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被貶黃州的原因,1故事說蘇軾被貶黃州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 2021-10-15 00:02:13

1樓:匿名使用者

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是元豐二年發生的***,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蘇軾的詩歌確實有些譏刺時政,包括變法過程中的問題。但此事純屬政治**。

1故事說蘇軾被貶黃州的原因是什麼

2樓:縱橫豎屏

因為烏台詩案蘇軾被貶黃州。

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報蘇軾詩案的審理情況,其中輯集蘇軾數萬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蘇軾譏諷文字的人物名單,計有司馬光、范鎮、張方平、王詵、蘇轍、黃庭堅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

李定、舒亶、王珪等欲置蘇軾於死地而後快,但神宗一時舉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約,除叛逆謀反罪外,一概不殺大臣。

同時,正直人士也仗義相救。宰相吳充直言:「陛下以堯舜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猶能容禰衡,陛下不能容一蘇軾何也?

」已罷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連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預:「昔仁宗策賢良歸,喜甚,曰:『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蓋軾、轍也,而殺之可乎?

」可笑的是,同屬於蘇軾口中的「新進」章惇,也積極的營救了蘇軾,並不惜與宰相王珪翻臉。

十二月二十九日,聖諭下發,蘇軾貶往黃州,充團練副使,但不准擅離該地區,並無權簽署公文。這樣的結果,李定等人大失所望。

元豐三年(2023年)二月,蘇軾因「烏台詩案」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職位相當於今之縣武裝部副部長,無「簽單權」,精神寂寞,窮愁潦倒。

第三年四月,蘇軾撰詩並書《寒食帖》,發人生之嘆,寫蒼涼之情,表惆悵孤獨之懷,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異彩,勢奔放,無荒率筆,被稱「天下第三行書」,墨跡素箋本,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3樓:野有蔓草

「烏台詩案」。

也就是乙個***案。一些小人進讒言,說蘇軾在詩中有對皇帝和朝廷不敬的言辭。蘇軾因此被關押四個月,最終因為太后的寬容和皇帝的明智以及蘇轍的援救等得以免除死罪,貶為黃州團練副史。

所以,原因表面上是因詩惹禍,實際上是小人加害。

古文材料可參看《宋史·蘇軾傳》,白話文材料可參考林語堂《蘇東坡傳》及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蘇軾為何被貶黃州

4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因為作了諷刺變法弊端的詩作,以「謗訕朝廷」之罪名,進而被貶。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台)。

烏台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蘇軾一生的轉折點。新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不可,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

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監視。蘇軾下獄一百零三日,險遭殺身之禍。幸虧宋太祖趙匡胤時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他才算躲過一劫。

蘇東坡被貶至黃州的經歷怎麼樣?

蘇軾被貶至黃州的故事 20

5樓:狼道刀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台)。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 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 赤壁賦》、《 後赤壁賦》和《 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

擴充套件資料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

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侷限於新政,也未侷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

在他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公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美動人,又饒有趣味,是名副其實的理趣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一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蘇軾的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

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後雨》、《慈湖夾阻風》等。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

6樓:super木頭人

蘇軾被貶至

黃州始於烏台詩案,根據蘇軾的《湖州謝上表》記載

蘇軾被貶至黃州的故事如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 與其父蘇洵的大器晚成相比,蘇軾屬於少年得志。二十幾歲入京就受到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

當時,比他年長30歲的歐陽修就對他作出預言。

事實正如歐陽修所預言的那樣,蘇軾確實是古今文人中聲譽最隆的乙個藝術天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論詩,他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論詞,他是豪放派詞的開山鼻祖;論書法他是「宋四家」之一。

