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的簡介

時間 2021-05-05 14:51:07

1樓:匿名使用者

韋莊唐末五代詩人、詞人。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

武后時宰相韋待價之後(一說為玄宗相韋見素之後,其實並非一房),詩人韋應物四世孫。至韋莊時,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

生平 韋莊一生經歷,可分前後兩期。

前期為仕唐時期。廣明元年(880)他在長安應舉,適值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未能脫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陽,次年作《秦婦吟》。後去潤州,在鎮海軍節度使周寶幕中任職。

光啟元年(885),僖宗還京後,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鳳翔、興元。韋莊出於擁戴唐室之忱,離江南北上迎駕,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後在婺州一帶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應試,不第。

幹寧元年(894)再試及第,任校書郎,已年近60。後昭宗受李茂貞逼迫出奔華州,韋莊亦隨駕任職。幹寧四年,奉詔隨諫議大夫李詢入蜀宣諭,得識王建。

後又在朝任左、右補闕等職。這一時期的創作主要是詩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於光化三年(900),此後無詩作留存。

後期為仕蜀時期。天覆元年 (901),他應聘為西蜀掌書記,自此在蜀達10年。天□四年 (907),朱全忠滅唐建梁,韋莊勸王建稱帝,與之對抗,遂建立蜀國,史稱前蜀。

他被王建倚為心腹,任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制定開國制度。後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時,他曾於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舊居重建草堂作為住所。

這一時期的創作主要是詞。今存韋詞大部分作於後期。

文學創作 韋莊在唐末詩壇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綱稱他「勝於咸通十哲(指方幹、羅隱、杜荀鶴等人)多矣」(《石洲詩話》),鄭方坤把他與韓□、羅隱並稱為「華嶽三峰」(《五代詩話·例言》)。他前逢黃巢農民大起義,後遇藩鎮割據大混戰,自稱「平生志業匡堯舜」(《關河道中》),因而忠於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憂時傷亂為他詩歌的重要題材,從而較為廣闊地反映了唐末動盪的社會面貌。

《憫耕者》、《汴堤行》對戰亂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睹軍回戈》、《喻東軍》、《重圍中逢蕭校書》對當時屯居洛陽的援軍殘害人民、擄掠婦女的醜惡行徑作了譴責,同時又對他們擁兵自重、未能積極鎮壓起義軍表示不滿。而《銅儀》、《洛北村居》、《北原閒眺》、《辛丑年》等詩,則反映了他對唐室「中興」的熱切期待;《聞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關》等詩,表示了他對離亂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憶昔》等作,更撫今追昔,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輓歌。

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懷古詩,如《台城》、《金陵圖》、《上元縣》等,在對南朝史蹟的憑弔中,也寄寓著他對唐末社會動亂的哀嘆,情調淒惋。此外,他還有一些詩如《思歸》、《江外思鄉》、《古離別》、《多情》等,反映了他長期四處飄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寫景詩,如《題盤豆驛水館後軒》、《登咸陽縣樓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

他以近體詩見長。律詩圓穩整贍,音調響亮,絕句包蘊豐滿,發人深省;而清詞儷句,情致婉曲,則為其近體詩的共同風格。

韋莊的代表作是長篇敘事詩《秦婦吟》。此詩長達1666字,為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詩中通過一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敘說,正面描寫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稱帝建國,與唐軍反覆爭奪長安以及最後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

思想內容比較複雜,一方面對起義軍的所謂「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觀上也反映了義軍掀天揭地的聲威及統治階級的倉皇失措和腐敗無能;一方面揭露了唐軍**人民的罪惡,另一方面又夾雜著對他們「剿賊」不力的譴責。它選擇典型的情節和場面,運用鋪敘而有層次的手法,來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複雜矛盾,布局謹嚴,脈絡分明,標誌著中國詩歌敘事藝術的發展。韋莊因此詩而被稱為「秦婦吟秀才」。

由於某種忌諱,韋莊晚年嚴禁子孫提及此詩,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長期失傳。20世紀初始在敦煌石窟發現。

韋莊又是花間派中成就較高的詞人,與溫庭筠並稱溫韋。溫、韋詞在內容上並無多大差別,不外是男歡女愛、離愁別恨、流連光景。但溫詞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詞,創作個性不鮮明;而韋詞卻注重於作者感情的抒發,如〔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5首,學習白居易、劉禹錫《憶江南》的寫法,追憶往昔在江南、洛陽的遊歷,把平生漂泊之感、飽經離亂之痛和思鄉懷舊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蘊深至。

