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青枯病有什麼症狀特點,如何防治

時間 2021-07-19 14:01:48

1樓:姚哥小號

馬鈴薯青枯病 症狀 發病後病株稍矮縮,葉片淺綠或蒼綠,下部葉片先萎蔫後全株下垂,開始早晚恢復,持續4-5天后,全株莖葉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綠色,葉片不凋落,葉脈變褐,莖出現褐色條紋,橫剖可見維管束變褐,溼度大時,切面有菌液溢位。塊莖染病後,發病輕的不明顯,發病重的臍部呈灰褐色水浸狀,切開薯塊,維管束圈變褐,擠壓時溢位白色粘液,但皮肉不從維管束處分離,嚴重時外皮龜裂,髓部潰爛如泥。 發生規律 細菌引起的病害。

病菌隨病殘組織在土壤中或病薯塊上越冬,病菌通過灌溉水或雨水傳播,從莖基部或根部傷口侵入,是典型維管病害。一般酸性土發病重。土壤含水量高、連陰雨或大雨後轉晴氣溫急劇升高發病重。

防治措施 (1)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實行4年以上輪作,最好與禾本科進行水旱輪作。 (2)選用抗青枯病品種。 (3)選擇無病地育苗,採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4)清除病株後,撒生石灰消毒。 (5)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噴施天達2116、雲大120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草木灰,還可每畝施石灰100公斤,調節土壤酸鹼度。 (6)定植時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定植時浸根。

(7)用“天達2116”800倍液+“天達諾殺”10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溼性粉劑4000倍液、農抗"401"500倍液、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可溼性微粒粉劑500倍液、50%百菌通可溼性粉劑400倍液、50%冠菌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700倍液、77%多寧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灌根,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3-0.

5升,隔10天1次,連續灌2-3次。

2樓:匿名使用者

黑痙病,枯萎病和青枯病。黑痙病較少見。枯萎病在區域性地區發生,一般病株率3%—5%,重時可達10%以上,一定程度地影響番茄生產。

青枯病寄主範圍較廣,發生比較普遍,危害嚴重。兩種病害症狀相似,常因分辨不清而影響防治,在生產上應注意區分,並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有效防治。 症狀識別:

兩者均在植株生長的中後期發病,剖開莖部均可發現變褐色,都表現萎蔫下垂,病害最終都表現為全株性的。 識別要點:枯萎病常在開花期以後發生。

發病初期植株中、下部葉片在中午時萎蔫,早晚恢復正常,隨病害發展,植株中、上部更多葉片開始發病萎蔫,至最後全株葉片萎蔫發黃,最後整株枯死。發病中期植株莖基一側出現水漬狀黃褐至暗褐色壞死條斑。空氣潮溼時,病部表面產生少許淡粉紅色黴層。

青枯病苗期一般不表現症狀。植株高30釐米左右開始發病。植株先是頂端葉片萎蔫下垂,後下部葉片凋萎,最後中部葉片至全株萎蔫。

有時僅一側葉片先萎蔫或整株葉片同時萎蔫。發病初期,病株僅在白天萎蔫,傍晚以後恢復正常,重病株不能恢復。發病后土壤乾燥,氣溫偏高,2—3天全株即凋萎。

如氣溫較低,連陰雨或土壤含水量較高時,病株可維持1周後枯死。植株死後葉片仍保持綠色或稍淡,所以稱青枯病。病莖表皮粗糙,維管束變褐色,併產生不定根,根部變褐腐爛。

橫切病莖,輕輕擠壓,可流出白色菌液,以此與枯萎病相區別。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馬鈴薯青枯病的侵染**有帶病種薯、土壤、其他寄主植物和肥料等。它的傳播方式很多,種薯切塊用的切刀、中耕、收穫、運輸和入窖貯藏過程中使用的農機具、包裝等,都可能沾染病菌起到傳染作用。青枯病發生一般需要27~37℃,最高生長溫度可達40℃,低於10~15℃即不能生長。

它是我國長江以南廣大地區和西南山區重要的馬鈴薯病害。

防治要點:由於青枯病傳染傳播途徑廣泛,影響發生為害的環境比較複雜,化學防治難以實施,因此在防治上應採取綜合措施。①採用無病種薯,建立無病種薯繁殖生產體系;②實行輪作,土壤是青枯病的重要傳染**,因此應實行馬鈴薯與非寄主作物輪作,尤其是水旱輪作效果好;③合理間套作,西南山區是青枯病為害最重的地區之一,該區有馬鈴薯、玉米套作的習慣,科學的套作方式可減輕青枯病的發生和傳播;④小整薯播種,防止切刀傳染;⑤選育抗病或耐病品種。

馬鈴薯青枯病發生的症狀有哪些?怎麼防治?

