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點的聯絡,但不是直接。
在其他糜芳投降之後,糜竺主動向劉備請罪,劉備反過來安慰他,認為弟之罪,兄不該相連,對他禮待如初。但糜竺覺的內疚而鬱病,一年多後就去世。
糜竺是徐州富商,先祖世代經營墾殖,養有僮僕、食客近萬人,資產上億。他在劉備得到徐州後決意追隨劉備,不但用自己的家底配當,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可以說,糜竺是追隨劉備時間較長,並且相當受到劉備中用和信任的重臣。
214年,劉備入主益州,糜竺官拜安漢將軍,實際地位比諸葛亮還高,劉備對他的禮遇可見一斑。
這樣乙個人,說劉備會因為關羽的事情遷怒於他,說鬼鬼都不會信的。
2樓:匿名使用者
214年,劉備入主益州,被拜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軍師將軍諸葛亮之上,其待遇為蜀漢眾臣中最高。可惜,其弟在關羽北伐時,叛蜀歸吳,令關羽被擒殺。糜竺自縛向劉備請罪,劉備反過來安慰他,認為弟之罪,兄不該相連,對他禮待如初。
但糜竺反覺內疚而鬱病,一年多後就去世。
3樓:媽媽我愛奶奶
沒關係!!!!!!!!!!!!望採納!!!!!!!!!!!
糜芳為什麼投降吳國????
4樓:匿名使用者
關羽向來都看不起他和將軍士仁。關羽北伐後,留下糜芳守江陵,士仁守公安。關羽所有軍用物資都要他們供給,有時**不足或誤了日期,關羽就揚言北伐回來後要治他們的罪。
二人都十分惶恐不安。有一次,南郡城失火,燒掉不少軍備,關羽不問原由就責怪糜芳,使他更加畏懼難安。後來呂蒙率軍白衣渡江,偷襲荊州。
圍城公安時,士仁投降。糜芳見大勢已去,也就一起投降東吳了。有疑問可追問,望採納!
5樓:歷史風吧
關羽北伐襄樊,命二人供給軍資,但二人沒有完成任務,關羽便放出話說:「回來再收拾你們。」二人皆恐懼不安。
同年,吳將呂蒙襲取荊州,士仁開城投降。糜芳開始堅守,但看到士仁投降後也開城投降,此舉最終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6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關羽兵敗,糜芳死守只能彭城只能戰死,所以只能投降了(三國時期投降一點也不可恥,明知不敵而欲戰,所謂不智)
7樓:匿名使用者
被關羽逼得唄,關羽若生,回師後必殺他,關羽若死,必殺他,
糜芳為什麼要投降東吳?
8樓:挄ry錷割
糜芳――背叛劉備的蜀漢將領
糜芳是糜竺之弟,跟隨劉備多年,曹操曾經上表他為彭城相,他辭官不受,繼續追隨劉備轉戰四方。後在關羽麾下任南郡太守,卻投靠孫權、背叛了關羽,導致身敗名裂。關羽也因為他的背叛而兵敗人亡。
關羽發起的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本來有乙個很不錯的開局,即便是一時沒有拿下樊城,但仍然還是保持了對曹軍的高壓態勢。後來徐晃率大軍前來救援,曹軍的形勢略有好轉,但襄陽和樊城兩城之間仍然隔絕不通,整個戰事還依然可以稱得上是相持。關羽在荊州的存在,不僅僅是對曹魏一家的威脅,對東吳孫權來說,同樣也是乙個心腹之患。
於是在關羽發起襄樊之戰不久,孫權就謀劃著奪取荊州,後來更是直接給曹操寫信,以請求為朝廷出力為名,出兵攻打關羽。赤壁之戰以後,荊州已然成為魏蜀吳三家的糾結之地,關羽所控制的南郡和東吳接界,吳蜀兩家又曾經發生過戰事,關羽北上,不可能不對東吳有所準備。如果一旦知道江陵城遭到攻擊,關羽迅速撤兵南返,只要江陵城能夠堅持抵抗一段時間,戰事很難說就是不可收拾。
但關羽得到訊息的時候,南郡已經被東吳大都督呂蒙攻下,南下途中,身邊的士兵又全部逃亡,關羽最終兵敗被殺。
既然關羽對東吳有所提防,呂蒙為什麼會如此順利地奪取關羽的大本營江陵城呢?這當中有乙個重要人物,就是南郡太守糜芳,是他的叛變投降,導致了呂蒙的輕易得手和關羽的全軍覆沒。
