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器香爐底有“宣德”,三腳,重2 5斤,邊無花紋,值多少錢

時間 2021-08-15 14:26:06

1樓:真螃蟹

傳說宣德年間明朝宮廷失火,燒燬了府庫,庫藏的**、**和銅燒熔成了一團,於是皇帝下令用這批銅料鑄造香爐,也就是宣德爐,除去皇帝極少量的賞賜,基本都留在宮內使用。可是這個事情還沒完,到了明末崇禎年間,由於國庫空虛,內帑也所剩無幾,崇禎皇帝下令融毀宮內銅器鑄錢充作軍餉,絕大部分宣德爐也就跟著被一勺燴了。

真品因為含有金銀成分,所以在器物表面能看到不規則的色斑,要說辨別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可是現在的宣德爐,一萬個裡面也難得有一個是真的!

明代宣德年間所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

焚香習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通常人們為了禮儀將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歡在讀書、寫字的書房內,焚上一柱香,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因此,早在漢代以前就出現陶、瓷、銅、鐵、瓦為材料製成的香爐。元末明初隨著銅器鑄造業的迅速發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爐,逐漸被銅香爐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間是銅香爐製作的巔峰階段。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實在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三千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時期,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

就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式進行仿造。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鑑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鑑別真假宣德爐已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上述原因,使刻有宣德款識的銅香爐,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極低廉,遠遠比不上其它造型的中國古代青銅器**。

宣德爐,不僅是指宣德三年鑄造的爐,而是所有帶宣德款銅爐的統稱。而且它也可泛指和宣款爐形制相近的不帶款或帶有其它款的銅爐,真正宣德三年的爐已成了一個謎。一般說,風格設計有明中葉特徵而包漿和銅質特佳者就能作為是宣德的候選人。

但宣德爐絕大部分都不是宣德的,這些爐帶宣款,與其說其目的是偽仿,還不如說是對歷史**時代的尊敬和緬懷。

判斷宣德爐

通常在判斷宣爐的好壞時主要從三方面入手:

1、最主要是看包漿、色澤。舊說有五色,分別為佛經紙,慄殼,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經紙色為第一。上海朵雲軒95年拍品中有一銅爐(高19.

2釐米),其色澤就能達到佛經紙色。此外,一些使用了特種工藝製造的灑金、錯金銅爐,其價值要比一般的銅爐高數倍。

2、其次是看造型、鑄工、大小以及重量。造型以古雅渾厚為上,有耳足的比無耳足的要好,鑄工越精越好。以大小而言,徑8-12釐米的爐最常見,屬於小號;徑15釐米左右的爐是中號,數量比小號少,但價值比小號高;而徑大於20釐米的爐是大號,工藝精者稀見,價值也很高。

在同樣尺寸的情況下,爐越重價值也越高。如友所藏的明末清初的宣爐,徑只有15.8釐米,而重量可達7斤,是該尺寸銅爐中的超重量級選手,價值要比普通的重3斤的高數倍。

3、最後看款的質量。款鑄得越精越奇就越能幫助斷代,而銅爐的價值也越高。宣德爐在明、清以及**均有鑄造,但如何判定年代的早晚呢?從整體造型上來說,明代銅爐的整體風格是雅緻、渾厚。

發展到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銅爐依然渾厚,但不及早先的雅緻。時至18世紀,風格開始趨向纖弱,在造型和裝飾上力求變化,有的也雅緻,但總體上渾厚不足。下兩圖是筆者藏品,原倫敦佳士得拍品,31.

