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你好看看內臟
水鏡先生給劉備推薦人才沒有推薦司馬懿,是因為古時候資訊不流通水鏡先生沒有聽說過司馬懿。
2樓:柏晗愛分享
因為司馬懿的家鄉在曹操的大本營附近,而且司馬懿當時已經成了曹操的手下。
3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並不認識司馬懿,當時的司馬懿也沒有什麼名氣,他也沒聽說過他,所以沒有推薦。
水鏡先生若把司馬懿推薦給了劉備,劉備還會去三顧茅廬嗎?
4樓:乾三老師
假如水鏡先生把司馬懿推薦給了劉備,劉備一樣會「三顧茅廬」。蜀相臥龍諸葛亮,可謂是漢末三國百餘年,最具代表性的一代人傑。他天資聰穎,謀劃無雙,當年曾經輔佐劉備成就了三分帝業,號稱「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後第一人」。
劉備之所以能夠結識諸葛亮,還要對虧荊州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推薦。是司馬徽向劉備敘述了「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得天下」的訊息,劉備才明白,諸葛亮到底有多強大的能力。
不過,司馬徽為什麼獨獨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背後也是耐人尋味的。鳳雛龐統,當時也在隆中一帶,司馬徽卻越過他避之不談,只說諸葛亮有多「算無遺策」;他的親生外甥,號稱「冢虎」的司馬懿,才學不在諸葛亮之下,司馬徽也沒有推薦。
劉備當時手下猛將如雲,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都是連曹操都要眼紅的天下名將;但是孫乾,簡雍這些歪瓜裂棗級謀士,卻深深制約了劉備集團的發展。劉備也意識到了,對自己來說,最稀缺的資源,就是能夠「運籌帷幄」的軍師。
這個軍師到底是誰,恐怕是不重要的。他三顧茅廬請動了諸葛亮,後來「如魚得水」;換成龐統,換成司馬懿,也會是一樣的結果。
只不過,司馬懿號稱「鷹視狼顧」,不甘久居於人下,是禍亂的源頭。劉備假如真讓他當軍師的話,恐怕在長坂坡之前,就要率先被滅掉了。
說不定,司馬懿直接臨陣倒戈,當了「二五仔」,投靠曹操去了。
5樓:歷史分析解讀
我認為劉備還會三顧茅廬,畢竟當時的司馬懿沒什麼名氣,劉備依舊回去找諸葛亮。
6樓:不會飛的肥豬
不會,司馬懿的能力跟諸葛亮不相上下,完全可以幫助劉備穩住陣腳。
7樓:千年書蟲
還會去三顧茅廬。劉備喜歡招攬人才,只要是人才他都以禮相待,不惜屈尊去求賢。
司馬懿那麼厲害,水鏡先生為什麼沒有把他推薦給劉備?
8樓:l哚哚
因為如果諸葛亮當劉備的謀士,就相當於接手了一副爛牌,畢竟相比之下劉備是真的很差,之後水鏡先生去了曹操的部隊,就連才華特別好的的諸葛亮接手後,很長一段時間才把劉備的軍隊壯大,讓更多的人知道劉備,投奔劉備。這樣,當水鏡先生投奔曹操的時候,不用擔心諸葛亮和他一起,這樣水鏡先生的才華才不會被人壓制,才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華。但是,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順利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遺憾,在水鏡先生投奔了曹操後,還沒有開始使出自己的本領,就去世了,不然,水鏡先生肯定會有一番大作為,三國的故事也會更加的精彩。
9樓:沙坪壩周星馳
也許是司馬懿太過於厲害和姦詐並不適合劉備,或許當時的水鏡先生也不知道有司馬懿這個人。所以導致沒有推薦給劉備。
10樓:qiu曉陽
孔明與龐統可以說是才能相當,但是他倆有一點區別,那就是孔明相貌堂堂,龐統長相就相對來說見不得人了。但是我們要說才能的話,當時有一位才能可以說與孔明和龐統相當的人,他就是冢虎司馬懿。那為什麼水鏡先生沒有引薦是司馬懿?
最主要的是水鏡先生也姓司馬,與司馬懿是本家,相傳兩人還有一些親屬關係。在那個社會當中,可能水鏡先生為了考慮自己的聲譽,才舉賢避親的吧。
11樓:愛小樹苗
這是因為司馬懿的性格以及一些做人處事的方法和態度和劉備不相符,所以最後水鏡先生沒有把他推薦給劉備。
12樓:小自信
因為水鏡先生知道司馬懿不適合劉備,劉備也不會對他委以重任,讓他幫自己效力。
13樓:王志剛剛剛
因為當時諸葛亮的名氣非常大,並且司馬懿沒有那麼出名,劉備的條件很差,他怕司馬懿不願意來。
14樓:自己起名字
因為當時他病了,我看好劉備,而且當時劉備已經有了諸葛亮。所以並沒有把他推薦給劉備。
15樓:不要讓我發呆
因為當時劉備的近況不是特別的好,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很多人會去更加有聲望的人的名下投靠。
水鏡先生有意讓諸葛亮輔佐劉備,為何又先讓徐庶跟隨劉備
水鏡先生是個有大智慧型的人,他知道諸葛亮是個本事很大的人,所以後來才說出臥龍雖然遇到了明主,但可惜不是時候之類的話來,因為諸葛亮是為治國的能手,讓他去跟著劉備白手起家似乎有點大材小用。而徐庶雖然本事也不小,但要看是哪方面,如果是行軍打仗,兩人的差距可能不是特別大,但要輪到治國,徐庶就要被諸葛亮甩出八...
水鏡先生說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 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的意思是 諸葛亮遇到了劉備這樣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乙個亂世之中,一生操勞是在所難免的,最後諸葛亮無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說明了這一點。諸葛亮一心為大漢盡忠,但是他盡忠的時候,大漢其實已經是乙個空殼子了,而且當時曹魏 孫吳的政權都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諸葛亮要...
三國中,水鏡先生說 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是什麼意思?那什麼時候才是其時呢
意思是當時天下大勢已經比較明朗了,劉備雖然是明主,但是年紀不小了差不多50歲了,還是連基業都沒有。要是孔明能早出生個20年,在18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就開始輔佐劉備,那麼局勢就不同了。那時候選擇很多,大家都還沒有多少家底,拼個人能力的會佔便宜。孔明207年出山,劉表明明已經沒什麼用了,劉備擁有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