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曆六月份的兩個節氣分別是什麼

時間 2022-04-26 07:50:10

1樓:娛樂遊戲小百科

芒種和夏至。

1、芒種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於公曆6月5-7日交節。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中國江南地區進入梅雨時節;華南地區處在龍舟水時節。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農民間也稱其為“忙著種”。

“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2、夏至

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夏至過後,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古代農業灌溉依託於河流,農耕主要集中於長江、黃河流域。直到現在,這些地區的農民仍按照節氣配合溫度、降水來從事農業生產。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樓:匿名使用者

公曆六月份的兩個節氣分別是:芒種和夏至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

芒種每年的芒種節氣在6月6日或7日,這時太陽到達黃徑75°。從字面上說,“芒”是指麥類等有芒作物收穫;“種”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對於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時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忙種”。

“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是“夏至”節氣。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7’),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

夏至以後,陽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是用公曆計算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農曆不是的簡單陰曆,而是陰陽合曆。所以古代中國早就有陽曆了,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位置。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執行規律(其實是地球公轉規律)制定的。所以屬於太陽曆。要知道這個太陽曆是世界已知最準確反應太陽規律的歷法。

而公曆也是太陽曆。所以看似“以公曆計算”了。其實二十四節氣對季節反應更準確。

它每個節氣在地球公轉軌道上都有一個固定的位置。分秒不差。而公曆因為閏年的關係前後會有一兩天誤差。

當然當時的二十四節氣跟現代是不一樣的。首先最先能確定的是“兩至”,即冬至與夏至。冬至太陽到達南迴歸線,晝最短;夏至太陽到達北迴歸線,夜最短。

冬至、夏至那兩天比較好測,一年中圭表表影長最長的一天是冬至,表影最短的一天是夏至。規定從冬至點開始到下一個冬至點為一年(迴歸年)。一年分成二十四個“氣”,稱為二十四節氣。

那時由於天文的知識欠缺,採用按時間等分的平氣。從冬至開始,每隔一個氣,如: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氣;其餘十二個,如:

小寒、立春、驚蟄……等都叫節氣。

然而由於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為橢圓形。離太陽較近時,地球公轉速度較快,較遠時則較慢,對當時制訂此曆法的中原地區而言,某些節氣無法反映出真實的氣候狀況。例如:

春分那天未必是地理上的春分點。故自清代開始,另定以冬至黃經270°起,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訂為一個節氣或中氣,24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這種制訂方式稱為“定氣法”。

其實明朝萬曆年間義大利神父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2023年)來華。徐光啟原來是舉人,2023年考上進士,2023年年拜利瑪竇為師,學習世洋數學,科學及天文學。在天文曆法上,徐光啟介紹了歐洲天文知識,從古代託密勒(ptomley)的舊地心學說到當代第谷(brahe tycho, 1546-2023年)的新地心說的,融會當時的中公曆法,奉旨修歷,準確無誤推算日食的預側。

主持編譯了《崇禎曆書》,在曆書中,他介紹了圓形地球,地球經度,緯度,全天星圖,星等,中國傳統星表,球面和平面三角學,視差、蒙氣差和時差等等的概念和方法。

明朝氣數已盡,《崇禎曆書》來不及實施明朝已亡國。清初期繼續用大統歷,到2023年(康熙9年)才實施《崇禎曆書》,但改名為《時憲曆》。《時憲曆》之前,24個氣節是平均散佈在一年中,相鄰的氣節相隔15或16日,中氣就相隔30或31日,這種方法稱為平氣(平均中氣)。

由於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形,離太陽近時速度會快,離太陽遠時速度會慢,所以地球每轉15度的時間不同,因而氣節的間隔就不平均。實際中氣的間隔由29天至32天。《時憲曆》按太陽實際的軌道來定節氣,稱為定氣。

經過此修訂後成為農民曆,一直沿用至今。

補充:現代農曆最根本包含兩部分,即農曆歷月和節氣,其它的部分是由這兩部分派生出來的,把這些也算在內主要包括下面幾部分:

第一,農曆的歷月部分(也包括歷月干支,和後面所述的干支歷不同);

第二,節氣和七十二候;

第三,雜節氣;

第四,干支歷[中國農曆中的十二宮歷(十二節月,即中國的黃道十二宮),是農曆的一部分,是基於宋朝沈括的《十二氣歷》思想的。

注,農曆歷月對應十二中氣的太陽黃經度數。

農曆其本曆法:

1.以朔日為月首,定為初一日(朔:指的是太陽和月亮在天球上處於同一經度,天文學 上稱此時日月的黃經差等於零,實際上在合朔的時候,太陽、月亮、地球三者接近一條直線,此時位居中間的月亮,未被太陽光照亮的半面, 正對向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存在。

