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將成本與可變現淨值較低者作為期末存貨計量方法

時間 2022-05-05 13:30:06

1樓:匿名使用者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因資產的賬面價值高於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 新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範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除特別規定外的其他資產減值的處理。《資產減值》準則改變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減值準備計提後可以轉回的做法,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消除了一些企業通過計提秘密準備來調節利潤的可能,限制了利潤的人為波動。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 1、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2、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餘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淨殘值)。 3、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但對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確認減值損失後,如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價值已恢復,原確認的減值損失應當予以轉回,記入當期損益 。 「存貨跌價準備」賬戶用於核算企業提取的存貨跌價準備。 存貨跌價準備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如由於存貨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低於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應按單個存貨專案的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的差額提取,並計入存貨跌價損失。

簡單的說就是由於存貨的可變現價值低於原成本,而對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種穩健處理。 計提存貨跌價損失的範圍: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存貨的範圍比較寬,有在途材料、原材料、包裝物、在產品、低值易耗品、庫存商品、產成品,委託加工物資、委託代銷商品、受託代銷商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等。

存貨是否需要計提跌價損失、關鍵取決於存貨所有權是否屬於本企業、存貨是否處於加工或使用狀態。凡是所有權不屬於本公司所有的存貨,不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損失,如受託代銷商品;凡是處於加工或使用過程中的存貸不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損失,如:委託加工物資、在產品(存貨實物形態及數量不容易確定)、在用低值易耗品(價值低且已攤入成本)等。

計提存貨跌價損失的金額限制:從理論上分析,凡是存貨的市場價或可變現價值低於其成本價的,都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損失,並且規定必須分品種,規格、產地、品牌明細核算,但在實際核算工作中由於很難做到而顯得沒有多大現實意義,如大型商業企業存貸品種及規格少則上萬種,多則幾十萬種,尤其在目前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很多存貨市場****低於成本價,按照新制度的規定,無論存貨跌價損失的金額是多少,都需要計提存發跌價損失,一則會計核算工作已非常大,不可能全部做到;二則對於跌價損失金額比較少的存貨也要計提跌價損失,沒有多大現實意義。筆者從為各個企業可以根據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原則,規定計提存貸跌價損失餘額的範圍,可以用絕對數表示,存貨跌價損失多少金額以上的,需要計提,否則不提;也可以用相對數表示,存貨跌價損失金額超過本企業實現利潤規定百分比的,需要計提,否則不提。

確定計提跌價損失金額範圍或百分比,關鍵取決於對企業實現利潤的影響程度。 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計算公式:存貨跌價準備=庫存數量×(單位成本價-不含稅的市場價) 計算結果如為正數,說明存貨可變現價值低於成本價,存在損失,就按此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為負數,就不需計提。

可變現淨值: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金後的金額。 企業會計準則——存貨規定:

會計期末,存貨應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所謂「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指對期末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兩者之中較低者進行計價的方法。 「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的理論基礎主要是使存貨符合資產的定義。

當存貨的可變現淨值**至成本以下時,表明該存貨給企業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低於其賬面金額,因而應將這部分損失從資產價值中扣除,計入當期損益。否則,當存貨的可變現淨值低於其成本時,如果仍然以其歷史成本計量,就會出現虛計資產的現象。

2樓:匿名使用者

成本與可變現淨值較低者作為期末存貨計量方法,這是新會計準則中新規則,這一方法體現了會計原則中的謹慎性原則和期末存貨價值的真實性。

可變現淨值: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

資產減值:是指因資產的賬面價值高於其可收回金額,也就是預計**後變成的現金淨值比賬面的少,對賬面而言不就是減值了嗎?而這二者的差額造成的資產損失額就形成了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跌價準備:是為了謹慎且期末資產的真實可靠,企業要對有減值跡象的存貨或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存貨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要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要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

這個數額正是賬面價值與可變現淨值間的差額。

所謂市值,這是通俗表述,實質上它就是公允價值,「公」就是公眾,社會大眾。「允」就是允許、許可、認同、接受。也就是廣大社會大眾都能認同和接受的價值。

公允價值就是資產或存貨的估計售價,用它減去存貨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就成了可變現淨值了。這就是二者的關係。

但願我的解釋能對你理解這幾個概念有幫助。

為什麼將成本與可變現淨值較低者作為期末存貨計量方法

3樓:匿名使用者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因資產的賬面價值高於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 新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範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除特別規定外的其他資產減值的處理。《資產減值》準則改變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減值準備計提後可以轉回的做法,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消除了一些企業通過計提秘密準備來調節利潤的可能,限制了利潤的人為波動。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 1、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2、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餘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淨殘值)。 3、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但對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確認減值損失後,如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價值已恢復,原確認的減值損失應當予以轉回,記入當期損益 。 「存貨跌價準備」賬戶用於核算企業提取的存貨跌價準備。 存貨跌價準備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如由於存貨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低於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應按單個存貨專案的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的差額提取,並計入存貨跌價損失。