8釐米高,乾隆款和乾隆時期,紋飾較繁複,珊瑚鑲嵌完整無缺漏。

19世紀及以後,銅爐鑄造的質量每況愈下,無論是包漿紋飾造型都比前期的差。值得一提的是帶有“石叟”款的銅爐。對這類銅器的考證專家有不同意見:

英銅器專家rose kerr在她的《中國晚期銅器》書中提出“石叟”是始於明代後期的一江南作坊的“商標”(rose kerr, later chinese bronzes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london, 1990]);另一專家paul moss不同意,他在《第二青銅時代》一書中認為明後期的專鑄“石叟”款銅器的作坊不存在,“石叟”是傳說中擅長作銀鑲嵌銅器的一僧侶的別號。他認為帶“石叟”款的銅器是19世紀的作品。下圖帶“石叟”款的銀線鑲嵌的銅爐,一說是17世紀,一說是19世紀。

宣德爐認識

由於宣德爐價值不菲,市場上偽品很多,怎樣來分辨這些偽品便是讓收藏者們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

辨別宣德爐的真偽主要看三個方面:

1、看包漿。真品包漿溫潤,寶氣內蘊,長時間不變。偽品包漿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難看。

2、看鑄工。真品鑄工質量平均,精品鑄工相當精。偽品鑄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鑄工粗糙。

3、看磨損。真品有自然均勻的磨損,特別是在足底。偽品無磨損或人為打磨。

爐是古代焚香燒炭之器,有薰爐、香爐、手腳爐之分。古人崇尚焚香,香爐用途極多,主要功能有三點:一是用來薰衣;第二是書房必備之器,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詩句為證;第三是用來供祀神佛。

明代宣德年間所鑄的銅爐屬焚香供祀之類,是專為郊壇大廟鑄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爐,宣德爐選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樸典雅,當時就十分珍貴。明代宣德年間是銅香爐製作的巔峰時期,宣德爐的色彩豐富,它以紫紅色為基調,有褐、青、綠、紅、藍、黃、白、金等數十種顏色。爐的構造由爐耳、爐身、爐足三部分組成。

爐耳有:象耳、獅耳、環耳等,都成對置於爐身的兩側。有的爐不飾耳,爐身光素不作紋飾;有時還在爐身外部敲上些小塊金箔。

宣德爐爐壁厚重,拿在手上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款識規範端莊,大多落於爐外底部。據記載:宣德爐僅在宣德三年鑄造過一次,一共5000只,以後就封爐不鑄了。

由於宣德銅爐名冠天下,所以後世多有仿製,但是無論怎麼仿,它的顏色、銅質都與真正的宣德爐相差甚遠。

宣德爐色質

宣德銅爐經6煉到12煉之後,基本接近純銅,所以顏色為紫紅色的,雖然新增了金銀等材料,但數量較少,對製成品的色質改變不大。所以宣德以後的仿品在鑄爐中不把金溶入銅料中的原因,而把金材料用灑金、鎏金、錯金、割金等工藝裝飾在爐表面,達到美觀的效果。

宣德爐的表面經過長時間的氧化,形成慄紅色的氧化層,這就是判別真假宣德爐的基本色調。宣德爐原料在冶煉過程中,合金成份的不同,也會造成宣德爐材料顏色有些差異,也導致這些銅合金表面的氧化層顏色的差異。但萬變不離其中,真宣德爐的表面顏色與慄紅色不離左右。

因此,要從表面顏色上判別真假宣德爐已經很清楚了。如銅爐表面氧化層顏色顯黑色或黑色帶綠,那是銅材料中含鉛太高,不屬純銅;如銅爐表面生成綠鏽,那是含錫太高,已接近青銅合金;如銅爐表面一擦就黃爛爛的,氧化層不致密,那是含鋅太高,是黃銅合金。從表面質地上看,如被氧化的粗糙、不平,或者能見到砂眼等,那是黃銅合金鑄造或是粗銅鑄造。

從重量上看,爐直徑12釐米的,重量大約在1千克以上,爐直徑15釐米的,重量大約在1.7千克以上,爐直徑18釐米的,重量大約在3千克以上,在考慮爐壁厚度相同情況下,近似半圓球環的體積 現在市面上吳邦佐款的宣德爐多是**仿製的。

清朝遺留的文物非常多,清代銅香爐有哪些鑑定特徵?