4樓:雲種養

馬鈴薯bai青枯病危害特徵du:

病後病株稍矮縮,葉

zhi片淺綠或蒼綠dao

,下部葉片先萎專蔫後全株下垂,屬開始早晚恢復,持續4~5天后,全株莖葉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綠色,葉片不凋落,葉脈變褐,莖出現褐色條紋,橫剖可見維管束變褐,溼度大時,切面有菌液溢位。

塊莖染病:發病輕的不明顯,發病重的臍部呈灰褐色水浸狀,切開薯塊,維管束圈變褐,擠壓時溢位白色粘液,但皮肉不從維管束處分離,嚴重時外皮龜裂,髓部潰爛如泥,別於枯萎病。

防治方法:

與非茄科蔬菜輪作3年以上,最好與禾本科進行水旱輪作;選種抗性品種;採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選擇健康種薯。

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中生菌素;農用硫酸鏈黴素;葉枯唑;噻唑鋅,三氯異氰尿酸或絡氨銅灌根,每株灌藥液0.3~0.5l,視病情隔5~7天灌1次。

注意交替輪換使用藥劑,僅供參考!

請問馬鈴薯青枯病發病原因和症狀是什麼

5樓:雲種養

青枯假單胞菌或茄假單胞菌感染引起的

病株稍矮縮,葉片淺綠或蒼綠,下部葉片先萎蔫後全株下垂,開始早晚恢復,持續4~5天后,全株莖葉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綠色,葉片不凋落,葉脈褐變,莖出現褐色條紋,橫剖可見維管束變褐,溼度大時,切面有菌液溢位。塊莖染病後,輕的不明顯,重的臍部呈灰褐色水浸狀,切開薯塊,維管束圈變褐,擠壓時溢位白色粘液,但皮肉不從維管束處分離,嚴重時外皮龜裂,髓部潰爛如泥,別於枯萎病。

供您參考

謝謝鼓勵

請問馬鈴薯青枯病如何防治?

6樓:雲種養

早上好建議進行輪作,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田塊種植,多施有機肥增施鉀肥,酸性土壤,耕耙前每畝撒50~75公斤石灰,使土壤呈微鹼性減輕發病。

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燬,用藥劑進行灌根,每隔7天灌一次,連灌2~3次,每株用藥液0.25公斤,有較好防病效果。常用藥劑有50%消菌靈700倍液,或靠山800倍液,或可殺得1000倍液,或20%石灰水。

供您參考

請問馬鈴薯青枯病發生的原因和症狀?

7樓:雲種養

馬鈴薯來青枯病病原細菌可在土壤源,或帶菌的bai肥料和種薯上越冬。出

du芽後隨氣溫zhi上升,細菌迅dao速增殖擴充套件,可引起種薯腐爛、幼芽枯死或中後期植株萎蔫。

病菌在田間的傳播主要通過灌溉水、雨水、土壤耕作和昆蟲等,種薯切塊時切刀也可以把病薯所帶細菌傳給健康的種薯塊。

高溫高溼多雨是誘發青枯病發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特別是雨後轉晴、溫度達30-37攝氏度最有利於病害流行。

其它如土壤地勢低窪、土質粘重、土壤偏酸或與茄科及其它寄主作物連作發病也較重。

馬鈴薯青枯病症狀:

病株稍矮縮,葉片淺綠或蒼綠,下部葉片先萎蔫後全株下垂,開始早晚恢復,持續4~5天后,全株莖葉全部萎蔫死亡

但仍保持青綠色,葉片不凋落,葉脈褐變,莖出現褐色條紋,橫剖可見維管束變褐,溼度大時,切面有菌液溢位。

塊莖染病後,輕的不明顯,重的臍部呈灰褐色水浸狀,切開薯塊,維管束圈變褐,擠壓時溢位白色粘液,

但皮肉不從維管束處分離,嚴重時外皮龜裂,髓部潰爛如泥,別於枯萎病。

供您參考!

如何防治西瓜葉枯病,有什麼症狀

中國農業出版社 西瓜葉枯病是近年西瓜上為害日趨嚴重的一種葉部病害,各生育期均有發生 子葉染病,多在葉緣生水漬狀小點,後變成淡褐色至褐色 圓形或半圓形水漬狀斑,濕度大時擴充套件到整個子葉後乾枯。真葉染病,初在葉背面葉緣或葉脈間,出現明顯的水漬狀小點,濕度大時致葉片失水青枯,天氣晴朗氣溫高易形成2 3公...

水稻赤枯病如何防治,水稻赤枯病的症狀及其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赤枯病必須採取綜合性措施,以預防為主。並根據不同發生型別進行針對性防治。改良土壤結構與增施鉀肥 鋅肥是根本措施。通過選地與加深土壤耕作層,並增施腐熟的有機糞肥與綠肥來改良土壤團粒結構,盡量不用砂土 黏土做稻田。增施鉀肥或鋅肥,對缺鉀的稻田,應以基肥形式,施氫化鉀或硫酸鉀8 12kg 畝或草木...

馬鈴薯得了什麼病?如何進行防治,馬鈴薯得了什麼病,怎麼防治?

巴水苼 馬鈴薯葉片發黃的原因及防治 1 晚疫病 土豆常見病害之一,病葉表面會出現許多水漬狀的深色斑點,然後逐漸擴大並形成大小不一的斑。接著斑塊葉緣開始變黃,並且會向 開始發展,導致葉片變黃。防治方法 1 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晚疫病最直接有效的途徑。2 晚疫病發生前期噴施霜脲氰 代森錳鋅 代森錳鋅和苦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