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內蒙古現設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通遼、鄂爾多斯、呼倫貝爾、烏蘭察布、巴彥淖爾9個市;興安、阿拉善、錫林郭勒3個盟。
其中面積最大的是阿拉善盟,有270000平方公里。
阿拉善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地理座標為東經97°10′~106°52′,北緯37°21′~42°47′,國境線長733.48公里。阿盟地處亞洲大陸腹地,為內陸高原,遠離海洋,周圍群山環抱。
阿拉善奇異的大漠風光、秀美的賀蘭山神韻、神祕的西夏古韻、雄渾的戈壁奇觀、古老的居延文化、豪放的蒙古風情、悠遠的絲綢文明,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土地總面積為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2.
3%,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名列第三位。東南西與8省區毗鄰,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4200公里。
2樓:
「多彩內蒙古」十二個盟市 十二種韻律
3樓:張鬆華
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巴音淖爾,阿拉善
呼和浩特:意為“青色的城”,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胡服騎射的發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
包頭:意為“有鹿的地方”,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在包頭地區設九原郡。
烏海:意為“烏金之海”,秦代為匈奴居住。
赤峰:意為“紅色的山峰”,蒙語為烏蘭哈達,夏、商、周至春秋時期,活動在這一帶的主要是商族和東胡族,行政區劃屬傳說中古代中國九州中之冀州。戰國初期,全境屬東胡。
呼倫貝爾:以呼倫湖和貝爾湖來命名,公元前209年,匈奴族征服東胡族,統一了北方草原,呼倫貝爾地區屬其三部領地之一的左賢王庭轄地。
興安盟:因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意為“丘陵”,春秋戰國時期到秦代,興安盟是東胡人的遊牧之地。
通遼:**於墾荒“東至巴林他拉,西至愛新廟,南至小細河,北至遼河岸。長約五十里,寬三十里,約有荒地六萬七千餘垧”。
據考古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遺蹟和生活器具證實,通遼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東胡族和山戎族。
錫林郭勒盟:意為“丘陵地帶河”,因錫林郭勒河以及流域的大草原廣佈於高原、丘陵地帶,故自蒙元以來駐牧於這一帶的蒙古人稱這一廣大區域為“錫林郭勒”。春秋戰國時期,錫林郭勒盟系澹襤和東胡所居。
烏蘭察布:意為“紅山口”,戰國時期,烏蘭察布區域的大部分是趙國和匈奴的領地。
鄂爾多斯:意為“眾多的宮殿”。距今14萬到7萬年前,“河套人”就在伊克昭盟烏審旗境內的薩拉烏蘇河(又名無定河、紅柳河)流域繁衍生息,創造了著名的古代“鄂爾多斯”文化,史稱“河套人文化”。
巴彥淖爾:意為“富饒的湖泊”,因境內有著名的淡水湖烏樑素海以及眾多的湖泊而得名。夏商西周至春秋,鬼方、獫狁等民族遊牧於此。
戰國時,趙國雲中郡管轄達到陰山南,林胡、樓煩等民族遊牧於陰山北。
阿拉善:阿拉善”是賀蘭山的音轉,賀蘭山名源於匈奴族賀蘭部在此住牧,阿拉善因賀蘭山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