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天時不如地利
——古典散文名篇賞析之一
《天時不如地利》是《孟子·公孫丑》中的一章。《孟子》的出現,是古典散文從章到篇的劃時代的作品。孟子是乙個「好辯」之士,所以不管是義正詞嚴的說理文也好,高談雄辯的辯**也好,都具有氣勢強烈、明暢犀利的風格,讀起來顯得深入淺出,輕快流利,富於鼓動性與說服力。
從《天時不如地利》這篇簡短精煉的論說文來看,就具有上述特點。
這篇短論把「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概念引來分析戰爭,闡明戰爭勝敗的關鍵,決定於人心的向背,得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精闢見解,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現在,人們把戰爭分為正義性和非正義性的兩種。正義的戰爭代表著人民的利益,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援,最終會取得勝利,這就是「得道多助」的道理;非正義的戰爭是反人民的,所以得不到人民的支援,終究要失敗的,這就是「失道寡助」的道理。
孟子當年的觀點,已經把人看作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根本的因素,否定了「唯**論」,這是很有見地的。
《天時不如地利》的起首二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文章的中心論點,提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命題。然後進行層層推理,一一印證。先以「天時」與「地利」比較,再以「地利」與「人和」比較,邏輯地論證了命題的合理性,最後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斷。
這種使議論逐步深入的寫法,既回扣了論點,又加深了文章的主旨,使人感到層次清楚,說理充分,明白暢達。
孟子寫文章善於使用「相反相成」、「因勢利導」的方法進行論辯,以加強說服力。如果在不同意見的物件面前,一開始就從正面「開門見山」地把自己的意見擺出來,那只會使人感到「異」而不感到「同」,往往引起牴觸,從而增加解決矛盾的困難,減少說服力。而孟子的文章則與此相反,他善於掌握論敵的思想矛盾發展狀況,善於從反面或側面順著對方的意見,掀起波瀾,一縱一擒地誘導對方思想上的積極因素發生作用,以便把自己的意見投入對方的心坎。
《天時不如地利》這篇文章就是採用這種方法的。
在論證「天時不如地利」時,先抑「地利」一方,說成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這樣的彈丸之地,而將「天時」一方揚之甚高,因為有天時方面的有利條件,可以「環而攻之」,寫出了一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氣勢。可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環而攻之而不勝」,「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又將「地利」揚之甚高,將「天時」貶之甚低。在論證「地利不如人和」時,先揚「地利」一方,連用四個排比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造成一種穩如泰山的氣勢,揚之甚高,而結果是「季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又抑之極低。
雖未明言「人和」的作用,而「人和」的威力已烘托映襯了出來。
文章的前半部分是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論點,並擺足了論據。後半部分則是進行理直氣壯、斬釘截鐵的論證。又是先順勢發問: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人民要安居,不能靠領土邊界的劃定,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阻,威懾天下不能靠兵器的堅利,那麼靠什麼呢?
結論是靠「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為「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只有實行仁政,得到大多數人民的支援,戰爭才能取得勝利。
附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
孟 子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孟子·卷四·公孫丑下》
2樓:鬱悶8熊貓
"人和"的例子:《曹劌論戰》中齊王能"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就是得到民心的保證,才贏得長勺之戰.再者,中國人民八年抗戰,是中國人民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才取得最後的勝利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例子:越王勾踐在困境中臥薪嘗膽,在憂患中礪志,所以取得成功.與之相反,吳王夫差耽於安樂,最後亡國.
3樓:水瓶臨風
《天時不如地利》是《孟子·公孫丑》中的一章。《孟子》的出現,是古典散文從章到篇的劃時代的作品。孟子是乙個「好辯」之士,所以不管是義正詞嚴的說理文也好,高談雄辯的辯**也好,都具有氣勢強烈、明暢犀利的風格,讀起來顯得深入淺出,輕快流利,富於鼓動性與說服力。
從《天時不如地利》這篇簡短精煉的論說文來看,就具有上述特點。
這篇短論把「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概念引來分析戰爭,闡明戰爭勝敗的關鍵,決定於人心的向背,得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精闢見解,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現在,人們把戰爭分為正義性和非正義性的兩種。正義的戰爭代表著人民的利益,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援,最終會取得勝利,這就是「得道多助」的道理;非正義的戰爭是反人民的,所以得不到人民的支援,終究要失敗的,這就是「失道寡助」的道理。
孟子當年的觀點,已經把人看作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根本的因素,否定了「唯**論」,這是很有見地的。
《天時不如地利》的起首二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文章的中心論點,提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命題。然後進行層層推理,一一印證。先以「天時」與「地利」比較,再以「地利」與「人和」比較,邏輯地論證了命題的合理性,最後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斷。
這種使議論逐步深入的寫法,既回扣了論點,又加深了文章的主旨,使人感到層次清楚,說理充分,明白暢達。
孟子寫文章善於使用「相反相成」、「因勢利導」的方法進行論辯,以加強說服力。如果在不同意見的物件面前,一開始就從正面「開門見山」地把自己的意見擺出來,那只會使人感到「異」而不感到「同」,往往引起牴觸,從而增加解決矛盾的困難,減少說服力。而孟子的文章則與此相反,他善於掌握論敵的思想矛盾發展狀況,善於從反面或側面順著對方的意見,掀起波瀾,一縱一擒地誘導對方思想上的積極因素發生作用,以便把自己的意見投入對方的心坎。
《天時不如地利》這篇文章就是採用這種方法的。
在論證「天時不如地利」時,先抑「地利」一方,說成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這樣的彈丸之地,而將「天時」一方揚之甚高,因為有天時方面的有利條件,可以「環而攻之」,寫出了一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氣勢。可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環而攻之而不勝」,「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又將「地利」揚之甚高,將「天時」貶之甚低。在論證「地利不如人和」時,先揚「地利」一方,連用四個排比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造成一種穩如泰山的氣勢,揚之甚高,而結果是「季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又抑之極低。
雖未明言「人和」的作用,而「人和」的威力已烘托映襯了出來。
文章的前半部分是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論點,並擺足了論據。後半部分則是進行理直氣壯、斬釘截鐵的論證。又是先順勢發問: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人民要安居,不能靠領土邊界的劃定,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阻,威懾天下不能靠兵器的堅利,那麼靠什麼呢?
