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張良姓什麼,「漢初三傑」的三個人,為什麼只有張良逃過一劫了?

時間 2022-01-07 20:20:06

1樓:匿名使用者

漢初三傑張良應該姓張。

《史記會註考證》中引《張氏譜》說明:「良,張仲三十七代孫,張老十七代孫」。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西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張良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南韓三朝的宰相。

父親張平,亦繼任南韓二朝的宰相。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南韓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

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遊。張良去世後,諡為文成侯。《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

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

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2樓:幸朗麗隋榮

張良,本姓韓,先祖原為南韓穎川郡貴族,其祖三代為韓丞相

3樓:lily的選擇

張良(約西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張良先祖原為南韓穎川郡貴族其祖三代為韓丞相本姓韓。

叫子房就行。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4樓:王張妮妮

有人考證後說張良先祖原為南韓穎川郡貴族其祖三代為韓丞相本姓韓。

5樓:毅鴻

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張良,張良是戰國時期的南韓貴族,「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

6樓:匿名使用者

改張之前姓韓,改韓之前姓姬,因為諸侯都是王族。

不過他既然改了就一直姓韓了。古時候人經常改姓的。

7樓:郁然孤恃

改張之前姓韓,改韓之前姓姬

8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古人都有,姓,名,字,號,氏什麼的通常情況下只適用於嫁過來的女人,比如,張家妻子王氏,叫張王氏。而姓的話,男子隨本姓,婦女出嫁後隨夫姓。名,是小時父母取的,供長輩呼喚。

而字則是及冠後進行加冠時自己取的,供友人兄第呼喚。而號的話,一般都在名有小成時自己給自己取的,供世人或者晚輩呼喚。(答案就這些了,希望對您有用)

9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姓張吧,他家只是世代在韓為相,父親也是叫張平。

10樓:匿名使用者

張良本姓韓 。稱呼他的時候可以叫「子房」,這是他的字,古代都有這種叫法,就像大家稱呼諸葛亮為孔明。

張良先祖原為南韓穎川郡貴族其祖三代為韓丞相本姓韓。劉邦曾讚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傳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11樓:到站我接你

初秋戰國至漢(可能時期不對),那是候人與人交往(最起碼都是士這一階層)不能直呼其姓的,稱其名,並在其名前加個稱呼(一般為他的封地或他居住地),自己真正的姓是不能直呼的。你可以放看史記,司馬遷寫嬴政,只寫秦王政或秦王,並不直呼嬴政,再比如趙氏孤兒的趙武,他真名是贏武,之所以叫趙武,因為你不能直呼其姓,你也不好就叫武吧,所以前面加個趙(趙是他先祖封地)。

至於怎麼稱呼張良,就直接叫張良,張不是他的姓

12樓:妖妖

姓姬,其父姬平,先大父開地於張 遂從賜姓 及韓為秦所滅 良年少痛忿。。。

「漢初三傑」的三個人,為什麼只有張良逃過一劫了?

13樓:哎呀小白妞

在我國歷史上,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頻頻上演,許多開國君主為了穩定自己手中的權力,往往會選擇除掉功高蓋主的開國功臣。在我國歷史上,劉邦確實殺掉了一幫替他打江山的大功臣,但是其實細細看來,他殺那些功臣也是有原因,這個暫且不說,我們來說說「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張良對於劉邦而言無疑是功不可沒的存在,但是為何張良卻能夠逃過一劫?

有網友指出,張良之所以逃過一劫,與張良跟隨劉邦的動機有關。許多人跟隨劉邦打天下為的是日後過上榮華富貴的好日子,但是張良不同,他是因為想要復仇。要知道,張良其實是南韓宰相的後裔,從小生活就比較好,但是秦朝吞併了南韓,統一了天下,也殺死了張良的父親。

張良因此非常想要為父親報仇,便在後來選擇跟隨劉邦,而劉邦在與張良相交的過程中得知了此事,因此,劉邦對張良就比較放心。因為劉邦知道,張良的心思是報仇,並不是建功立業獲得權勢。

其次,有網友指出,張良之所以能夠逃過一劫,還與他的性格有關。張良不喜大權在握,對權力沒什麼興趣。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犒勞開國功臣,一些人還抱怨劉邦賞少了,只有張良沒有什麼意見,並且還和劉邦說自己想去鄉下過平淡日子,這也消除劉邦對張良的戒心。

所以,不愛慕權貴的張良雖然功高蓋主,為「漢初三傑」之一,但是他也成功逃過一劫。

14樓:丸子閒談文化

也正是張良的出身背景,讓劉邦對於張良放鬆了戒備。張良是南韓大臣之後,張良跟隨劉邦並不是為了打拼天下,只是為了報仇。

15樓:活在瓜里的籽

張良幫助劉邦打天下並不是為了自己謀得權力,只是為了復仇。也正是這一點原因,劉邦對於張良放下了戒心。

16樓:擁我入懷中的你

因為張良放棄的瀟灑,對於權力沒有眷戀,只是為了報仇,並且對封賞什麼的都有沒有進行過抱怨。

17樓:flyking萍

因為張良的野心沒有那麼大,並不貪戀與朝廷上的權利,封賞過後只有張良沒有意見。

18樓:梔梔推文

張良對於權力沒有眷戀,漢朝建立初期對於功勳將領進行封賞。封賞過後,好多人對於自己的官位表示不滿意,只有張良沒有意見。

19樓:

張良為了報仇跟著劉邦,目的單純,而且確實幫了劉邦不少忙,政治上也站位正確,所以逃過一劫。

20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張良能夠及時回頭,他看清楚了朝廷中的局勢,然後急流勇退,所以逃過一劫。

21樓:

因為張良及時退出朝政,不貪戀朝廷的權利,手中的權利沒有功高蓋主,所以張良最終得以善終。

22樓:叨叨

因為張良懂得收斂自己的光芒,不讓自己功高蓋主,而且主動將自己的一些權利交還給劉邦,懂得保全自己。

23樓:匿名使用者

張良知道收斂自己,並且幫了劉邦不少忙,政治上也站位正確,所以逃過一劫。

“漢初三傑”的人,為什麼只有張良逃過一劫了

丸子閒談文化 也正是張良的出身背景,讓劉邦對於張良放鬆了戒備。張良是韓國大臣之後,張良跟隨劉邦並不是為了打拼天下,只是為了報仇。 活在瓜裡的籽 張良幫助劉邦打天下並不是為了自己謀得權力,只是為了復仇。也正是這一點原因,劉邦對於張良放下了戒心。 擁我入懷中的你 因為張良放棄的瀟灑,對於權力沒有眷戀,只...

龍潭三傑的後三傑,歷史上的「龍潭三傑」指的是

熊向暉 申健 陳忠經。龍潭三傑,是指錢壯飛 李克農 胡底,他們三人乙個在南京擔任要職,乙個留守上海主持工作,乙個去天津擔任 長城通訊社 社長,從而形成遙相呼應的鐵三角。龍潭三傑在關鍵時刻,因為有了 鐵三角 的努力,中共 得以保全。曾感慨地說到 他們三個人深入龍潭虎穴,可以說是龍潭三傑。如果沒有龍潭三...

三國「三傑」,包括哪些人,《三國演義》中的三傑 三絕 三德分別是誰?

三國 三傑 諸葛亮 關羽 張飛 三國志 蜀志 先主傳 進圍成都數十日,璋出降 裴松之注引 傅子 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張飛 關羽 勇而有義,皆萬人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諸葛亮 181年 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