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紹兆
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範。
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範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公尺多高的燈籠杆,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
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裡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
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2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就是乙個民族地方特色凝聚的東西,包含當地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人口地理、飲食文化等等
3樓:匿名使用者
指民族的生活習慣和處世態度,比如回族只吃牛羊肉,西南少數民族的潑水節等
什麼是方言土語中的民族風情?
苗族有些什麼民族風情?
4樓:釋懷的人
苗族的民族風情:
1.服飾
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艷麗,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較有代表性的傳統「盛裝」,僅插在髮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
2.**
苗族**可包括聲樂和器樂兩種,苗族聲樂一般都是真人聲歌唱,不用器樂伴奏 。
苗族民歌根據其內容可分為遊方歌、酒歌、苦歌、反歌、喪歌、勞動歌、時政歌、兒歌、謎語歌等幾類,曲調各不相同,苗族的樂器通常有蘆笙、嗩吶、簫笛、胡琴、月琴等。
3.歌舞
在苗族,青年男女的自娛性集體歌舞多被稱為「踩堂」,但由於「踩堂」舞蹈離不開蘆笙的伴奏,所以如今「踩堂」這一傳統名稱已基本被人們改稱為「蘆笙舞」了,男吹蘆笙,女作舞,是苗、侗民族的傳統習俗。
4.飲食
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為大公尺,也有玉公尺、紅薯、小公尺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公尺、土豆、蕎麥、燕麥等為主食。
5.節日
龍船節,這是苗族的一種水面划船比賽的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的台江、施秉兩縣交界處的清水江兩岸,和注入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兩岸,黔東苗語稱為「哈仰勇」,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這五天,居住在河兩岸的苗族群眾輪流舉行盛大而隆重的龍舟競賽。
苗族的龍船節,雖是以賽龍船為主要內容的節日,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娛樂和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中老年人探親訪友、交談年景和生產經驗的節日。
5樓:御靜庭
苗族是乙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按時序分,一歲分十二個月,每月都有乙個以上的節慶日。動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乙個子日至第二個寅日)為玩年節,其中第1個子日為天歲節,苗人不出門(遠門);第1個醜日是地歲節,第1個醜日至第2個醜日(2—14日)期間,人們紛紛走親訪友、互賀新歲、男女對歌、玩龍燈、獅子等;第2個寅日(15日)為尾巴年(燒龍燈)。
偏月(牛月或醜月)第乙個丑日為社日,亦稱龍頭節,苗人祭土地神,接龍、安龍(苗語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乙個寅日為物質交流、男女社交節(漢籍稱為三月三街節)。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乙個未日為牛王節(漢籍稱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櫻桃會、佛生日。
3月(龍月或辰月)的第乙個辰日、第二個寅日分別為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其中小端午節後來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羋姓),亦稱屈原節、歌師節。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個巳日為降龍節(漢籍稱為六月
六、六月場)、吃新節(大麥熟)。5月(馬月或午月)的第1個子日是小年節(苗語稱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個寅日為鴨節,第2個辰日為趕秋節。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個申日為酒節(糯稻收割釀製甜酒、公尺酒)。8月(雞月或酉月)為祭祀節(主要進行椎牛、吃豬、跳香、還儺願、安龍等祭祖祀魂活動)。9月(狗月或戌 月)狩獵節,擇日祭梅山三神,開始狩獵。
10月(豬月或亥月)卯日、午日為吃豬泡湯節(殺年豬),灶神節(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漢籍稱苗人十月過年)。
民族風情
6樓:手機使用者
【民族風情】 草原盛會一一那達幕:即遊藝、聯歡的意思,源於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雲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熱鬧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過於賽馬、摔跤、射箭。
