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清廷為何會戰敗,兩國海軍之間的差距在哪?

時間 2025-03-31 17:40:12

1樓:柱無爍

都知道1895年的時候當時的中國清**與日本在海上打了一仗,結果是清**戰敗。那麼為什麼清**會戰敗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戰前準備不一樣(清**壓根沒準備,而日本則謀劃了十幾年)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資本主義得到較快發展。自己壯大之後日本就很膨脹,想要侵略中國,攻佔印度,稱霸亞洲。所以侵略佔領中國是日本的既定國策。

早在明治維新初期,日本就有了「大陸政策」,1887年,日本就制定出了《清國征討方略》。在甲午戰爭前幾年,日本的軍費開支都很高,天皇也帶頭捐款,受到天皇感召,日本全國上下都很支援這場戰爭,一年下來全國都有一百多萬元的捐款。其間,日本也做了充足的戰爭準備,日本往中國派了大量的間諜,繪製了十分精確的地圖。

反觀中國,國防建設反而鬆弛了,自中法戰爭後,中國有了乙個較長時間的和平時期,和列強關係相對緩和。但是,清**卻因此而放鬆了國防建設,戰爭前幾年,清朝就以財政緊張為由,削減軍費開支,1888年以後清朝就沒有買過**了,1891年連海軍器械彈藥費都不給了。

2,戰略制定差距巨大。

日本在戰爭前就制定充足的策略,制定了陸海軍協同的「作戰大方針」,其戰略目標是在中國直隸平原與清軍進行主力決戰,打敗清軍,壓迫清朝屈服。認為能否達此目標,關鍵在於海軍作戰之勝負。為此,提出了兩期作戰計劃:

首先派陸軍一部進入朝鮮,以牽制清軍;海軍則尋機與中國海軍主力決戰,迅速奪取黃海制海權。爾後作戰則視海軍勝敗情況而定:如海軍取勝,掌握了黃海制海權,陸軍便由渤海灣登陸,實施直隸平原決戰;如海上決戰勝負未分,則以艦隊控制朝鮮海峽,協助陸軍主力佔領整個朝鮮;如艦隊決戰失敗,制海權歸於中國,則以陸軍主力實行本土防禦,海軍守衛本土沿海。

並以爭取實現第一案為基本戰略方針。

而中國之變,在戰爭之前完全沒有準備,戰爭開啟後只能倉促應戰,戰略上也落後日本,完全沒有海陸軍協同的概念,實行的也是海防陸攻的作戰方針。

3,裝備上落後。

在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清軍三千噸以上**兩艘,三千噸以下**十艘,日本三千噸以上**八艘,三千噸以下**四艘。而北洋軍又因為長期未購買過**,**也長期缺乏養護,效能不佳,當時北洋軍**有效射程不足三千公尺。而日本**不僅為新式**,有效射程可達五千公尺,還裝了新式速射炮。

總體來講,其實裝備上的劣勢反而是最小,我們最大不足就是在人以及制度的方面,留下這百年的哀嘆。

2樓:愛貓咪的葉子

中日兩國的海軍差距非常大,當時北洋水師號稱亞洲最強的海軍,實力非常強,而清廷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落後的社會制度,以及朝廷的腐朽。

3樓:小自信

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會戰敗,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和他們**的不先進,還有就是人們由於吸取大煙導致戰鬥力不強所造成的結果,兩國海軍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這和我們的閉關鎖國是息息相關的。

4樓:六絃笙歌

我覺得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我國的海軍實力還是很差勁的,我們的船體使用的材料還是木頭,但是經過工業革命的外國已經是鋼體材料了。

中日甲午戰爭簡介,中日甲午戰爭詳細資料

不住宿費了。的謎語有哪些 中日甲午戰爭簡要過程,三百字左右 中日甲午戰爭簡介不超過100字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經歷了平壤戰役,黃海海戰,遼東戰役,威海衛戰役四次戰鬥後,中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被迫簽訂 馬關條約 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酷星 甲午戰爭是1894年日本侵略中國和...

為什麼中日甲午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大肆對華資本輸出

惠華小知識 因為甲午戰爭讓西方列強看到了清朝就是紙老虎,洋務運動更是徒有其表。所以才會加大了對清朝的侵略。 小什老師 因為中日甲午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佔據更大的中國市場,大肆對華資本輸出。 答題小先鋒 因為西方國家不想看到中國被日本殖民,所以才會對華開始資本輸出來幫助中國。 只是一粒星塵 因...

甲午戰爭之後中國人提出什麼口號,甲午戰爭之後中國人提出乙個什麼口號

是 救亡圖存 嚴復提出的。1894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一時舉國皆驚,事實為洋務運動的破產做了最有力的說明。因此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主張開始發展成為政治運動。在這種政治形勢下,嚴復於1895年先後在天津 直報 上發表 論世變之亟 原強 救亡決論 闢韓 等著名政論。嚴復在 救亡決論 中集中抨擊了八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