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予意在山水
宋朝中樞機構為「二府制」,即設中書和樞密院兩個機構,兩機構分別掌文武二柄,號為「二府」。「二府制」的特點就是文武分權。宋朝的「中書」與唐朝的「中書門下」性質相同,是宰相辦公的地方。
中書之外,尚書、門下兩省的名號雖存,但已是外朝,不是宰相機構。
宋初,沿襲唐朝後期制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而以參知政事為副相。從尚書丞到三師皆可加此等銜為宰相或副相。尚書令、侍中、中書令等三省長官,品高位重卻常常「缺而不置」。
宋朝分割宰相權的另乙個中樞機構是樞密院,樞密院源於唐代,唐朝有左、右內樞密使,由宦官擔任。唐朝後期的樞密院是在三省之外復有一省,內樞密使是在宰相之外復有宰相,是正常國家機構之外的多餘機構,是君主**制度下宦官擅權的產物。唐末朱溫在奪取政權之前,把掌握朝廷實權的宦官殺掉,改用文人為樞密使;同時樞密使由全面掌權變為專管軍事。
宋朝繼承了五代的制度,也設立了專管武事的樞密院這一機構和樞密使這一職官。「二府制」 下的樞密使設定,分了宰相的權,形成文武分權;同時又侵奪了原來專管軍事的兵部的權力。
宋代宰相監察百官之權,也被分割出去。宋代設立「。臺諫」 以分割宰相監察百官之權。
「臺」 指御史台,宋朝的御史台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 ,以御史中丞為台長。御史中丞掌「糾察官邪,肅正綱紀,大事則廷辯,小事則奏彈」。宋朝規定,宰相親戚和由宰相推薦任用的官吏不得為台長,以避免宰相與台長勾結為禍。
「諫」指諫院,宋初諫院隸屬門下省,但所起作用很小,仁宗初年,諫院得以發揮其職能,常常**大臣。在宋代,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與樞密院正副長官,合稱「執政」。宋朝習慣,御史中丞**宰相,宰相必須辭職,由副相公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則得以晉公升為執政。
宋代御史台和諫院的長官,大多是以學術才高者充任,他們控制言路,權力氣勢,幾與宰相分庭抗禮,從而使相權進一步受到剝奪和牽制。所以,宋代的臺諫制度制約相權,保證了中樞決策中心統歸皇帝一人控制。
2樓:人若轉蓬
就我所知,一般三省首腦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僕射並為宰相。但隨著發展,肅宗以後加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可稱為宰相。雖然唐時宰相職權已開始分責,但是加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權責還是很大的。
像**的考核任免、軍事的決策、外交、國家大政方針等。宰相還是有很大的參與影響空間的。特別是玄宗開元之後,諸路的大都督、節度使也往往兼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可見其權責之大。
宋朝嘛,由於本身是通過政變的方式取得政權的。所以太祖趙匡義之後的歷任帝王深知權力集中的危害。雖然兩宋時一直很倚重文官,但是文官之多是後世也很難比的。
而這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分權。宋初宰相仍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其主要負責政事,軍事則有新設的樞密使負責,財政則有三司掌管,後來太宗時又受參知政事權力,作為副相。宰相的權責進一步被削弱。
像有名的范仲淹、王安石就任過此職,並進行了改革,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這與北宋相權過分削弱不無關係。總的來說。宋初的宰相權力要低於唐代。
唐朝的丞相制度與宋朝的有什麼不同?
