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111順其自然
1:行大事者不拘小節。
2:心寬天地寬。豁達,才會快樂。
3: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懂得包容,才會贏得朋友。
2樓:君家濃酎我狂歌
人生之路又是漫長的。雖然對於動輒以多少萬年來計算具變遷的宇宙來講,人生的七八十年像眨眼之間那樣微不足道,然而,對於乙個個體生命,它卻是實實在在的兩萬多個日日夜夜,七八十個春夏秋冬。人生要經歷自己的幼年、青年、壯年、老年,也可謂漫長。
在這漫長的人生中,疾病死亡,種種不測時時威脅著我們的血肉之軀。要想使人真正感受到人生的幸福,也必須有一番真正的修煉,有一種視無常為有常的達觀。
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題過幾副著名的匾額,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是「難得糊塗」與「吃虧是福」這兩副。
據說,「難得糊塗」四個字是在山東萊州的雲峰山寫的。有一年鄭板橋專程至此觀鄭文公碑,流連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於山間茅屋。屋主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塗老人」,出語不俗。
他的室中陳列了一塊方桌般大小的硯台,石質細膩,鏤刻精良,鄭板橋十分嘆賞。老人請鄭板橋題字以便刻於硯背。板橋認為老人必有來歷,便題寫了「難得糊塗」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方印。
因硯台地,尚有許多空白,板橋說老先生應該寫一段跋語。老人便寫了「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寶貴之門也。
」他用了一塊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板橋一看大驚,知道老人是一位隱退的**。有感於糊塗老人的命名,見硯背上還有空隙,便也補寫了一段話:
「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
字畫小字是:「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難得糊塗益身心。有些虧吃得難受,但你又何必自己苦自己,不妨裝裝糊塗,才有安然平順的心情。
「吃虧」不光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睿智。能夠吃虧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不能吃虧的人,在是非紛爭中斤斤計較,他只看侷限在「:
不虧」的狹隘的自我思維中,這種心理會蒙蔽他的雙眼,勢必要遭受更大的災難,最終失去的反而更多。
吃虧不但是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風度,更是一種坦然,一種達觀。一種超越。
能吃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會吃虧是處事的一種睿智。
吃虧決不虧,惜福才有福!
做人要能吃得虧,過於計較,得失心太重,反而會捨本逐末,丟掉應有的幸福。
「吃虧」不光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睿智。
人生一世,功名利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斤斤計較,徒然給自己增加痛苦而已。不如看淡得失。放下名利,享受生活的快樂。
真正有智慧型的人,不在乎「裝傻充愚」的表面性吃虧,而是看重實質性的「福利」!
吃得虧中虧,方得福外福。貪看無邊月,失落手中珠。
2023年,鄭板橋在濰縣「衙齋無事,四壁空空,周圍寂寂,彷彿方外,心中不覺悵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蕭蕭,人生難道就是如此?爭名奪利,爭勝好強,到頭來又如何呢?
看來還是糊塗一些好,萬事都作糊塗觀,無所謂失,無所謂得,心靈也就安寧了。」於是,他揮毫寫下「難得糊塗」。因此它被稱為「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內心並發出的憤激之詞。
」蘇東坡詩云:「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所以,聰明人難做。
什麼是糊塗呢?糊塗就是不精明。糊塗有兩種:
一種是真糊塗,懵懵處世,似是與生俱來,裝不來,求不到;一種是裝的假糊塗,明明是非黑白了然於心,偏偏裝作良莠不分,既由『聰明轉入糊塗』了。根據鄭板橋的這種性格和心理結構,出汙泥而不染的高雅品格,要他違背自己的理念和道德行為,顯然是一種痛苦與折磨。聰明人如基於良知道德有所為,而要他裝作糊塗而無所為,的確很難。
所以徐蘭州認為:「鄭板橋這段感慨『難得糊塗』的題書,其中有段非常感性的心路歷程,也是知識分子從政,在**制度腐敗政權中無法展現巨集志的一種**之聲。它具有為所當為的失敗涵義,不可為而為的膽識。
因此,這種『心理調節』乃是『試圖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短暫安寧。」
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其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興化縣相托,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完信後,立即賦詩回書:「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稍後,他又寫下「難得糊塗」,「吃虧是福」兩幅字。並在「難得糊塗」下加註『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在「吃虧是福」下加註『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盈於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此處引用的詩句其實為同時期的大學士張英所作,而此處將「難得糊塗」比喻為就是聰明;難得做一次糊塗,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態平衡。因為「吃虧是福」既是「難得糊塗」最恰切的詮釋。
鄭板橋從不糊塗,他之所以興嘆「難得糊塗」,自有其苦衷在。朱鐵志認為「鄭板橋是個極為清醒的人。唯其清醒,正派,剛直不阿,而對讒言無能為力時,才會有『難得糊塗』的感嘆,『難得糊塗』的難在那裡呢?
