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想到的俗語是什麼

時間 2021-08-11 17:43:36

1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這是一道語文基礎題,很高興為您解答!

這段詩句是宋朝蘇軾的名句,題為《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

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所以,在這兩句中,我們應當想到的俗語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希望您早日解決題目!

另外,祝您國慶快樂哦!

2樓:惠懷綠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一各不同的反義詞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3樓:水鳥聽風

與此句意思相近的說法有: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此詩句意思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廬山景色, 也各不相同。詩句出自北宋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區域性,帶有片面性。

4樓:丁丁小貝貝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天地間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5樓:匿名使用者

1、看景不如聽景

2、看似一朵花,實則豆腐渣。

3、中看不中用。

4、是個指頭不一般齊。

6樓:同志我是喻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什麼意思?

7樓:不忘初心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原文】:

出自宋代蘇軾,原文如下,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2023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

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賞析】: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

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

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昇華為理性王國裡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8樓:鐸斯宰父初柳

題西林壁

[作者]

蘇軾[全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先寫橫看,整個廬山是一道道連綿起伏的山嶺;再寫側看,它是一座座高峻峭立的險峰。站在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變幻萬千,呈現不同的景象。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用俗語怎麼說? 30

9樓:咋地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10樓:琦君思

不同角度和不同的距離看那座山的樣貌是不同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

12樓:匿名使用者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當局者迷。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根據詩中寓意可用俗語?

13樓:惲慕苼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下聯是什麼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5樓:華全動力集團

蘇軾——《題西林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應的俗語是什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橫嶺側峰,遠近不同

氣勢恢巨集,婀娜多姿!

橫嶺側峰、形態各異

崎嶇曲折、蔚為壯觀

不同角度,看法不同

由詩句「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想到俗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想到的有: 5

17樓:秋風中的殘荷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8樓:匿名使用者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19樓:匿名使用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0樓:天雪戀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21樓:匿名使用者

????????????????????????

宋朝詩人蘇軾有詩云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大

南邕 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譯文 從正面 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 山峰聳立,從遠處 近處 高處 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

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

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是蘇軾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從中揭示一種生活哲理來啟發讀者的思考和領悟。這首絕句的長處不在於形象或感情,而在於富有理趣。譯文 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其他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