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觀的小潔潔
秦始皇計劃滅楚時,李信率軍20萬攻打楚國失敗,王翦認為必須要60萬大軍才能滅楚。
王翦比李信的作戰經驗要豐富,李信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秦始皇的深謀遠慮才提出要20萬,秦始皇不單單是要滅楚國那麼簡單,他要統一六國,在當時就是傻子也能看出的事。
李信為了迎合秦始皇提出了20萬,目的是給秦始皇節約軍隊,李信是留了後手的,他可能知道軍事才能不如王翦,就算給他60萬他也不一定滅了楚國,所以他先要了20萬先做試探,贏了加官進爵,敗了不是還有王翦嗎?而且又沒有把軍隊都敗光,秦始皇不殺李信是因為秦始皇也在賭,殺了李信不就是打自己的臉嗎?
六十萬不僅是對楚國人的彈壓,還有對反叛者的震懾。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反叛,帶走了幾萬人對王翦影響根本不大,對於反叛者有很大心理壓力。並且最重要的是,王翦想通過這六十萬告訴秦始皇,我是乙個依靠秦國國力才能打仗的平庸將領,人不多後勤不夠就成不了事。
從一開始王翦考慮的就不是戰場因素,而李信只考慮了戰場因素。如果王翦能拿二十萬滅楚,秦始皇會不擔心哪天他帶著忠於自己的部隊就反了嗎?
鄢郢之戰,白起率軍10萬攻佔了楚國國都,但是沒有滅亡楚國。白起攻楚是由於楚國內部混亂,兼之有韓魏齊等國輔助趁火打劫,楚國已然是一堵爛牆眾人推,楚國的政治制度也是不同於其它國家,地方私人武裝守土擁兵自保尚且存在問題,加上莊跤農民起義打擊,楚國實屬虛弱,故而白起七八萬人就可以佔據鄢郢,楚王只能遷都而無勤王之師進行反擊。
2樓:愛吃土豆炒山藥
原因有兩個,乙個是征戰的時間合適,楚國外強中乾,天助王翦。二是王翦比李白信厲害。
3樓:社會生活家
王翦沒有低估楚國實力,向秦始皇要了六十萬大軍才能夠做到,王翦及時放棄兵權,才能做到全身而退。
4樓:塵一書
王翦徵楚前,向秦王討要60萬大軍才能出征,又在半路多次派人向秦王為子孫要田要地產,讓秦王放下戒心。
同樣是攻打楚國,為什麼李信會失敗,而王翦卻打贏了呢?
5樓:南國途千里
李信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秦始皇的恩人羋啟突然叛變了。
秦始皇在決定滅楚前,曾分別詢問了李信及王翦的意見,李信認為20萬兵力足夠,而王翦卻堅持非60萬不可。當時的楚國雖然被秦國打的不斷向東遷移,但卻在東面佔據了原宋、魯等國的不少土地,實力還是有的。
那兩位經驗豐富的戰將為何做出的估算差距如此之大呢?其實主要是戰術導致的。李信作為秦國少壯派軍官的代表,此前滅燕的戰例就以狂飆突進為主,能迅速解決問題,不僅為統一天下節約時間,更能夠為秦國節約大批糧食。
所以,李信的戰術就是迅速出擊,佔據楚國國都壽春,達到滅國目的。
而李信之所以敢以20萬兵力去滅亡南方大國楚國,是基於對楚國弱點的清晰認識決定的。楚國雖然是南方大國,但其戰國以來的變革很不徹底,國內盛行封君制,即楚王會在楚國境內分封封君,這些封君有獨立的領地、兵員,自行徵稅,這就造成了楚國無法像秦國那樣由**朝廷通過郡縣制直接徵調地方兵員賦稅。據統計,楚國境內的小封國多達36個,這種國中之國的體制,讓楚國如同一盤散沙。
面對這樣乙個國度,李信自然自信的認為,只需要20萬兵力,速戰速決即可滅亡對方。戰爭初期,李信的戰略也的確起到了預期效果,李信在西元前225年出兵,一路南下,攻克平輿、鄢郢,楚軍大敗,李信即將與蒙恬在城父會師,合兵一處攻打壽春。
但就在這個時候,李信的大軍卻做出了讓人感到非常奇怪的舉動,大軍不是繼續向東挺進,而是突然回師去了西北的郢陳。李信出兵前,郢陳就已經被秦國攻克,屬於李信的大後方,李信這麼反常的舉動究竟為何呢?
這還得從秦始皇的恩人羋啟說起。
羋啟,準確的說應該叫昌平君,楚國公子,曾在秦國為官,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嫪毐叛亂時,正是昌平君帶兵平亂的。秦始皇滅楚前,特意將昌平君封在了郢陳,就是希望藉助他楚國公子的身份,安撫楚人,減少抵抗。
然而,就在李信一路高歌猛進之時,駐守後方郢陳的昌平君卻突然反叛,這讓李信措手不及,因為秦軍的糧道將被切斷,秦軍也將處於南北夾擊的困境之中。所以,李信放棄了原本的進攻方向,轉而回師收復郢陳,也就在這個時候,楚將項燕在背後追擊李信大軍,連殺七名秦國都尉,導致李信戰敗。
秦滅楚國時,李信表示只需20萬軍隊,為何王翦卻堅持需要60萬呢?