糜芳為什麼要投降東吳呢?大致說來有三個原因。
一是關羽看不起糜芳,言語行為方面自然會對他有些輕慢。關羽率軍北上,軍需方面需要坐鎮後方的糜芳**,由於心有怨氣,並不能盡心盡力,關羽自然很生氣,曾經有話說:「等我回去以後再處理你。
」二是駐紮在公安的將軍士仁已經投降。當時,呂蒙到達尋陽,把精兵全部埋伏在商船之中,讓百姓搖櫓,士兵都穿著商人的衣服,晝夜兼程,奔襲公安。關羽安置駐紮在江邊的哨所,全部被東吳軍端掉,而守軍竟然毫無所知。
當然,這裡有東吳採取了友好、示弱、換帥等一系列計策有關。到了公安城下,呂蒙讓騎都尉虞翻給守城將軍士仁寫信,向他陳述利害,士仁也因為關羽根本看不起自己,就投降了。呂蒙留下部隊守衛公安城,帶著士仁來到南郡。
由於東吳一系列示弱措施到位,關羽誤認為東吳不會有所動作,因而抽調了大量的守城部隊支援襄樊前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江陵城守衛力量薄弱。糜芳守城兵少,在呂蒙和士仁的勸說下,開啟城門投降。三是骨頭軟。
說到底,一切客觀條件都不是乙個人投降的理由,根本的原因還是糜芳這個人是個軟骨頭。比如說關羽輕慢自己,這和國家利益、個人忠義氣節相比,又算得了什麼?關羽是說過回來處理他,但如果他堅持抵抗,能等到關羽回到江陵城,關羽還會治他的罪嗎?
再說守城問題,郝昭一千人能夠抵擋住諸葛亮幾萬大軍二十多天的圍攻,張特四千人能夠抗住諸葛恪十萬大軍的百日圍攻,糜芳要是真的想戰,難道還等不來關羽的回歸嗎?按照虞翻的說法,當時的江陵城中,真正想投降的也不過是糜芳一人,大多數人還是想堅守抵抗的。說到底,困難可以想辦法克服,軟骨病卻沒有辦法醫治。
順便說一下,三國投降的將軍很多,但糜芳卻是名副其實的叛徒。其他投降的將領,有的戰敗被俘投降,有的被君主懷疑通敵改換門庭,還有的歸路被斷,不投降就會被餓死,這些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可以理解的成分,唯有糜芳、士仁的投降是徹頭徹尾的叛變,因而兩人也是十足的叛徒。也難怪**中會把士仁叫做傅士仁(諧音不是人)!
那麼,這個叛變投降了的糜芳在東吳是個什麼結局呢?
《三國志》把糜芳的傳記附在《糜竺傳》後面,只有短短二十四字:「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為此事,糜竺把自己綁起來去見劉備,劉備並沒有治他的罪,還像以前一樣對待他。
倒是糜竺內心羞愧,感覺丟不起人,一年多便發病死了。不過這段話主要還是為了寫糜竺的,糜芳只是順便提及而已,因為根本就沒有提及糜芳的結局。
倒是《三國志吳書》當中提到過這個糜芳。《吳主傳》記載:黃武二年(孫權年號,223年)五月,在此以前,戲口守將晉宗殺掉了將軍王直投降了魏國,魏國任命他為蘄春太守,因而他屢次侵犯吳國邊境。
六月,「孫權命令將軍賀齊率領糜芳、劉邵等人襲擊蘄春,劉邵等人活捉了晉宗。」這件事在《賀齊傳》當中也有提及,內容更加簡略。《虞翻傳》記載:
「虞翻曾經乘船出行,與糜芳相遇。糜芳船上的人大多想讓虞翻自行迴避,開道的人喊道:『迴避將軍的船』虞翻厲聲喊道:
『失去忠貞與信義,憑什麼侍奉君主?傾覆他人兩座城池,還口稱將軍,可以這樣嗎?糜芳關閉了窗戶不作聲而讓船迅速避開。
」以上兩段說明,糜芳到了東吳,還繼續做他的將軍,而孫權繼續用他上陣打仗,這個將軍是實職而不是乙個閒職。儘管也沒有說到他的結局,但可以知道他是自然死亡的。
糜芳雖然在吳國有將軍職位,也沒有被治罪或者因暴病之類而死亡,但他卻活得沒有尊嚴,應該說這是叛徒的共同待遇。還是這個虞翻,後來乘車出行,又經過糜芳的軍營,守門小官關閉了營門,虞翻的車不得通過。虞翻非常生氣,說:
「應該關門時反而開啟,應該開門時反而關閉,難道合乎事情的道理嗎?」糜芳聽到了這番話,只有滿臉羞愧。
