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踏實創業路
南韓把端午節申請成為了「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一事。因為這事兒,在國內還引起了不少的爭論,多數人認為端午節本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為何偏偏成了南韓人的「世界遺產」?其實反過來想一想,源起於中國的傳統節日,被他國引以為傲並給予這樣的重視,也未嘗不體現了中化文化對於周邊鄰國所產生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是經歷了千年的歲月滄桑沉澱下來的。
在南韓,端午祭的時間和我國的端午節一樣,都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祭在南韓相當普遍,據南韓學者考證,端午祭的內容在「朝鮮時代」南孝溫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來被追溯到一千年前。在2023年被確認為「無形文化遺產」之後,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動恢復並發展起來。
現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數種祭典和假面舞劇,還有農民樂舞比賽、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棋王比賽等文娛節目1000多個。從五月初一到初十,還舉辦全國性的盛大的「亂場」(廟會集市),各地特產商品集中展銷,規模很大。
端午節的起源與稻作農業的起源有關,與水有關,每年農曆5月正是漲水的季節,為了祈求大水不將水稻淹掉,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祭神。這樣才慢慢形成這個節日。
稻作農業的起源新石器時代,西元前三世紀,我國的水稻傳向日本。南韓的端午節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形成的。
南韓江陵的端午祭,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在南韓的許多典籍中都記載了對「端午」的解釋,這種解釋和中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如南韓也稱五月初五日為「重午」、「重五」、「端陽」、「五月節」,南韓特有的詞是稱「端午」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
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髮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
江陵端午祭期間的祭祀儀式主要來自神話傳說,他們所祭祀的神靈是「大關嶺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國師城隍「梵日國師」、大關嶺國師女城隍鄭家女等。
江陵端午祭是現在南韓儲存比較完整的傳統節日習俗之一。原來在南韓許多地區都有端午習俗,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了,唯獨江陵地區完整地儲存著.
南韓頻爭端午來歷,我國的端午節來歷到底是什麼?又是為了紀念誰?
2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最早為紀念伍子胥
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以前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在江浙地區端午節最早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今年年初,「伍子胥起源說」的蘇州端午節進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今年端午,蘇州將正式舉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動,此次大型公祭又一次把端午節的「伍子胥」與「屈原」之爭推進人們視線。
蘇州端午公祭「伍子胥」
5月31日,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在蘇州古胥門外的百花洲廣場,蘇州將在這裡舉行端午節的慶祝活動,同時舉行伍子胥的祭祀活動,胥門至今仍完好儲存有2500多年前伍子胥修築的古城牆。目前,公祭的各項內容正在進一步確定中。
蘇州市滄浪區委宣傳部一位副部長介紹,今年是蘇州端午節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專案第一年。「伍子胥是春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為紀念伍子胥,蘇州民間後來自發在端午節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動。」去年7月份,國家文化部啟動申報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工作後,蘇州專家提議,蘇州應該把端午節申報上去,因為有確鑿記載證明,端午節是起源吳越之地,是人們為了紀念蘇州建城鼻祖伍子胥而形成的節日。
今年年初,文化部公布名單,全國1315個申報專案中蘇州申報的20多個專案中有16個入選,端午節就在其中。
端午一共曾紀念五個人
不過,關於端午起源說的爭議一直都沒有停息過。蘇州科技大學歷史系教授戈春源說,加上伍子胥,中國的端午一共曾紀念五個人:東漢的曹蛾被後人以孝女銘記;廣西的陳臨因愛戴黎民百姓,當地人民為紀念他而過端午節;越王勾踐也最早提出以划龍舟來操練水兵;再有就是屈原,他是聯合國確認的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因為千年來,屈原名氣太大,人們漸漸把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蘇州應是端午節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賦予端午節紀念意義的人物首推伍子胥,而不是屈原,兩者要相差二百年左右」,戈春源說。戈教授認為,龍舟競渡起源於紀念伍子胥,他的主要依據是,東漢邯鄲淳在《曹娥碑》上說,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濤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謂的「伍君」便是伍子胥。
3樓:彭彭觀世界
端午節一般都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或者伍子胥和孝女曹娥。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家喻戶曉,還要多說嗎?屈原。
為什麼要過端午節?端午節的來歷有是什麼
5樓:困難解決局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6樓:匿名使用者
起源端午節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龍的節日,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雖然中國的端午節常視為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與吳國忠臣伍子胥的節日,但不少習俗在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學者如聞一多考證在屈原投江之前,吳越一帶已有端午節存在。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聞一多《神話與詩》的《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
相傳古代中國南方吳越人(今江浙一帶)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即現在的粽子),投到江裡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劃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
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名稱**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
「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7樓:大塊頭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説: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
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
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
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繫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
《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
」《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
」《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
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
(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竟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乙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午節的最早起源當係夏至。
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
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預謀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蹟,於是,與詩人節合併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8樓:海煙人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為什麼她要我們做朋友啊,他為什麼要和我做朋友?
小妹妹,中國有句叫做 小不忍則亂大謀。你才初一,你應該要做的事情是學習,考上乙個大學,找到乙份穩定的工作之後,才找自己的愛情,知道嗎?愛情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單純,它也需要物質作保證,愛不能當飯吃,知道不?什麼東西啊。朋友就是朋友,戀人就是戀人,朋友的定義和你剛剛說的那些貌似沒有什麼關係撒。兄弟,你仔細...
為什麼朝鮮韓國越南人的姓名和我們國家都很像似呢
文史國故 很簡單,因為地理因素,直接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這個道理跟我們南北朝時期以來大量少數民族改用漢姓漢名是一個原因。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親自實踐了他提出的漢化方針,禁胡服 胡語,改帝姓拓跋為 元 上行下效,自然民間漢化之風大作。再看看半島人,他們的姓氏和名在沒有全盤接受漢文化以前,原來也是多音...
我們為什麼要去南韓留學,我為什麼要去南韓留學
留學小卡總 費用低廉,獎學金豐厚 政策寬鬆 無需語言成績和高考成績 永恆 小 開闊眼界,是一段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經歷,學了一種比較吃香的小語種,拿到了相對較好的大學的學歷證書,拓寬了交際圈,鍛鍊自己,對於以後的就業又多了一條出路,感受一種不一樣的文化,這原因太多了. 協進教育 一 南韓先進的教育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