而戰--指不宣佈開戰,就突然發起進攻。
兵凶戰危--指戰事凶險可怕。
百戰百敗--指每戰必敗。
百戰不殆--經歷許多次戰役,都沒有遭到危險。形容善於用兵。
百戰百勝--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不戰而潰--潰:潰敗。沒有開戰就自行崩潰。形容毫無戰鬥力。
百戰無前--所向無敵,形容人英勇善戰。
罷戰息兵--停止或結束戰爭。
決一死戰
回答者: 阮思寧 - 初入江湖 ** 10-30 19:41
6、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
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7、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
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8、三令五申——孫 武
9、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2樓:歷史的香味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
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
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明朝劉如孫根據這個有名的歷史故事,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朝野猶誇紙上兵”。後來,人們便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只會空談教條,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再補充幾個: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脣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像臥薪嚐膽這樣的成語有哪些,像臥薪嚐膽一樣與古代歷史故事有關的成語還有哪些
蠍之櫻桃 戰國 完璧歸趙 藺相如 圍魏救趙 孫臏 退避三舍 重耳 毛遂自薦 毛遂 負荊請罪 廉頗 紙上談兵 趙括 一鼓作氣 曹劌 千金買骨 郭隗 諱疾忌醫 蔡桓公 臥薪嚐膽 勾踐 殺妻求將 吳起 驚弓之鳥 更羸 高山流水 俞伯牙 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 呂不韋 指鹿為馬 趙高 焚書坑儒 秦始皇 窮圖匕...
臥薪嘗膽概括,臥薪嘗膽的故事(請簡單的概括一下啊) 70字左右
初吳王闔閭聞越王允常薨,發兵攻越。越王勾踐以3000死囚自裁於吳軍陣前亂吳軍心,打敗吳國,傷闔閭,闔閭歸亡。夫差即位,以復仇為念,囤糧練兵。勾踐聞之,起兵伐吳,大敗,被困會稽山。遂遣使求和,願為吳宮廷僕役,屈身事夫差,入吳三年,人不聞勾踐有抱怨之聲。後勾踐聞吳王病,舔嘗其糞便以辨病情,吳王為之所動,...
臥薪嚐膽和這個故事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忍辱負重,捲土重來,東山再起,急流勇退,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君子報仇十年未晚,紅顏禍水,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知恥後勇 守株待兔 鋼筋混凝土 狡兔三窟 老馬識途 天蠍 胯下之辱 ku xi zh r 基本釋義 從胯下爬過的恥辱。出 處 史記 淮陰侯列傳 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