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中勸吳王的少年後來怎麼樣了

時間 2021-05-05 20:37:55

1樓:汝珈藍榮

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聽了大臣們的議論,想去勸說吳王。可是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怎麼辦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著乙隻彈弓,在王宮花園裡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少年終於被吳王發現了,吳王問道:「你早晨跑到花園裡來幹什麼?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濕了」

少年回答說:「稟報大王,我在打鳥。」

吳王問:「你打著鳥了嗎?」

少年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吳王來了興趣,問:「什麼事啊?」

少年說:「花園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乙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後。

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後。」

吳王誇獎說:「你看得真仔細!那黃雀要捉螳螂嗎?」

少年接著說:「是的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史記上沒記載……

2樓:地下的神

肯定會被吳王器用!放心!

3樓:徐梧桐

史書上沒有 就是只是個小人物,但是有些最真的道理都來自於平凡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

」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乙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乙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濕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

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道:

「園中的大樹上有乙隻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乙隻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好像沒有記載誒。。。對不起

《螳螂捕蟬》中年輕人勸說吳王有什麼妙處?

5樓:313傾國傾城

【妙在】:

(1)他堅持自己的做

法,引起吳王的注意;

(2)他隻字未提國家戰況,卻讓吳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螳螂捕蟬》原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

「善哉!」乃罷其兵。

【翻譯】:

吳王想要討伐楚國,告訴左右大臣說:「我會殺死所有敢勸諫我出兵的人!」吳王的侍從中有個年輕人想要勸諫吳王卻不敢,就懷裡藏著彈丸,手裡拿著彈弓,在後院遊蕩,露水沾濕了他的衣服,這樣做了幾天。

吳王說:「你來,為什麼要這樣辛苦地沾濕衣服?」年輕人回答說:

「園子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乙隻蟬,蟬處在高處一邊放聲叫著一邊吮吸著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他的後面;螳螂彎曲身子貼緊前肢想要取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的旁邊;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彈弓和彈丸在他的下面。這三者都一定想要的要眼前的利益,卻不考慮身後的禍患。」吳王說:

「好啊!」於是吳王停止了進攻。

6樓:匿名使用者

攻打楚國取勝的希望很大,這是吳王看到眼前利益;諸侯國將乘虛而入,這是吳王還沒想到的隱伏著的禍患。

7樓:匿名使用者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吳王不聽勸阻,執意要出兵攻打楚國,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是危險的,從而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篇課文的故事性很強,故事中套著故事,是一篇學生愛讀並能從中受到啟發的好文章。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麼一篇通俗易懂的課文通過自讀並從中明理並不難,但學生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形勢缺乏了解,所以借「螳螂捕蟬」的故事使學生與課文中的吳王一起恍然大悟,成了教學中的乙個難點。

8樓:匿名使用者

少孺子巧諫吳王 在我國浩瀚的文化史冊裡,有乙個名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典故,人們常用這個典故,諷喻那些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隱伏著後患的人。可你知道嗎?這個富有哲理的典故,出自春秋時期吳國的一位聰明少年,他的名字叫作少孺子。

遠在春秋時期,江南一帶有兩個相鄰的國家??吳國和楚國。這兩個國家為了爭奪地盤,發展壯大自己,經常發生戰爭。

. 有一年,吳王又是徵兵調糧,又是備辦**,準備攻打楚國。大臣們得悉吳王要出兵征戰,紛紛進諫。特別是許多老臣,向吳王周密分析形勢,勸說吳王改變主意。

他們諄諄告誡吳王說:「眼下楚國強大,吳國弱小,攻打楚國的時機還不成熟。真要發生戰爭,吳國得勝的希望極為渺茫。

況且,傾盡我國兵力去攻打楚國,必然造成國內空虛,那樣的話,其他鄰國就有了可乘之機。一旦腹背受敵,國家局勢將萬分危急!」 可吳王**聽得進去這些勸告。

他自恃近年來兵精糧足,執意要攻打楚國。大臣勸諫得多了,他就惱恨地喝斥他們:「全是一群窩囊廢,楚國有什麼可怕?

就是相鄰的越國,不也懼我三分嗎?我的主意已定,誰要再勸阻,我就殺死誰!」 眼見剛愎(bi)自用的吳王一點兒也不聽勸誡,大臣們全都搖頭嘆息。

吳王要拿整個國家去冒險,可誰也不敢再勸阻。 吳王的侍從中,有乙個叫少孺子的年輕人。他苦思冥想多日,終於想出了乙個勸諫吳王的好辦法。

一天清晨,少孺子手拿乙隻彈弓,衣兜裡裝滿彈丸,來到皇宮的後花園裡。花園裡,樹木花草,枝葉繁茂,爭奇鬥艷,景色十分迷人。可少孺子對這些一點也不感興趣。

他東張西望,穿梭在樹叢間,連枝葉上冰涼的露水打濕了衣襟鞋襪,都沒有察覺。他太專心致志了。 一連幾個早晨,少孺子都是這樣在後花園裡不停地轉悠。

吳王好幾天早上都沒來見到他,覺得很奇怪。問清少孺子在後花園,吳王就來找少孺子問緣由:「你每天大清早跑到這裡轉悠什麼?

你瞧你,衣服濕淋淋的,拿著個彈弓走來走去的,究竟想幹什麼?」 少孺子回答說:「我正在打黃雀啊!

