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鄭和敢下西洋,鄭和是真的下西洋嗎?

時間 2025-01-14 17:00:13

1樓:信馬遊疆

鄭和,洪武四年(1371)出生,原名馬三保,雲南人,自小聰明好學,更為難得的是,他從小就對航海有著濃厚的興趣,按說在當時的中國,航海並不是什麼熱門學科,而且雲南也不是出海之地,為什麼鄭和會喜歡航海呢?

這是因為鄭和是一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的祖父和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而所有的伊斯蘭教徒心底都有著乙個最大的願望——去聖城麥加朝聖。

去麥加朝聖是全世界伊斯蘭教徒的最大願望,居住在麥加的教徒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可以時刻仰望聖地,但對於當時的鄭和來說,這實在是一件極為不易的事情。麥加就在今天的沙地阿拉伯境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地圖上把麥加和雲南連起來,再乘以比例尺,就知道有多遠了。不過好在他的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差,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經去過麥加,在鄭和小時候,他的父親經常對他講述那朝聖途中破浪遠航、跋山涉水的驚險經歷和萬里之外、異國他鄉的奇人異事。

這些都深深的影響了鄭和。

也正是因此,幼年的鄭和與他同齡的那些孩子並不一樣,他沒有坐在書桌前日復一日的背誦聖賢之言,以求將來圖個功名,而是努力鍛鍊身體,學習與航海有關的知識,因為在他的心中,有著這樣乙個信念:有朝一日,必定乘風破浪,朝聖麥加。

2樓:cong豬

因為他是個虔誠的穆斯林,去麥加朝聖是每乙個穆斯林一生最重要的事。所以信仰的力量支援著他下西洋。

3樓:鮑亦

為國家不怕一切困難而且他是個太監所以他根本不怕死。

鄭和是真的下西洋嗎?

4樓:娛樂小浪花吖

鄭和沒有瘋,第七次下西洋的時候在耶路撒冷一病不起,客死他鄉了。

選擇留在耶路撒冷鄭和的一生中下過七次西洋,前六次下西洋,鄭和都平安歸來,只是在第七次下西洋的時候,鄭和由於年齡大了,加上旅途過於顛簸勞累,他在途中一病不起,客死異鄉。

明成祖朱棣在登基之後,兢兢業業,大明在他的統治下實現了永樂盛世。在這種情況下,明成祖朱棣認為是時候要去外國宣揚一下大明國威,於是他就派他身邊的親信鄭和下西洋。

當鄭和1430年第七次下西洋的時候,鄭和病死在了途中。1430年,鄭和59歲,在古代已經是相當大的年紀了。鄭和還是接受了明宣宗朱瞻基讓他下西洋的命令,帶領著27550人乘著船向西洋進發。

船隊一直航行到非洲南段才開始返航,等到船隊到達古裡附近,鄭和突然覺得身體不適,然後就一病不起,他希望可以撐到回國,但是在1433年的春天,他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享年62歲。

鄭和下冊拆御西洋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州巖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御吵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為什麼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宣揚明朝國威 政治目的 2.發展海外 經濟目的 3.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4.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5.招攬海外諸國稱藩納貢。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 率領兩百多艘海船 2.7萬多人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 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 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什麼友好往來,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當時大明王朝和東海和紅海沿岸印度洋非洲和東南亞國家的友好 往來,並宣傳了大明王朝願與各個國家互通有無,世代友好的邦交政策,表明了明王朝積極的對外交流政策,從另一方面表達了明王朝的富庶強大願與世界國家互相交流的心願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1 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2 廣泛的傳播了中華文明 3...

鄭和下西洋的原因,鄭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成祖命鄭和下西洋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擴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響,招致各國來朝來貢。其次,也是為了發展海外 尤其是朝貢 讓各國以朝貢的形式來中國做買賣。或說鄭和航行的目的在於追尋建文帝的蹤跡。當然建文帝的下落不明,在明成祖不能沒有疑問,使鄭和兼有這樣的動機也未可定,然而這決不是鄭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