然而,和他在藝術上的卓越成就比較起來,蘇軾在仕途上就顯得不是那麼順暢了,甚至可以說是危機四伏,九死一生。事實上,蘇軾的出仕之路只能算是一條屢遭貶謫之路。

二十一歲,蘇軾就考中進士,如果能夠謹小慎微,前途是不得了的。但問題是要那樣,蘇軾就不再是蘇軾了,而應該是乙個當官當的。

首先是反對變法。要說蘇軾與王安石同為文人,應該是很容易走到一起的。王安石變法的本意也是想富國強兵。

可是文人辦事總有一種浪漫的想法,有些問題欠考慮,變法太急,就產生了一些弊端,事情朝相反的方向發展了。這時蘇軾站出來了,反對新法。

於是就遭到多次貶謫。兩次被貶杭州,他也不以為意,而是認真地做起了小官,領人在西湖築堤,這就是有名的「蘇堤」。從杭州他又到過密州、徐州、湖州。

就在湖州,蘇堤被捉拿到御史台審問。原來,一些反對蘇軾的人在他的詩文裡斷章取義地摘取一些句子對其設計陷害。這就是有名的「烏台詩案」。

蘇軾以為自己這次必死無疑。於是告訴為他送飯的弟弟說,平時不要送魚,若聽說我要被判處死罪再送魚。有一次,他弟弟病了,託人送飯,那人不知情,送了魚,害得他虛驚了一場。

出獄之後,蘇軾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表面上,雖然是個小官,實際上處於地方官的監管之下。言論行為都受到束縛。

他的散文代表作前後《赤璧賦》都是在偷偷摸摸的情況下寫成的。

後來,哲宗即位,太后聽政,司馬光掌權,蘇軾被召回朝廷。司馬光全盤否定變法內容,這時,蘇軾又站出來了,認為變法中有些內容還是值得參考的。結果是,他又被下放。

七年後,太后死,哲宗親政。宰相是從前主張變法的章敦,於是,又打擊司馬光那一派的人。蘇軾因為在司馬光時代被召回朝廷做過翰林,因是又被當作了打擊的物件,被貶到惠州。

因為看到蘇軾字子瞻,緊接著又被貶到了儋州(現海南)。

在死前兩個月,北歸途中,途經鎮江,看到李龍眠為他畫的像,即席寫了一首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以被貶的三個主要地方的地名來作為自己平生功業的總結,其中的悲苦是難以言傳的,同時也顯得是那麼的瀟灑、從容、寡淡、曠達、幽默。這就是蘇軾,歷經艱難而始終不失真率之心,始終向權貴高昂不屈的頭顱。我想這可能就是蘇軾以及作品千古不朽的原因。

在蘇軾的作品始終存在著一種永恆的東西。

擴充套件資料

烏台詩案簡介:

烏台詩案發生於元豐二年(2023年),時御史何正臣上表**蘇軾,奏蘇軾移職湖州到任後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後在御史台獄受審。所謂「烏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內遍植柏樹,又稱「柏台」。

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築巢,乃稱烏台。所以此案稱為「烏台詩案」。

蘇軾簡介: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嘉祐二年(2023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2023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因為什麼事件而被貶官到了湖北黃州

7樓:楊子電影

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到了湖北黃州。烏台詩案發生於元豐二年(2023年),時御史專何正臣上表**蘇軾屬,奏蘇軾移職湖州到任後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

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後在御史台獄受審。所謂「烏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內遍植柏樹,又稱「柏台」。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築巢,乃稱烏台。所以此案稱為「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前蘇軾的作品重點還是放在朝廷上、國家大事之上,政治上。在經歷了烏台詩案後,蘇軾的作品題材風格有了明顯的轉變,百姓疾苦,憂國憂民,遊山玩水成為了新的題材。

前期蘇軾的風格以豪邁、氣勢磅礴著稱。在歷經了烏台詩案後,蘇軾的風格有了一絲婉約的味道,也多了懷念的味道,更加關心自身及周邊的親友了。

關於蘇東坡的,關於蘇東坡的資料

蘇軾 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 東坡居士 世稱 蘇東坡 漢族,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 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 書畫家 詞人 詩人。蘇軾是蘇洵的次子 蘇洵長子夭折 1057年 嘉祐二年 與弟蘇轍同登進士。蘇軾與父蘇洵 弟蘇轍並稱 三蘇 父子同列...

蘇東坡寫的詩,蘇東坡寫的詩

江城子浪淘沙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快哉亭作 落日繡簾捲,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台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這首詞雖比不上 念奴嬌 赤壁...

蘇東坡《觀潮》寫了什麼,蘇東坡《觀潮》詩的正本

一天幸運召喚師 觀潮 北宋 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觀潮 全詩賞析 廬山美麗神祕的煙雨,錢塘江巨集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 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終於親臨廬山 浙江,看到了濛濛煙雨 澎湃 潮水,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