簡單的說就是由於存貨的可變現價值低於原成本,而對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種穩健處理。 計提存貨跌價損失的範圍: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存貨的範圍比較寬,有在途材料、原材料、包裝物、在產品、低值易耗品、庫存商品、產成品,委託加工物資、委託代銷商品、受託代銷商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等。

存貨是否需要計提跌價損失、關鍵取決於存貨所有權是否屬於本企業、存貨是否處於加工或使用狀態。凡是所有權不屬於本公司所有的存貨,不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損失,如受託代銷商品;凡是處於加工或使用過程中的存貸不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損失,如:委託加工物資、在產品(存貨實物形態及數量不容易確定)、在用低值易耗品(價值低且已攤入成本)等。

計提存貨跌價損失的金額限制:從理論上分析,凡是存貨的市場價或可變現價值低於其成本價的,都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損失,並且規定必須分品種,規格、產地、品牌明細核算,但在實際核算工作中由於很難做到而顯得沒有多大現實意義,如大型商業企業存貸品種及規格少則上萬種,多則幾十萬種,尤其在目前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很多存貨市場****低於成本價,按照新制度的規定,無論存貨跌價損失的金額是多少,都需要計提存發跌價損失,一則會計核算工作已非常大,不可能全部做到;二則對於跌價損失金額比較少的存貨也要計提跌價損失,沒有多大現實意義。筆者從為各個企業可以根據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原則,規定計提存貸跌價損失餘額的範圍,可以用絕對數表示,存貨跌價損失多少金額以上的,需要計提,否則不提;也可以用相對數表示,存貨跌價損失金額超過本企業實現利潤規定百分比的,需要計提,否則不提。

確定計提跌價損失金額範圍或百分比,關鍵取決於對企業實現利潤的影響程度。 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計算公式:存貨跌價準備=庫存數量×(單位成本價-不含稅的市場價) 計算結果如為正數,說明存貨可變現價值低於成本價,存在損失,就按此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為負數,就不需計提。

可變現淨值: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金後的金額。 企業會計準則——存貨規定:

會計期末,存貨應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所謂「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指對期末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兩者之中較低者進行計價的方法。 「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的理論基礎主要是使存貨符合資產的定義。

當存貨的可變現淨值**至成本以下時,表明該存貨給企業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低於其賬面金額,因而應將這部分損失從資產價值中扣除,計入當期損益。否則,當存貨的可變現淨值低於其成本時,如果仍然以其歷史成本計量,就會出現虛計資產的現象。

4樓:匿名使用者

成本與可變現淨值較低者作為期末存貨計量方法,這是新會計準則中新規則,這一方法體現了會計原則中的謹慎性原則和期末存貨價值的真實性。

可變現淨值: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

資產減值:是指因資產的賬面價值高於其可收回金額,也就是預計**後變成的現金淨值比賬面的少,對賬面而言不就是減值了嗎?而這二者的差額造成的資產損失額就形成了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跌價準備:是為了謹慎且期末資產的真實可靠,企業要對有減值跡象的存貨或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存貨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要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要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

這個數額正是賬面價值與可變現淨值間的差額。

所謂市值,這是通俗表述,實質上它就是公允價值,「公」就是公眾,社會大眾。「允」就是允許、許可、認同、接受。也就是廣大社會大眾都能認同和接受的價值。

公允價值就是資產或存貨的估計售價,用它減去存貨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就成了可變現淨值了。這就是二者的關係。

但願我的解釋能對你理解這幾個概念有幫助。

對期末存貨採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法計價,其所體現的會計核算一般原則是拜託各位了3Q

心在雲上飛 一 對期末存貨採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法計價,其所體現的會計核算一般原則是 謹慎性原則 二 依據 1 企業會計準則 基本準則 第十二至第十九條規定了會計資訊質量要求的八項原則。即 可靠性原則 真實性 客觀性 相關性原則 明晰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 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 重要性原則 謹慎性原則和...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是什麼意思哦

rostiute魚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當成本高於可變現淨值時,表明存貨已經減值,應以可變現淨值作為存貨的賬面價值 否則以成本作為存貨的賬面價值。對期末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兩者之中較低者計價的方法。即當成本低於可變現淨值時,期末存貨按成本計價 當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時,...

請問可變現淨值和現值的區別是什麼

可變現淨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 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在可變現淨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 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量。現值是現在和將來 或過去 的一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