2樓:wuli小亮仔

第一,銅質非常精細,而作假者不知其內加入金銀等***,不瞭解其比例,因此從銅質上能鑑別真偽,須看宣德爐底、足,露銅精者為真,粗劣者為假。

第二,真爐色澤蘊藏於內,映出黯淡奇光,燦爛自然、柔和;而偽者照於外表,非自然生成。

第三,真假宣德爐不管是圓形還是方型,也不管是陶耳,還是橋耳、半環耳,相同型者,輕浮者為假,渾厚古樸者為真。

第四,真宣德爐的款識有

一、二、

四、六字款,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結構嚴謹,字型規整;而假宣德爐一般為“大明宣德年制”的六款,隨意書者為多,字型不規整。

第五,鎏金或散鎏金宣德爐真者,金水很厚,呈黃中閃白色;假者,金水薄,不均勻,顯輕浮。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沿革:

薰香的歷史在中國由來已久,漢代著名的博山爐就是人們為薰香而設計的。薰香爐也叫香薰或者香爐,最初採用青銅為材料,漢代的博山爐就是青銅製成的。其實,薰香並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點綴,它還有薰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作用。

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逐漸豐富起來。宋代出現了瓷制的博山爐,但是它禁不住香粉的燒烤,很快就變成了文人的把玩之物。諸如此類,以後出現的玉質香爐、翡翠香爐等等,也都是一種用來陳設或者把玩的觀賞品。

與實用器相比,陳設器的價值也許更高。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責成宮廷御匠參照皇府內藏的定、汝、官、哥、均等名窯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

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了三千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普通百姓只能知其名而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3樓:女郎亦是女狼

清代銅香爐又名清代宣德爐,宣德爐的鑑定特徵:

1、宣德爐材質選用的是一種風磨銅,經反覆提煉的同時加入金、銀等***,如此便愈燒愈純,其金銀等***便浮於表面,輕輕擦拭,便泛出光澤,銅質非常精細。宣德爐底、足,露銅精者為真,粗劣者為仿。

2、宣德爐色澤蘊藏於內,映出黯淡奇光,燦爛自然、柔和;而仿者照於外表,非自然生成。

3、真假宣德爐無論是圓形還是方形,還是陶耳,還是橋耳、半環耳,相同型者,輕者為仿,渾厚古樸者為真。

5、鎏金或散鎏金宣德爐真者,金水很厚,呈黃中閃白色,仿者,金水薄,不均勻,顯輕浮。

大宣年明德香爐

哈哈。你真幽默。大宣年明德制 那叫 大明宣德年制 宣德爐傳世數量稀少,所以真品的 為天文數字,異常昂貴。各朝歷代紛紛仿製,如今很多仿品充斥市場,只要你轉逛舊貨市場或古玩店,均能見到 大明宣德年制 款的宣德爐,真宣德爐要想遇到簡直是大海撈針,但也並非絕對,也許就能在某個古董攤上尋到真品,那麼斷定它的真...

底部有宣字的銅香爐,我有一隻銅香爐,底部有個宣字,不知去那裡簽定

這個頭像我一開始第的第款是大明宣德銅牆,這是要是真品的話,這個專案是很值值錢的,是一個很寶貴的意見文物,所以這個光看 看出來只有這個看著食物金滾專家鑑定是不是贗品我是真品的話?是非常值錢的 從 來看像是個老物件,不過至於是不是真正的宣德爐就不確定了,你要知道古董這個行業造假的太多了,他們技術手段也是...

底款飛雲閣銅香爐是哪個年代的,銅香爐底款雲尚,是什麼年代的

姬覓晴 底款飛雲閣的銅香爐的年代是唐朝的。飛雲閣原名 望雲閣 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城北,始建於唐朝末年。當時,危全諷擔任撫州刺史。飛雲閣約計875米,闢有三門,東門叫承春門,南門叫通教門,北門叫望雲門,每座城門上建有高閣,望雲門的高閣就叫望雲閣。在古代,望雲閣與承春閣 通教閣一直是 矗然鼎峙 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