結論是靠「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為「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只有實行仁政,得到大多數人民的支援,戰爭才能取得勝利。
附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
孟 子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孟子·卷四·公孫丑下》
有關名人的事例 15
4樓:匿名使用者
朱自清當衣買書楊建民
5樓:澄壯魯和志
曾國藩,
靖港之役,
被石達開慘敗,
而後跳江自殺,
被楊載福救起.
求關於實現人生價值的名人事例
6樓:結果是已收到
1,孔子
一代先師孔子,初時以建立以「仁」治國的完美社會為志。周遊列國之後,終於沒有成功,然而它卻是很好的老師,孔子的**遍及天下,他也最終成為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見,只有找到自己的枝頭,生命的意義才能實現。
2,比爾·蓋茨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本是一名外國著名大學的學生,然而當他感覺到大學所教的內容並不適合自己時,便毅然離開學校,從事自己喜愛的電腦設計工作,最終積累了世界上無人能比的鉅額財富。
3,喜劇大師卓別林
一代喜劇大師卓別林,年少時因相貌不佳總是成為別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劇生涯中這恰恰成為一種優勢,他主演的無聲喜劇電影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境界。這不得不說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4,小品王趙本山
趙本山還是乙個農民時,有人說他重活幹不了,輕活不願幹,光會耍嘴皮子。但他硬是把嘴皮子耍成一門功,最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小品大師。
5,漫畫家**庸
台灣著名漫畫家**庸25歲紅透寶島,在內地,他的漫畫也非常暢銷。可小時候的他卻是乙個問題孩子,並認為自己非常笨。十多歲以後,他發現自己對文字反應遲鈍,但對圖形很敏感。
於是他轉而開始畫畫,最終獲得了成功。
7樓:匿名使用者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
「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鎚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裡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儘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畫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
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鍊計畫。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適合自己依附的枝頭,生命才能達到極致。
一代先師孔子,初時以建立以「仁」治國的完美社會為志。周遊列國之後,終於沒有成功,然而它卻是很好的老師,孔子的**遍及天下,他也最終成為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見,只有找到自己的枝頭,生命的意義才能實現。
一代喜劇大師卓別林,年少時因相貌不佳總是成為別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劇生涯中這恰恰成為一種優勢,他主演的無聲喜劇電影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境界。這不得不說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本是一名外國著名大學的學生,然而當他感覺到大學所教的內容並不適合自己時,便毅然離開學校,從事自己喜愛的電腦設計工作,最終積累了世界上無人能比的鉅額財富。
社會在發展,可是道理卻沒有變,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適合自己的枝頭,生命才能閃光。
烏鴉敢於拼搏,樂於學習的精神固然值得讚賞,然而它不能認清自己的實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敗的。
人不只需要勇於拼搏的精神,更應認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備,才有可能成功。
擁有自知與拼搏,光明就在眼前
有關名人思維敏捷語言幽默的事例 中國
一位美國記者在採訪 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 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聽後,風趣地說 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
關於勇氣的名人事例,有關勇氣的名人事例
看看拿破崙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跟六年級的同學單挑打架的事情,你就知道勇氣多數時候是天生的。那個高年級的同學身材比他高出一個頭,打了三次,都被打成熊貓眼,第四次又去找哪個高年級的同學,同學說 你究竟想怎麼樣!拿說 除非你給我道歉!否則我要和你打到死!同學說 i am sorry,我怕你了,求你不要再打我...
關於勇氣的名人事例,有關勇氣的名人事例
近日看到一篇報道 一個到中國旅遊的美國小夥子,奮不顧身地為一名中國老人奪回被搶的包,而在場的中國人卻個個無動於衷。我看後不禁感到心寒和疑惑 為什麼素不相識的美國青年會挺身而出,而身為同胞的中國人卻無動於衷呢?聽說美國人好吃維他命,是不是他們的維他命中含有什麼特殊成分,能教人見義勇為?如果有的話,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