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口最多的時候有多少人,唐朝有多少萬人口?

時間 2021-06-11 22:37:36

1樓:為誰為誰為

唐朝人口最多的時候有8050萬 (天寶十四年)。

有學者有不同的看法:

1、唐朝史學家杜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一千三四百萬戶  ;

2、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頂峰6300萬 ;

3、現代學者凍國棟認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大約1430-1540萬戶約為7475-8050萬人;

4、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8050萬  ;

5、葛劍雄認為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萬之間 ;

6、現代學者陳旭麓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萬;

7、日本學者日野開三郎更認為唐朝人口最高峰時2000萬戶,人口達1.4億人。

2樓:楚留香談歷史

你不瞭解的古都,這裡人口曾經佔世界的近三分之一,唐朝的人口數量佔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你知道是現在的**?

3樓:萊克攸

現代學者們普遍認為唐朝的人口最高值出現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至天寶十四年(754年-755年),和史書記載的資料相比,現代學者主要考慮到唐朝的因土地兼併失去土地的農民,隱戶,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這些人口是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但是,這幾類人群每一類到底有多少人,不同的學者觀點分歧很大。

現代學者的觀點:

《中國人口史》,趙文林,謝淑君的觀點: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頂峰為6300多萬。 第179頁。

《中國歷史地理概論》(下冊),王育民的觀點:

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8050萬。 第54頁。

《中國人口史》(第二卷) 隋唐五代時期,凍國棟的觀點:

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大約1430-1540萬戶,7475-8050萬人。第182頁

《中國人口發展史》,葛劍雄的觀點:

唐朝人口峰值在755年前後,在8000-9000萬之間。 第159頁《中國人口發展史》第151頁,還提到了以下兩位學者的觀點:

現代學者陳旭麓,唐朝人口峰值:9254萬。

日本的現代學者日野開三郎,唐朝人口最高峰:2000萬戶,1.4億人。

4樓:校笑笑

從李世民時期的唐律就規定,女子12歲男子十四就可以結婚,女子18歲男子20歲不結婚就會受到處罰。連李世民那些兒女的結婚年齡都沒超過十五歲,最小的是十歲結婚,何況民間?從618年到754年的136年時間裡,理論上可以繁衍最少六代人、最多十代人。

哪怕每年人口增長率是百分之五,一百三十六年要增加多少?

武德年間,長安人口不足30萬,到天寶年間,達到一百五十萬的常住人口和五十萬的流動人口。增加五倍。就按照五倍人口增長算,武德年間的人口統計是3000萬左右,三倍就是一億人口。

古代不限制計劃生育,很多家庭又是一妻多妾。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十七歲生下長子李承乾,三十三歲時生下第七個孩子新城公主,三十五歲去世。若她再活十年,能不能再生兩個或四個孩子?

在民間,一個婦女生七個八個孩子的例子比比皆是。平均下來,一對夫妻有五個子女不算多吧。

另外,唐朝時期,兒子在成年後不能主動提出來分家而居,所以,四代同堂,甚至是五代同堂是很正常的,這麼算下來每一戶最少是十個人吧。

人口統計,在現代也不敢說都能統計清楚了,何況唐朝的奴婢還不算人口、百越和嶺南之地更難統計?再加上從武則天時代就開始出現逃戶、隱戶?

這些逃戶和隱戶大致有三個去向:成為權貴的佃戶、邊塞和長江以南---都是官府的力量難以完全統治的地區.

綜合以上,清風個人以為,唐朝人口最多的時候,要超過一個億,甚至一億五千萬也不稀奇。

5樓:匿名使用者

盛唐時期人口有6000萬左右。衰唐時期約1300萬左右。初唐時期約有850萬左右。

6樓:惜上陌

690年以前時期人口數由唐高祖時的1500萬,到唐太宗貞觀23年1900萬,再到690年3000萬左右,人口在不斷增加

資料唐代的人口數及其變化

唐太宗貞觀23年(649年)有人口19000000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唐玄宗開元14年(726年)有人口41410000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有人口45310000唐玄宗天寶14年(755年)有人口52910000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有人口16900000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有人口15760000

唐朝有多少萬人口?

7樓:匿名使用者

《唐會要》記載:安史之亂前,在冊人口為900餘萬戶,人口數量在天寶年間達到8000萬餘人,五年後,不足150萬戶。

早在盛唐時間,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

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擴充套件資料

唐朝人口變化史

因隋煬帝楊廣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亂導致全國人口銳減,至唐高祖武德年間僅200餘萬戶,李唐統一全國後戶口開始逐步恢復。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戶數恢復至304萬,人口達1235萬,又獲塞外歸附人口120餘萬。 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國有戶380萬。 武則天神龍元年(705年)全國有戶615萬,約3714萬人。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戶數9619254,口數52880488,為官方戶口統計的峰值。安史之亂後,因藩鎮割據及戶籍統計和管理混亂廢弛,戶口數不符合實際情況,據學者分析廣德二年(764年)全國人口至少有4600萬到4700萬左右,晚唐人口峰值達六千萬左右。

唐朝史學家杜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一千三四百萬戶;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頂峰6300萬。

現代學者凍國棟認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大約1430-1540萬戶約為7475-8050萬人;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8050萬;葛劍雄認為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萬之間。