多在草原牛羊肥壯、稻穀飄香的8月份舉行 蒙古包:蒙古包一詞來自於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游牧生活的產物。一般高七八尺,寬丈餘,先用木桿、牛皮訂成網狀方架數片,然後連成園倉式,再用園木組成傘形園頂,頂中 央有乙個圓形天窗,晴啟陰合,用以流通空氣,吸收陽光,是草原牧區最喜歡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遊人最感興趣的下榻場所。
祭敖包:這是蒙古族傳統的宗教活動,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頭、土塊、柳條等壘築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無邊草原上建立起來的能識別方向、道路、邊界的標誌bg後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dhlp祭敖包多在7、8月份舉行。
祭祀時敖包上插樹條95上面掛有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聖的淨地。 獻哈達:
哈達以白布帛或絲綢為主,長短不一,一段約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長,兩端有絲脫出,約半寸許,其長短均視被交者和場合而定。獻哈達是蒙古族迎送客人、饋贈禮品、年節交往中的禮節,有時還伴隨吟唱和祝詞,更染敬重的氣氛。 手扒羊肉:
蒙古語稱手扒羊肉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簡便實惠的待客食品。做法是剛屠宰後的羊,挑選好的部位,(頭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鍋,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調味齊全,不加任何調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術,就能做得美味可口。
在食用時不用餐具,用手扒著吃。 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是最能表達朋友之忠誠的珍貴食品。
主人將美酒斟在銀碗或金盃中,託在潔白的哈達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達自己的真誠與感情,此時客人理應隨即接過酒,能飲則飲,不能飲則品嚐少許,然後將酒歸還主人,萬不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謝絕主人的敬酒,否則他會認為您對主人瞧不起,不願交朋友、不能以誠相待。
什麼是民族風俗
7樓:新知覺醒
民族風俗又叫民俗,主要有物質生產民俗,物質生活民俗,社會組織民俗,歲時節日民俗,人生禮儀,民俗信仰,民間科學技術,民間口頭文學,民間語言,民間藝術,民間遊戲娛樂等等。
在物質生產中主要有農業民俗,狩獵、游牧和漁業民俗,工匠民俗,商業與交通民俗。物質生活上有飲食民俗,服飾民俗,居住建築民俗。社會組織有宗教組織民俗,社團和社群組織民俗。
人生禮儀有誕生禮儀,成年禮儀,婚姻禮儀和喪葬禮儀。民間科學技術有科學知識,工藝技術和民間醫學。民間語言有常用型民間熟語和特用型民間熟語。
民間藝術有民間**,舞蹈,戲曲,工藝美術。民間遊戲娛樂有民間遊戲,競技和雜藝。
如果不要求什麼類別的話,在這裡就隨便舉出幾個例子好了:
在歲時節日活動中的節日大多沿襲至今,比如春節,元宵,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冬至,端午,上巳,寒食,七夕,重陽,春秋社日,冬祭臘日等。同樣乙個端午節,山西一帶傳說是紀念介子推,吳越傳說紀念伍子胥,會稽人紀念曹娥,南方紀念屈原。
在居住建築民俗中,原始居民有利用自然空間的巢居和穴居,有人工造房的半穴居,井乾式,石室,干欄式和竹木結構的草屋。大多跟自然環境有關。
清代和**時期的民間組織也是民俗的一種。著名的青,洪幫為代表。天地會據說為共圖反清復明取太祖年號洪武為名,號稱「洪家」或「洪門」,因為「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所以稱「天地會」。
洪幫收徒儀式叫「開香堂」,先申請入幫,等積有十人或上百人後,由山主派負責開香堂的「老大」選僻靜的廟宇布置大香堂舉行入門儀式等等。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8樓:公尺公尺的青春
民族風俗是指乙個民族在某一方面的獨特生活習性或社會習慣。而且能夠一直沿襲下去,雖然在沒襲過程中會發生不斷的變化與演變。
9樓:簡
應該是本民族流傳下來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被廣泛信奉,被普遍認可的風俗習慣。
寧夏銀川說的什麼方言,寧夏方言都有什麼?是什麼意思? 30
普通話。你跑那裡去讀書啊。 大部分都說普通話。寧夏方言不是很難懂。 yy鎖琪楊楊 寧夏人大多數說的是普通話,寧夏方言也不太難懂 沒關係 我也是重慶的 這裡說的都是普通話 能聽懂的 寧夏方言都有什麼?是什麼意思?30 我想問一下 顯一 是什麼意思?這個是讀音 你敢撒可逆 你幹什麼去 寧夏人說話是說純正...
民族是按照什麼劃分的,民族是根據什麼來劃分的?
民族,指在文化 語言 歷史或宗教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由於歷史的原因,乙個國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乙個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裡。乙個國家也可以有多個民族 注 民族的概念,是近代根據人類進化史及種族研究所得來的。是近代詞語但現代的民族概念,也可是以國度為區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單指有共同的文化...
什麼叫做賢妻良母,什麼是民俗風情
斂疏懿 賢妻良母,這個詞在古代原本是個褒義詞,是 賢惠 勤勞 寬容 善良 善解人意 通情達理 無微不至 含蓄 謙恭 溫柔 富於犧牲精神 的統一。賢妻良母的標準,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與時俱進,這個定義在今天又有了許多更新。新時代賢妻良母的定義 孝敬老人 照顧孩子 亙古不變的女性美德 賢惠 知書達禮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