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已成為千古佳句,請你說說這兩句詩妙處何在

時間 2021-10-15 15:09:49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長江邊上,三峰並列,南北相連。

陸游《入蜀記》雲:「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山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才五十餘里。

」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注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白鷺洲」,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二水中分白鷺洲」。

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接下二句表現出李白沒有讓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弔當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懷。三山亦為地點,舊說在金陵西南的江邊。據《景定建康志》載:

「其山積石森鬱,濱於大江,三峰並列,南北相連,故號三山」。又據陸游的《入蜀記》載:「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台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則距金陵才五十餘里。

」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恰好箋注說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隱若現的景象描寫。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鷺洲」,橫亙於金陵西長江裡,竟把長江分割成為兩半。於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闊,賦予人以強健的氣勢,寬廣的胸懷,也把人從歷史的遐想中拉回現實,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恆無限。

2樓:

兩個字用的好,乙個「半」,乙個「中」,恰到好處。

李白詩"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之"半落"是何意思?請指教.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山半落青bai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du

。鳳凰台上鳳凰遊zhi, 鳳去

dao台空江自流。

吳宮內花草埋幽徑,

容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長江邊上,三峰並列,南北相連。

陸游《入蜀記》雲:「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山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才五十餘里。

」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注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白鷺洲」,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一水中分白鷺洲」。

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

這裡的意思:有點半露出的意思,半隱半現、若隱若現

謎面: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謎底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能找到這些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傳說,李白遠遊荊楚,乘興而登黃鶴樓,偶讀崔顥的《黃鶴樓》一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自覺難以超越。遂借酒興;題詩一首:

「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隨即,長袖橫甩, 擲筆而去。

其後,直到來到金陵,寫了上面的那首〈登金陵鳳凰台〉一詩,才略覺痛快。

我對李白是不是和崔顥有此一爭,並不以為然。詩人心懷廣闊,本來寫詩就是自娛自樂的事。既然吳宮花草,晉代衣冠, 都不能長久,就讓「崔顥題詩在上頭」,也真的無所謂。

況且《鳳凰》,《黃鶴》兩詩,俱各渾然天成,難分上下。怪不得方回的《瀛奎律髓》說兩詩:「格律氣勢,未易甲乙。

」但我卻對另乙個千古疑案,一直不解。

《全唐詩》雖然權威,但從中學就有的這個疑問,一直未解。每見此詩,或「一水」,或「二水」, 雖然「二水」的版本要多些。難的是,兩種版本, 又各有其出處。

《四庫全書, 李太白集注》: 「史正志《二水亭記》:秦淮源出句容、溧水兩山,自方山合流至建業,貫城中而西,以達於江,有洲橫截其間,李太白所謂『二水中分白鷺洲』是也。

」白鷺洲把秦淮河一分為二, 然而因此斷定是「二分」就正確,又未免武斷。從文理上看,「一水」,「二水」, 都很優美。

歷史中的李白,來到金陵的時候,已經是飽經了滄桑。安,史之亂以後,李白因錯隨永王李璘,被李璘爭當皇帝的哥哥,當時的唐肅宗,抓了起來,流放夜郎。歷盡艱險,中途遇赦,撿了一條命。

繼而萬里江陵而下,來至秦淮古河。這時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明了?世事的易變,人心的險惡,又是如何的刻骨銘心?

我想,「三山半落青天外」, 「三山」,是否指得是安祿山, 其子安慶緒,以及史思明?或另有他指?「半落青天外」,又是否用以暗喻亂世方休,天下將治?

以此推論,按邏輯常理,下句似應暗喻二帝相爭,各守一方?那下句就真的應該是: 「二水中分白鷺洲」 了不成?

小船晃悠悠的蕩在秦淮河上。眼前的河道上,赫然寫著三個大字:《白鷺洲》。

白鷺洲讓我不由得站了起來。囘頭北望。遠方的群山,正隨著前行的小船,漸漸消失在文德橋後,半隱半現。

前方的河水,又分為兩股。 船行在右邊的分流, 向前漂去。 而左邊的分支,卻在潺潺的水聲裡,由一順的柳樹擁著,不知去向。

在船裡的感覺,確是三山半落,一水被中分!山是慢慢的落,水是突然的分。山隨船而落,一水卻為洲所二分。

這裡的白鷺洲,可能和李白見到的,並非一處,但如果是人也在船上,那種「動」的美感,想來也不過如此。

原來,一水也罷,二水也罷,觀點不同,所見也不同。李白若在船上寫這句詩,那就應該是先由一水,進而被中分。但李白若是直書在鳳凰台上所見的話,遠觀秦淮為白鷺洲所分為二。

若是再顧及到李白當時的經歷,似應以「二水中分」為佳。

不管怎樣,「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這句神來之筆,現在終於也變得那麼可親了。乙個「半落」,傾倒了歷代多少文人!既然已經體會了,那「一水」也好,「二水」也罷, 又何妨呢?

5樓:※忄白

①風調雨順②風花雪月③風吹月明④滿城風雨

6樓:

青州、 荊州、揚州、幽州、中州、……天下九州,

濟陽、 湘陽、洛陽、漁陽、淮陽、……安然無恙?

李白的什麼詩句被譽為千古名句

7樓:風影蝶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北風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將進酒》

6、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進酒》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8、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登金陵鳳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1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蜀道難》

13、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

14、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

16、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菩薩蠻》

17、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19、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

2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2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23、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越中覽古》

24、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把酒問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油天姥吟留別》

8樓:童話姬與童話使

李白留下的哪首詩不是千古名句?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意思

韓琴 這句詩的意思是詩人站在台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此句詩人把三山半隱半現 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白鷺洲 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 二水中分白鷺洲 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較為人知的佳句。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 登金陵鳳...

謎面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謎底是什麼

我只能找到這些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傳說,李白遠遊荊楚,乘興而登黃鶴樓,偶讀崔顥的 黃鶴樓 一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自覺難以超越。遂借酒興 題詩一首 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

「三山半路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什麼意思

1 糾正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2 解釋 我站在台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3 出自李白的 登金陵鳳凰台 全詩如下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