3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中樞機構為「二府制」,即設中書和樞密院兩個機構「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二府制的特點就是文武分權。 宋朝的「中書」,與唐朝的「中書門下」性質相同,是宰相辦公的地方。
中書之外,尚書、門下兩省名號雖存,但已成外朝,不是宰相機構。 宋初,沿襲唐朝後期制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為宰相,而以參知政事為副相。從尚書丞。
郎到三師皆可加此等銜為宰相或副相。尚書令、侍中、中書令等三省長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 宋朝中樞機構為「二府制」,即設中書和樞密院兩個機構「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
二府制的特點就是文武分權。 宋朝的「中書」,與唐朝的「中書門下」性質相同,是宰相辦公的地方。中書之外,尚書、門下兩省名號雖存,但已成外朝,不是宰相機構。
宋初,沿襲唐朝後期制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為宰相,而以參知政事為副相。從尚書丞。郎到三師皆可加此等銜為宰相或副相。
尚書令、侍中、中書令等三省長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 元豐改制,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行侍中事,為首相;以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行中書令事,為次相。名義上恢復三省,實際上趨於一省,次相以兼中書侍郎因請旨而更接近皇帝。
副相,包括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和尚書左、右丞。徽宗時,一度將首相改為太宰,次相為少宰。 南宋初年,以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門下侍郎。
中書侍郎並改為參知政事為副相,廢尚書左、右丞官。從宰相官稱來看,三省已並為一省。孝宗時,索性將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為左、右丞相,參知政事未變(左。
右丞相,唐玄宗時為尚書省長官,宋為中書的長官)。 宋朝還有一些特殊宰相官稱。蔡京權勢最盛時曾任「太師總領三省事」,文彥博、呂公著曾以元老任「平章軍國重事」和「同平章軍國重事」。
南宋韓侂胄當權時,曾任「平章軍國事」。他不用軍國「重」事稱號,因為加上「重」字測權力受限制,只能過問重事;用「同」則權力不專⑴。蔡、韓的稱號都是權臣耍弄權術的一種伎倆,並非宋朝常制。
樞密院的由來,也不一般。唐朝有左、右內樞密使,向由宦官擔任。唐朝後期的樞密院是在三省之外復有一省,內樞密使是在宰相之外復有宰相,是正常國家機構之外的多餘機構,是君主**制度下宦官擅權的產物。
唐末朱溫在奪取政權之前,把掌握朝廷實權的宦官殺掉,改用文士為樞密使;同時使樞密使由全面掌權改變為專管軍事。宋朝繼承了五代的制度,也設立了專管武事的樞密院這一機構和樞密使這一職官。二府制下樞密使的設定,分了宰相的權,形成文武分權;同時又侵奪了原來專管軍事的兵部的權力,宋朝樞密院長官自稱「本兵」。
樞密院長官的官稱,宋初為樞密使和樞密副使,或稱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簽書(署)和同簽書樞密院事。元豐改制,專用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等官稱。改制時,曾討論樞密院機構是否繼續存在,有人建議把權力合併於兵部。
神宗強調祖制,他說:「祖宗不以兵柄歸有司,故專命官統之,互相維制,何可廢也?」⑵因而元豐改制時唯獨把樞密院這一機構保留了下來。
宋朝的樞密使、知樞密院事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職有時用武人,充分體現了重文輕武的政制特點。 宋朝有「宰執」這一提法,是宰相和執政的合稱。宰指宰相,只限於同平章事、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和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以及南宋的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和左、右丞相等首相和次相。
副相包括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與樞密院正副長官,合稱「執政」。 宋初,中書和樞密院對掌文武二柄,權力不能合在一起,因此無宰相兼樞密使的情況。後來因用兵西夏,宰相與樞密院長官不相通氣,對軍事指揮不利,於是在慶曆年間一度由宰相兼樞密使。
西夏用兵結束,又恢復原狀,兼職沒有形成制度。到了南宋,一些權臣如秦檜、史彌遠、賈似道等都曾以宰相兼任樞密使,但還不是定製。寧宗以後,宰相兼樞密使才成為定製。
宰相不能兼樞密使,是防止大臣權重威脅皇權。後來權臣兼任兩職,確實曾使皇權受到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武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制度是唐朝。 文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制度是宋朝。
5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宋朝都沒有丞相。
桂圓乾和新鮮的龍眼在性溫上有什麼不同
蒯其英睦胭 龍眼就是桂圓,一般來說新鮮的時候叫龍眼,晒乾之後叫桂圓 而且根據地域不同,叫法也不同,有的地方都叫龍眼,有的地方都叫桂圓。廣東人喜歡把桂圓稱為龍眼.桂圓亦稱龍眼,因都是同一種,只是把它晒乾沒水分罷了。但不能改變其特性。性溫都是味甘,益心脾,補氣血 具有良好有滋養補益作用,可用於心脾虛損 ...
中晚期胃癌在治療和飲食上有什麼要注意的
小松部落格 迄今為止,在我國臨床外科所收治的胃癌病人中,晚期胃癌所佔的比例仍然很大。因此,如何能為這部分病人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以進一步延長自下而上期 減輕痛苦,亦為重要的問題。按我國全國胃癌協作組分期,期胃癌的診斷標準有如下三點 1 腫瘤侵出漿膜而累及周圍臟器或呈皮革狀胃者 2 淋巴結已葉陽性者 3...
唐太宗和武則天的在統治政治上有什麼相同之處,這對於我們今天的
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共同之處是什麼對我們今天的國家建設有何作用?要說唐太宗和武則天 唐玄宗三個人有什麼共同之處和對我們今天的國家建設有何作用那?首先說 唐太宗李世民這位雄主吧!唐朝開過289年半個世紀的時間,乙個世紀為100年 半個世界為50年的時間。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 政治家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