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勳國遊子
1、曹操軍的優勢:
00在曹操消滅袁氏集團之後,北方已無人能夠與其匹敵。這時整個中國的軍事、經濟、政治形勢對曹操十分有利。從軍事上來看,曹操的兵力遽增,估計擴充至二十萬左右。
其統治區域包括兗、豫、徐、冀、青、幽、並、司隸八州。再從經濟上來看,由於曹操興辦屯田,抑制豪強階級,扶植自耕農,北方之經濟實力也有持續恢復之趨勢。最後從政治上來看,曹操擁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實力,更是其最大的戰略優勢。
00曹操在征服荊州,擊敗劉備之後,實力又大大的增強。據有荊州戰略重鎮襄陽以及江陵,並且接收了劉表的軍用物資及軍隊。如此,控制了長江中游,具備在長江上進行大規模水戰的能力。
又處在乙個東可攻江東,西可攻益州的情勢下,更增添了曹操南進的優勢。
00 002、曹操軍的劣勢:
00曹操僅是占領襄樊及江陵兩個荊州重鎮,但是荊州其餘地方,曹軍兵力尚未觸及。而且荊州是在曹操強大的軍事壓迫上才投降的,人心尚未歸附。另外,荊州人民浮動不安,曹軍遠道而來,未經休養,軍隊疲累。
00曹軍本就不擅長水戰,而曹操也是在不損一兵一卒取得了荊州水兵之後,才萌生了攻取東吳的意圖。荊州兵原是劉表之兵,剛被曹操收編,忠誠度令人不放心。而且在曹操部隊中並無擅長水戰的將領,只得交給不懂水戰之將來統領,指揮官不專業,而士卒軍心未定,氣力未復。
曹操就落得了無天時地利,連人和都無法掌握住的的窘境。周瑜點出了曹操軍所犯的四項大忌:
00 000《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又今盛寒,馬無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閒,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00要是打持久戰的話,曹軍也討不了便宜。除了糧草輜重輸送不易之外,也許連國力也會拖垮
2樓:nice春楓秋雨
1.他是以東漢的名義去征討亂賊,名正言順;
2.曹魏對魏氏集團的取勝,樹立了強大威望,也壯大了軍隊規模,同時得到了更多人才;
3.此前的一系列勝利,軍心高昂,軍隊人員素質高,裝備更好;
4.主動優勢,準備充足,後勤有保障;
5.人數也是絕對優勢。
1.曹魏不善水戰;
2.人才的心尚未歸復;
3.兵力滲透不夠深。
3樓:創新載物
優勢:兵力雄厚,
弱點:水土不服,不習水戰,
4樓:流氓pk氓流
優勢是人多,弱點是不善水戰。
赤壁之戰中曹軍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就赤壁之戰的情勢來看,曹操方面勢力最強,擁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超過其他地主集團,在政治上,他把漢獻帝掌握在手中,可以「挾天子以徵四方」,在軍事上,有銳不可擋之勢,曹軍直指東吳,又具「水陸俱下」,主動進攻,處於優勢地位。但由於主觀指導失誤,吃了敗仗。孫權、劉備方面人少勢弱,是被動的防禦,處於劣勢,他們在政治上結成聯盟,軍事上協力並進,戰術上周密準備,由於主觀指導正確終於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進而戰勝了勁敵曹操。
曹操雖則在兵力上佔絕對優勢,但有多種不利因索:一是北方有馬超、韓遂為後患,二是自己善於陸戰,卻到南方末與水兵交鋒,北方戰士不習水戰。三是長途跋涉,士兵水土不服,軍中瘟疫橫行。
四新降服的劉表舊部人心不定。而孫、劉聯軍抓住時機,憑藉長江天險,以逸待勞,發揮自己的長處,開闢水上戰爭,周瑜、劉備等將軍,團結一致,全軍上下士氣高昂,拼死一戰。曹軍面臨這樣的強敵,加之主觀指導失誤,曹操的失敗,在預料之中。
6樓:菅軼
赤壁之戰發生於東漢末,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 曹操消滅了袁紹,統一了北方以後,揮師南下,想趁勢統一全國,當時依附劉表的劉備已失去靠山,孫權實力也不強,在諸葛亮、魯肅等人的謀劃下,孫權決定結成聯盟,調集了3萬軍隊,共同對抗曹操的十幾萬大軍。曹操在兵力上雖然佔絕對優勢,但這次戰役的結果,卻以曹操的失敗而告終。
在這次戰役中,曹操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有其主、客觀原因: 一、從主觀原因來看,有兩點:
1、主觀指導失誤。曹操認識到北方士兵不善於打水仗戰,特意用鐵索將戰船順次聯接起來。這時,周瑜讓黃蓋假裝投降,帶著一艘裝滿油、柴的小船順風駛向曹營,乘機縱火燒毀了曹軍的戰船和營寨,曹軍一敗塗地,曹操也被燒得落荒而逃。
由於主觀指導失誤,反而為東吳用「火攻」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用「火攻」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東風二是戰船連環排上。
曹軍認為數九天東風不可能從天而降。他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沒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2、驕傲自滿。
曹操是我國封建社會中乙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在官渡之戰中,曾經以萬劣勢兵力,打敗了擁有十萬兵力強敵袁紹,而在這次戰爭中,他自己具有強大的兵力反而打了敗仗。這是有其主觀原因的,那就是由於他在一連串勝利之後,驕傲起來,他在降劉琮、追劉備時,曾拍手歡呼「天下已定」。
他根本不把孫權放在眼裡,以為只要一封「降迫書」就會使東吳就範。正是因為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只看到自己的有利條件,看不到自己的不利因素;只看到對方的弱點,看不到對方的長處。
這個歷史教訓,值得引以為戒。 ***在《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裡都提到了這次戰役。他說,「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
這一戰役就非常主動地表明了這點。就赤壁之戰前的情勢來看,曹操方面勢力最強,擁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超過其他地主集團,在政治上,他把漢獻帝掌握在手中,可以「挾天子以徵四方」,在軍事上,有銳不可擋之勢,曹軍直指東吳,又具「水陸俱下」,主動進攻,處於優勢地位。但由於主觀指導失誤,吃了敗仗。
孫權、劉備方面人少勢弱,是被動的防禦,處於劣勢,他們在政治上結成聯盟,軍事上協力並進,戰術上周密準備,由於主觀指導正確終於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進而戰勝了勁敵曹操。 二、從客觀原因方面來看: 曹操雖則在兵力上佔絕對優勢,但有多種不利因索:
一是北方有馬超、韓遂為後患,二是自己善於陸戰,卻到南方末與水兵交鋒,北方戰士不習水戰。三是長途跋涉,士兵水土不服,軍中瘟疫橫行。四新降服的劉表舊部人心不定。
而孫、劉聯軍抓住時機,憑藉長江天險,以逸待勞,發揮自己的長處,開闢水上戰爭,周瑜、劉備等將軍,團結一致,全軍上下士氣高昂,拼死一戰。曹軍面臨這樣的強敵,加之主觀指導失誤,曹操的失敗,在預料之中。 通過赤壁之戰的剖析,我們認識到在今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對客觀事物首先要有乙個正確的認識,或者說正確的指導思想,其次,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謙、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
這是值得我們記取的。 束蓓蕾,教師,現居江蘇大豐。
7樓:己歌飛
優勢是人多,劣勢是他們太輕敵了,結果被諸葛亮和周渝給算了。。。
8樓:隕落
優勢人多,劣勢不會水戰
赤壁之戰中,曹軍之所以被打敗的原因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說是遇到了瘟疫……這基本上是唯一見於正史的說法了,雖然簡單到跟沒說一樣。
10樓:鑫程商務
赤壁之戰,曹操的失敗,應歸納為曹操的輕敵。**畢竟是**,有很多添枝加葉的事情,稍微懂點軍事嘗試的人都知道,輕敵是兵家大忌,曹操就是犯了輕敵的毛病。在這裡重複一遍,曹操討伐孫權不是非正義的戰爭,在正史上來說,曹操是正義的行為,曹操的一生都是為追求國家統一而奮鬥,只不過他的這種追求被後人所曲解,扭曲了歷史的真正面目。
所以說,文人以及作品未必就是正確的,歷史也要看怎麼去寫。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善水戰
龐統連環計
天時非正義戰爭
你以為赤壁之戰中曹軍被打敗的原因是什麼?