」 吳王一聽,更是疑惑不解了:「怎麼,你還有心思在這裡玩?」吳王有些惱怒。

少孺子不慌不忙地說「大王,我這幾天雖然沒打下乙隻黃雀來,可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 少孺子一邊說,一邊注視著吳王。他看到吳王臉上露出好奇的神色,就指指近處的一棵大樹,放低聲音說:

「大王,您瞧,這棵樹最大的那根樹枝上,有乙隻蟬。我注意它已經好幾天了。它一邊低頭飲著甘甜的露水,一邊還不時嗚叫幾聲。

可它根本沒注意到有只螳螂,正緊貼樹枝,彎起前肢,伸長了兩隻利爪,想捕捉它來充飢。」少孺子說著,還指著高高的樹枝,讓吳王看個仔細。 「您瞧!

那螳螂夠專注的吧。可是,大王,螳螂一心只想捕捉眼前的蟬兒當美餐,它哪想得到身旁有只黃雀正打它的主意呢。對,對,就是左邊枝椏(ya)上的那只黃雀!

看見了吧?黃雀正伸長脖子,要啄(zhuo)那螳螂呢。多驚險的場面呀!

」 吳王被少孺子指點的這幅畫面吸引住了,他的雙眼,一動不動地盯著樹上發生的這一幕。只聽少孺子在耳邊又悄悄地說:「大王!

您想,黃雀知道咱們正站在樹下彎弓瞄準,準備打死它嗎?」 吳王這才回過神來,輕輕地搖頭道:「不可能!

它只顧準備啄那快到手的螳螂了,哪知道死到臨頭了呢!」 少孺子樂了,他一拍手,』對吳王說:「大王啊!

蟬,螳螂,還有黃雀,它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根本不管身後和身旁潛伏著的禍患。大王您看,這是多危險的事呀!」 聽到這裡,吳王不由得沉思起來。

他想到自己準備伐楚的事,不也和這驚險的場景如出一轍嗎?他醒悟過來了??原來少孺子用心良苦,在變換著方法勸諫自己呀!

成功常常隱藏著失敗的苗頭,有利可圖也往往預兆著危險的禍患。吳王想通了,他緊緊握住少孺子的手,連聲稱讚:「想不到你年紀輕輕,想得這麼周密!

我得重新通盤謀劃國家政事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妙在他利用當時的形勢 用比喻說出各國扮演的角色

《螳螂捕蟬》大臣的勸和少年的勸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果?

10樓:匿名使用者

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1.仔細閱讀這兩段話,大臣的勸和少年的勸共同之處是什麼?

答:都是想勸吳王放棄攻打楚國。

2.大臣的勸和少年的勸帶來的結果是怎樣的呢?

答:大臣是直接勸說的,結果失敗了;而少年是通過乙個例子讓吳王自己領悟到其中的道理,結果讓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結果?

答:因為大臣們是直言相勸,令吳王感到沒有威嚴;而少年的「勸」是智勸,既維護了吳王的面子,又令吳王茅塞頓開。

4.「恍然大悟」是什麼意思?吳王由「固執」到「恍然大悟」,我們從中能體會到什麼?

答: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我們體會到:少年是睿智的,他找到適合勸說吳王的方法,讓吳王自悟其理。

11樓:一陣風一把火耶

1.仔細閱讀這兩段話,大臣的勸和少年的勸共同之處是什麼?

答:都是想勸吳王放棄攻打楚國。

2.大臣的勸和少年的勸帶來的結果是怎樣的呢?

答:大臣是直接勸說的,結果失敗了;而少年是通過乙個例子讓吳王自己領悟到其中的道理,結果讓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結果?

答:因為大臣們是直言相勸,令吳王感到沒有威嚴;而少年的「勸」是智勸,既維護了吳王的面子,又令吳王茅塞頓開。

4.「恍然大悟」是什麼意思?吳王由「固執」到「恍然大悟」,我們從中能體會到什麼?

答: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我們體會到:少年是睿智的,他找到適合勸說吳王的方法,讓吳王自悟其理。

螳螂捕蟬(《說苑》),螳螂捕蟬(《說苑》)

朱雀於飛 1 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伐 攻打 旦 日 子 你,對人的尊稱 延 伸長 2 在文中找出與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詞,並寫出相應的句子。1 則懷丸操彈於後園。字 句 在 不知螳螂在其後也 2 如是者三旦。字 句 三 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 注 這道題沒有加點的字,不知道哪個是加點的字。也不...

螳螂捕蟬少年說的話給你什麼啟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給我們的啟示

琴月隂 啟示是 當你和人組隊刷深淵時,如果4個都掛了,你可不要第乙個果斷復活,因為你拼死拼活最終和怪物同歸於盡爆出的流星落很可能會落入別人手中,以上。 麥香黑雪 我們做事要顧全大局,聽取被人的意見,三思而後行。最重要的是,做事不僅要想到眼前的利益,還要顧到自己身後的隱患,如果像禪 螳螂,黃雀那樣,敵...

螳螂捕蟬歷史背景,螳螂捕蟬的歷史背景

雨說情感 春秋時,吳王想派兵攻打楚國。他已經下定了決定,不再聽任何不同意見。乙個年輕的侍衛官想勸說吳王,又不敢直說,就拿著一把彈弓在後花園走來走去,衣服被露水打濕了也毫不在意。他就這樣在花園裡轉了三天。吳王覺得奇怪,就問這個侍衛官為什麼每天大清早就跑到花園裡。侍衛官回答說 在後花園的樹上,有乙隻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