難在他畢竟清醒自明,心如明鏡,無法對惡勢力充耳不聞,視而不見;難在他一枝一葉總關情,對百姓的疾苦不能無動於衷。他只有假裝糊塗,然則終不能無視現實,遂於痛苦於內,淡然於外,而生『難得糊塗』之嘆。」
鄭板橋以「難得糊塗」而出名。他所說的「難得糊塗」,卻有不同的解釋,有望文生義的;有作詞語解釋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內涵進行**的,諸説不一。那麼它該作何種解釋更為恰切呢?
看來,「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世,亦不可以謬其文也。」
鄭板橋寫的「難得糊塗」字幅下,有他題的一行款跋:「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這行款跋,當是鄭板橋對「難得糊塗」的解釋了,即對自己處世哲學的一種解釋。
從字幅上標明的日子看,字幅寫於乾隆十六年,當時鄭板橋正在山東濰縣當知縣。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鄭板橋在當時黑暗的官場上很吃不開,常常受到惡勢力的嘲諷、刁難。他一面以嬉笑怒罵來抗爭,一面又彷徨悲觀,產生了脫世思想。
這時他的情緒,是壓抑、苦悶、孤獨、自嘲、彷徨、悲觀、痛苦交織在一起。就是在這種情緒下,他寫了「難得糊塗」的字幅,不久便辭官歸隱。
這樣,就可以明白款跋的意思了:「聰明難」———要進取,要「眾人皆醉我獨醒」當然難。「糊塗難」———得過且過本來並不難,但乙個一心想勤政執法,為百姓做事的人心中並不願意這樣做,因此也難。
「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抗爭不過官場的黑暗勢力,又不願昧著良心去「糊塗」,這種「聰明」之後的「糊塗」更難。款跋最後一句「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在前面種種的「難」面前,只有小心從事,知進知退,不冒失,不惹禍,只求心裡安寧,不求後世福報。
鄭板橋的這種心理和處世哲學,既有積極的一面,即表現了不同惡勢力同流合汙的立場和骨氣;也有消極的一面,即看破紅塵的悲觀脫世思想。「難得糊塗」中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消極的脫世思想。
現在,許多人愛買鄭板橋「難得糊塗」的字幅,主要是他們很欣賞鄭板橋的處世哲學。不過,據我看,不少人是取消極態度的。「難得糊塗」中儘管有積極的一面,但畢竟趨於消極,和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格格不入,終不足取。
「人生都道聰明好,難得糊塗方為真。」「難得糊塗」鄭板橋說了多少年了?然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不如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
人生在世,在智力上達到「聰明」的狀態很難,因此世上有許多稀里糊塗生活、渾渾噩噩處世的人。沒有聰明的頭腦又要謀生怎麼辦?只得出賣自己的體力,還得以「身體健康」做本錢。
十個指頭伸出來都不是一般齊,何況是人?因此,這輩子出來老實做人,踏實生活,對於那些**厚祿之人我還是敬而遠之為好,不管他們歌舞笙平,還是荒淫無度,還是「糊塗」點好啊!免得自己犯「紅眼病」,惹人笑話,我們少吃後,滿行動,偶爾想想欄裡的豬,微笑一下,很好。
人世間努力使自己變得聰明的人很多,雖然並不聰明但卻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的人更多,而真正意義上承認自己不聰明,老老實實做人的所謂糊塗者很少。可見,聰明人難做,糊塗人也難做。
然而,人若達到聰明的境界之後,再由聰明而轉入糊塗則更難。若乙個人對於人生事理了解透徹的話,這個人就會看到人性中的很多缺點和弱點。過於明查的人就會因此而在為人處世上處處挑剔,難以容人。
而對於不正直的人來說,他可能會因此利用人性的弱點為自己謀取私利,敗壞社會綱紀法度。
因此,從過於明察苛求的聰明轉入寬以待人的「糊塗」則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大概才是板橋先生「難得糊塗」的真實目的所在。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遇事須從公心出發,放一著讓人,退一步行動。然,這個充滿私慾的時代有幾人不是為了自己事後求得別人或者上天的福報,而是為了處世的當下心安理得?