8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天寶十四年有8050萬人口。但學者意見不一。

現代學者們普遍認為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現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至十四年間(754年-755年),因學者考慮到佃農、隱戶、奴僕、士兵、僧道、外族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而對唐朝人口峰值有不同看法。

唐朝史學家杜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一千三四百萬戶;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頂峰6300萬;

現代學者凍國棟認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大約1430-1540萬戶約為7475-8050萬人;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8050萬;

葛劍雄認為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萬之間;現代學者陳旭麓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萬人;日本學者日野開三郎更認為唐朝人口最高峰時2000萬戶,人口達1.4億人。

9樓:凮起雲湧

唐朝有八千萬左右人口。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以長安為京師。658年置東都洛陽,後又陸續增置北都太原,南京成都、鳳翔等都城。

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唐國號。

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10樓:校笑笑

《唐會要》記載:安史之亂前,在冊人口為900餘萬戶,五年後,不足150萬戶。

有人說,唐朝初期的人口在2500萬左右。這個資料比隋朝鼎盛時減少一半。

他們忽略一個事實:被各家族霸佔為私奴的人口並沒有計算在內,百越和嶺南的人口也沒有正確的數字。這些都計算在內的話,人口基數就突破三千五百萬了。

這樣的一個基數,繁衍了一百二十年後是多少?

從武則天后期,唐朝便出現逃戶,數量不可計。在此也不做討論。單說這九百萬戶。

整個中國古代時期都不提倡分家,三代人四世同堂是很常見的。不分家便算作一戶。這一戶,平均最少是八人。但這八人只是最普通的百姓。稍微有些錢財的,都要納妾,子女更是成群。

所以,唐朝一戶的平均人口,按照十人算也可以,按照二十人算也可以。

另外,奴婢是賤籍,不算人口,也不被記載為一戶之內的人口。

唐朝的奴婢制盛行,按照最保守的計算也有七八百萬。

再計算唐朝的糧食產量:根據《通典·食貨典》、《隋書·地理志》、《新唐書·地理志·總序》 等歸納唐朝的耕種面積不少於800萬頃。而畝產量約為小麥,105斤/市畝;大米,157斤/市畝。

年產糧食就在900億斤(4500噸)。以平均每人每年消耗800斤糧食算,可以養活1.12億人口。

結合以上幾點,安史之亂以前,人口超過一個億是很簡單的推算。

11樓:匿名使用者

最高不會超過9000. 唐朝的疆域擴張與人口增長並不是同步的,當人口達到高峰時,極盛疆域已

成過去,這與西漢的情況相似。隋唐之際的人口谷底估計在武德五年(624 年),

約為2200-2300萬。此後以年平均8 -12‰的增長率增加(包括因自境外遷入而

增加的部分),至安史之亂前的755 年達到約8000-9000萬的高峰。而唐朝在北

部推進到極點時的人口約2900萬,在西部獲得最大疆域時的人口約為3500萬,在

朝鮮半島設立安東都護府時的人口至多有4000萬,都離高峰甚遠。而在人口超過

8000萬的天寶盛世,除了今新疆烏魯木齊及其以東一帶有一些正式的州縣,其設

置正式行政區域的範圍基本沒有超出西漢的範圍。

唐朝在新闢的領土基本都設定都護府和都督府,或通過羈縻府、州、縣的形

式進行統治。羈縻政區的首長絕大多數都是由其原來的首領世襲的,不納賦稅,

除已遷入內地的以外也不領朝廷俸祿,當然也不接受唐朝的常駐機構和人員,不

會有什麼移民遷入。唐朝存在時間較長、較穩定的六個都護府中,安南的轄區是

西漢以來的舊地;安東所管的大多也是遼西的舊地;安北一度轄有今蒙古和西伯

利亞,但到垂拱二年(686 年)後即遷至今內蒙古;單于原轄陰山、河套一帶,

至聖曆元年(698 年)後併入安北;只有北庭和安西二個存在時間最長,轄區又

基本都是新闢。這些都護府都沒有為唐朝的人口提供多少擴充套件的餘地,因為除了

常駐的軍隊和行政人員以外,由內地遷去人人口極少。遷入西州(今新疆吐魯番

一帶)和庭州(今烏魯木齊一帶)的主要是罪犯,在都護府和鎮的駐地如安西

(今庫車)、北庭(今吉木薩爾)、疏勒(今喀什)、焉耆(今焉耆)等處主要

由戍卒實行屯墾。安史亂後這類遷移也基本結束了。

相反,伴隨著唐朝擴張的是大批邊區和境外民族的內遷。如東、西突厥被滅

後,有數十萬人遷入唐朝,定居在首都長安的就曾有一萬戶,河套和今陝西、山

西北部都是安置突厥人較多的地區。高麗被滅後,三萬多戶百姓被遷至江淮以南

及山南、京西諸州,其中一部分以後遷回遼東,但不久又被遷至隴右、河南。百

濟的貴族和百姓被遷於遼東、徐州、兗州等地。山東半島沿海有很多新羅人居住。

此外,回鶻、鐵勒、西域諸族、吐谷渾、吐蕃、党項、契丹、奚等族幾乎都有不

少人內遷。唐朝的軍隊,從將領到士兵,都有大量來自邊疆和境外的人員。

總之,在唐朝的疆域達到極盛時,其人口還沒有超過西漢;而當其人口達到

高峰時,絕大部分人口居住的範圍與西漢的疆域相仿;遷入唐朝的人口遠遠超過

唐朝向邊疆地區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