風格上,韋詞不象溫詞那樣濃豔華美,而善於用清新流暢的白描筆調,表達比較真摯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詞還接受了民間詞的影響,用直截決絕之語,或寫一往情深,或寫一腔愁緒。如〔思帝鄉〕「春日遊」的「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於率直中見結鬱;〔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的「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以終老異鄉之「誓」,更深一層地抒發思鄉之苦。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韋端己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最為詞中勝境」,許昂霄《詞綜偶評》評韋詞「語淡而悲,不堪多讀」,都指明這一特點。王國維《人間詞話》認為韋詞高於溫詞,指出「端己詞情深語秀」,「要在飛卿之上」;「溫飛卿之詞,句秀也。

韋端己之詞,骨秀也」,也是從這點著眼的。但韋詞間有艷褻語,為其不足處。

本集和研究資料 《蜀□杌》著錄韋莊《浣花集》20卷。《補五代史·藝文志》著錄《韋莊箋表》 1卷、《諫草》2卷、《蜀程記》1卷、《峽程記》 1卷、《韋莊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僅存《浣花集》及所選詩《又玄集》,餘皆佚。

《浣花集》為韋莊弟韋藹所編,藹序說,韋莊在「庚子(880)亂離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編集時,他才蒐集到1000多首。然今傳《浣花集》僅存詩200多首,尚不足原編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間朱承爵刻本(《四部叢刊》即據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閣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時地分卷,各卷篇數多少不均。

《全唐詩》略加歸併,編為5卷,內容全同。另《補遺》1卷,大概為後人於結集後所增補。

韋莊詞向無專集。《全唐詩》從《花間集》、《尊前集》、《草堂詩餘》等輯錄54首。劉毓盤輯有《浣花詞》 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集六十種》。

近人向迪琮編有《韋莊集》,收韋詩 300多首,詞55首,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印行,較為通行。

關於韋莊生平事蹟,《蜀□杌》、《唐才子傳》、《十國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瀅生有《韋莊年譜》(北平清華園我輩語叢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燾有《韋端己年譜》(見《唐宋詞人年譜》,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 1版),資料豐富,考訂精密,於韋莊一生行跡,鉤稽頗詳。

介紹一下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的創作背景,還有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杜甫的《登岳陽樓》,韋莊的

2樓:匿名使用者

1、孟浩然《夜歸鹿門歌》: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 時可達。

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徵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 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闢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所以題曰「夜歸鹿門」,雖有紀實之 意,而主旨卻在標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2、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徵》中寫道:「歸時倘佩**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又因得罪了權貴,及翰林院同事進讒言,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

離開長安後,他曾與杜甫、高適遊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乙個時期。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性,以度時光。可是李白沒有這麼做。

他有乙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於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朋友時所作,所以又題作「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3、杜甫的《登岳陽樓》: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杜甫57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淒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大曆三年(768年),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今屬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

3樓:歲月不寒

作品原文

夜歸鹿門歌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1]

注釋譯文

【注釋】

①晝已昏:天已黃昏。

②漁梁:州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汙水邊。《水經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

③鹿門:山名,在襄陽。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別業。

④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就,後攜妻登鹿門山採藥,一去不回。

⑤巖扉:岩洞的門。

⑥幽人:隱士。指龐德公,也是詩人自指。

⑦喧:吵鬧.

【譯文】

山寺裡的鐘聲響起,天色已經昏暗,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著小舟返回鹿門。鹿門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朧的樹影。

不覺中忽然來到龐公隱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門及松間的小路靜悄悄的,只有我這個隱者獨自來來去去。[2]

作品鑑賞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徵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闢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所以題曰「夜歸鹿門」,雖有紀實之意,而主旨卻在標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漁梁」是地名,詩人從峴山南園渡漢江往鹿門,途經沔水口,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聯想,使詩人在船上閒望沉思的神情,瀟灑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

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自己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彷彿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裡,詩人恍然了。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

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採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裡,與塵世隔絕,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淨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前人說孟浩然詩「氣象清遠,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籤》引徐獻忠語)。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這些特點。

從藝術上看,詩人把自己內心體驗感受,表現得平淡自然,優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表現出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1]

參考資料

菩薩蠻韋莊譯文

菩薩蠻 其二譯文 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應該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比天空還青,遊人可以在有彩繪的船上聽著雨聲入眠。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長得很美,賣酒撩袖時露出的雙臂潔白如雪。年華未衰之時不要回鄉,回到家鄉後必定悲痛到極點。原詩 菩薩蠻 其二 唐代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

曹敬莊身份簡介,曹敬莊的簡介簡短的

曹敬莊 1944 男,湖南株洲人,株洲市博物館館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文史研究.讀株洲 是曹先生上個世紀最後十幾年間發表的有關株洲的人和事的一系列報告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發表時間不同,題材內容各異.曹先生以作品內容為經,以發表時間為緯,將這些作品歸納為一輯,使這部集子自成體系.書中20餘篇文章,以不同...

散文鑑賞韋莊的《菩薩蠻》誰有

韋莊寫的 菩薩蠻 有數首,比較著名的一首是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菩薩蠻 洛陽城裡風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斜暉,憶君君不知。菩薩蠻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