又有多少人做事於心無愧?
如今的官場也流行那句「難得糊塗」。但是「難得糊塗」卻了成了「不分是非,不負責任。」對人對事睜乙隻眼閉乙隻眼,與世俗社會同流合汙,做事沒有原則。
有幾人能理解板橋先生的「糊塗」,是一種清醒的蔑視,是對腐敗現實的**,是清風自拂的坦蕩胸懷。
可見「難得糊塗」真難!
「難得糊塗」,難得糊塗!中文中「糊塗」一詞看似針砭,卻深意頗多,除卻囫圇愚鈍,不甚精明之外,還可引申為韜晦,收斂,包容,此中情情種種,若被運用的妙趣自在一心,藉此收益良多的高人,便被稱做大智若愚了。宰相劉羅鍋的「難得糊塗」,不愧為大愚中的大智大悟。
這裡的「難得糊塗」是人屢經世事滄桑之後的成熟和從容。這種糊塗與不明事理的真糊塗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徹大悟之後的寧靜心態的表現,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談笑間淡泊名利和恩怨,把苦、難、疼、傷深埋在心中,在夜深人靜遠離人群的海邊對天仰笑……
其實「難得糊塗」是一種經歷,只有飽經風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諦;同時,「難得糊塗」也是一種境界,心中有大目標的人,自然對枝節雜碎不屑一顧,只著眼大方向,為全域性負責,能做中流砥柱。它還是一種資格和智慧型。名利淡泊、寧靜致遠的人物,他們內涵豐富、底蘊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靜之心對待人生,泰然安詳。
在紛繁變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間風雲變幻、處事輕重緩急、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
「難得糊塗」需要超凡脫俗、胸襟坦蕩、氣宇軒昂、灑脫不羈、包容永珍的氣度。
難得糊塗出自哪
清代書畫家 文學家鄭板橋題過幾副著名的匾額,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是 難得糊塗 與 吃虧是福 這兩副。據說,難得糊塗 四個字是在山東萊州的雲峰山寫的。有一年鄭板橋專程至此觀鄭文公碑,流連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間茅屋。屋主為一儒雅老翁,自命 糊塗老人 出語不俗。他的室中陳列了一塊方桌般大小的硯臺,石...
什麼叫拿得起放得下,是不是難得糊塗?
從字面意思來看,拿得起就是你敢於擔起一件事情,而你敢不敢是由你的能力決定的,如果你能力比較大,拿起是很輕鬆的,不過拿起的背後意味著你要承擔這件事情,或者說你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相比而言,放得下我們更常討論,放下,就是把它從你的心中剔除,不再去關心掛念一件事,不去在意它,以一種灑脫,超然的心態去對待它...
「難得糊塗」下一句是什麼,「大智若愚,難的糊塗」下一句是什麼?
特特拉姆咯哦 難得糊塗 是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傳世的名言。出處 乾隆十六年 公元1751年 鄭板橋受莒州知州之邀遊歷莒州。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時,得當地王員外大宴款待,員外久聞板橋大名,並渴望得到其墨寶,就用當地名吃 糊塗菜 招待板橋。鄭板橋品嚐湖塗菜後,讚不絕口,就問王員外這些菜的名字,員外答 我們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