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變法及改革
1樓:雨花劍劍主
魏國李悝變法。
魏國在戰國初年魏文侯當政時(西元前445年~前396年),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李悝變法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其。一、廢除奴隸主官爵世襲制,根據功勞和能力選拔官吏,使地主階級的代表得以牢固地掌握政權。
其。二、推行「盡地力之教」。其具體措施是:
規定每畝地的標準產量為一石五斗,要求農民「治田勤謹」,達到每畝增產三鬥;同時雜種各種糧食作物,並充分利用空閒土地,植樹種桑,多種瓜果蔬菜。目的在於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封建政權的田租收入。
其。三、實行「平糴法」。年成好時,**以平價購入糧食,災年再以平價**,以平衡糧食**,防止商人壟斷糧價,穩定小農經濟,鞏固封建的經濟基礎。
其。四、李悝作《法經》六篇。這是一部保護封建制度的法典。這部《法經》不僅集以前各國法律之大成,而且是秦漢法律的張本,所以李悝被列為戰國時代法家的始祖。
2樓:網友
秦國的商鞅變法。
在秦孝公初期,秦國還比較落後。秦孝公積極從各國引進人才,變法圖強。商鞅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秦國的。受到秦孝公的重用。西元前356年,商鞅開始變法,主要內容是:
1、編制戶口,加強刑法。
2、獎勵生產。
3、獎勵軍工。
4、承認土地私有。
5、統一度量衡。
中國古代的變法與改革有何相似之處
3樓:
中國古代的變法與改革有以下相似之處:1. 為了應對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面臨的問題,採取了積極的改革措施。
2. 強調推行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以提高國塌孫家整體的經濟和政治實力。3.
注重從制度上進行改革,在行政、軍事、經濟等多個領睜餘域中進行變革。4. 遭遇到來自既得利悉衫滾益者的阻力和反對,需要耐心、堅定地推進改革。
5. 如同所有的改革一樣,改革的結果並不總是如期望的一樣順利,會存在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
中國古代變法分為幾類?
4樓:荒誕不經
按照原因和性質的不同可分為如下型別:
1)奴 隸社 會內部富 國 強 兵的改 革(如管仲改 革)。
2)促進舊社 會形態向新社 會形態轉化的改 革(如商鞅變 法)。
3)封 建社 會內部調整統 治 政 策的變法(如王安石變 法)。
4)少數 民 族學習漢 族先進文化和制 度的改革(如孝文 帝 改 革等)。
古代著名的變法改革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改革來或變法的型別。1.奴隸社會源內部富國強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等。2.地主階級的封。
建化政治改革,如商鞅變法、李悝變法等。3.少數民族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耶律阿保機改革、清初皇太極改革等。
4.封建社會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改革,如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等。
中國近現代改革或變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中共11屆3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
6樓:原平天球
春秋:管仲改革bai
最早的。政改)du
戰國:李悝變zhi法(最早的變法)
商鞅dao變法(最成功版、最深徹、影響最深的變法)權。
7樓:閒擲葡萄
李悝變法、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等。
中國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變法)
8樓:阿沾
1、管仲改革。
管仲改革又稱管仲變法。在政治方面,管仲特別強調建立一套嚴格考核、任命和提拔各級官吏的辦法。古人云:
聖人治吏而不治民。」管仲主張,在官吏的任命與管理上,要「以勞受祿」、「受祿不過其功」,「故明主之治也,明分職而課功勞」、「案其功而行賞,案其罪而行罰」。
他還激烈地批評以下三種不良現象:「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他認為這三種現象都是國家的大患、動亂的根源。
2、李悝變法。
李悝(kuī)變法是指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文侯當政時,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經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力、平糴法。
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使魏國因此而富強。
為了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彙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當時便對其他各國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鋪平了道路。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無不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3、吳起變法。
吳起變法,指西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當政時,任命吳起為令尹,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實行改革的變法運動。
經過變法,楚國國力逐漸強盛,在西元前381年,聯合趙國大敗魏國。但楚悼王去世後,吳起變法遭到楚國舊貴族的強烈反對,以失敗告終。
4、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任他為左庶長,在西元前356年和西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5、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採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託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劉嬰)的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作為新朝都城,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王莽開始進行的全面社會改革。
變法與改革的區別
9樓:千尋莫語
變法:指歷史上對國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變革。
改革:改革指對舊有的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作區域性或根本性的調整變動。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把國家發展中舊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適應客觀情況的。
由此看來還真不好區分)
從程度上來說:更無法區分!要按照當時的社會情況最終所推動影響的後果,成就亦或是失敗了能影響多少。
譬如:商鞅變法使秦國變得更強大,為後來秦統一六國的壯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基礎。
百日維新是變法,也有人稱他為改革,從文化教育改革到經濟改革再到政治改革,(由此可見先有提出變法後有實施改革)
主要的幾個區別:
1。前後順序。
2.理論與實際的關係(理論與實際是有很大差別的)
變法與改革是要相輔相成的,完善的變法理論,才可能有成功的改革。(我的觀點,並不不能作為事實依據,僅是個人理論)
王安石變法的有利條件及特點,王安石變法中,既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又使國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A 青苗法 B 農田水
想盡量用經濟的辦法管理國家財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貨幣在社會生活中的活躍,也證明王安石的變法思想和變法舉措有很大的前瞻性。王安石變法中,既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又使國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 青苗法 b 農田水 手機使用者 d試題分析 本題抄主要考查襲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bai決問題的能du力,王安石變...
古代的及竿之禮是什麼,古代的及茾禮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 及笄之禮 笄 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 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 年已及笄 出處 語出 禮記 內則 女子 十有五年而笄 笄 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女子許嫁,...
古代成語故事及典故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當初到漢時不為劉邦重用,於是逃走,謀士蕭何追回了韓信,並舉薦給劉邦為將軍。韓信採用 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 之計,攻下三秦,佔據關中,後協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稱帝之後,以韓信謀反為由將他將為淮陰侯,後蕭何與呂后設計將韓信處死。投筆從戎 東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 外交家班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