月球執行的軌道(白道)和太陽執行的軌道(黃道)並不在一個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黃道平面有5°9′的夾角。如果在朔日,太陽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黃道的交點附近,太陽離交點處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發生日食。

即日食必定發生在初一日,初一日未必有日食。例如2023年農曆己丑年正月初

一、六月初

一、十二月初一都有日食)。

2.以冬至黃經270°起,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訂為一個節氣或中氣。大寒、雨水、春分……等都叫中氣;其餘十二個,如:小寒、立春、驚蟄……等都叫節氣。

3.以冬至所在月為農曆十一月,建子,為歷算歲首。

4.兩個“冬至”之間間隔11個月,則無需置閏,隨後安排農曆十二月,次年正月、二月、三月……十月,正月為民用年首,建寅。

5.兩個“冬至”之間間隔12個月,則需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一個“閏”字。

6.農曆以東經120°為計算的子午線,即採用北京所在的東八區時區的時間(北京時間)。

例如:2023年冬至至2023年冬至間隔12個月,需置閏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即從農曆2023年 十一月開始的第八個月。其歷月分別是:

農曆2023年 十一月(冬至中氣);

農曆2023年 十二月(大寒中氣);

農曆2023年 正月 (雨水中氣);

農曆2023年 二月 (春分中氣);

農曆2023年 三月 (穀雨中氣);

農曆2023年 四月 (小滿中氣);

農曆2023年 五月 (夏至中氣);

農曆2023年 閏五月 (無中氣);

農曆2023年 六月 (大暑中氣);

農曆2023年 七月 (處暑中氣);

農曆2023年 八月 (秋分中氣);

農曆2023年 九月 (霜降中氣);

農曆2023年 十月 (小雪中氣);

又例如:

2023年冬至至2023年冬至間隔11個月,無需置閏,雖然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其歷月分別是:

農曆2023年 十一月(冬至中氣);

農曆2023年 十二月(大寒中氣);

農曆2023年 正月 (雨水中氣);

農曆2023年 二月 (春分中氣);

農曆2023年 三月 (穀雨中氣);

農曆2023年 四月 (小滿中氣);

農曆2023年 五月 (夏至中氣);

農曆2023年 六月 (大暑中氣);

農曆2023年 七月 (處暑中氣);

農曆2023年 八月 (無中氣);

農曆2023年 九月 (秋分中氣);

農曆2023年 十月 (霜降中氣);

再例如:

2023年冬至至2023年冬至間隔12個月,需置閏,雖然有兩個沒有“中氣”的月份,但置閏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其歷月分別是:

農曆2023年 十一月(小雪中氣,冬至中氣);

農曆2023年 閏十一月(無中氣);

農曆2023年 十二月(大寒中氣,雨水中氣);

農曆2023年 正月 (無中氣);

農曆2023年 二月 (春分中氣);

農曆2023年 三月 (穀雨中氣);

農曆2023年 四月 (小滿中氣);

農曆2023年 五月 (夏至中氣);

農曆2023年 六月 (大暑中氣);

農曆2023年 七月 (處暑中氣);

農曆2023年 八月 (秋分中氣);

農曆2023年 九月 (霜降中氣);

農曆2023年 十月 (小雪中氣);

4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

六、甘一,下半年逢

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2023年農曆六月份是什麼星座,2023年農曆六月份是什麼星座

娛樂咕嚕嚕 1985年農曆六月份可能是巨蟹座或者獅子座。星座的劃分是按照陽曆的日期進行分類的,1985年農曆六月份對應的陽曆的日期為1985年7月18日 1985年8月16日,在星座的劃分中,巨蟹座對應的日期為6月22日 7月22日,獅子座對應的日期為7月23日 8月23日,1985年農曆六月份可能...

的生日花是什么,六月份的生日花是什麼

1993年4月26日的生日花是兔耳芥菜。一 兔耳芥菜介紹 兔耳芥菜是被選來獻給七世紀的法國大修道院院長,同時也是隱者的聖里卡流斯。既是大修道院的負責人又是隱者,不是互相矛盾嗎?可見得聖里卡流斯是一位擅長取得平衡的人。因此它的花語是 調和 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身心的平衡感特別優異。然而,為了體...

琢磨的兩個讀音分別是什麼,琢磨的兩個讀音分別是什麼意,造句

小輝學長 琢磨是乙個漢語詞語,拼音是zhu m 琢的聲母是zh,韻母是o,u,聲調是第二聲。磨的聲母是m,韻母是o,聲調是第二聲。語出 荀子 大略 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於琢磨也。釋義 人在學習文學中是需要刻苦努力的,這樣才能取得文學上的成功。正如一塊玉,只有經過不斷的琢磨才有可能變成美玉,否則只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