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時間 2021-08-30 09:40:01

1樓:松鼠船長

(1)我國“三農”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根本原因在於城鄉二元結構及由此導致的農村生產要素的持續流失。要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站在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從“兩個基本趨向”的論斷出發,提出了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和任務,體現瞭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

通過統籌城鄉發展破解“三農”問題;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破解“三農”問題;通過明顯改善農村的整體面貌破解“三農”問題;通過擴大公共服務覆蓋農村的範圍破解“三農”問題。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要的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第一,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實現共同富裕,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強調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第二,綜觀一些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歷程,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援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

第三,沒有農業的現代化,不會有國家的現代化。只有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和農業的投資力度,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工業對農業的支援和反哺作用,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才能使原材料行業如鋼鐵和水泥的過剩生產能力找到新的出路,使我國最具潛力的農村消費市場得以充分開發,並拉動其它製造業的發展,實現城鄉經濟社會良性互動,才能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

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農業處於艱難的爬坡階段,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能實現到2023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措施:第一,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第二,增加農民收入;第三,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改變農村面貌;第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第五,增加農業和農村投入;第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內在的聯絡。社會要和諧,農村是基礎。當前,城鄉關係不夠協調,是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問題。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建立有利於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

(材料:——建設和諧社會要以加強民生建設為重點,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促進社會和諧,而構建和諧社會則是從維護社會和諧的角度促進科學發展。

這就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聯絡。)

2樓:果噠

能不能換位思考問題,調動農民自己的積極性,給予他們自己一個發展平臺能更好解決問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十一五”期間,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其重大意義在於: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從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來看,我國是農民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因此,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首先和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好農民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使農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從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中心內容來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但又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農村是我國最遼闊的地域但又是最窮的地域,因此,實現工農業全面發展,城鄉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都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意。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從本世紀起到2023年的奮鬥目標。目前,我國所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設者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我國是農村人口佔多數的國家,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然而,從實際看來,至今全國農村還有2600多萬絕對貧困人口,有近5000萬低收入人口僅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這表明我國農村居民還有相當一部分生活處於較為困難狀態。

另據統計,目前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7.2%,城鎮居民家庭則為37.

7%。“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主要是考慮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目標,關鍵是把農村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村的全面小康。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新世紀的一個重大創新,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在於各階層、各群體的利益在變化中協調,收入在穩定中提高,生活在發展中改善。

但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地區之間等方面的差距還都比較大,其突出的表現就是,農村相對落後,農民收入相對較低,農業基礎相對薄弱。特別是我們新中國成立以來甚至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實行向城市傾斜、向工業傾斜的政策,是造成今日農村相對落後的一個基本原因。這雖然在一定時期有其必要性,然而到今天我國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我們應當順應這一趨勢,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積極地支援“三農”發展為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創造條件。

第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實現農村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也就是說,新農村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農村,是農村“硬體”、“軟體”共同發展的農村,是農村村容村貌與農民精神狀態文明進步的農村。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市的基礎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延伸到農村,形成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長效新機制。

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基礎公共設施不斷完善,通過改水、改路、改廁、改房、改灶等新農村建設,解決農民行路難、飲水難、讀書難等問題,提高農村公共服務、公共衛生水平,保護生態環境,為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營造農村發展的新環境。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社會的文明進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變農村的許多傳統陋習和封建迷信,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樹立文明新風尚,培育新時代的新農民。

4樓:沙漠也長草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城鄉協調發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保證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參與發展程序、共享發展成果。

如果我們忽視農民群眾的願望和切身利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滯後,我們的發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就無法落實。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聯絡,更加自覺、主動地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盡快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確保我國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的必然要求。國際經驗表明,工農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是現代化建設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國家較好地處理了工農城鄉關係,經濟社會得到了迅速發展,較快地邁進了現代化國家行列。

也有一些國家沒有處理好工農城鄉關係,導致農村長期落後,致使整個國家經濟停滯甚至倒退,現代化程序嚴重受阻。我們要深刻汲取國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把農村發展納入整個現代化程序,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工業化、城鎮化同步推進,讓億萬農民共享現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與農業協調發展、城市與農村共同繁榮的現代化道路。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我們正在建設的小康社會,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其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大部分地區農村面貌變化相對較小,一些地方的農村還不通公路、群眾看不起病、喝不上乾淨水、農民子女上不起學。

這種狀況如果不能有效扭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會成為空話。因此,我們要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程序。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發展經濟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農村集中了我國數量最多、潛力最大的消費群體,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可靠、最持久的動力源泉。

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使億萬農民的潛在購買意願轉化為巨大的現實消費需求,拉動整個經濟的持續增長。特別是通過加強農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訊等建設,既可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消費環境,又可以消化當前部分行業的過剩生產能力,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社會和諧離不開廣闊農村的社會和諧。當前,我國農村社會關係總體是健康、穩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

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更好地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緩解農村的社會矛盾,減少農村不穩定因素,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關注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

簡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

5樓:虹裳揚輝

1、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

2、是確保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的必然要求;

3、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

4、是保持國民經濟平衡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

5、是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

6、是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新農村建設徵地補償的標準是什麼,新農村建設徵地

摩茂勳 我想在這裡問問怎麼樣是新農村建設,在建設中有沒有就是給多少錢的。再個鄉里有沒有說在建設金額中要扣什麼費的理由 大馬 一般新農村建設徵地補償的標準就是按照三年的平均收入標準的三到六倍進行補償。並且以人均平均的分量進行否補償。因為這樣的話能夠做到更公平公正,而且容易讓一些農村人也有不錯的收入,不...

財政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財政在這場巨集大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應從公共財政支農入手,整合各類支農資金,發揮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財力保障作用。財政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1 支援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 城鎮化,加快農業和農村發展 以財政資金為導向,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 民營農莊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農業行業協會等家...

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簡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城鄉協調發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保證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參與發展程序 共享發展成果。如果我們忽視農民群眾的願望和切身利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滯後,我們的發展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