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蜜糖棗棗
一、翻譯:
(有一種叫)八哥的鳥出生在南方,南方人用網捕捉(它)並教它說話。時間長了,(它)能模仿人說話,(但是)只能模仿幾句就停下了。一天到晚所模仿的,只是那幾句而已。
(有乙隻)蟬在院子(的樹上)叫,鴝鵒聽了便譏笑它。
蟬對鴝鵒說:「你能說人話,很好;但是(你)所說的,不曾有一句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話,**像我自己叫的(都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聲音!」鴝鵒慚愧地低下了頭,到死不再模仿人說話了。
二、明朝·莊元臣《蟬與鴝鵒》原文:
鴝鵒之鳥,出於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數聲而止,終日所唱,唯數聲也。
蟬鳴于庭,鳥聞而笑之。蟬謂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嘗言也,曷若我自鳴其意哉!
」鳥俯首而慚,終身不復效人言。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作者簡介
莊元臣(1560—1609),字忠甫,一作忠原,號方壺子,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又自署松陵(今江蘇吳江)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
有《曼衍齋文集》、《莊忠甫雜著》二十八種七十卷。生平略見《松軒書錄》。
莊元臣《叔苴子》以道融儒佛,主張「天地一氣」的自然觀,「道無邪正」的政治道德辯證法,「學道貴化」的認識論和「治人者非必儒術」的經世思想,是對傳統程朱理學的批判。
2樓:理夜柳
鴝鵒學舌
鴝鵒(qúyù俗名「八哥」)之鳥出於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數聲而止,終日所唱,惟數聲也。蟬鳴于庭,鳥聞而笑之。蟬謂之曰:
「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嘗言也,曷若我自鳴其意哉!」鳥俯首而慚,終身不復效人言。
(選自《叔苴子》)
文中「未嘗言也」,照字面翻譯,只能譯成「未曾說話」——而這與文中蟬要表達的原意明顯不符。顯然,「未嘗言也」省去了某些成分,當為:「未嘗言己之所欲言也。
」因此,「未嘗言也」應譯為:「不曾有一句是自己想說的話」或「不曾有一句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話」。
全段可譯為:
(有一種叫)鴝鵒的鳥出生在南方,南方人捕捉(它)並教它說話。時間長了,(它)能模仿人說話,(然而)只能模仿幾句就停下了。一天到晚所模仿的,只是那幾句而已。
(有乙隻)蟬在院子(的樹上)叫,鴝鵒聽了便譏笑它。蟬對鴝鵒說:「你能模仿人說話,很好;然而(你)所說的,不曾有一句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話,**像我自己叫的(都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聲音!
」鴝鵒慚愧地低下了頭,到死不再模仿人說話了
3樓:
鴝鵒之鳥生於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數聲而止,終日所唱惟數聲也。蟬鳴于庭,鳥聞而笑之。蟬謂之曰:
「子能人言甚喜,然子所言者未嘗言也。曷若我自鳴其意哉?」鳥俯首而慚,終身不復效人言。
翻譯:八哥鳥生在南方,南方人用網捕捉並調養它的舌頭,久了就能效防人言語,但只能學幾聲而已,終日所唱的就幾聲。蟬在庭院裡鳴叫,八哥聽了取笑它。
蟬對它說:「您能說人的語言很得意,然而您自己的語言卻沒說過啊。那裡能像我自己唱出自己的意願啊?
」八哥低頭慚愧,終身不再效仿人說話。
感悟:這八哥也算懂道理的啊!很多人還真就不如它。
那些從沒有自己觀點,人云亦云、狐假虎威之輩還在其次。可恨的是那些甘願受這種人欺侮、還艷羨、自嘆不如、巴結、為他們創造飛揚跋扈的條件、氣候和環境的人們。為什麼這麼說?
試問:人人都如那蟬的見識,還回有像那學舌的八哥的人嗎?