6樓:網友
其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楚國是乙個立國很久遠的諸侯國,而且佔地面積十分廣大,鼎盛時期佔據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大部分的面積,而且楚人民風彪悍,楚國如今雖然衰弱,但是依然還是頗有實力,不可能會輕易屈服於秦國。儘管當時的楚王庸碌無能,但是畢竟楚國的根基尚在,財力物力依然十分雄厚,足以和強大派知的秦國抗衡一番。
再加上當時楚國有項燕這樣的名將,打仗用兵頗為厲害,這就是為什麼李信率20萬大軍攻打楚國都戰敗了的原因。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秦國雖然強盛,但是要滅掉楚國也絕非易事,因此王翦不敢掉咐悉以輕心,所以堅持需要60萬大軍他才會帶兵出征。
其二,王翦為了自保善終。除了楚國本身仍有一定的實力在,需要更多的兵馬對付之外。還有一點就是王翦為了自保,王翦一生征戰無數塵簡消,立下赫赫戰功。
當他以30萬大軍滅掉趙國的時候,他就已經明顯感覺到功高震主了。因此當問及滅楚需要多少人馬的時候,他最開始報出60萬的數字,是想示弱表示自己老了,從此退出朝堂得以善終,畢竟白起就是前車之鑑。
7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王翦不打沒有把握的仗,畢竟楚國也是非常強大的,這也是王翦百戰百勝的原因。
8樓:汪造化
因為相比於李信和白起時的形式,王翦所帥的秦軍實力更強,面對的楚國實力更弱。
9樓:三棵樹
因為當時白起,並沒有滅掉楚國的心思,只是佔領了楚國的國都,而李信,為了秦始皇考慮,只要了20萬大軍,軍隊數量遠遠不夠,而王翦率領了60萬大軍,將楚國滅掉。
10樓:小自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王翦的作戰能力強,還有就是在打仗的時候他能夠知己知彼所導致的結果。
11樓:塵一書
因為王翦是在李信攻楚大敗的情況下受秦王命令才領軍出征的,秦王允諾他帶兵六十萬,王翦又多次討要田產土地,讓秦王放下戒心,後用堅守壁壘不出之計,趁楚軍鬆懈退兵之機大敗楚軍。
12樓:職場導師夏清
因為李信白起攻打楚國的時候,楚國還沒有衰敗,而王翦攻打楚國的時候,楚國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他之所以能全身而退,是因為秦始皇很信任他。
13樓:小白醬子
因為王翳比李信白起更加的有計謀,並且他當時已經想到了如何滅掉楚國,所以秦始皇派王王翳作戰。
14樓:汪造化
因為王翦為將的時候,秦國積累了許多年,實力當時最強,其他六國實力已經衰弱。
15樓:bat誰主沉浮
李信輸在太過於自信,20萬兵馬不可能滅掉楚國,白起功高蓋主。被秦王猜忌而死,王翦懂得急流勇退,因此能全身而退。
16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當時楚國的實力並不是很強,並且王翦用了60萬大軍。在強大的兵力作用下,當然可以全身而退。
《史記》中白起王翦列傳中的李信是誰的祖先
秦王政命王翦統帥伐燕。二十一年 前226 王翦攻克燕都薊,燕王和太子丹退保遼東,秦將李信緊追不捨。代王嘉致信燕王喜,說道 秦軍之所以追得這麼緊,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殺了太子丹獻給秦王,燕國就能保住。太子丹逃到衍水 今遼寧太子河 上,燕王派人斬了太子丹的頭顱獻給秦,李信 王賁並沒有停止進攻。二十...
如果長平之戰由李牧指揮,白起能贏麼
能贏。其實這個和誰指揮沒有太大的關係,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起全國之力的消耗戰,秦國盡起15歲以上男子,趙國長平失敗後,更是瞬間陷入滅國的危險。所以長平的失敗,並非說廉頗或者說是趙括,打不過白起,而是趙國的整體國力消耗不如秦國,趙國不如秦國耗得起。廉頗與秦軍在長平相持,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雖沒勝,卻也沒...
王者榮耀白起最肉出裝白起怎麼玩
阿曾 首先是銘文帶好,事半功倍,銘文推薦 宿命 10 虛空 10 調和 10 出裝推薦 影忍之足 紅蓮斗篷 不死鳥之眼 暗影戰斧 不祥徵兆 賢者的庇護 無論白起是在上路抗壓,還是下路保護射手發育,第一件裝備都推薦做出影忍之足。此裝備的物理防禦屬性和減少普攻傷害的效果,能極大程度上提高白起的抗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