12樓:殘雨後的落葉
(1)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西軍一直是曹操的威脅。
(2)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可惜他錯了,赤壁之戰前那場接觸戰證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會索戰船,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才被敵人火攻。說到底還是水軍不濟造成的。
張遼在庾信的《哀江南賦》中提到:「張遼臨於赤壁,王濬下於巴丘」。 曹操的主力部隊悉數開赴赤壁了。
他希望以荊州水軍為主力,進而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荊州水軍,低估了吳軍和長江。
(3)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可見戰馬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飢餓與瘟疫是困擾曹軍的兩大難題。
這樣的部隊即使數量多也很難取勝。
(4)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赤壁之戰中,曹軍之所以打敗的原因是什麼
13樓:星光中續制導
(1)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西軍一直是曹操的威脅。
(2)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可惜他錯了,赤壁之戰前那場接觸戰證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會索戰船,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才被敵人火攻。說到底還是水軍不濟造成的。
張遼在庾信的《哀江南賦》中提到:「張遼臨於赤壁,王濬下於巴丘」。 曹操的主力部隊悉數開赴赤壁了。
他希望以荊州水軍為主力,進而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荊州水軍,低估了吳軍和長江。
(3)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可見戰馬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飢餓與瘟疫是困擾曹軍的兩大難題。
這樣的部隊即使數量多也很難取勝。
(4)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14樓:金順的海角
說到底還是水軍不行造成的
赤壁之戰中曹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5樓:小可瑩
風向的突然改變是曹軍失敗的原因之一嗎? 最好可以把曹操誤信龐統,黃蓋苦肉計的典故簡單說一下,我歷史渣,謝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曹操驕傲自滿,過於輕敵。二是曹操軍隊組成混亂,不習水戰。三是曹操軍隊在戰爭中感染了傳染病。
17樓:微瀾科技
三國演義原因:
1,曹操指揮失誤,誤信龐統,鐵鎖連戰船。
2.中苦肉計,信黃蓋投降。
3.中連環計,殺蔡失去水軍統帥。
4.北方將士水土不服,多疾病。
5.曹操不聽程昱,好大喜功太過自信。
三國志原因:
.曹操被 蔡劉束手投降,劉備失敗等勝利沖昏頭腦,驕傲輕敵。
.曹操攻打赤壁,北方精兵駐守各大城市,所帶兵馬並不是精銳。
.曹兵水土不服,多疾病,新投降士兵心不齊,一有動向跑的居多。
三國志周瑜傳:「時曹公軍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黃蓋詐降,火燒曹營,曹操狼狽逃走。
曹操戰略目標不明確,想把劉備孫權一起打掉。如果僅打劉備,恐怕沒三國了。宛城-》新野--》樊城--》襄陽--》當陽--》江陵 一路追打劉備,,,結果到江陵停下來了,,,,
所以根本原因在於曹操 劉備孫權形成了聯盟。
赤壁之戰中的諸葛亮
沒有舌戰群儒,沒有智激周瑜,沒有草船借箭,沒有借東風,沒有參加赤壁之戰!此時的他在搞後勤 白蘇姬 請問你可以把問題寫得再清楚一些麼 最可信的,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 中只有出使東吳,促成孫劉聯盟共同抗曹的記載。當時諸葛亮在劉備軍中主要管後勤,赤壁之戰後劉備得了荊南,派諸葛亮管理零陵 桂陽 長沙...
赤壁之戰課文中的 計策 指什麼
計策 對付某個人或者某種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1.曹操擊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但是在南方,東部還有一個東吳國,實力比較強大。公元208年,曹操率領百萬大軍,向一舉擊敗東吳國。在赤壁,與周瑜的三萬駿馬隔江相望。曹軍多數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戰,然都站不穩,一交鋒,曹兵就大敗。曹操又下令用鐵鏈將戰...
在赤壁之戰的過程中,曹操的神態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
三笑一哭。三笑笑周瑜 諸葛亮 到底是無能之輩 沒有在前埋伏一路人馬,將他們一網打盡。實際上,他是擔心大敗之餘軍心渙散,於是強打精神,故意貶低諸葛亮 周瑜,想靠這來安慰手下的殘兵敗將,好鼓起勁兒來繼續逃竄。一哭捶胸痛哭,是想起死去的郭嘉郭奉孝。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 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