「應該關門時反而開啟」,是說糜芳應該關閉江陵城門堅決抵抗,但他沒有這樣做反而開門投降了。「應該開門時反而關閉」,是說他應該開營門讓虞翻進去,結果他卻關閉了軍營大門。孫權時期,虞翻被任命為騎都尉,後來更是因為觸怒孫權被免職。
呂蒙任職大都督期間,帶上虞翻讓他當了乙個沒有職銜的參謀,應該說糜芳的職務、地位都要比虞翻高很多。按照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虞翻是應該給糜芳讓路,想進營門應該是先通報,得到允許才能夠進門,虞翻敢於直斥糜芳,是他從內心裡就鄙視糜芳這樣的人。而糜芳之所以忍了,也是對於乙個叛徒來說,從此做人沒有了底氣。
可能有人會說,虞翻對孫權都敢頂撞,這是他的性格使然。但是,對於帝王的諫諍根本就不同於對待將軍,帝王為了自己的「胸襟氣度」可以容納乙個人,但乙個將軍卻可以毫無顧忌地殺乙個人。簡單舉兩個例子,曹操、劉表都沒有殺禰衡,黃祖殺了;曹操容忍了許攸,許褚把他殺了。
麋芳的投降舉動也遭致吳人的鄙視。一次,麋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麋芳船上的人想要虞翻讓開,向前喊道:「迴避我們將軍的船!
」虞翻厲聲說:「失去忠心的人,憑什麼侍奉君主?使人失去兩座城池,卻稱將軍,可以嗎?
」麋芳十分慚愧,關上船上的窗讓虞翻先過。後來虞翻乘車出行,經過麋芳的營地,官吏沒有開門,虞翻的車馬不能通過。虞翻十分生氣地說:
「應該開啟的關閉,應該關閉的開啟,哪有這樣做事的?」麋聽到後,更加惱羞。公元223年(黃武二年),孫權下令賀齊突襲蘄春,麋芳等人跟隨,最終獲勝。
由此看來,做人必須要有底線,否則在任何人面前都不會有底氣,守住底線才能保有底氣。
在**《三國演義》中,麋芳形象與正史相似,只有結局不同。最初,隨兄長麋竺仕於徐州牧陶謙,陶謙去世,劉備領徐州。麋芳與麋竺跟隨劉備。
長阪坡之戰,麋芳身帶重傷,誤認為趙雲投魏,將其告訴劉備。益州平定,以麋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關羽因麋芳與傅士仁飲酒失火,怒責之。
後來因懼怕關羽,而投吳,導致關羽覆敗。劉備伐吳時,二人殺馬忠再次投蜀,劉備怒令關興剝去二人衣服,命其親自以刀剮殺,以祭奠關羽。
糜芳怎麼死的?是謀臣還是武將?
9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中糜芳最後老死東吳
《三國演義》中糜芳是讓劉備下令殺死祭奠關羽
10樓:匿名使用者
演義中是被關興活剮了,
正史中老死於東吳的。
算是個武將
11樓:匿名使用者
糜芳應該算不得文臣,是偏武將的。
他在呂蒙渡江襲荊州時臨陣倒戈、投降東吳,直接導致關羽後防地淪陷、失去老巢,繼而敗走麥城、慘遭殺害。
個人認為,他的投降是一時頭腦發熱,而東吳和傅士仁的蠱惑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原因很簡單,他沒必要這麼做,他在蜀國更得重用。
後來,他果然後悔,在吳國鬱鬱不得志,他的大哥糜竺聽說他的事情後鬱鬱寡歡、憂憤至死,而他自己也在吳國悔恨不已,自身又不被東吳信任,時刻擔心東吳會把他送回蜀國或者殺害,他就在這種悔恨與惶恐中在吳國掙扎了幾年,憂鬱而死。
蘇軾與其父其弟合稱,蘇軾與父親弟弟合稱什麼
襲喆龔文漪 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 號老泉,字明允 和他的兒子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蘇轍 傻笑一波 三蘇啊!同一樣屬於唐宋八大家之列。這個是語文填空題麼。應該算是常識類的題目,也有可能是歷史題目。 安師傅專業賣輪胎 蘇軾和他的父親,他的弟弟一起被稱為三蘇,他們都屬於唐宋八大家 瀧海 蘇軾與父親 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