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皇冠上的明珠,一向被認為是無價之寶。珍珠的名貴在於它有耀眼的光澤。珍珠為什麼會閃閃發光呢?
原來,珍珠的表面包著一層光滑的膠質,那就是寶貴的珍珠層。珍珠層中所含的各種成分為珍珠質,珍珠質中含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碳酸鈣,另外還含有少量的有機質,一些金屬元素和細微的水滴。這些固體和液體的微粒,使得光滑的珍珠層具有良好的折光效能,珍珠有了它,在光線照射下才能發出熠熠閃現的珠光,顯得晶瑩可愛。
由於珍珠質不是非常穩定,因此,珍珠是有壽命的。一顆珍珠一般只能「活」一百多歲,它的青春期大約五六十年左右,時間久了,珍珠層裡所含的水滴,就會慢慢跑掉而顯得黯淡無光,最後就衰老變色,甚至乾枯粉化。所以,古代的珍珠一般無法流傳到今天。
珍珠的色彩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白色、黃色、淡藍色和粉紅色四種,其中以粉紅色珍珠最為名貴。據研究,珍珠層中含有一種由蛋白質色素卟啉和金屬元素結合成的卟啉體,卟啉體中所結合的金屬元素不同,顯示出的珍珠顏色也各異。例如,粉紅色珍珠中含鈉、鋅較多,黃色珍珠中則含銅和銀較多。
如果珍珠層中卟啉體的含量不一,珍珠色彩也就有深有淺。
珍珠除了作為裝飾品以外,也是一種名貴的中藥,具有鎮心安神、解毒生肌、清熱墜疾和去翳[yì]明目等功效,因而是珍珠丸、六神丸、安宮牛黃丸、八寶眼藥等中藥成藥的主要成分。
珍珠是由珠蚌孕育的,它的光澤與珠體都是有一定壽命的。雖說壽命比人長,但暴露空氣中日久珍珠層受到氧化,由白變黃。即使當年陪葬入土的珍珠在棺槨內儲存得很好,也會失去特有的光澤。
珍珠層的皸裂,如果棺槨密封效能不好,通常會變成殘渣一堆。在乾隆的小帽上,有一顆大珍珠,一代代傳到末代皇帝溥儀之手,經歷了二百多年,至今依舊十分完好,但就光彩而言,已經是「人老」珠黃。它的收藏價值主要還是體現在皇帝御用的閱歷上,就其本身而言,很難作永久儲存了。
根據現代科學研究,知道珍珠是貝類動物的特殊膠體結合起來的碳酸鈣晶體。每顆珍珠含90%以上的碳酸鈣和4%左右的水分,珍珠就是靠這水分使其閃亮生輝的。長期不使用的珍珠容易跑掉水分,大約經過六七十年或一百年後就變成黃色了。
由此可見,珍珠的壽命也不長。一顆珍珠約有一百年的機會展示它的光華,比起那深海中默默無聞的一顆,也是很幸運的!
2樓:網友
有一串黑珍珠項朝珠英法聯軍給搶了,在法國製做成了項鍊。
珍珠為什麼在古墓中會消失不見?
3樓:足球志
而珍珠中的水分更加容易失去,因此,珍珠一般經歷六七十年,就會漸漸失去光澤,經歷150年左右將消散殆盡。這就是古墓無珍珠的原因。而珍珠佩戴在身上,人體**不斷分泌出的油脂與鹼性汗液,致使珍珠顏色變黃,這又是「人老珠黃」一說的淵源。
追問: 我終於明白了!嘿嘿!
想再問你乙個問題,那就是古代木乃伊的形成需要掏空屍體裡的一切,然後再進行藥水的泡製和烘乾,那麼在沙漠裡為什麼也可以形成?導致屍體的不腐爛的原因是什麼? :
沙漠中,出現的乾屍,沒有腐爛的原因,1,沙漠的乾燥氣候,和風沙,假設乙個人在沙漠中死去,身體的水分會迅速的就是,而沙漠的大風刮過來的風沙,會迅速的將屍體掩埋,沙子的高問題進而吸收屍體的水分……
三千年歷史文脈盡顯其中,三千年歷史文脈盡顯其中 下聯
膠萊運河 三千年歷史?哪一國的三千年?三千年歷史文脈盡顯其中 下聯 山海軒 上聯 五百載家族經驗皆呈眼下 西北胡羌 數十載孤燈燭影遂成此卷 新手任務 寫下一副對聯,上聯是三千年歷史文脈盡 灌水的來也 上聯 三千年歷史文脈盡 下聯 五百歲滄桑詩風來 重慶市市長參觀重慶館後寫下一副對聯,上聯是三千年歷史...
你知道山西榆次老城的千年歷史嗎?
榆次老城的歷史有三千多年,早在西周時期,就裡就是渝州國,當時炎帝的兒子在建設渝州國的後,又看中其接壤的地方,位置稍次,所以就叫榆次了。知道,榆次老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 是公元582年在舊址基礎上修建的,其地理位置獨特,是晉商旅遊 線路的起點。榆次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位於市城區環城東路文華街口南50...
華夏為何是5千年歷史,為什麼要說華夏上下五千年!
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 皇帝 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 約西元前22世紀 西元前17世紀 商朝 約西元前17世紀初 西元前11世紀 周朝 約西元前11世紀 西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為春秋,戰國 秦朝 西元前221 元前206年秦王 贏政 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